高媛媛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忠誠”一詞最早見于《荀子·堯問》 中的“忠誠盛于內,賁于外,形于四?!?。它是“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自愿、絕對、徹底地對某個組織、某個事業(yè)或者某個人盡心,并據此來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與義務”[1]。政治忠誠是忠誠的類別之一。學者左高山認為政治忠誠“是針對某種政治關系或某種政治信仰而言的,它意味著政治行為體對政治事業(yè)、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政治原則和政治信仰等的矢志不渝和徹底奉獻”[2]。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關系到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關系到黨員隊伍政治思想的純潔性和統(tǒng)一性。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共產黨人能否保持理想信念不動搖是對每位黨員是否忠誠可靠的重要考驗,“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3]。2019 年 5 月,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會上強調,黨員干部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據此,本文認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是指中國共產黨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黨和國家、人民以及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和徹底奉獻。這里體現(xiàn)出政治忠誠三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政治忠誠的對象是黨、人民和社會主義事業(yè);二是政治忠誠的觀念和行為必須體現(xiàn)在每個共產黨人盡職盡責的工作中;三是政治忠誠的態(tài)度是共產黨人對黨和國家以及人民徹底、唯一的自覺自愿。下面筆者將通過解讀政治忠誠的三個倫理向度,分析其實踐價值,以期為新時代黨的思想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政治忠誠中忠誠于“黨、人民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思想與共產黨人的愛國主義精神相一致。愛國本身就是一種美德,那么政治忠誠中的愛國動力是如何生成的呢?通常來說,美德是對道德品行的肯定性評價,政治忠誠中所蘊含的美德倫理實際上就是告訴人們政治忠誠對象與行為都有美德的因子。它所強調的對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忠誠是一種美德也是無私的愛,這種“愛”是共產黨人道德情感散發(fā)的力量?!皞€體道德情感是作為道德主體的個人為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遵守某種道德時而產生的內在情感體驗,是個體行為的內在道德法則的情緒化,具有強烈的個體性?!盵4]13政治忠誠所關涉的義務感、良心感、榮譽感、幸福感四類道德情感構成了有力的情感場域,在這個場域中,共產黨人政治忠誠歷經“知—信—愛—行”四個階段的演繹升華,最后達到“忠”。
具體來說,“知”包含“知道”和“知識”兩層意思。知道是指共產黨人明白為何要選擇政治忠誠。究其原因,一是由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黨員作為先鋒隊成員必須要用實際行動甚至是生命來詮釋對黨的忠誠,這是黨員的責任與義務。二是由黨的理想信念決定的。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黨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目標,是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的共同理想。共產黨人只有心中裝著理想、裝著共產主義和人民,才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共產主義事業(yè),才能體驗到更多的榮譽感。知識是美德的基礎,任何美德都要有相應的知識。共產黨員要在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中增強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共產主義情懷?!靶拧笔切湃?、相信。在“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更具有穩(wěn)定性、深刻性。它能有效維系黨員與國家、人民之間的和諧關系,有了“信”的行為“才能產生誠實守信的為人、待人、治人、化人的社會價值。而一個人也只有通過為人、待人、治人,也就是通過真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具體途徑,才能實現(xiàn)或達到人性提升、人格完善和社會人倫建構的最高境界,即‘誠’”[5]?!皭邸眲t是最為深沉的情感,愛源于信,信堅于愛,有理智的愛會更為真摯、長久。共產黨人把對黨、人民、馬克思主義的愛轉化成為滿腔的熱情,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這就是“行”。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思想因“知”而豐富,因“信”而堅固,因“愛”而深沉,因“行”而致遠,它必將長存于共產黨人思想血液中,保障社會主義事業(yè)穩(wěn)步前進。因此,政治忠誠具有美的本質,它所表現(xiàn)出來是有道德的行為,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種美好道德行為的展現(xiàn)。
