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杰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魯迅說:“但我們日日所見的文章,卻不能這么簡單。有明說要做,其實不做的;有明說不做,其實要做的;有明說做這樣,其實做那樣的;有其實自己要這么做,倒說別人要這么做的;有一聲不響,而其實做了的。然而也有說這樣,竟這樣的。難就在這地方。”(《推背圖》)(1)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91頁。這是反語。魯迅是運用反語的高手。反語是魯迅雜文的特色。反語是魯迅語言風格的區(qū)別性特征。魯迅說出了反語的復雜性。首先,是否是反語就是一個問題。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睔w家后,阿母強調說:“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2)鄔國平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5、46頁。劉蘭芝是有教養(yǎng)的女子。她說的“本自無教訓”,是反語嗎?如果是反語,對阿母是刺激,就是沒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如果不是反語,那是假話,是虛偽?這是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得體的言語表達,是給婆婆最后的一個面子。如果是反語,是禮貌式反語嗎?
反語(irony)是一種傳統(tǒng)的修辭格。日本修辭學家五十嵐力的《新文章講話》:“反言法是立言于本意的反面而較之正面講述收到更多效果的辭格。”(3)佐藤信夫著,肖書文譯:《修辭認識》,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46頁。王易《修辭學通詮》說:“反語法——反語者,辭之外表與內容含相反之語句也?!?4)王易:《修辭學通詮》,神州國光社1830年版,第98頁。陳望道稱為“倒反”:“說者口頭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名叫倒反辭?!?5)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版,第132頁。董季棠說:“嘴里說的話,跟心里想的意思,正好相反,字面上表出的意義,跟文中所指的主旨,完全相背:叫作倒反辭?!?6)董季棠:《修辭析論》,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頁。《辭?!罚骸胺凑Z 修辭學上辭格之一。就是說反話,用與本意相反的話來表達本意,常用于嘲弄諷刺。如魯迅《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渲小⑿邸捶凑Z,用以諷刺當時國民黨的執(zhí)政者。”(7)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第265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反話 故意說跟自己真實意思相反的話。”文軍主編的《英語修辭格詞典》:“Irony一詞來自希臘語的eironeia,意為‘dissembling feigned ignorance’。這一修辭術語通常譯為‘反語’。所謂反語,就是說反話,通常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詞句表達其本意。它可以用反面的詞語表達正面的意思。”(8)文軍:《英語修辭格詞典》,重慶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頁。
反語的本質就是故意說反話。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正而反之,反而正之;真而假之,假而真之;有而無之,無而有之;顛而倒之,倒而顛之。反語是表達者逆向思維的產(chǎn)物。解讀反語需要的是反義聯(lián)想的功夫。
修辭格是為了提高表達效果而創(chuàng)造的特定格式。反語是表達者言說的一種策略。根據(jù)表達者運用反語的主觀態(tài)度,反語可分為:明反和暗反。明反是表達者希望與要求接受者當作修辭上的反語。明反的技巧是:讓接受者看出假中的真與真中的假,避免接受者信以為真。暗反,表達者隱蔽了主觀意圖,力求使接受者當作真話來解讀。暗反的技巧是:假話說得比真話還要真,目的就是要受眾信以為真。
反語可以看作是廣義的雙關中的一個特殊品種。反語區(qū)別于雙關的地方在:表里兩層意義是對立關系,即言和意的對立關系。不同于比喻和借代的是,比喻的兩層意義之間是相似關系,借代的兩層意義之間是相關關系,反語的兩層意義之間是對立關系。
反語是超語言的,各種語言中都有反語。反語是各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逆反心理是人之常情,由愛而恨,又恨又愛,由恨生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由對立的兩個面組成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面。表層沒有對立面,潛在著對立面?,F(xiàn)在無對立面的,將來會有對立面。物極必反,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矛盾是人的雙向思維形成的基礎。逆向聯(lián)想是反語的心理基礎。
“兩點論”,兩項對立,雙向思維,逆反思維,是認識的方式,是言說的方式?!独献印氛f:“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續(xù)隨?!?第二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二十二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第三十六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真若拙,大辯若訥。”(第四十五章)
反語是論辯方式、教學方法。古希臘最有知識的蘇格拉底,總是“裝瘋賣傻”,假裝自己一無所知,虛心向人請教,提出各種問題,讓對方不知不覺之間暴露出自己的無知,轉而信服蘇格拉底的看法。蘇格拉底的反語是一種有效的論辯方式、教學方法。
