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漢祥,袁 華,鄒 筠,傅榮華,金平亮,程 俊,黃夢宇,吳志平,黃向群
(江西省兒童醫(yī)院整形美容科,江西 南昌,330038)
卡波西型血管內(nèi)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種臨床上比較罕見的血管腫瘤,好發(fā)于嬰幼兒[1],成人特別罕見[2]。雖不是惡性腫瘤,但具有侵襲性生長的特點,當伴有卡梅現(xiàn)象時,病情危重,患兒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嚴重減少,報道的病死率為 10-37%[3]。目前KHE的治療尚無統(tǒng)一標準,本研究通過收集、歸納和整理2018年01月-2021年10月我院治療18例KHE的臨床資料,分析各種治療方法和轉(zhuǎn)歸,總結臨床治療策略。
將2018年01月至2021年10月我科共收治18例經(jīng)病理確診為卡波西型血管內(nèi)皮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 例、女7 例,年齡為10天至1歲5月,中位年齡3月30天。瘤體發(fā)生在面部1例、枕頸部1例、軀干部3例、上肢6例、下肢7例,瘤體最長徑2.6-13.0cm,平均5.9cm。所有患兒的治療均征得患兒監(jiān)護人同意,并通過本院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8例患兒均以出生后發(fā)現(xiàn)局部較大腫塊入院,1例腫塊表面顏色正常,其余17例腫塊呈現(xiàn)粉紅色、紫紅色或淤青紫癜樣改變;15例皮溫正常,3伴有局部皮溫升高。位于皮膚及皮下脂肪層的15例,3例侵犯肌層及深部組織。
13例無KMP患者血小板 (239~ 486) ×109/ L,位于正常值內(nèi)[ (100~ 300) ×109/L],纖維蛋白原(0.56-3.4)g/L [正常值為(2-4)g/L]。5例合并KMP患兒血小板(19-67)×109/ L、纖維蛋白原(0.42-0.91)g/L。入院時完善彩超、CT或MRI檢查,彩超多表現(xiàn)為回聲不均或低回聲包塊,界限尚清或欠清,血流信號豐富;CT 顯示軟組織占位及瘤體供血動脈,增強時不均勻強化或強化明顯;MRI 可見皮膚或皮下包塊不規(guī)則信號影,呈現(xiàn) T1像呈現(xiàn)低或等信號,T2像為高信號。病理學檢查(圖1):鏡下可見瘤組織可呈分葉狀、叢狀、結節(jié)狀排列,多為增生血管及梭形細胞組成,部分類上皮樣,細胞之間可形成細長的或新月體形的血管間隙,腔內(nèi)可含有含鐵血黃素細顆粒及透明小球、微血栓形成,特征性改變是常有腎小球樣結構;免疫組化:所有病例CD31、CD34均為陽性,GluT1均為陰性,17例D2-40陽性,Ki-67指數(shù)5%-15%不等。
圖1 卡波西型血管內(nèi)皮瘤病理表現(xiàn)
(1)手術切除:邊界尚清,病變局限且無手術禁忌證者,征得患兒監(jiān)護人同意情況下行手術切除,在手術前接受其他保守治療的也歸類為手術切除組。
(2)硬化劑注射:即經(jīng)皮彩超引導下聚多卡醇泡沫瘤體注射,采用多針法,按照聚多卡醇與空氣1∶ 3的比例進行配置,藥物總用量不超過2mg/kg。
(3)普萘洛爾:按照2019年版指南[4],從小劑量開始,根據(jù)耐受情況逐日遞增,最大劑量分別為:1)矯正年齡為>3 個月患兒,每日2 mg/Kg,分2次服用。2)校正年齡<3 個月的患兒,每日最大劑量應≤1.5/kg,分兩次口服。起初需嚴密監(jiān)測血壓、心率、脈搏、血糖、睡眠飲食等情況。