“政治忠誠的觀念和行為必須體現(xiàn)在每個共產黨人盡職盡責的工作中”,這種觀點與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相一致。如果說愛國主義是政治忠誠的基礎,那么在此基礎上生成的奮斗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傳統(tǒng)精神的一個重要支點,也是實現(xiàn)政治忠誠的重要保障。這里需要厘清兩個問題:共產黨人為什么要有奮斗精神?怎樣才能保持奮斗精神?共產黨人之所以需要有奮斗精神,是因為其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需要,也是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之需要,更是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重要保證。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的這代人乃至幾代人都要保持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隨著生產力不斷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思想上艱苦奮斗的作風日益淡薄,有些黨員干部甚至沾染上奢靡之風,貪贓枉法,嚴重違反了黨風黨紀。因此,增強全民奮斗意識,弘揚全民奮斗精神迫在眉睫。那么怎樣才能保持奮斗精神,如何在奮斗中依然能體現(xiàn)出共產黨人思想的先進性呢?如何讓共產黨人在各種思潮中保持初心呢?“理性”至關重要。
理性是政治忠誠的重要特征,缺少了理性的政治忠誠可能會出現(xiàn)“政治狂熱”或“愚忠”兩種情況。共產黨員有“理性”忠誠,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沖動、不盲從?!袄硇允侨祟惥裆畹囊徊糠?,是人類特有的思想活動,不僅包括判斷、推理,而且還包括質疑、反駁和辯護”[6]。黨自成立以來,一直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最新時代成果為行動指南,秉承著“唯實”的科學思維,實事求是,對革命事業(y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做出合理的預判與調整,對錯誤的決策及時進行撥亂反正,這些都表現(xiàn)出共產黨人科學理性的忠誠思維。另外,“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革命傳統(tǒng)之一,也是共產黨人政治忠誠理性的重要表現(xiàn),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共產黨人形成“不唯上”“不唯人”的思想意識,堅持具體的、辯證的思維,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去做事。理性作為一種思想活動,不僅是對某一問題的推理或認知,也關涉到行為目的的正當性與合理性辯護。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本義是要求黨員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義無反顧、絕對徹底地做出奉獻,這種奉獻不摻雜任何個人的私念及利益,是一種理性的應當。“理性的應當”所產生的忠誠行為既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符合行動者的個體意志,能為踐行者的行為做出正當合理的詮釋。共產黨人要對自己的選擇、判斷保持清醒的認識,并自覺承擔、檢驗行為的道義性,從而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理性不僅是認知性的,也有追求性和實踐性特征。它既有善的知識也有對善的熱愛。在政治忠誠的行為中“理性的應該”實際上含著“善”和“需要”。政治忠誠具有“善”的理性,能滿足人性向善的需要。人們之所以選擇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究其原因是對共產主義的向往,這種思想本身就是人們對美好事物、對善的一種追求。政治忠誠也有“需要”的理性。從個體層面來看,人是一種有限性的存在,但每個人都會有超越自己有限生命以融入無限之中的意向,如雷鋒同志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忠誠于共產主義信仰實際上就是人們在有限空間中的無限精神追求,而在追求的過程中人們會盡己所能去完成符合時代需要的使命,從而最大化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克服自我的有限性,延續(xù)生命的無限性。從社會層面來看,政治忠誠是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需要,合理而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政治忠誠可以幫助人們打牢共產主義信仰的思想根基,使人們的政治思想具有目標性、一致性、崇高性,從而增強社會主流政治思想的凝聚力,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fā)展。因此,理性讓奮斗更有目的性和價值性。
政治忠誠所表現(xiàn)出的“對黨和國家以及人民徹底、唯一的自覺自愿”與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相一致。愛國,才會奮斗;奮斗,才會甘愿奉獻。奉獻精神是指共產黨人熱愛人民、關心人民,從人民利益出發(fā),以集體利益為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是共產黨人義務感的外在表現(xiàn)?!傲x務感在本質上是個體對社會道德責任的一種內心自覺意識和體驗,是責任的內在化和情感化,沒有客觀存在的責任,也就沒有義務感”[4]119。因此,被責任主體意識到的責任才能成為一種外在規(guī)范,成為行為的直接動機,但并不說明其有明確的義務感,可能是被迫而為。如果主體表現(xiàn)出強烈的義務感,則意味著他不僅意識到要履行責任,還隱含了其履行責任的內部動機。義務感中的內在性、自律性和主動性的特質決定了其必然是一個人德性施之于社會的基礎。當個體通過宣誓成為共產黨人的那一刻開始,其便與黨組織形成了“契約”關系,即作為黨員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履行相應的義務。
