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平
(上海源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浦東新區(qū) 201314)
蔬菜是我國除糧食作物以外栽培面積最廣、經濟地位最高的作物,蔬菜產業(yè)對促進我國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葉菜類蔬菜主要包括甘藍類(甘藍、紫甘藍)、花椰菜類(松花菜、白花菜、西藍花、寶塔菜等)及生菜、白菜等蔬菜。大多葉菜類蔬菜的苗期表現差異不大,育苗管理要求也大同小異,但不同的品類或某些特殊品種的苗期表現有差異,如甘藍類蔬菜苗期矮壯不易徒長、花椰菜類蔬菜株型高易徒長、生菜類蔬菜萎蔫后不易恢復等,苗期管理要求有針對性。
隨著現代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規(guī)?;?、專業(yè)化、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工廠化育苗應運而生。工廠化育苗可節(jié)約20%育苗成本,商品苗率可提高20%~25%[2]。根據種苗生產過程,我們將葉菜類蔬菜工廠化育苗過程分為播種催芽階段、種子萌發(fā)階段、秧苗快速生長階段、封盤發(fā)貨階段。現將各階段的管理要點總結如下。
基質配方為4 袋 Jiffy 草炭(225 L/袋)、3袋珍珠巖(10 kg/袋)、8 kg 有機肥(分次加入),加水攪拌25~30 min,使其混合均勻?;|持水量以手握成團不出水、落地即松散為宜,適宜的持水量使基質更易填入穴盤,后期澆水時更易滲透,能節(jié)約肥水。如果配制基質時不加水,會導致播種后澆水不透,種子浮在基質表面,出苗后胚根外露,需人工將種子栽入基質,既浪費大量人工,又影響種苗質量(秧苗有彎根現象)。基質中添加有機肥是提高種苗質量的關鍵。有機肥含有腐殖質、氨基酸、各種有機化合物及益生菌等物質,可緩慢釋放肥效,遇極端天氣(連續(xù)陰雨天)不宜施用液態(tài)肥料時,可依靠基質中的有機肥給秧苗提供營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有機肥需充分腐熟,且用量適當。施用有機肥對白花菜幼苗長勢的影響見圖1。
圖1 施用有機肥對白花菜幼苗長勢的影響
雙子葉植物在生長期對溫度要求不嚴格,但在種子萌芽階段要求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夏季(6 月底7 月初)溫度(白天25~30 ℃,夜間22~23 ℃)適宜育苗,為簡化操作程序,一般播種后直接將穴盤移入溫室。若遇連續(xù)35 ℃以上高溫天,需將播種后的穴盤放在催芽室內催芽1 夜,待胚根露出后于下午將穴盤移入溫室,以減少高溫對發(fā)芽率的影響。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種子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會導致爛種。在育苗過程中,西蘭花(尤其是耐寒優(yōu)秀品種)耐寒不耐熱,如果像甘藍、白花菜一樣播種后直接進溫室,若遇連續(xù)1 周高溫(35~38 ℃),很多種子會爛在穴盤里,發(fā)芽率由90%以上降至75%左右。因此,西蘭花播種后必須在催芽室放一晚上,完成對溫度要求最嚴的萌發(fā)階段。
穴盤移入溫室1 周左右(秧苗子葉展平新葉露出)為種子萌發(fā)階段,此階段的管理要點是通過合理調控溫、光、水來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控制秧苗徒長。
穴盤移入溫室后3 d 內為種子萌動階段,僅需少量散射光,可采用遮陽控制光照,以后根據天氣在早晚多見光(中午高溫強光時需遮陽)。光照不足易導致秧苗細弱,不利于培育壯苗。冬季光照較弱,中午可不遮陽。
催芽期間露出胚根的種子適應能力較強。種子萌發(fā)階段對溫度要求不嚴格。
濕度會影響發(fā)芽率和植株高度。水分少雖可控制株高,但會抑制種子萌發(fā)、降低發(fā)芽率;水分多(不可過多)則發(fā)芽率高,但秧苗易徒長。
夏季育苗,穴盤移入溫室后3 d 內澆水應少量多次,以基質表面濕潤為宜;后期隨光照增加逐漸減少澆水量,以基質表面濕潤不反光為宜(濕透基質表面深0.5 cm 或半透)。水分過多,基質密閉不透氣,種子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會導致爛種。種子萌發(fā)基本完成、子葉尚未完全伸展、發(fā)芽率基本確定時,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一般早、午各澆水1 次,水量可稍大,根據天氣狀況澆至基質半透即可。子葉完全展平后,一般在上午澆水1次,澆至基質半透,下午不澆水(有邊際效應的苗床四周穴盤基質略干時可適當補水)。澆水不宜在15 時后進行,以保持夜間秧苗干爽(減少感病風險)。冬季育苗,溫度低,水分蒸發(fā)量少,初期每天上午9時以后澆水1次即可。
種子萌發(fā)初期,幼苗根系尚未發(fā)揮主要作用,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子葉,不需要補肥。種子萌發(fā)階段病害較少,夏季主要有猝倒病、霜霉病等病害,秋冬季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秧苗偶發(fā)灰霉病。子葉展平后可噴灑優(yōu)繪加卉友2 000倍液(苗小病輕藥液濃度不可過高)預防病害,噴灑凱恩1 500倍液殺蟲殺卵。