(4)激素聯(lián)合西羅莫司:對于合并KMP,先予地塞米松(0.5-1.0mg·kg-1·d-1)靜滴沖擊治療[5],改善生化指標,一般3-5天,最長不超過2周,待血小板回升至正常后行穿刺病理學檢查,確診后即可加用西羅莫司0.4-0.8mg/m2,口服一次,期間定期監(jiān)測西羅莫司血漿濃度,以維持在10-15ng/ml為宜[6]。在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回升并穩(wěn)定時激素靜滴沖擊治療改口服潑尼松2 mg·kg-1·d-1,一般維持3-4周后逐漸減量[7,8],4周后完全停藥。如激素沖擊治療1周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改善不大,需活檢明確診斷的則在進行活檢前輸入血小板一次,確診后再加用西羅莫司。
(5)網(wǎng)狀縫扎:從腫瘤邊界進針至瘤體深部,在4-5cm處病變表面出針,在出針點繼續(xù)進針至瘤體深部,在瘤體邊界出針,然后沿出針點繼續(xù)進針,此時進針深度要淺,最后沿相反的方向繼續(xù)縫扎至在最初的進針點出針,收緊、結扎,減少瘤體血供。
(1)瘤體消退程度[9]:依等級可分為完全消退(100%消退)、大部分消退(瘤體消退75%—100%)、部分消退(10%-75%)及無變化。(2)合并KMP病例,分析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回升時間(在無輸血制品情況下血清學參數(shù)開始上升并維持增加趨勢的時間)。(3)各治療方法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
18例有1例失訪,完成隨訪17例,隨訪時間6月-4年。
無KMP者13例,手術切除者9例,分別位于軀干部及四肢,其中3例因患兒月齡較小、范圍較大及位置特殊,I期先病理活檢確診,同時硬化劑注射治療(2例瘤體顏色稍有變淡),一月后II期均手術切除,術后均未出活動功能障礙、瘢痕攣縮等并發(fā)癥,復查彩超均未見瘤體復發(fā),有效率為100%。2例單純行1次硬化劑注射治療的病例瘤體稍有消退;口服普萘洛爾治療2例,1例失訪,1例瘤體變化不明顯,家屬放棄治療。
5例伴有卡梅綜合征患者,均有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減少,入院時血清學指標:血小板(19-67)×109/L、纖維蛋白原(0.42~0.91)g/L。均先地塞米松注射液沖擊治療,3例有效,2例激素沖擊1周以上血小板無及纖維蛋白原均無回升,遂在活檢前輸入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確診后均口服西羅莫司,服藥時間2-9月,其中1例瘤體完全消退,3例大部分消退,2例部分消退,總體有效率100%。血小板計數(shù)中位回升時間為7.3天(2-21天),纖維蛋白原中位回升時間為11.6天(1.5-32天),5例KMP患兒最終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均恢復正常。(病例臨床資料具體見表1)。
表1 18 例卡波西血管內(nèi)皮瘤患兒臨床資料
病例14,男,1月13天,合并KMP,予地塞米松沖擊治療(0.5mg·kg-1·d-1),2天后血小板恢復正常,纖維蛋白原無改善。在10天后血清學指標穩(wěn)定時于全麻下病理穿刺活檢同時行瘤體網(wǎng)狀縫扎術,術后口服西羅莫司口服維持治療,入院32天纖維蛋白原開始回升并保持穩(wěn)定(圖2、圖4);用藥8周出現(xiàn)卡氏肺孢子肺炎感染,予以治療并立即停用西羅莫司,患兒病情好轉(zhuǎn)后瘤體持續(xù)消退至一年完全消失。
圖2 病例14 患兒
圖3 病例15 患兒
圖4 病例14 患兒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指標變化情況地塞米松沖擊治療2 天后可見血小板回升,纖維蛋白原無改善,加用西羅莫司后纖維蛋白原逐漸升高并穩(wěn)定,提示西羅莫司能糾正低纖維蛋白原血癥
