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舒萍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醫(yī)療水平發(fā)展,人們對醫(yī)護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相關研究表明,新入職人員在入職前心理壓力大,會對臨床工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從事護理工作的信心[1],因此,醫(yī)護人員從課堂進入臨床,必須經(jīng)過理論和實際臨床操作的入職培訓,幫助其更快地適應工作,了解課堂和臨床的區(qū)別,更好地掌握臨床操作技能。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單方面知識灌輸為主,教學效果欠佳。目前,處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學習”即較小學習單元的學習活動逐漸融入到教學體系中,微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將知識情景化,使其更加生動形象,可充分調(diào)動入職人員的學習積極性,“翻轉課堂”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基于微視頻載體,可培養(yǎng)入職人員的自主學習能力[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脊柱外科醫(yī)護人員入職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新入職的56名脊柱外科醫(y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26)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男23名,女3名;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4.12±1.05)歲;學歷:大專8名,本科15名,碩士及以上3名。觀察組男26名,女4名;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4.05±1.22)歲;學歷:大專7名,本科18名,碩士及以上5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醫(yī)務人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為本院新入職且需參加培訓的脊柱外科醫(yī)護人員。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①成立教學團隊,由經(jīng)驗豐富、從事臨床工作>5年的醫(yī)護人員及臨床專職教師組成;②首先,教學老師介紹科室環(huán)境,帶領所有人員學習脊柱外科相關規(guī)章制度,學習完畢后老師開始進行課堂授課,按照入職培訓要求在課堂上講授相關知識,一邊演示臨床基本操作,答復課堂中培訓人員提出的問題,課后復習后進行統(tǒng)一的考核。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采取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①微視頻準備:由教學團隊老師設計微視頻,再錄制脊柱外科基本操作視頻,如下肢靜脈泵的使用、術后功能鍛煉、軸線位翻身等;制作簡短的動畫視頻,主要有科室人員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藥品知識及工作流程等;②上傳視頻:將以上制作的視頻上傳至脊柱外科網(wǎng)絡平臺;③課前培訓:以脊柱外科網(wǎng)絡平臺為基礎,綁定學員的微信號,組織其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視頻學習完畢可進行課前測試,測試通過則進入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同時,如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登錄平臺在討論版塊進行詢問,帶教老師及時給予回答。④課堂培訓:帶教老師對學員自主學習進行總結,針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在實踐操作課上,將新入職人員分組,通過情景模擬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先由小組成員進行自評,最后由教師總結和演示操作技能要點。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新入職人員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在培訓2 周后,對新入職的學員進行考核,滿分為100 分。②比較兩組新入職人員培訓前后的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4],采用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量表,包括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策略、學習評價、人際關系5 個維度,每項總分60 分,分值與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呈正相關。③調(diào)查新入職人員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情況,包括自我動機信念、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比較 培訓2周后,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26)觀察組(n=30)t值P值理論考核成績82.56±8.02 91.36±7.58 4.218 0.000臨床操作成績85.21±8.45 90.28±8.13 2.285 0.026
2.2 兩組培訓前后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比較 培訓前,兩組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策略、學習評價、人際關系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培訓后,兩組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策略、學習評價、人際關系評分均高于培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新培訓前后的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新培訓前后的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比較(±s,分)
注:與本組培訓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26)觀察組(n=30)t值P值學習意識培訓前35.56±7.02 35.58±7.06 0.011 0.992培訓后47.52±5.64a 53.21±6.01a 3.635 0.001學習行為培訓前29.88±3.52 29.95±3.65 0.073 0.942培訓后48.27±5.46a 53.27±5.48a 3.411 0.001學習策略培訓前32.59±4.68 32.65±4.25 0.050 0.960培訓后48.89±5.21a 54.87±5.42a 4.192 0.000學習評價培訓前36.45±4.56 36.74±4.66 0.235 0.815培訓后46.87±5.26a 53.69±5.44a 4.751 0.000人際關系培訓前40.12±4.29 40.25±4.58 0.109 0.913培訓后46.85±5.48a 55.12±4.78a 6.033 0.000
2.3 兩組教學方式評價比較 觀察組自我動機信念、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占比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方式評價比較[n(%)]
醫(yī)護人員在進入臨床工作后仍存在一定的適應性,為了克服從課堂學習到實踐學習的困難,更好地掌握各項臨床操作技能,需要對新入職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集中授課,側重進行知識灌輸,教學內(nèi)容多、時間緊,且課本知識與臨床操作脫離,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會降低新入職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學效果不佳[5]。微視頻是一種適合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且適應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教學視頻,因其兼具內(nèi)容精、時間短等優(yōu)勢而被學習者接受,“翻轉課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先錄制教學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形成一個資源學習平臺,新入職人員可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有利于激發(fā)新入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6-7]。
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2周后,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脊柱外科入職培訓中采用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可提高新入職人員業(yè)務水平,此種教學方法改變“帶教老師、課本、課堂”的模式,而是“以視頻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新入職人員在臨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將理論與實踐操作結合,引導新入職人員在真實情境中操作,可提高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技能[8]。此外,兩組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策略、學習評價、人際關系評分均高于培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可提高新入職人員的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翻轉課堂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學習后可以對比課后測試及得分,分析自身不足之處,及時調(diào)整學習策略,同時,增強學醫(yī)意識,從而提高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動機信念、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評價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可提高新入職人員的學習興趣及解決問題能力。臨床實踐不同于課堂,需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將課本知識融入實際工作中,更具有針對性,有助于培養(yǎng)新入職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教學方法的趣味性,適應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更能提高學習興趣[10]。
綜上所述,脊柱外科入職培訓中采用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法,可提高新入職人員業(yè)務水平、學習興趣、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值的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