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敏,徐錦江,郭闖,馬健,儲蘊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在重癥監(jiān)護室,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征是急性彌漫性肺泡損[1]。根據多中心研究結果來看[2],在入住ICU治療的病人中,ARDS所占比例在十分之一左右,采用機械通氣(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方式進行治療的病人,約有23%被診斷為ARDS,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在35%~46%這一范圍內。現階段,在ARDS的治療過程中,除原發(fā)病的治療之外,MV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相較于其他疾病而言,ARDS病人的MV時間更長。采取MV進行治療時,如果時間較長,病人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如與呼吸機有關的肺炎、損傷等。從已有研究結果來看[3],如果通過MV對病人進行長期治療,肌肉極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萎縮現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膈肌功能障礙,增加撤機難度。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應該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病人的撤機成功率,使得相關風險明顯變低。所以,怎樣對ARDS病人的撤機結果做出準確判斷,盡快確定撤機最佳時機,減少病人的MV時間,是臨床治療過程中亟需突破的難點。現階段,臨床撤機往往通過多種指標來衡量,如氣道閉合壓、淺快呼吸指數等,但不得不承認,這些指標的準確度較低。最近幾年,有學者經過不斷研究和摸索發(fā)現[4-6],膈肌淺快呼吸指數(D-RSBI)在MV撤機的預測中效果非常明顯。除此之外,ARDS、ICU病人已經普遍運用肺部超聲評分(LUS)。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對LUS、D-RSBI這兩者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究,對ARDS撤機價值進行預測,為更好地指導ARDS撤機提供支撐。
從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ICU1、ICU2的ARDS病人中選擇103例進行研究。所選擇的對象都滿足柏林定義中的相關診斷條件,病人年齡在18歲以上,采取氣管插管的方式進行治療,MV超過24 h。神經肌肉、膈肌癱瘓等病人不符合標準,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轉變?yōu)闅夤芮虚_、不愿繼續(xù)治療的病人排除在外。
以拔管撤機成功與否為依據對所選擇的研究對象進行分類,共分為兩組,一組為成功組,病人64例,另一組為失敗組,病人39例。撤機拔管之前,應該及時對病人進行評估,如氣囊漏氣、自主呼吸等。結束自主呼吸評估時,運用超聲對膈肌移動度(DD)進行測量。具體而言,所選擇探頭的超聲頻率為5 MHz,在右側肋緣下放置探頭,肝為聲學窗,膈肌運動、超聲波束方向形成垂直關系,利用B型超聲進行探尋,找到最大的DD之后,換成M型超聲進行測量,將DD如實記錄下來,對呼吸周期DD進行3次測量,計算均值,在測量過程中對呼氣相潮氣量進行監(jiān)測,計算均值。在60 s內對病人呼吸次數進行技術,得到呼吸頻率(RP),經過3次計數之后,計算得到均值。在獲得上述數據之后,可以得到D-RSBI(D-RSBI=DD/RR)[5]34-37。肺部超聲評估[1]46-51:超聲儀器的凸面探頭選擇為3.5~10.0 MHz,病人都采取仰臥的方式,為更好地對病人肺部做出完整評估,應該由經過超聲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利用超聲對每一位病人的肺部進行檢查,檢查的位置為側胸壁、兩側前胸壁、后胸壁上下部等。超聲影像定義:(1)正常通氣區(qū):記作N,肺滑動征伴A線,或者單獨B線不超過2個;(2)中度肺通氣減少區(qū):B1線,多發(fā);(3)重度肺通氣減少區(qū):B2線,多發(fā);(4)肺實變區(qū):記作C,伴隨支氣管充氣的典型特征,按照最嚴重表現對各個區(qū)域進行評分,其中,C對應3分,B2對應2分,B1對應1分,N對應0分。將不同區(qū)域分值相加,得到LUS評分,最低值為0,最大值為36分。最終,在拔管撤機之后,將結果記錄下來。如果拔管撤機時間在48 h以上,就意味著拔管成功。反之,如果病人在拔管后的48 h內,再次插管上機,就意味著拔管失敗。在臨床治療ARDS病人的過程中,為盡量降低插管時間,大多會選擇序貫通氣進行治療。所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運用,并不視為失敗。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數據運用SPSS 25.0進行分析。選擇PearsonLUS、D-RSBI的相關性,運用受試對象的工作特征(ROC)預測LUS、D-RSBI對病人撤機結果的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年齡、進入ICU治療時的氧合指數、APACHEⅡ評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采用χ2檢驗,都沒有差異,P值均在0.05以上,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二者之間具有相關性-0.7650.000,見圖1。
圖1 D-RSBI與LUS的相關性
LUS預測撤機失敗,ROC下面積為0.87,特異性和敏感度分別為89.09%、68.75%,陰、陽性預測值分別為76.56%、84.62%。D-RSBI預測撤機失敗,ROC下面積為0.92,特異性和敏感度分別為93.44%、83.33%,陰、陽性預測值分別為89.06%、89.74%,見圖2。
