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紅英 鄭 慧 王 輝 羅琪惠 劉雅蘭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蓮在亞洲已廣泛用于藥用和營養(yǎng)目的,但在世界范圍內,對蓮的藥用與食用功能使用并不普遍[1]。與此同時,與不健康飲食模式相關的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各種癌癥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2]。食物中加入蓮或其他可食用部分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是一種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的方法[3],蓮也是食品配料,蓮葉、蓮子被列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屬于藥食同源的資源?,F在許多人攝入過多的糖和脂肪,會導致肥胖和健康狀況不佳。因此需要從食品科學技術的角度,對蓮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學的原理和可視化分析技術[4],了解蓮的食品科學技術學科文獻總體發(fā)展情況,對食品學科技術領域未來對蓮的研究和開發(fā)提供參考,并為其他藥食同源原料及中藥研究提供一些建議。
本文選擇以web of science SCI—EXPEND為數據來源平臺,以“l(fā)otus”為主題檢索詞,剔除名字相似卻不是蓮相關植物的日本百脈根、君遷子和棗蓮文獻,檢索時間為2021年7月10日,選擇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共檢索28個國家/地區(qū)英文文獻386篇,其中論文377篇、綜述論文9篇、會議論文14篇、在線發(fā)表5篇?,F有文獻綜述9篇,主要是關于蓮某個部位或某種成分的總結,例如,不同蓮花品種黃酮類和酚類的含量[5]、蓮葉的藥代動力學特性[6]、蓮藕的抗氧化性[7]、蓮子淀粉結構與特性[8]等,均缺乏對蓮作為整體的熱點與趨勢的全面了解。本文借助陳超美開發(fā)的Citespace文獻計量軟件,對食品科學技術文獻進行整體描述,對研究機構、作者及其合作關系進行分析。
2005-2021年全球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關于蓮的研究論文共386篇,分布如圖1所示,從2005年-2007年變化不大,2008年下降至3篇,2009年首次超過10篇,穩(wěn)步增長至2013年,2014年又有所下降,2019年文獻數量55篇,是所有年份中數量最多的,在這之中,研究文獻在20篇以上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韓國、美國與印度。研究蓮的主要國家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研究數量緩慢波動不同,中國一直快速增長,2009年至今,中國研究論文數量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圖1 2005-2021年全球食品與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文獻度分布
全球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的主要國家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2005-2021年全球共有28個國家從食品科學技術角度對蓮進行研究,這說明食品科學技術蓮研究仍然是一個較小的研究領域,需要更多的國家和學者加入研究。中國是蓮研究的核心力量[9],截至數據收集時,中國發(fā)表論文231篇,發(fā)文量占總論文數的59.07%,其次為韓國、美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泰國。
圖2 2005-2021年全球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文獻主要國家分布
研究的質量與影響力可以由h-指數、總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三個指標來描述。全球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研究的h-指數為39、篇均被引次數16.85,中國論文的h-指數為34、總被引次數為3997次,位列首位,遠超其他國家。篇均被引次數為17.5,僅低于印度(25.4),位居第二。這表明我國在蓮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論文研究質量還是處于領先地位。
在2005-2021年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蓮研究機構中,中國有8所研究機構在文獻總量上排名在前10位,從表1可以看出,論文發(fā)表最多的研究機構是福建農林大學,主要集中研究蓮子淀粉。如蓮子淀粉在超高壓、微波輻射[10]等不同制備方法下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開發(fā)蓮子淀粉的儲存和加工。其次是華中農業(yè)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華中農業(yè)大學傾向研究蓮花莢原花青素[11]。中國科學院研究中較多是的關于蓮花蜂花粉在不同溫度下儲存過程中的脂質氧化、風味的形成和變色及營養(yǎng)價值。
表1 2005-2021年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的主要機構
此外,韓國有兩所大學位列前10,即韓國建國大學與東國大學,兩者文獻首發(fā)年份都是2010年,其研究集中在蓮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實際應用,如蓮葉粉、蓮藕粉添加進天然肉制品成分,蓮藕發(fā)酵糖漿用作食品補充劑或調味品等,其天然抗氧化性都提升了食品的健康程度。武漢輕工大學、浙江大學文獻首發(fā)年份較晚,分別是2015年與2018年,從平均被引次數看,武漢輕工大學、江南大學雖然文章總數位于前10,但是平均被引次數小于2,遠低于排在其后的中國醫(yī)科大學(5.5)與臺灣中興大學(6.45),這兩所機構著重研究蓮葉、蓮子、蓮子莢、蓮子心的藥用價值,并探索可以準確測定其質量的方法。(見表1)
2005-2021年在全球食品與機械領域,研究蓮的國家或地區(qū)研究機構合作較少,中國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合作較多的國家,中國與印度、美、巴基斯坦、泰國、愛爾蘭、加拿大、英國等都有跨區(qū)域合作,其中和美國、印度合作最多。機構間的合作比較密切,形成了6個主要的合作關系網絡,分別是以福建農林大學、中國醫(yī)科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韓國建國大學、臺灣中興大學與亞洲大學為中心,其他科研機構所形成合作機構網絡。
采用文獻計量的Citespace軟件,采集了2005-2021年近16年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數據庫對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的國家、機構、關鍵詞、文獻共被引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研究總量呈現上升趨勢,研究領域多樣。從2005年開始,穩(wěn)步增長,2009-2012年變化較小,從2013年后保持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
(2)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的主要力量在中國。中國發(fā)文量占總論文數59.07%,有8所研究機構在文獻總量上排名在前10位,第一是福建農林大學,主要集中研究蓮子淀粉。
(3)總體來說蓮的研究局限在亞洲國家,國際間的合作較少,主要是國家或區(qū)域內機構間的合作。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關于蓮這種植物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未來食品科學技術領域蓮研究應以營養(yǎng)學和醫(yī)學為基礎,針對各國家地區(qū)對健康食品的偏好、需求進行研究,積極推廣蓮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