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斯
古城有一條街叫坊街。坊街有一座古樓叫懷慶樓。
這條街上的人們大都經(jīng)營著琴棋書畫、古玩玉器。李玉墨便是懷慶樓內(nèi)“翰香齋”的主人。
李玉墨的店鋪經(jīng)營著文房四寶、書畫珍品,憑的是祖上傳下的“翰香齋”雅匾。懷慶樓的人都知道,這“翰香齋”三字是清朝時一位大官所題,大官是李玉墨祖上的同窗,老了榮歸故里,終日里就和李玉墨的祖上一起探討書法技藝。
李玉墨得祖上真?zhèn)?,最擅長的是榜書。時間長了,就被古城人稱為“榜書大師”。
大師娘子心眼小,愛財,不允李玉墨收徒弟。前來“翰香齋”求大師墨寶的人,都得先過她這一關。每每見此,大師嘴上不說,心里是著實不痛快。
去大師家求字的人都知道,大師從不在人前寫字。大師家有一間很大的客廳,典雅別致,古色古香,那是來客品茗之地。穿過客廳,才能進入大師的書房。大師的習慣,來客是不能進入書房半步的。每每家里來了客人,總是在客廳品嘗了大師的好茶后,和大師娘子談妥價錢,過幾天才能拿到大師的墨寶。雖然如此,前來求字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古城里大部分店鋪門面上的牌匾,基本上都用的是大師的字,仿佛大師的字就是招財?shù)姆▽?,缺少不得?/p>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師從不奢求錢財,只是礙于娘子的面子,才允許收取一點潤筆費。
某年春天,大師應邀到一風景區(qū)參加筆會,偶遇一位秀麗女子夏梅香,長發(fā)飄逸,俊俏嫵媚。夏姑娘拿著自己的作品請大師指點。大師一看,大吃一驚,其書作竟與自己的作品如出一轍,頗有以假亂真之氣度。十多天的筆會結(jié)束,大師竟破例收夏姑娘為徒弟。此后,寒來暑往,大師暗地里精心教導,悉心指點,夏姑娘書藝日精,書藝之外,竟成了大師傾心傾情的紅顏知己。
夏姑娘癡心于書,快三十歲了,從不言嫁。雖然書藝日精,仿大師筆跡以假亂真,但夏姑娘從不書寫任何牌匾。夏姑娘堅守諾言,從不假冒大師名字,賺取利益。只是偶爾到“翰香齋”轉(zhuǎn)轉(zhuǎn),看看大師,但從不說話。大師見此,更是傾力教導,慨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大師五十多歲時,娘子染病住院,一年后撒手西去。這么多年,大師和娘子膝下并無一兒半女,眼看祖宗傳下的家業(yè)無人繼承。娘子彌留之際,緊緊握著大師的手,眼淚汪汪,哽咽著對身邊的大師說,讓她來吧,“翰香齋”不能后繼無人。李玉墨聽了,大吃一驚,臉一紅,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病中的娘子好像還想說什么,竟沒有一絲力氣再說。
紅袖添香夜讀書。有美人相伴,大師在“翰香齋”如魚得水,將自己一生所學悉數(shù)傳與梅香。又特意帶梅香到自己當年學書的仙泉山,感受天地自然之靈氣,品味書道翰墨之神韻。梅香天資聰慧,又得大師真?zhèn)?,書法技藝日臻完美,連大師都禁不住嘖嘖稱道。從此,古城懷慶樓就又多了一段書壇佳話。
天佑大師,梅香懷孕了。為人處事低調(diào)的大師,只請了遠在省城的好友、書法大師吳侃吃飯。酒過三巡,吳侃興之所至,遂揮毫潑墨,寫下了“玉墨梅香”四字相贈。不久,大師選了上等紅木,親自操刀,將吳侃書的“玉墨梅香”四字制成金匾,懸掛于“翰香齋”內(nèi)。
