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和 (黑龍江省依安縣雙陽鎮(zhèn)中心學校)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制約著學校的校風,決定了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huán)境。一所學校如果能有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就能在師生之中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會在無形中吸引與凈化全體師生的心靈,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環(huán)境可以對人產生影響,在和諧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學生更容易受到啟迪,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學生各方面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容易受到環(huán)境感染,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會使師生心情愉悅,人際和諧。校園的設施及建筑具有生動可感的直觀的特性,它標志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是整個校園文化發(fā)展建設的奠基石,對師生具有無聲的教育功能。它在形式上包含校園的一些基礎設施、建筑方面的特色以及整體環(huán)境的美化等諸多方面的風格。它可起到激勵師生上進的作用,并可感染人的心靈,使其凈化。
要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打造凈化、美化、亮化、香化的校園環(huán)境,力爭一樹一草都成景,一磚一瓦都含情;要讓校園整潔干凈,花香怡人,垂柳依依、鮮花爛漫,草坪、花圃相映成趣,漫步其中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要讓校園文化切合學生心理,營造出有助于學生成長的高格調、高品位文化環(huán)境氛圍。通過校園的美化和綠化,努力讓校園處處潔凈、處處美麗,讓校園林幽、草綠、花香,邁進校園會產生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受,從而使師生能夠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本褪钦f要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來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起到育人的作用。學校教學樓墻壁以及外圍墻等都成為宣傳教育的文化基地;要在走廊、過道、校舍、教室等地方懸掛名人名言、圖文并茂的國學經典語句等宣傳標語,讓學生從中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學習做人的道理。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又能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在樓廊開設專欄,展出師生的文學作品、書畫佳作,用以激勵師生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開辟專門的文化宣傳欄,對當地歷史、環(huán)境、文化,甚至安全事項進行宣傳,培養(yǎng)廣大師生的自豪感與使命感;要在學校操場、路旁、樓廊等處布置名人名言,詩詞字畫等內容,用來進行政治思想宣傳、愛黨愛國教育、信仰文明培養(yǎng)及行為規(guī)范教育;要在廚窗中張貼師生文學、書畫作品等,以感懷青春的旋律,感觸師生胸懷,激勵師生奮發(fā)進取。
立足依安豐富的五色土資源和厚重的陶瓷文化,將五色龍瓷也有機地融入整體環(huán)境中,設立專柜、壁廚陳列師生作品。讓學生在和諧、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動手創(chuàng)造陶瓷作品,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體驗勞動快樂、提升審美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實現環(huán)境育人目的。
學?;A設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是建設良好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沒有完善的硬件設施作為基礎,校園文化建設就成了無本之木。
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學校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對學校一些硬件設施進行整體升級改造。擴建、規(guī)劃多功能教學區(qū),對教學基礎教學用具及軟件進行升級;同時學校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重視開發(fā)運動區(qū)。通過劃分區(qū)域升級改造,讓教師能夠更加舒服工作,學生能夠更加愉快地學習。
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網絡文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日益彰顯著不可忽視的獨特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影響著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內心的情感,心理的變化以及思想的形成。因此,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占領網絡思想文化的主陣地,努力弘揚時代的主旋律,使校園網絡文化能夠真正為育人服務。要對校園網絡進行維修改造,以利于建設校園網絡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音符;要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著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信息價值觀。
在校園文化的組成中,制度文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是規(guī)范師德,樹立學風的有效保障。
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提高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完善各項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形成規(guī)范完善的制度體系。要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制訂行之有效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完善相關監(jiān)督、檢查機制。
校風是一個學校在整體教學理念、教育學術氛圍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現。優(yōu)良的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石。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育者的人格為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睅煹聨燂L是教育之魂。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思想建設首要任務,讓教師明白先做人后育人的道理。要采取多種方式指導教師以德立教,多種渠道強化教師業(yè)務能力,讓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新型教育者。要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制訂體現新時代特點的校風、校訓,編寫創(chuàng)作校歌、班歌等,制訂適合本校實際的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及文明守則等。要經常開展各種評比活動,如文明班級、先進團隊等,用以加強學生文明管理,規(guī)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僅重視學生文化學習,更要重視學生藝術、體育特長培養(yǎng)。建設專門運動區(qū),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運動、強健體魄的習慣。以課后服務為載體開設剪紙等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形成快樂自信、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風貌。
在辦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教師個性與特色發(fā)展,把教師放在學校的中心地位,對教師隊伍建設常抓不懈。要制定教師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提倡教師以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以為人師表為修身要求。要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特別是將培養(yǎng)中青年骨干教師,作為提高師資隊伍質量的首要任務來抓,制定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實施細則。校本培訓和個人自修相結合,努力為廣大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給予適宜的評價和督查。要采取一幫一結對形式培養(yǎng)青年教師,定期考查,定期驗收。要建立師資交流機制,經常定期舉行青年教師“研討課”“說課比賽”等活動,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提高。
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所以實施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而校園文化是一個為學生發(fā)展個性、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的平臺。學生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有著復雜性、獨特性等特點。建設好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形成和發(fā)展。
學校課程資源是建設校園文化的主渠道,文化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同樣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所以學校要開展好校園文化活動,使校園文化能夠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發(fā)揮好導向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有機地融入德育的功能。要加強各種社團組織建設和管理,利用好校園文化,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各項社團活動。無論是學校級別的還是班級級別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特別是要以全體學生為主體,所以要學生集體參與,在活動中要要求學生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規(guī)范學生處理好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乃至于集體與集體的關系,建構出一種團結向上、友好協(xié)作的環(huán)境氛圍與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活動能夠有效地開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豐富文化活動,讓學生達到知、行、意統(tǒng)一,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發(fā)展。要借助課程資源彰顯文化功能。通過思想品德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書法課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校園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它會或多或少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里的每一個師生員工。校園文化在德育方面的思想和理念會化做一種精神形式,與校園文化氛圍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德育與文化的有機綜合體,它對學生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是一種微妙、神奇無形的教育藝術。要確立學生德育工作的目標和計劃。狠抓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努力使學生行為規(guī)范化。經常開展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等活動,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引導學生開展晨讀,告別壞習慣,告別不文明行為,文明禮貌進學校,愛戴尊敬對師長,微笑禮讓對同學。
在隊伍建設上要抓領導班子隊伍,抓班主任隊伍,抓黨員教師隊伍管理,鍛造講政治講業(yè)務講團結隊伍。在安全管理上要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預案,開展各種安全演練,為教育教學順利完成提供有效保障。在家校聯建上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召開家長會,讓教師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形成合力,協(xié)同教育。在學生管理上要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他們自主管理,建好班級組織,選好學生會干部,配合學校和老師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讀書活動,評選“讀書之星”和優(yōu)秀班集體,創(chuàng)設濃郁的校園書香氛圍,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要設立專門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健康咨詢教師,有針對性地因時因事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養(yǎng)和品德素養(yǎng)。
各種文化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豐富的課余生活,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在活動中學生們能夠充分地體現自身的價值。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素質得以形成和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班級定期出墻報,每學期看兩次紅色電影,每學期讀三本名著。組建美術、書法、足球,籃球等許多社團,每天都有計劃的定時開展活動,以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開展主題月活動。如三月份“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楷?!被顒?,五月份“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六月份“書香伴我成長讀寫大賽”,九月份“歡慶教師節(jié)”,十月份“我愛祖國詩歌朗誦”從而豐富師生文化生活,增強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整體規(guī)劃,統(tǒng)一運籌,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豐富生動的文化活動,使校園文化精髓更加凝煉,營造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進而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辦學質量,提升學校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