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鳳,張亞輝,賀家俊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97000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慢性心衰,多見于中老年人,其癥狀為呼吸困難、咳嗽、乏力、運動耐力下降等,可降低患者睡眠質量,還可引發(fā)肢體水腫[1]。且慢性心衰治療難度大、過程長、耗費高,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繼而影響治療,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手段以改善患者焦慮情緒至關重要[2]。針對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特點,有學者提出人文關懷護理,對患者加以關心從而改善其焦慮情緒[3]。也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水平提高對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具有明顯效果,其是一種通過提高患者評估自我工作能力積極性而增強評估結果對行為動機影響力的護理措施[4]?;诖?,本研究提出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并將其應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5],神志清醒,可正常交流,無認知功能障礙,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肝脾腎疾病,合并精神障礙疾病,合并其它可致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疾病,中途退出研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析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將發(fā)生焦慮的1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接受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對照組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63.94±11.1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4±2.24)年;研究組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63.78±11.23)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1±2.2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如用藥指導、醫(yī)囑監(jiān)督、病情監(jiān)測及肺水腫預防。在此基礎上,研究組進行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基于人文關懷的心理自我效能護理。首先,與患者親切交流,了解其心理負面情緒,針對性疏導;其次,了解其心理自護能力,指導患者自我調節(jié),使其知曉心態(tài)對其自身配合護理積極性提高有重大影響;最后,在病房播放輕音樂,指導患者家屬幫患者按摩肢體,使其身心放松,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2)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健康宣教能力護理。首先,親切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和健康知識水平,并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健康宣教,提升其治療配合度;其次,詢問患者如何看待自我宣教,針對性告知其自我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利于其配合治療;最后,對患者進行言語鼓勵,進一步提高患者自我宣教積極性。(3)基于人文關懷的用藥自我護理。首先,向患者介紹所用藥物和使用方式,給患者留置靜脈注射針以避免反復穿刺,減輕患者痛苦,提升其用藥積極性;其次,增強患者用藥自護意識,提高其用藥自我效能感,督促其主動培養(yǎng)積極用藥意識,提高其治療積極性,可鼓勵病友間相互鼓勵監(jiān)督;最后,告知患者用藥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以免引起患者恐慌,影響患者自我效能感。(4)基于人文關懷的體位自我效能護理。首先,觀察患者呼吸狀況并對其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價,為其擺放舒適體位;其次,告知其主動擺正確體位利于其舒適呼吸以及病情改善,以增強患者主動擺體位意識;最后,指導患者家屬協助監(jiān)督患者擺體位,減輕患者困難,增強其積極性。(5)基于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自我護理。此步驟主要針對于患者家屬,首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舒適環(huán)境對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指導其每日開窗通風、鋪柔軟舒適棉被、限制探訪人數,其次,每日對患者病房環(huán)境進行檢查,監(jiān)督患者家屬環(huán)境自我護理能力,以免患者家屬遺漏,并以此增強患者家屬積極性。
采用SAS[6]分析患者焦慮狀態(tài)并與國內常模得分比較:SAS量表包含20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對焦慮程度劃分,輕度為50~59分,中度為60~69分,重度為>69分,輕中度發(fā)生率=(輕度人數+中度人數)/總人數×100%,國內常模得分為(58.12±11.28)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抑郁自評量表(SDS)[7]、總體幸福感量表(GWB)[8]評分:SDS量表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計分,輕度抑郁為53~62分,中度為63~72分,重度為>72分;GWB評分對患者對健康的擔憂、對生活的興趣及滿足或憂郁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或焦慮程度等33個問題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幸福感越強。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9]進行評價,包括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有睡眠質量等7個因子,每個因子0~3分??偡?~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采用護理滿意度自評量表[10]對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較滿意(75~90分)、一般(60~75分)及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100%。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中正常20例、輕度50例、中度10例、重度26例,輕中度焦慮發(fā)生率為77.67%,SAS平均評分(55.89±9.87)與國內常模得分(58.12±11.2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兩組的SAS、SDS、GWB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GWB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GWB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GWB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護理前比較,P<0.05。