“翰香齋”生意一如既往的興盛。古城所有的牌匾依然是大師的墨寶。
過了不惑之年的夏梅香風韻猶存。她臨摹大師的書法已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夏梅香從不書寫牌匾,那是大師的專利。這是她多年來堅守的信條,也是她拜師時的承諾。
大師一天天老去的時候,“小玉墨”也一天天地長大,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對“小玉墨”的培育上。得父母書法基因遺傳的“小玉墨”竟也天生熱愛榜書,令大師和梅香嘆為奇才。值得慶幸的是,在大師身強力壯、精力旺盛的時候,梅香就建議大師寫完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所有的字,包括大師別具一格的橫、豎題款,全部保存于一精致的紅木箱子內(nèi)。
大師彌留之際,躺在“翰香齋”內(nèi)的一把紅木躺椅上,雙手緊握梅香的手,老淚縱橫。今生有梅香,天助“翰香齋”。梅香說,大師的墨寶已留人間,我會讓大師的字流芳百世。大師放心,我不會書寫一個牌匾。日后,古城里依然是您的牌匾天下。
那年八月十五的夜,大師自感將要遠去,從身下摸出一本自制的線裝小書,雙手顫顫地遞給梅香,只有一點我沒有教會你,我落款的“墨”字里面,仔細看會有一個“李”字,日后你自己臨摹吧。
梅香大驚,忙找來大師落款細看。大師龍飛鳳舞的落款“懷州翰香齋李玉墨”的“墨”字里面,竟真有個“李”字。
五十歲的時候,夫妻倆都覺得很累。老李就對老婆白燕說,吵了三十年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能不吵就不吵吧。白燕同意老李的意見,不吵了,真不想再吵了。
退休后,夫妻倆回到了十幾公里外的農(nóng)村老家居住。老家的院子寬敞,坐北向南的堂屋是五間大瓦房,寬大的院子像個小花園。農(nóng)村的房屋布局,當中三間是大客廳,兩頭是兩間小臥室,東屋一間是小廚房。
抽了口煙,喝了口茶,嘆了口氣,老李對老婆白燕說,為避免吵架,咱各住各屋,各做各飯,各花各錢。他們還商量著在院中間挖了條小溝,找工匠用磚、水泥和瓷片砌好,做成一條長長的水池。
老李說,男左女右,東為上,我住東邊臥室,你住西邊臥室。
老婆白燕說,成。
從此,院中間那條長長的水泥池子就成了夫妻倆的“界河”。
植樹節(jié)到了。夫妻倆又商量著在大門口正中間栽了一棵綠化樹,約定好了,老李走東邊,老婆白燕走西邊。
小院里,“界河”邊,放著兩把一模一樣的竹椅子。為消磨時光,老李買了張小桌子架在了“界河”上,上面擺著他們常下的那副“五子棋”。每天,夫妻倆就隔著“界河”說說話,下下棋,有時還爭論點從朋友圈看到的稀罕事。遇到家里的大事小情必須決策,又爭執(zhí)不下時,就下“五子棋”,誰贏棋就按誰說的辦。大多時候,贏家都是老李,白燕就嘟噥著說老李耍賴。小日子慢慢過,老夫妻糊涂活,一天天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過去了。
農(nóng)家小院里,窗臺上都會有青磚壘成的雞窩。雞要下蛋了,就會飛上去,呆臥在雞窩里鋪墊的麥秸上,肚下面壓著主人預先放好的“引蛋”,愣怔半天后,咯咯嗒、咯咯嗒地叫起來。這是告訴主人,下了一個蛋。
那天,白燕喂養(yǎng)的一只黑花母雞發(fā)癔癥迷瞪了,飛過“界河”臥在老李的雞窩里下了個蛋。在“界河”邊竹椅上曬太陽的白燕,就去老李的雞窩里收走了那枚熱乎乎的雞蛋。同樣在“界河”邊那把竹椅上曬太陽的老李,正好看見白燕去他的雞窩里收雞蛋。