那么共產黨人為何要發(fā)自內心無怨無悔地履行義務呢?這里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忠誠于誰,二是忠誠行為所產生的結果。首先是忠誠于誰。從政治忠誠的內容來看,共產黨人政治忠誠的對象主要有兩類,分別是黨組織和人民。如前所述,當個體成為黨員時,就和黨組織之間形成了一種權屬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義務,代表了黨員要開始履行義務,遵從組織的權威領導,并對組織和人民表現(xiàn)出徹底地、無二心的盡忠職責。其次是忠誠行為產生的結果?!耙环N行為可以沒有德性而成為正當的,但一種行為要能夠有德,則必定是由心靈的正當狀態(tài)實行而來”[7]。政治忠誠具有德性的特質,是共產黨人踐行道德的重要體現(xiàn)。學者楊國榮認為道德行為呈現(xiàn)“仁愛”和“克己”兩重形態(tài)?!霸谏鐣膶用?,與仁愛相關的道德行為更多地表現(xiàn)為對他人的同情、關懷”[8]。政治忠誠所煥發(fā)出的“仁愛”之質能夠展現(xiàn)人格的尊嚴,凸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人道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對集體的關心、對事業(yè)的盡職盡責以及對自己的愛,是一種助人利己的道德行為??思菏侵笇ψ晕业募s束。政治忠誠中的“克己”則不僅僅指約束自我,更重要的是能夠舍己為人,在特定的情況下甚至能放棄生而選擇死。如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因為信仰所展現(xiàn)出的臨危不懼、至死不渝的精神就是“克己”的最高境界。又如2020年6月中印邊境沖突解放軍同志們展現(xiàn)出來的英勇氣概,讓人民見證了信仰的力量以及軍人保家衛(wèi)國的忠誠氣概?!八诒憩F(xiàn)為對個體生命自我舍棄的同時,也使個體的存在超越自身限度而獲得了永恒或不朽的意義,而道德的崇高性則由此得到了具體的展現(xiàn)”[8]。從現(xiàn)實的道德形態(tài)看,“仁愛”和“克己”也會呈現(xiàn)交錯融合的一面?!叭蕫邸睆娬{的是對黨和國家、集體、個人的關愛,在此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需要犧牲自己利益或面臨生死抉擇的情況時,“克己”便可能產生功效。它可以讓共產黨人克服自身的道德冷漠、道德麻木等自利取向,以人民利益為重,抑制自身的價值需求,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永恒與不朽。
由此可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以及共產主義事業(yè)的義務感會增強其奉獻的動力,讓黨員同志選擇做對的事,走正確的路。另外,產生義務感的責任意識也會有效降低不忠誠行為的發(fā)生,當個體試圖選擇不忠誠行為時,就會權衡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或者是否符合黨員行為標準、背離忠誠可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承擔法律責任。所以,責任感和義務感是對共產黨人的精神約束,它可以讓忠誠行為更積極有效,讓奉獻精神更能煥發(fā)新時代光彩。
從個體層面來看,弘揚政治忠誠有助于激發(fā)共產黨人內在的善,筑牢愛國精神。共產黨人選擇政治忠誠不僅僅因為忠誠是一種美德,更重要的是它源自內心的善。善是在理性指導下個體的正確行為,共產黨員從入黨宣誓起忠誠思想便會伴隨其一生,內在的善會讓政治忠誠更為持續(xù)穩(wěn)定。“善行論要解決的是實踐理性的原則問題,包括私人理性與公共理性、私欲與公益、自身幸福和社會普遍幸福、善良意志與道德行為等問題”[9]39。
具體來說,政治忠誠激發(fā)內在的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政治忠誠能夯實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萌發(fā)善之端。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地尋求生命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探索更美好的社會生活,人類的理想信念也在不斷地豐富發(fā)展。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持,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統(tǒng)一體,是人們追“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xiàn)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fā)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10]。理想是一種精神現(xiàn)象,是人類社求理想的動力。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以黨的綱領、路線、宗旨為基礎,以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為指導,教育人們要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結合,在奮斗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堅定共產主義必勝之信念。
