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香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獲得文章思想主旨的熏陶與感染,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朗讀
情感朗讀是一種把情感融合在朗誦中的表現(xiàn)形式。小學語文教育視野下,情感朗誦又是一個具體的閱讀教學表現(xiàn)形式。誦讀是中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基礎(chǔ)讀寫能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許多學校的語文教師只強調(diào)誦讀中學生的認真程度、聲音洪亮與否等,學生大多也是機械性地朗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感朗讀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部分小學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嘗試運用情感朗讀。從情感朗讀的優(yōu)勢來看,其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一些文章,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朗讀興趣。
二、朗讀教學在閱讀中的重要性
朗讀即為有聲音的閱讀,這也是閱讀的基本功?!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于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有助于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敝旖倘式淌谠f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庇懈星榈乩首x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表達課文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
(一)活躍課堂氣氛
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一般只負責講授課文內(nèi)容,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朗讀則能夠?qū)W生起到積極作用,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其他學生的思路,或者跟著大聲朗讀,由聽到想象,再把整個課堂代入文字中去。同時教師還能夠隨機點名,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跟隨閱讀人的聲音。
(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朗讀是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式,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增強對文字的理解,提升漢語使用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接受和記憶的能力都特別高,所以教師需要在這個階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育才能,在朗讀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認識語言、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的基本能力。
(三)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溝通交流能力是指個體在事實、情感、價值取向和意見觀點等方面采用有效且適當?shù)姆椒ㄅc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本領(lǐng)。溝通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對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有很大助益。由于一般的中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語句表達不清、結(jié)巴等現(xiàn)象,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未來發(fā)展中可以和別人進行良好的交流,從而建立更融洽的社交關(guān)系。
(四)提高思維與認知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讀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探討各個階段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尋求正確的指導方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如教師要聲情并茂地進行泛讀,通過泛讀將學生帶入課文中,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的詞句,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三、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朗讀技巧的講述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對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最主要的是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整個語文課堂被教師的“講授”占據(jù)。大多數(shù)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朗讀,這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無法得到老師的指導,更談不上朗讀技巧,使得朗讀練習流于形式。
(二)朗讀教學方式單一
在朗讀教學中,一些教師會讓學生齊聲朗讀、示范朗讀,或者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背誦教材中的一些課文。這種單一的朗讀訓練方式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結(jié)果收效甚微。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經(jīng)常會挑選幾個朗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往往忽略了其余學生的朗讀練習需求。
(三)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協(xié)助學生獲得有效信息,同樣的文本不同水準的老師所能提供給學生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有的教師水準低一點,教學模式偏于陳舊,一段原本很精彩的文字介紹得平淡無奇,不能完整地把學生所要掌握的有效信息、作家想要表達的情感講述清楚,更談不上和作家的情感產(chǎn)生共振。有的教師,則利用學??梢允褂玫慕逃Y源和較先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如沐春風,讓學生獲得了朗讀的美好與快樂。好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在讀書課堂上收獲知識、體驗快樂的保障。但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沿用保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提不起讀書的激情與興趣,影響了整個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四)朗讀時情感滲透不到位
在語文教學中要適時開展情感教育,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這也是《課標》所要求的。在實踐教學中,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把課文讀得干巴巴的,沒有任何感染力,無法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之中,自然也很難感受到文章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
四、影響小學語文情感朗讀的因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雖然是一種不錯的閱讀教學選擇,且可以對小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但由于影響情感朗讀產(chǎn)生的因素比較多,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地進行情感朗讀。首先,師生群體對情感朗讀的認識程度高低會影響情感朗讀,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一旦缺乏對情感朗讀的有效認識,就不會在實際教學中較多地嘗試情感朗讀。其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技巧的講述也會影響情感朗讀的有效性,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略了情感朗讀技巧的講述,導致情感朗讀的有效性偏低且無法得到較好提升。最后,整體教學環(huán)境影響不容小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形式較為單一,課堂教學模式下,情感朗讀往往缺乏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予以支撐。
