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恒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德,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產(chǎn)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對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大有裨益。二者既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qū)別。采用正確的策略將二者有效融合,可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基于此,淺析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素質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高中生
前言: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已發(fā)生巨大變革,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朝著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向轉變。高中時期是取決于學生能夠考上理想大學的關鍵時期,學習難度較大,學習壓力與日俱增。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就很容易出現(xiàn)消極等各類心理問題。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因此,亟需一套切實可行的,適合學生需求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一、建立高中生心理檔案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逐漸成熟,在此過程中心理可能會出現(xiàn)某些問題,學校就應該建立高中生心理檔案,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情況。如此,便可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高中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輔導策略。例如,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就應該與學生經(jīng)常交流,明白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將這些記錄到學生的心理檔案上[1]。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開展輔導工作。在輔導的過程中應耐心認真,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將自己與學生置于平等的位置,以便引導學生更好地敞開心扉。進行多次深度的交談,可以有效地使學生走出心理陰霾,重獲自信。當輔導完畢后,還應對學生后續(xù)的情況進行跟蹤,以便確保幫助學生真正地解決心理問題。
二、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我國十分重視家校共育,并先后下發(fā)一系列政策要求學校與家長務必重視家校共育。因此,要想促使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就應該引導家長參與進來??梢圆捎眉以L、家長會等方式強化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工作,教師應及時將學生在校內的情況告知給家長,并向家長詢問學生在家庭里的情況,再向家長傳授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以便家長更好地開展相關教育工作[2]。如此,方可實現(xiàn)教師與家長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更好地開展有關教育工作。例如,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發(fā)現(xiàn)有位學生經(jīng)常上課睡覺,不認真學習。教師在詢問學生無果后,立即聯(lián)系該學生家長,詢問該學生在家里的情況,經(jīng)過溝通后了解到,該學生最近沉迷網(wǎng)絡游戲。教師和家長共同制定怎樣使學生從游戲中走出的策略,該學生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幫助下,深刻地意識到沉迷游戲的錯誤,并保證努力學習,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三、依托主題班會
班會是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良好載體,班會形式比較多變,容易吸引學生的參與意識。所以,教師將主題班會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加高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可以引進一些使學生產(chǎn)生認同感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例如,有位學習成績一直排在前列的學生,在某次考試后成績下滑得有些快,導致該學生心理壓力大,甚至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可以依托“挫折與挑戰(zhàn)”的主題班會開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教師在開班會之前,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名人有關挫折的故事。并讓學生談論自己曾經(jīng)遇到過的挫折,最后采取怎樣的辦法渡過挫折的。當學生談論完畢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怎樣正視挫折,并采用怎樣的方法戰(zhàn)勝失敗,緩解學生的心理負擔。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以后,教師發(fā)現(xiàn)該學生又重新燃起學習的斗志,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預習和復習。再考試時,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升。高中生雖然具有一些生活經(jīng)驗,然而生活閱歷較少,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較少。有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容易一蹶不振,很容易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就需要教師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從牛角尖中走出來。依托主題班會融入德育教育,再適當?shù)貙⑿睦斫】到逃R融入進來,采用疏導性的語言,可以更加易于學生接受,促使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提升耐挫力,幫助學生積極健康成長[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為確保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可從建立高中生心理檔案、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依托主題班會等方式入手。然而,由于學生間存在個體性差異,所以在實際融合過程中應不斷地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調整教學方法,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夠強化心理素質,提升道德修養(yǎng),使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志寶.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討[J].新課程導學,2021(24):35-36.
[2]張東.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漫談[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170.
[3]陳柳昧.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