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雅露、李海霞(湖南省兒童醫(yī)院中醫(yī)科) 編輯 覃靜
夏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但是不少孩子卻因為天氣炎熱而導致脾胃受傷,嚴重的還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在酷暑難耐的季節(jié),孩子常見的脾胃問題有哪些?如何用傳統(tǒng)療法來化解呢?
食欲不振是孩子夏季最常出現的脾胃問題之一。孩子出汗過多時,不僅傷津,還會導致具有消化功能和濡養(yǎng)胃腸的津液減少,而且耗氣,脾胃氣津兩傷,會影響消化吸收,導致孩子食欲不振。
夏季,陰氣聚積體內,再加上孩子飲食中過多食用了生冷之物,就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同時,冷飲、雪糕中含有的大量糖分,也會進一步導致食欲下降。
《小兒病源方論》提及穿衣要保持“肚暖”,孩子為純陽之體,比成人怕熱、汗多,睡覺時喜歡踢被子,導致腹部“中寒”。有的孩子活動出汗后如果立即吹涼風,也可能會讓腹部因受涼而出現不適。
以上脾胃問題可以用藥膳來解決,操作簡便,孩子還易于接受。
適用于夏季不愛喝水、出汗多、食欲不振的孩子。
材料:烏梅1個,麥冬10克,陳皮1克,冰糖適量。
做法:烏梅、麥冬、陳皮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水,大火煮開后慢火熬煮半個小時左右,放入冰糖,涼后飲用。每周1~2次,1歲以下的孩子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適用于暑濕引起的發(fā)熱、出汗不暢、煩悶、頭暈頭重、口渴尿赤等癥。
材料:鮮荷葉1塊,鮮冬瓜50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鮮荷葉洗凈、剪碎,鮮冬瓜去皮、洗凈、切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湯,快熟時加少量食鹽調味,飲湯吃冬瓜,每天分2次服用。正常人、暑濕患者皆可食用。
適用于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胃脹、腹痛等癥。
材料:香薷、厚樸各6克,鮮扁豆花、金銀花、連翹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