其次,政治忠誠能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實的教學內容,豐富善之內容。任何國家執(zhí)治者都要通過教化實現(xiàn)社會統(tǒng)治和治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會或社會群體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員傳播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意識等,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社會群體所需要的價值觀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1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傳遞政治忠誠的理念實際上就是讓共產黨人堅決同一切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作斗爭,堅決抵制一切違背黨的路線的錯誤的政治傾向。共產黨人選擇政治忠誠實際上是選擇了一份責任。責任就是做應該做的事情,它是激發(fā)共產黨人做事的內驅力,讓人們發(fā)自內心、主動地去做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我們黨始終有一批堅定不移的追隨者,對黨和國家、人民忠誠,讓更多的社會成員成為新時代政治體系的支持者和維護者。
最后,弘揚政治忠誠有助于約束共產黨人的非理性行為,明確善之限度。共產黨人選擇政治忠誠就會在政治行為中有所約束,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般來說,人的能動性由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兩部分構成。如果說對政治忠誠正向的外部評價是其外力的話,那么德性就是其內部動力了。共產黨人在其漫長的政治生涯中,經常會面對各種誘惑,需要辨別是非曲直,甚至在特殊時刻舍己為人,此時他們就會面臨如何選擇和選擇什么這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選擇。通常來說,選擇包括“目的—手段”到“行為—規(guī)則”的演變?!澳康摹侄巍笔沁x擇的初級階段,自然力量起主導作用,無道德介入,共產黨人在此階段的選擇與其他人無異。到了“行為—規(guī)則”階段,利益沖突出現(xiàn)了,道德開始介入,“道德一定是在利益發(fā)生沖突而需要公正調解的情況下才出現(xiàn)的”。[9]39共產黨人要秉承政治忠誠的道德要義,客觀公正地進行選擇,用忠誠的自覺承擔起對黨和國家人民的責任,遵紀守法、正當履職,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二是選擇什么。選擇正義。政治忠誠對共產黨人的思想行為有著很強的約束性,共產黨人要始終牢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牢記正義在心中,個人利益要無條件退后,選擇服從國家和人民利益。政治服從是共產黨人政治忠誠的根本要求,服從組織也是共產黨人政治美德,它體現(xiàn)出個體對自我意志的克制和自我利益的排置?!包h組織強調工作中去人格化和非人情關系,強調人對組織的從屬地位,強調組織領導的法理權威,組織領導的意志和命令完全符合組織使命和發(fā)展的需要”[12]150。共產黨人有服從,才會有紀律;有服從,才能保障政治目標的實現(xiàn),才能為真正做一名新時代的忠誠干凈擔當好干部奠定基礎。
從國家層面來看,弘揚政治忠誠有助于共產黨人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忠誠文化和中國革命傳統(tǒng),踐行奮斗精神。政治忠誠沿承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忠文化,多年來,忠誠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淀與洗禮,已然成為一種精神財富被發(fā)揚光大,其中包含的“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事業(yè)”的精髓亙古不變。從春秋時期的“將死不忘衛(wèi)社稷”(《左傳·襄公十四年》)、“臨患不忘國”(《左傳·昭公元年》)到近代孫中山“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人為了實現(xiàn)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獻出寶貴的生命到新時代共產黨人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無不彰顯了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文化。
另外,傳統(tǒng)忠誠文化中的忠信觀和忠恕觀也深化政治忠誠的時代內涵。從國家層面來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信”之“忠”主要是指臣民對君主、個體對集體之間的倫理關系,而新時代的“忠信”則要求共產黨人對國家盡忠,對人民誠信?!氨M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儒家認為,忠恕之道不僅僅是自覺竭盡本己、發(fā)明仁心,還要推己及人,待人友善?!吧啤笔且灾黧w的必然性為尺度所實現(xiàn)的主客體的統(tǒng)一,選擇政治忠誠就是選擇政治上的“善”。共產黨人要有“向善”之心,要將“善”滲入新時代社會建設的各個行業(yè),做好事、行善事,增強愛國愛民情感,穩(wěn)固共產主義信仰,激發(fā)忠誠能量。如果說傳統(tǒng)忠誠文化為政治忠誠注入了“內力”,讓政治忠誠文化底蘊更加深厚,那么中國革命傳統(tǒng)精神正是政治忠誠“力量的展現(xiàn)”。1945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我黨的革命傳統(tǒng)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個方面,新時代政治忠誠的三個內容與之交相呼應。