病例15女,3月13天就診,分別在入院第1天、8天輸入血小板,輸入后僅維持3天,血小板開始出現(xiàn)惡化,急劇下降,改善血小板有限。在入院11天時進行活檢,入院第15天開始服用西羅莫司,服藥后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回升時間分別為第6天、第10天(圖3、5),此后隨訪復查未有反彈,瘤體縮小服藥后1月開始縮小。
口服西羅莫司并發(fā)癥:1例在服藥2月后感染卡氏肺孢子肺炎(前4周劑量為0.4mg/m2,后4周增量至0.8mg/m2,每天兩次),出現(xiàn)呼吸衰竭,危及生命,予停藥,在我院ICU住院,經(jīng)呼吸機輔助通氣,阿莫西林、磺胺甲惡唑抗感染治療2周后,炎癥控制,好轉(zhuǎn)出院,1例常出現(xiàn)發(fā)熱、呼吸道感染,間斷用藥。
KHE是一種好發(fā)于嬰幼兒,具有局部侵襲性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腫瘤[10],文獻報道發(fā)病率9.1/100萬[11],四肢多發(fā)[12]。發(fā)病機制可能與遺傳學[13]、與淋巴管和血管相關腫瘤干細胞分化異常[14]、mTOR 通路異常等有關[15]。KHE通常表現(xiàn)皮膚/皮膚軟組織局部紅色或紫紅色斑塊,部分病例觸摸時可感皮膚增厚。當局部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感染、輸入血制品等可引起疼痛[16]。如合并KMP即血小板減少、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和凝血激活標志物升高時,通常病情兇險,危及生命,病死率約10%-37%[3]。有報道稱合并內(nèi)臟侵襲的死亡率可達50%[17]。
圖5 病例15 患兒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指標變化情況地塞米松治療2 周及聯(lián)合輸血小板無法糾正卡梅現(xiàn)象,改用西羅莫司后,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逐漸升高并維持穩(wěn)定,提示西羅莫司對激素不敏感病例也有效
本組KHE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四肢多發(fā),1歲以下者15例,占83.3%,癥狀多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或紅色包塊,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Croteau[1]認為患兒月齡小、瘤體侵犯深時更容易合并KMP。本組5例合并KMP的患兒月齡均較小,且瘤體直徑較大。有些病例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未經(jīng)病理檢查時可能會漏診誤診。本組有1例表現(xiàn)為枕頸背部紅斑,局部皮溫升高,起初誤以為是皮膚軟組織感染,在外院抗感染治療,病情延誤。還有1例表現(xiàn)為左膝關節(jié)皮下質(zhì)軟包塊,表面皮膚顏色正常,入院診斷為混合性血管畸形,后病理證實為卡波西型血管內(nèi)皮瘤。因此我們建議對于不明紅斑或懷疑KHE應行病理檢查。
KHE的治療包含手術及非手術手段,前者療效比較確切[18],主要適用于瘤體比較小、局限或藥物治療后的瘤體。KHE合并KMP并非手術禁忌證[19]。本研究6例KHE予I期手術切除,另3例因患兒月齡較小、范圍較大及位置特殊(關節(jié)處),考慮手術風險、切除后創(chuàng)面瘢痕大、影響肢體活動等因素,我們建議術前行病理檢查證實,避免因誤診而過度治療。9例患者隨訪中發(fā)現(xiàn)有1例復查彩超見高回聲包塊,未見血流信號,穿刺病理證實不是腫瘤復發(fā),繼續(xù)隨訪。其余均未見復發(fā),活動功能未受影響。對于那些特殊位置、浸潤范圍大和(或)伴發(fā)KMP不能手術切除者,報道的非手術治療比較多[20-24],如硬化劑注射、口服普萘洛爾、糖皮質(zhì)激素、西羅莫司、靜滴長春新堿、放化療、干擾素等。
