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靳鵬
早晨叫醒我的,永遠是樓下早餐店里那一鍋熱乎乎的胡辣湯。鄉(xiāng)黨們大口吃著,大聲諞著(陜西方言,意為聊天),相互噓寒問暖——這是西安人特有的平和;一鍋湯賣到晌午也會留著火,五兩一碗,小菜齊全,不短斤少兩——這是西安人特有的厚道。這平和與厚道,繪出了這一方土地最深沉的風土人情。西安的“和”與“厚”,便是在這最深沉之處,深深地扎根了。
西安的“和”,是一種讓人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本地人常說:“八百里秦川,養(yǎng)了西安的一群懶漢?!边@里的“懶”并不是貶義的“惰”,而是一種由農(nóng)耕文化熏陶而形成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在對日常瑣事的處理方法和認知方式上。對于鄰里矛盾和家?,嵤?,常化繁為簡,不吹毛求疵,不斤斤計較,以和為貴?;蛟S是與這土地的淵源深厚,西安人少了一些外出闖蕩的“激情”,更愿意安守著這方故土,也正是這“懶”,在不經(jīng)意間成就了西安的“和”。因此,西安以“和”而“安”,從而長治久安,成為歷史上無數(shù)君王所青睞的建都之地。
西安的“和”,代表這座千年古城難能可貴的包容和創(chuàng)新。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蘊,不曾使西安故步自封。古老典雅的鐘樓下,飛馳著智能的地鐵二號線;古香古色的芙蓉園里,閃爍著五彩斑斕的霓虹燈。西安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卻不會讓人有快馬加鞭的緊迫感;它會在夜幕降臨時亮起彩燈,卻不會讓人沉醉于燈紅酒綠的夢幻泡影中。這便是西安包容萬物卻又不失本心的“和”,也正是這“和”,彰顯著西安濃郁豐富的文化氣息。
西安的“厚”,承載著這個地方厚重的歷史意義。秦始皇的兵馬俑,是歷史長河里絕無僅有的壯觀之景,象征著秦朝統(tǒng)一天下的輝煌壯舉;盛唐的大雁塔,是西域佛學在中華大地上傳播的里程碑,凝聚著大唐盛世的璀璨文明。古老的城墻、斑駁的碑林、沐朝陽而響起的晨鐘,伴星辰而回應(yīng)的暮鼓……它們一如古老中國的文明使者,從遙遠的黃河流域而來,跨越千年歷史,講述著西安的往事,展現(xiàn)著中國的文化,即使在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今天,仍步履不滯,愈發(fā)堅忍與扎實。
西安的“厚”,體現(xiàn)出一種讓人流連忘返的從容和自信。它陶冶著西安人厚道且穩(wěn)重的性情,毫不吝惜贊美的“聊咋咧”、樸實粗獷的秦腔、惟妙惟肖的關(guān)中皮影,在陳忠實的小說里,在劉文西的畫作中,在張藝謀的電影里,淳樸且鮮活。
【陜西西安市西港花園高級中學】
◆點評
本文以一碗熱乎乎的胡辣湯開篇,自然地引出西安的特征——“和”與“厚”。接著,層次鮮明地分析了西安的“和”源于“農(nóng)耕文化熏陶而形成的生活態(tài)度”和“難能可貴的包容和創(chuàng)新”;西安的“厚”源于“厚重的歷史意義”和“流連忘返的從容和自信”。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簡潔自然,質(zhì)樸的民俗、流暢的方言讓整篇作文充滿濃郁的地方色彩,讓讀者看到了一個立體的、豐富的、多樣的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