“忠誠于馬克思主義”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一致,畢竟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就具有實踐性。“忠誠于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誠,更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有效性。只有制定的理論、方針、政策能夠發(fā)展國家生產力、增加人民福祉,才稱得上有價值的、造福人類的理論。新時代,國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性成就以及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和優(yōu)越性?!爸艺\于人民”與“密切聯(lián)系群眾”相一致?!叭嗣瘛笔巧鐣v史的主體,也是黨的各種理論、方針、政策的服務對象?!八^人民主體論的價值觀念,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最高的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以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和實踐為最高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的觀念體系”[13]272。新時代,共產黨人要以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和反應作為主觀的價值標準,以是否得到人民擁護作為評價的標準和依據,畢竟歷史上任何組織和個人、任何社會力量的地位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民的選擇棄取?!爸艺\于黨”與“批評與自我批評”相一致。一直以來,黨在取得社會革命成功后,堅定不移地走自我革命之路?!芭u與自我批評”是黨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是共產黨人解決黨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方法,其根本動力“來自黨性,來自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3]。批評是指出別人的錯誤,自我批評是對政黨或共產黨人的錯誤加以指出和糾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讓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從。讓共產黨人明白“忠誠之意也不是絕對服從、精神依附、奴性心理和無我的品格和無原則獻身的精神”[12]138。同時還讓共產黨人遠離落后、腐朽的忠誠思想和行為,杜絕“小團伙”的忠誠,批判“有條件”的忠誠,打擊“假性”忠誠,讓忠誠思想更為純凈。
從思想層面來看,弘揚政治忠誠有助于明確共產黨人行為之“應當”,增強奉獻精神?!皯敗睂嶋H上就是事物的應然狀態(tài)。政治忠誠如何能將共產黨人的行為引領至一種“應然”的狀態(tài)呢?我們認為,就是要讓共產黨人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何明確呢?可以從思想價值引領和思想趨向引領來分析。思想價值引領是指某種主張能夠對個體的思想產生直接影響,并且還能規(guī)范和約束個體的心理、行為以及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政治忠誠可以引領共產黨人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融合,從而形成新的、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這些新觀念會反哺其事業(yè)。一直以來,政治忠誠對中國革命、改革開放以及新時代建設的偉大實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它能夠幫助共產黨人在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防止他們的價值觀扭曲、變異,杜絕私利膨脹不良現(xiàn)象的產生,不斷提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度。新時代,多元價值思想是客觀、必然的存在,政治忠誠能整合人的思想、感情、言論,引領社會思潮、規(guī)范社會成員思想和行為,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幫助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思想趨向引領是指在人的思想面臨選擇時能夠通過某種方式給予他們意向性的價值判斷。主體在作出決定前通常會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價值標準來自主體的本質、存在和內在規(guī)定性,來自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同整個世界的聯(lián)系”[13]176。政治忠誠不是盲目的,它是共產黨人政治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共產黨人實現(xiàn)政治理想必備要素。它傳遞出的理想、信念、奉獻、信仰等積極向上的理念,是一種隱形的價值標準,影響著共產黨人的意向選擇和判斷。實踐證明,共產黨人的政治忠誠“以政治認同為理性基礎,以政治服從為其實現(xiàn)條件,以樂于奉獻為其價值取向,既體現(xiàn)了新的時代內涵和崇高境界,又體現(xiàn)了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已經成為一種群體意識和共同心理,成為一種民族力凝聚的技術要素和方法”[12]124。因此,政治忠誠能夠幫助共產黨人分清是非曲直,在共產黨人需要做出抉擇時給予明確有力地指導,能夠幫共產黨人的行為達至應有之狀態(tài),從而讓共產黨人義無反顧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