SAS SDS GWB組別對照組(n=80)研究組(n=80)t值P值護理后68.45±9.12a 78.34±11.12a 6.979 0護理前56.43±8.83 56.32±8.81 0.090 0.929護理后52.11±8.14a 44.23±7.03a 7.436 0護理前59.01±8.34 59.30±8.53 0.247 0.805護理后50.34±8.01a 41.23±7.34a 8.510 0護理前53.34±8.23 53.64±8.25 0.261 0.794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SQI各指標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PSQI各指標得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情況(±s) 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情況(±s) 分
a表示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睡眠質量護理前護理后入睡時間護理前護理后睡眠時間護理前護理后睡眠效率護理前護理后睡眠障礙護理前護理后催眠藥物護理前護理后日間功能護理前護理后總分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80)研究組(n=80)t值P值1.93±0.33 1.62±0.21 1.91±0.34 1.23±0.13a 0.428 16.026 0.669 0 2.31±0.40 1.80±0.24 2.33±0.41 1.41±0.19a 0.354 12.930 0.723 0 1.71±0.20 1.41±0.25 1.73±0.19 0.93±0.11a 0.736 17.836 0.463 0 1.75±0.30 1.45±0.18 1.76±0.31 0.90±0.10a 0.235 27.108 0.814 0 1.60±0.22 1.22±0.16 1.59±0.21 0.87±0.10a 0.334 18.826 0.739 0 1.11±0.19 0.61±0.10 1.10±0.18 0.21±0.05a 0.388 36.310 0.699 0 2.12±0.32 1.51±0.21 2.13±0.31 0.91±0.11a 0.228 25.686 0.820 0 0.768 0 11.76±1.22 9.17±0.90 11.71±1.21 6.01±0.8a 0.295 25.620
研究組的總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大及生活習慣改變,心肌病、心梗等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其發(fā)展至終末期則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病程長、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引起臨床關注。研究指出,慢性心衰患者在治療時期,承受身體不適及經濟巨大壓力,往往心情不佳,多伴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其治療積極性,降低預后,因此,對慢性心衰患者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以改善其焦慮情緒,可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11]。以往,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用藥管理、肺水腫預防等,患者被動接受護理干預,效果不佳。
根據慢性心衰患者焦慮抑郁的特點,有學者[12]提出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情緒。人文關懷是指尊重患者文化習慣,給予患者關心愛護。同時也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護理可顯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13]。自我效能護理主要提升患者自護信心,重視自身意識對行動的影響,患者處于主動方。為進一步提升慢性心衰護理措施效果,本研究提出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措施,以尊重、愛護、關心患者為前提,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其積極主動改善負面情緒,將人文關懷貫穿全程,通過告知患者具有改善心理、提升宣教能力、提升用藥積極性、擺體位、維持舒適環(huán)境等自我效能意識對于其行動活動有直接作用,使患者具備自信心態(tài)處理生活的負面情緒、頻繁用藥、宣教知識不足、體位不佳、環(huán)境不適等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輕中度焦慮發(fā)生率為77.67%,SAS評分與國內常模得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焦慮狀態(tài),且以輕中度為主,說明對慢性心衰患者加以護理措施干預以改善其焦慮情緒很有必要,究其原因:其一,慢性心衰患者可伴端坐呼吸、乏力、咳嗽等癥狀,睡眠質量不佳,體感不適,易焦慮,其二,慢性心衰病程長、見效慢、花費多,患者多處于消極狀態(tài),喪失動力,易焦慮。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GWB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SQI各指標得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本研究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升其總體幸福感,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究其原因:其一,該護理措施以人文關懷為前提,患者感受到溫暖關心,獲得鼓勵;其二,該護理措施實施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入手,指導患者主動自護,提高其治療積極性,幸福感得到提升;其三,該護理措施包含體位護理,即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為其選取適合體位,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易于被患者接受,因其以患者為中心,給予患者充分人文關懷,患者身心舒適度極大改善。本研究優(yōu)勢在于結合人文關懷和自我效能護理,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不足之處在于未分析生活質量指標,有待添加指標后再行分析。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有輕中度焦慮情緒,對其加以基于人文關懷的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其負面情緒,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