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摘要:高等職業(yè)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想要實現(xiàn)鑄魂育人、立德樹人,就應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等方面著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親和力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鍵。高職院校必須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定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yǎng),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親和力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5-0005-04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加快該課程的改革步伐,使其理論性、針對性、思想性及親和力都得到增強。這就突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必要性及緊迫性。主動探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的有效途徑,不僅有助于思政育人實效性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更好地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本文基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內涵、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意義及構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要素,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的路徑進行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同教育對象之間因情感交流互動而產生的一種可親可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以及一定的手段和情境。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在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心用情傳遞教育內容,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中的“親”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中的“親”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受教育者親切、可親。首先,教育者應具備親切感,通過專業(yè)能力和感染力,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興趣,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意愿與接受程度。其次,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應具備可親感,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認同感。再次,應選擇能引發(fā)興趣、易于接受和產生共鳴的富有時代感和貼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讓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生滿滿的獲得感。
2.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中的“和”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中的“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所體現(xiàn)的溫度、和諧。教育者應充分認可及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文關懷與人格尊重,從而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獲得存在感、獲得感及愉悅感,自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育者還應融感性于理性中,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課上合作與課下交流相結合,用藝術的教育方式達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的和諧統(tǒng)一。
3.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中的“力”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力”是“親”與“和”作用下最終合成的感染力、認同力與實效力。這就需要教育者想方設法提升業(yè)務能力及人格魅力,對教育方法進行改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對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培育新時代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富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促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情感溝通,促進受教育者成長成才,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更好地呈現(xiàn)教育內容,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1.是教育雙主體自我成就與提升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以人為本,這一理念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共處、共同學習探究、共同進步。主體、客體的轉變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者關注教育對象的身心素質及現(xiàn)實需求,理解、尊重他們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育內容,改變教育策略,改進教育方法,引領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成為學生喜愛的好老師,使自我發(fā)展的成就感與職業(yè)幸福感隨之提升,而受教育者因思想政治教育更尊重自身成長規(guī)律,教育內容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在良性互動中自覺親近教育活動,既獲得自我修養(yǎng)提高的精神動力,又明確自我發(fā)展的方向,最終成長成才。
2.是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
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實現(xiàn)政治引領、立德樹人。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只有簡單而枯燥的說教,而應極具親和力,可以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情緒,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及在教育活動中的愉悅度,使他們敞開心扉,積極主動地靠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堅定個人抱負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梢?,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達成。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由許多要素構成。當前,學生的閱讀方式、溝通渠道和信息獲取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發(fā)生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1.教育者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吸引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獨特品質和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并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情感傳遞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
2.教育內容的接受度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基本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從實際出發(fā)提煉新的教育資源,從學生的內在需求中捕捉興趣點和情感迸發(fā)點,使教育內容具有趣味性,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還要選擇最佳的滲透和教育機會,使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受度更高。
3.教育載體的豐富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關鍵因素。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使得大學生更加喜歡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實時互動的新媒體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選擇合適的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確保學生的深度參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4.教育環(huán)境的感染力
教育環(huán)境的感染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重要因素。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信息共享、信息自由傳播等新特點。這些特點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步伐,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把握新媒體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積極的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使大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感染,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
5.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具有交互性強、即時性強的特點。教師可充分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真誠,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有效提升,前提在于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還應堅持適度原則,不能為迎合學生的喜好而毫無底線。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才能使高職學生主動靠近、積極接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提高思想境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1.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
教育目標應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因此,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并提高其對高職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是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確定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應從滿足高職學生客觀需求及解決其實際問題出發(fā)。第一,堅持教育目標的時代性原則。緊扣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能激發(fā)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親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還能將符合時代旋律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二,堅持教育目標的科學性原則。全面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個體目標的重要性,科學指導高職學生學習生活及職業(yè)生涯,從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與需要出發(fā)制定教育目標,才能贏得學生的認同,激發(fā)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熱情。第三,堅持教育目標的針對性原則。既注重多數(shù)又關注少數(shù),既注重普遍性又關注特殊性,關注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分類、分層的教育活動,能夠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并使其實現(xiàn)人生價值。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yǎng)
思政教師是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及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關鍵,而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能否充分發(fā)揮,又關鍵看親和力是否得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又能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學生親近與認同教師,這是其親和力的重要體現(xiàn)。這種親和力是教師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與學術造詣,提高對學生的感染力與凝聚力,增強學生對教育活動的信任感、愉悅感與接受度。一名有親和力的教師,應該是親近學生的,而尊重學生、平等真誠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是親近學生的前提。教師應營造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了解高職學生的學情與現(xiàn)實需要,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并關心、關愛學生,提升自身的親和力與凝聚力。思政教師還應該是具備人格感召力的,要嚴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不僅要有深厚的學識功底,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情感的傳導者,以人格魅力浸潤學生的心靈,以學術造詣啟迪學生的智慧。
3.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與新時期學生的需求存在矛盾。因此,想要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重點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貼近學生生活及反映時代強音的內容。第一,教育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反映學生困惑和問題的思政內容才能贏得學生的真心喜愛,被他們接納。思政教師應通過真實、具體的事例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融入教育內容中,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與生活性的融合,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妥善解決方法,并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第二,教育內容要反映時代聲音。充滿生命力與親和力的教育內容應該是立足于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關注時事熱點及反映時代精神風貌和特色的熱點內容。教師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新鮮感與吸引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時代開拓者、奮斗者的激情。
4.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缺少師生平等交流的機會,知識的單一輸出方式很難起到有效滲透的作用。因此,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讓學生易于接受、感覺親近并真心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的重要抓手。第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思政教師可通過多媒體重現(xiàn)情境,渲染教育氛圍,使學生于無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于潛移默化中提升思維品質。第二,重視體驗式教育方法的運用。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采取多樣化并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趣味性,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產生深層次的情感共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第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借助實踐體驗增強學生的理解力與獲得感,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氣,更具親和力,也更有魅力。
5.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
想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加深對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結合教育實踐,根據(jù)學生思想特點,積極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第一,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生活在網(wǎng)絡時代的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便利,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機。第二,利用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進行問卷調查、網(wǎng)絡日志記錄和行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進入校園論壇、QQ群和微博,跟蹤分析學生的政治觀、思想傾向、心理狀況,了解學生的言行、思想傾向,積極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第三,要積極倡導、開展和組織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跟蹤網(wǎng)絡熱點事件,捕捉網(wǎng)絡熱點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主導網(wǎng)絡輿論的發(fā)展。第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職院校應科學設置教育目標,合理安排教育內容,精心設計教育模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而且能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就必須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拓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加強多媒體教育技術的運用,而且要以身作則,發(fā)揮示范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付佩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 2021.
[2]王怡瑋,吳迎斌,王虹.困境與突破: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路徑研究[J].大學,2021(36).
[3]李小芬.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研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3).
[4]侯超,馬娟.立德樹人背景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能量”的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07).
[5]沈洋,趙蕾,胡恒利.大學生素養(yǎng)提升"五個一"工程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7).
[6]方翰.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途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9(05).
[7]鄭敬斌,劉敏.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親和力提升問題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3).
[8]孫英浩,畢紅秋.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0(02).
[9]侯勇,賀鐘霖.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研究:現(xiàn)狀、評估與創(chuàng)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1).
[10]陳浩,花樹洋,宋瑞超.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6).
Explo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Zhou Bin
(Hunan Financial & Industrial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Hengyang 421002,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soul cultiva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 we should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the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which affinity is the key to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larify the positioning of the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e th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needs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aff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