新葉陸續(xù)長出后,秧苗生長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達到頂峰,此階段需保持充足的光照、肥水供應。同時,植株之間距離變小、郁閉性增強,透風、透光、空氣流動性變差,易發(fā)生病蟲害。因此,秧苗快速生長階段的管理要點是大肥大水、強光照,同時加強預防病蟲害。
植株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較多的光照,一般情況下秧苗快速生長階段不建議遮陽。光照充足,植株生長更矮壯、葉片更肥厚,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作用,可減輕病害發(fā)生。若光照過強、溫室內溫度過高,秧苗葉片氣孔會關閉,導致光合效率降低,可在中午(11~14時)適度遮陽,溫度較低時無需遮陽。
隨著秧苗生長,莖葉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多,遵循干透澆透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干透,即讓植株葉片略微萎蔫、穴盤較輕、基質發(fā)白,是為了滿足根系生長對氧氣的需求,同時較少的水分還能促進根系生長。注意邊際效應,穴盤邊際或苗床邊際通風透氣性好,基質易干,補水時可適當多澆,以利秧苗生長一致。
秧苗快速生長階段,幼苗對養(yǎng)分需求量較高,所用水溶性肥料的氮磷鉀含量以14-0-14為主、20-10-20為輔,5~7 d施1次,肥液濃度隨秧苗生長逐漸提高,EC值保持1.0~2.0 mS/cm。一般在早上澆肥水,最晚不超過14 時,以保證夜間葉片干爽,減少病害發(fā)生。冬季育苗周期長,水分蒸發(fā)速度慢,可適當提高肥液濃度。低溫時,需注意防止氨中毒。2次肥水之間澆清水,以控制植株高度和基質濕度,促進根系生長。
肥料三要素(氮磷鉀)中,氮肥分銨態(tài)氮(氨基氮肥)、硝態(tài)氮(硝基氮肥)、尿態(tài)氮(尿素)。銨態(tài)氮能快速提供養(yǎng)分,但易流失,作物吸收后莖葉生長迅速,但葉片較薄、莖稈柔軟;尿態(tài)氮需轉換成銨態(tài)氮才能被植物吸收,肥效與銨態(tài)氮相似;硝態(tài)氮更穩(wěn)定,易被植物吸收,屬于緩釋氮肥,肥效不強烈。磷主要以五氧化二磷形式存在(含磷肥料一般不含鈣、鎂,以免形成磷酸鈣、磷酸鎂后出現沉淀現象)。鉀以氧化鉀化合物形式存在。水溶性肥料(14-0-14)含較多的硝態(tài)氮、較少的銨態(tài)氮、不含尿態(tài)氮,含較多的氧化鉀、不含磷,這些鈣、鎂等微量元素具有促進細胞壁生長、矮化植株的作用。水溶性肥料(20-10-20)含較多的銨態(tài)氮、尿態(tài)氮、磷、鉀,及鐵、硼等微量元素,在生長周期短、秧苗缺肥的情況下施用水溶性肥料(20-10-20)能有效緩解植株缺肥癥狀,促進其快速生長,同時水溶性肥料(20-10-20)能降低基質pH值,促進植株吸收微量元素。在秧苗快速生長階段應根據幼苗長勢靈活運用上述兩種肥料,以達到良好苗態(tài),為育苗進入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以預防為主、化學藥劑為輔的原則進行病蟲害防治??捎脙?yōu)繪、卉友、阿米妙收等藥劑預防真菌性病害,用碧生、喜康等藥劑預防細菌性病害,用安打、除盡滅殺咀嚼式口器害蟲,用噻蟲嗪、吡蟲啉滅殺刺吸式口器害蟲。隨著幼苗的生長應逐漸提高藥液濃度,預防和治療藥劑分開配用,交替使用不同藥劑,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日常管理時勤觀察,發(fā)現病株及時拔除,減少感染源。蟲害發(fā)生初期即應及時殺蟲殺卵,輔以粘蟲板、殺蟲燈等物理手段,盡量減少藥劑使用。葉菜類蔬菜育苗禁用植物激素。
育苗后期秧苗株型穩(wěn)定后,以煉苗為主,讓秧苗提前適應大田環(huán)境,為移栽做準備。封盤發(fā)貨階段應保持全天光照,模擬外界環(huán)境減少遮陽和肥水供應,控制病蟲害。施肥以水溶性肥料(14-0-14)為主,濃度以1.5~1.8 mS/cm 為宜,減少銨態(tài)氮的供應,促進秧苗生長矮壯。移栽前澆1 次肥料,可縮短緩苗期。后期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表面有粉狀分泌物,表明其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發(fā)貨前噴1 次預防性藥劑,減少環(huán)境變化引發(fā)的病蟲害。
總體來看,葉菜類蔬菜工廠化育苗的每個階段均有其特點和管理側重點。第1 階段以基質配制和催芽為主,第2 階段以水分和植株高度控制為主,第3 階段以肥水施用和病蟲害預防為主,第4 階段以煉苗為主。我們將肥水施用與否,比喻成開車的“加油”和“剎車”,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育苗周期的長短等,靈活應用“加油”和“剎車”來面對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