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情感朗讀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師生對情感朗讀的認識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升師生群體對情感朗讀的認識。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途徑了解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出現(xiàn)的變化,以及對情感朗讀內(nèi)涵的認識,并將其作為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朗讀教學嘗試的基礎(chǔ)。在教師對情感朗讀有了一定認識后,應當向小學生講解情感朗讀的相關(guān)知識,增加學生對情感朗讀同一般性朗讀形式間差異性的了解。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灌輸一些情感朗讀知識,能讓學生較好地認識到情感朗讀的特點和要求,為后續(xù)的情感朗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注重朗讀,渲染氛圍
對小學生來說,老師的示范朗讀必不可少。學生通過聆聽,或觀察老師的面部表情,逐漸掌握文字的表達情感基調(diào),或慷慨激昂,或抑郁低沉,或嘲笑,或贊揚,或喜歡,或憎恨……以正確拿捏好自己的朗誦表達情感,從而加深對文學的認識。同時,讓學生自己朗讀,感受語文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情感變化,也不失為一個好途徑。新教材所選編的課文本身都具有強烈的思想情感,情節(jié)越是跌宕起伏就越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必須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走近書中人物,細細品味和揣摩這位作家的“言外之意”。
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編設(shè)了多篇散文,作品語句簡練、感情真實,學生通過多次誦讀達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既可以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心理情感,又可以加深對文章內(nèi)涵的深刻了解和認識。例如,教師在講授小學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重點講述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回國時,在車站同朝鮮人民話別的情景,回憶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無私援助、親人般的關(guān)懷和難分難舍的深情。
教師指導學生依次朗讀前面三個自然段中道別的抒情語句。后面三個自然段,可按火車“啟動”“徐徐開出”“飛馳而去”三個過程設(shè)計“引語”,讓學生繼續(xù)讀課文(需要學生讀準語音,壓低音量,放慢語速,領(lǐng)會告別“親人”的惜別感情)。
(三)適當增加課堂朗讀時間
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課堂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制定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時,要輔之朗讀計劃。只有設(shè)計了周密的朗讀計劃,教師在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首先要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意圖、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要做到吐字發(fā)音正確、清楚、規(guī)范,并從聲音、停頓、快慢、語氣、語調(diào)等方面加以指導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時間里,給學生預留10分鐘的朗讀練習時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的情感實現(xiàn)有效融合。
(四)創(chuàng)設(shè)相關(guān)情境
情感是一種內(nèi)在認知的情緒表現(xiàn),很多小學生之所以無法較好地進行情感朗讀,同課堂教學較為死板有直接關(guān)系。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基于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shè)情感朗讀環(huán)境。例如,學習古詩文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播放一些古典民族音樂,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朗讀課文時受背景音樂的影響更好地嘗試情感朗讀。小學語文教師所模擬和創(chuàng)設(shè)的情感朗讀情境可以較好地輔助情感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環(huán)境的不斷影響,小學生在閱讀時也能夠?qū)η楦腥谌?、情感表達等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五)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朗誦興趣
在學校語文課教育實踐過程中進行情感朗讀的主要教育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咀嚼文章的過程中,全方位地感受語文課的魅力。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課文情感朗讀興趣,就必須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視角去感知其思想情感。例如,教師在講解《媽媽睡了》一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情感并讓他們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用歌聲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情景之中。此時語文教師可用溫柔舒緩的語調(diào)讓學生去想一想自己的母親,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母親講述給同學們聽。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與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課文朗讀興趣。
另外,由于語文課本中介紹的很多情景都是學生無法直接從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為讓學生更快地走進情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向?qū)W生再現(xiàn)文中刻畫的情景,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趣味。
(六)鍛煉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
學生要對文章內(nèi)涵進行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誦讀。所以,教師在誦讀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內(nèi)容。
如課文《桃花心木》是當代散文家林清玄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寫起,寫到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現(xiàn)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wù)摚隽恕安恢皇菢?,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語言親切自然,文筆恬淡清新,娓娓道來,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意味無窮。
當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桃花心木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這樣一個問題展開思索的時候,就必須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理解桃花心木的高大和柔弱之間的極大反差,以便于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并讓學生在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chǔ)上展開情感朗讀。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鉆研教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感知、認識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點和健康的情感去認識和感知世界。這樣,不僅能借助課文強烈的感染力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學生的感情,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