聚多卡醇/聚桂醇作為表面活性劑類硬化劑,能破壞裂解血管內(nèi)皮細胞膜結構、降低其表面張力,使得其發(fā)生血管纖維化及血管閉塞[25],廣泛用于各種血管瘤及脈管畸形治療[26-30]。Xu[28]常規(guī)使用硬化劑聯(lián)合長春新堿、激素治療KMP,納入研究的25例患兒均獲得良好療效。本組研究中5例硬化劑注射治療患兒2例瘤體稍有縮小、顏色變淡,2例無明顯變化,1例失訪,有3例II期行手術切除納入手術組。表明這種治療方法單用效果有限,可能與未進行多次治療有關[28]。我們認為在未明確診斷前,如B超提示瘤體血流信號豐富、MRI提示為血管瘤或脈管畸形這一類病變時,硬化劑注射治療可為經(jīng)驗性輔助治療。
普萘洛爾作為一種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自從Léautélabrèze[31]首次報道治療高風險嬰幼兒血管瘤獲得良好療效后,有學者嘗試應用于KHE/TA的治療。國外學者Filippi[32]報道,1例KHE患兒口服普萘洛爾2mg/kg/d,持續(xù)13個月時,其反應率仍較低,瘤體僅有輕微的縮小。另有一項研究提示其治療KHE有效率為36%[33]。本組2例因家屬拒絕使用西羅莫司而改用口服普萘洛爾,2月后復查瘤體無明顯變化。研究表明,普萘洛爾對表達Glut1陽性血管腫瘤有效,KHE免疫組織化學均為Glut1陰性[34],反應不佳可能與此有關。與多數(shù)學者想法一致,筆者也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及單獨使用口服普洛萘爾治療KHE[35,36]。
KHE合并KMP時最主要的治療在于糾正血小板減少和低纖維蛋白血癥。常有方法包括輸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冷沉淀等對癥治療和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長春新堿、西羅莫司等。KMP患兒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能與異常的腫瘤內(nèi)皮細胞捕獲血小板有關[37],因此學者[38]不建議輸注血小板以免引起惡化。在激素無效,且需進行手術或有創(chuàng)操作時,可輸入血小板以提高手術安全性。本組1例患兒輸血小板后雖獲得短暫改善,但3天后出現(xiàn)惡化,驗證了上述觀點。纖維蛋白原、冷沉淀、新鮮冰凍血漿可以在有創(chuàng)操作前,或纖維蛋白原低于1.0g/L補充[16,38],從而降低手術風險。
糖皮質(zhì)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升高血小板,也能抑制內(nèi)皮細胞異常增殖,曾被推薦為KHE的一線用藥[16,39-41],常見的藥物有服潑尼松龍、甲潑尼龍、地塞米松。Liu[20]一項Meta分析中,納入13項有關全身使用激素治療KHE/TA文獻,其中6項研究提示激素對于KHE部分敏感。最近Yao[23]一篇Meta分析中顯示激素合并的反應率為35.8%,不良反應達31%,主要包括庫欣綜合征、高血壓、感染、發(fā)育遲緩等。在我們病例中,5例合并KMP患者3例對激素有效,一例有效者出現(xiàn)滿月臉。雖然激素部分有效,但因其廉價、易獲得且反應快等優(yōu)點,多數(shù)學者仍推薦激素為治療KMP首選藥物,當血小板趨于穩(wěn)定時,規(guī)律減量,減少其不良反應。