圖2 D-RSBI與LUS預測撤機失敗的ROC曲線
2011年,歐洲重癥醫(yī)學學會圍繞ARDS進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其流行病學、臨床治療和病理學之后,重新定義這種疾病。在重新認識ARDS的基礎上,由于使用了一些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如小潮氣量通氣,使得該疾病的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但效果非常小,還需要亟需攻克這一難關[7]。在ARDS的臨床治療中,最常見的方法是MV,撤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太早撤機,極有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再次衰竭,需要繼續(xù)插管進行治療,MV時間變長,住院時間也會隨之延長,更有甚者,病死率還會上升;太晚撤機會提高并發(fā)癥出現的概率,如與呼吸機有關的肺損傷、肺炎。從相關研究結果來看[8-9],在臨床治療中,撤機失敗的概率為31%,自主呼吸成功的病人撤機48 h內出現呼吸窘迫癥狀的概率在3%~30%這一范圍內,再次插管進行治療。臨床治療中對撤機結果進行預測時,通常會考慮最大吸氣壓、通氣量、淺快呼吸指數等指標,但這些指標都不具備特異性,并不能對撤機結果做出理想預測。最近幾年,臨床治療中經常使用超聲對膈肌功能做出評價,這種方式能在床旁完成,可達到即時、無創(chuàng)或動態(tài)的目的,非常便捷。呼吸運動是呼吸肌收縮引起的,為肺通氣提供了動力源。膈肌其功能與撤機結果之間形成了緊密聯系,如果膈肌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延遲撤機,導致MV時間變長[10]。MV病人的膈肌會發(fā)生被動運動,呼吸肌休息,快、慢肌纖維萎縮[11],使得膈肌功能出現程度不同的障礙[12],在MV時間延長的同時,功能障礙更加嚴重[13]。所以,對膈肌功能進行評估,能夠對撤機時機做出預測[14]。利用超聲對病人膈肌移動程度進行檢測,計算膈肌移動度、呼吸頻率這兩者的比值,即為D-RSBI。根據多項研究結果[4-6]來看,利用D-RSBI對MV病人撤機結果進行預測,準確性較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結果與此類似。
柏林定義重新明確了診斷ARDS的標準,并根據嚴重程度劃分級別,特別是分析重度特征,突出生理學指標的作用。ARDS新定義和新標準的出臺,能夠更好地細化程度,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也有利于進行有效地預后判斷,使得臨床操作性更強。根據柏林定義來看,利用高分辨率的CT來診斷、治療ARDS,到目前為止,該病診斷仍以肺部CT為金標準。研究表明,LUS在治療ARDS的過程中具有優(yōu)勢,肺泡間質綜合征的敏感性、特異性和肺部CT非常相近[15]。除此之外,運用LUS對血管外肺水含量進行半定量分析[16]。柏林定義中的程度分級和肺通透性、血管外肺水等具有顯著關聯性。炎癥損傷引起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肺容積變小,具體體現為雙肺浸潤影、低氧血癥等癥狀[17]。ARDS的特征為肺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強,使得血管外肺水變多,在大量積累之后就會影響肺泡氣體交換,出現呼吸窘迫、低氧血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對肺毛細血管通透性進行監(jiān)測,能夠將肺損傷程度真實反映出來。根據已有研究[18]來看,ARDS病人預后和血管外肺水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最近幾年,研究人員利用肺熱稀釋法對血管外肺水指數進行監(jiān)測和LUS存在正相關性[19]。在ARDS的治療中,LUS是一項較為常見的成熟技術,在床邊就能完成檢查工作,而且不會產生創(chuàng)傷,能夠重復進行,優(yōu)勢非常明顯。利用LUS進行治療時,選擇肺部12分區(qū),對應的總分為36分,能夠全面評估肺水、肺部通氣面積。根據LUS評分,能夠了解肺部通氣面積所發(fā)生的變化情況,在氧合指數變化之前就會出現這些變化[18]392-397。ARDS的嚴重程度、LUS二者的相關性在早期很難發(fā)現[19]1000-1004。LUS可對病人肺部做出量化分析,能夠達到動態(tài)監(jiān)測和準確評估的目的。LUS根據肺部通氣面積的減少情況實行半定量評估,利用這種方法對肺部通氣面積、換氣功能這兩者的非線性進行描述。60%左右的換氣功能可由33%左右的通氣面積進行代償,90%換氣功能可由66%通氣面積代償,但值得一提的是,肺通氣面積自身不能代償,必須在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之后,才能慢慢恢復[20]。如果LUS較高,意味著肺通氣面積受到嚴重損傷,和肺部嚴重程度形成正相關性[21-22]。因此,本研究分析LUS對預測ARDS撤機結果的價值。
根據研究結果來看,LUS預測撤機失敗,ROC下面積為0.87,特異性和敏感度分別為89.09%、68.75%,陰、陽性預測值分別為76.56%、84.62%,表明LUS能夠有效預測ARDS撤機結果。D-RSBI預測撤機失敗,ROC曲線下面積為0.92,特異性和敏感度分別為93.44%、83.33%,陰、陽性預測值分別為89.06%、89.74%。這就意味著,D-RSBI能夠對ARDS撤機結果做出有效預測。此外,經過探究發(fā)現LUS、D-RBSI二者的相關性非常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超聲在ICU中較為常見,不會產生輻射和創(chuàng)傷,易于操作,能夠反復使用,非常方便。通過超聲實驗發(fā)現LUS、D-RBSI對ARDS病人的病情進行判斷時,還能對撤機結果進行預測。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如針對重度肥胖病人進行超聲檢測,可能會影響結果,需要擴大樣本量,聯合多中心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