這不太好吧。老李說,不是自己喂的雞下的蛋,就不要去收。
白燕不服氣,是我的黑花母雞飛錯了地方,把蛋下到你的雞窩里了。
老李說,有證據(jù)嗎?白燕就拿出手機,給老李看自己抓拍的照片。照片上,那只黑花母雞剛下完蛋走出老李的雞窩,正仰著脖子咯咯嗒、咯咯嗒地叫著。
老李無話可說。
趁著老李上洗手間,白燕順手在老李的小菜園里薅了一把蒜苗。轉(zhuǎn)過身,老李正站在她身后。
這季節(jié)蒜苗正貴,按市場價,再低一點,收兩元錢。老李的竹椅上用小繩子拴著個微信二維碼,就順手遞了過去?!班帧币宦?,白燕掃碼支付兩元。
那天正值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驚蟄”,夫妻倆沒事閑聊。老婆白燕就問,“驚蟄”是啥意思?老李說,“驚蟄”的意思是大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農(nóng)諺說,“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白燕就問,真的假的啊?老李笑笑,很準。當天晚上,真的就電閃雷鳴,下起大雨來。老李知道白燕害怕打雷,就端著茶壺來到老婆的臥室陪她坐著??吹嚼侠钸M來,白燕眼角濕濕的。你還記得啊?給老李的茶壺加過開水,白燕又端過一盤老李喜歡吃的水果。《晚間新聞》播完了,雷停了,雨小了,老李從沙發(fā)上站起身,端起茶壺往外走。你睡吧。白燕的淚水就一個勁兒地往外涌。
結(jié)婚紀念日到了。白燕割了韭菜,包了餃子,坐在“界河”邊吃,還剝了大蒜,倒了一小碟醋。正巧那天老李吃酸湯面葉,薄薄的白面片在碗里晃,上面撒著蔥花、香菜末,漂著的小磨香油閃閃發(fā)光。
白燕知道老李喜歡吃水餃,就遞過去幾個。老李也用勺子盛了點酸湯遞過去。白燕說,知道今天啥日子不?老李裝出一副茫然的表情,高興了,天天都是好日子。
吃過飯,兩人就看“界河”里養(yǎng)的魚。白燕養(yǎng)的魚是紅色的,老李養(yǎng)的魚是黑色的。白燕就說,上次那魚食錢,該算算了。老李就用手機掃碼支付五元錢。白燕的手機設定了語音:微信收款,五元。老李笑笑,真像個賣魚食的老太婆。
日子如春水般平靜流過,“界河”兩邊的竹椅子上,老李和白燕就這樣打發(fā)著漫長的光陰?!敖绾印眱蛇叺钠咸褬湟查L得旺盛,粗壯的老藤蜿蜒曲折,爬滿了“界河”上面用竹竿做成的葡萄架,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紫紅紫紅,很是喜人。
忽然有一天,他們接到閨女的電話。閨女要生孩子了,想讓白燕去那座大城市里幫著照看孩子。
臨走前那個晚上,白燕走到老李的臥室前,我明天就要走了。
半夜,老李走到老婆白燕的臥室前,我查了查,得坐兩個小時高鐵。
送走老婆白燕,老李坐在“界河”邊,呆呆地看著對面那把空蕩蕩的竹椅子,心里空落落的,有一種莫名的酸楚。
老李拿出“五子棋”擺在“界河”上面的小桌子上。擦擦眼角的淚水,老李對著那把空椅子說,老婆啊,咱下盤棋吧,我讓你贏。
正流淚間,手機響了,是老婆白燕在高鐵上和他視頻。
老李就把手機鏡頭對準“界河”上的小桌子讓白燕看,黑白相間的棋子擺滿了棋盤,那局“五子棋”,“界河”對面的白燕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