考慮到單用激素治療可能會出現(xiàn)反彈[20],學者們擬探索出更為有效治療KHE的藥物。長春新堿和西羅莫司被相繼報道[11,20-23,35]。作為一種mTOR 通道的抑制劑,西羅莫司近些年來成為研究的熱點[42,43],它能靶向作用于Pl3K/Akt 信號通路,阻止下游蛋白質(zhì)合成和細胞增殖,抑制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和淋巴管生成[22]。Tribolet[35]、Irene[21]等人認為西羅莫司的療效優(yōu)于長春新堿、糖皮質(zhì)激素、普萘洛爾,有望為KHE的一線治療。Peng[22]一篇meta分析結果顯示西羅莫司和長春新堿治療KHE的合并有效率分別為91%、72%。國內(nèi)學者劉麗珍[44]也有報道西羅莫司對于KMP有效率為100%。本項研究中5例合并KMP患兒均使用西羅莫司聯(lián)合激素治療,結果顯示瘤體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質(zhì)地變軟、顏色也逐漸減退,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回升,總體有效率100%;2例對激素無效病例改用西羅莫司同樣具有良好效果。因此我們認為西羅莫司在控制血小板減少、改善凝血功能及促進瘤體消退均有療效,與諸多文獻報道結果一致[21,22,44]。本組1例患兒服用8周后患兒出現(xiàn)卡氏肺孢子肺炎及呼吸衰竭,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停用西羅莫司后,在我院ICU予氣管插管+輔助通氣、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更昔洛韋、磺胺甲惡唑抗感染治療,2周后好轉(zhuǎn)出院。另1例常用出現(xiàn)發(fā)熱、呼吸道感染癥狀,多次間斷停藥。已有文獻報口服西羅莫司治療KMP后感染肺炎致死的病例[45]。文獻報道的其他并發(fā)癥包括口腔黏膜炎、肝腎功能受損、血脂異常、血系減少、胃腸道癥狀等[22,46]。Harbers[43]認為,CYP3A4是參與西羅莫司代謝的主要酶,新生兒及嬰兒時期由于缺乏這種酶,導致血清西羅莫司濃度過高。因此他在文中強調(diào),西羅莫司用量應根據(jù)月齡調(diào)整,小月份低劑量0.1mg/48h開始,維持血漿濃度在10ng/ml以下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會低很多。本組1例并發(fā)肺孢子肺炎患兒就診時1月13天,在前4周采用低劑量,無不良反應,第5周劑量開始增加至0.8mg/m2,第8周出現(xiàn)間質(zhì)性肺炎,猜測與用量增加有關。另有報道,用藥期間預防性使用抗生素[45,47]、嚴格監(jiān)測血漿濃度并調(diào)整用量都能減少并發(fā)癥。
網(wǎng)狀縫扎[48]、局部壓迫可減少瘤體血供,縮小瘤體體積,可作為輔助治療。本研究中有1例KMP患者瘤體可見多支供血動脈,因此我們術中予網(wǎng)扎縫扎,術后2個月因肺部感染停用西羅莫司,但瘤體卻逐漸消退,提示網(wǎng)狀縫扎可能可以明顯減少口服西羅莫司的時間。介入栓塞這項技術對操作者要求高,不適合推廣。其他如化療[24]、干擾素治療[49],可見個案報道,本研究中未有上述治療病例。
總之,KHE治療趨向個體化策略,即基于KHE疾病變化和表現(xiàn)形式采取不同的治療。手術切除及西羅莫司療效確切,對于病變局限、邊界尚清者優(yōu)先選擇手術切除。合并KMP者,往往病情兇險,嚴重者有危及生命可能,治療時應先糾正卡梅現(xiàn)象。糖皮質(zhì)激素雖然部分有效,但其容易獲得、見效快、并發(fā)癥輕,仍建議為首選治療KMP手段,病理確診后盡早聯(lián)用西羅莫司??紤]該藥物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建議用藥時根據(jù)月齡及血漿濃度調(diào)整用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必要需待進一步大樣本數(shù)據(jù)研究去驗證。合適的病例可聯(lián)合硬化劑注射作為輔助治療,網(wǎng)狀縫扎或可明顯減少西羅莫司的用藥時間,需要大樣本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