修辭學論著中所論述的反語,都是明反。明反是要求接受者當作反語來解讀的反語,接受者是不可當作真話的?!蹲髠鳌罚骸肮?晉襄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孟明等)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死且不朽。若從拜君賜?!鼻貒鴮④娒厦鞯倪@番話是典型的反語。所謂“拜君賜”,不是報恩,而是報仇雪恨。表面上禮貌客氣謙恭感恩,但是,骨子里是殺氣騰騰的。孟明運用反語來讓陽處父知道自己報仇雪恨決心的強大與堅定。陽處父當然知道孟明說的是反話,他感受到孟明報仇雪恨的決心是強大與堅定的。
明反需要一定的標志。英國亨利·皮查姆在《修辭苑》(第二版)中說:“‘反諷’,是在兩個相反的事項中,將其中一項通過另外一項來理解的轉義法。其轉義,雖然通過措辭也可以察覺到,但更可能根據(jù)表達的方法(發(fā)音、表情、姿態(tài)等)或人品或被敘述的事項的本性而察覺。”(9)佐藤信夫著,肖書文譯:《修辭認識》,第158頁。反語的標志常常是非語言的。弗洛伊德說:“反語的實質在于正好說出人們想表達的反面,但是它還通過音調的變化、伴隨的動作,通過說話者本人想要表達的思想的反面時所用的那種——如果用文字表達——文體的稍微變化,而排除已經(jīng)預料到的反駁意見?!?10)弗洛伊德著,張增武等譯:《機智與無意識的關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70頁。弗洛伊德所說的“音調的變化、伴隨的動作”與“文體的稍微變化”可以看作是明反的標志。《唐語林》:“太宗謂尉遲敬德曰:‘人言卿反,何故?’對曰:‘臣反是實。臣從陛下討逆伐叛,唯憑威靈,幸而不死,然所存,皆刀鋒也。今大業(yè)已定,而反疑臣?!讼そ庖峦队诘?,以見所傷之處。帝對之流涕,曰:‘卿衣矣!朕以不疑卿,故以相問,何反以為恨?’”(11)王讜撰,周勛初校正:《唐語林校正》下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30頁。尉遲敬德口頭上說“臣反是實”,卻先列舉自己的赫赫戰(zhàn)功來證明自己絕不會反,繼而用解衣裸露出來的身上的傷痕,證明自己絕不會反。戰(zhàn)功和傷痕是尉遲敬德的這個反語的標志。
口語中,明反經(jīng)常有伴隨身態(tài)語言作為標志。媽媽或奶奶吼叫:“打你!打爛你的小屁股!”幼兒一點也不害怕,反而特高興。媽媽、奶奶的語氣語調和身態(tài)語言讓他們知道,是在逗他們玩,沒事的,好玩著呢。夫妻、情侶之間,嘴上說:“滾!滾得遠遠兒地去!死去吧!”表情動作顯示出的卻是愛、喜愛、寵愛。所謂的“打是疼,罵是愛”就是明反。
《西游記》:“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個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兒與他吃哩。你們也進去吃一個兒,如何?’這呆子認真就要進去。沙僧一把扯住道:‘哥啊,他哄你哩。你幾時又吃人肉哩?’呆子才省悟,掣釘耙,望妖怪劈臉就筑?!必i八戒竟然把妖怪的反語當作真話,有點像小孩子了,的確是個呆子。豬八戒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和尚,和尚不吃人肉包子。忘記了常識,師傅是得道高僧,不吃人肉包子。正常施主不會請和尚吃人肉包子。吃人肉的必然是妖怪。說什么用人肉饅頭來招待和尚的,必然是妖怪,必然是反語。沙和尚認定是反話,根據(jù)的是這些最基本的常識。豬八戒居然把反話當真話,這當然是作者吳承恩的調侃與逗樂。如果豬八戒真的這么樣,那是他的潛意識的反應,他曾是妖怪,他吃過人肉。
反語,陳望道的《修辭學發(fā)凡》中叫“倒反辭”?!暗狗崔o可以分作兩類:或因情深難言,或因嫌忌怕說,便將正意用了倒頭的語言來表現(xiàn),但又別無嘲弄諷刺等等意思包含在內的,是第一類,我們可以稱為倒辭。”“第二類是不止語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諷刺等意思的,我們稱為反語?!?12)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第132、133頁。兩類合二為一,成為“倒反辭”。這兩類其實是一類,都是“反語”,而且都是“明反”,要接受者當作反語解讀的反語?!暗罐o”是因為有難言之隱,不便于直言明言的反語;“反語”是出于諷刺目的的反語,“倒辭”則是沒有諷刺性的。我們的《漢語修辭學》分諷刺反語和愉快反語兩種。把陳望道的“反語”稱為諷刺反語,“倒辭”為愉快反語。把反語分為諷刺反語和非諷刺反語,導源于五十嵐力的《新文章講話》。佐藤信夫說:“五十嵐力將‘反言法’分為兩種,而只將其中特別具有諷刺意圖的一種稱作‘反諷法’(irony)。沒有諷刺意圖,而是為了詼諧或避諱吉兇的,則是‘逆語法’?!?13)佐藤信夫著,肖書文譯:《修辭認識》,第147頁。
非諷刺反語不全是愉快的。呂不韋對子楚說:“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公子西游?!?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不貧,富得流油。這個“貧”字,是反語。呂不韋式反語很常見的,大才子開口閉口是“某雖不才”,有錢人的口頭禪是:“我雖然沒有錢,……”,故作謙虛的反語,謙反。謙反反語是禮貌語言的手段。在中國,常見的主客對話是,客人:“太客氣啦!太豐盛啦!”主人:“哪里哪里,實在不好意思,沒準備,沒有菜,怠慢您啦,您將就湊合著吃吧。”客人:“一桌子美味佳肴,還說沒有菜?這還叫沒有菜,那么,到哪里去找有菜?”主人:“內子手笨,不會做菜。這些菜拿不上桌子?!笨腿耍骸澳蛉诉€笨,還不會做菜,那天下就沒有會做菜的啦!”主人和客人說的反語,是禮貌言語客套話。歐美人因此指責中國人虛偽。因為,在歐美,通常是說:“我精心準備的菜肴是非常精美的?!薄拔曳蛉说膹N藝是一流的。”“謝謝你的夸獎。我很漂亮(我很聰明)?!毙聲r期,有些新派人士認同歐美人的觀念,也指責國人虛偽。其實,這是文化習俗,高雅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不能跟虛偽畫上等號,不可上綱上線。
蘇東坡的《洗兒詩》:“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憋@然就是憤激之辭,可叫作“憤反”。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月牭剑骸把劬ο沽耍春?,就……”“耳朵聾了,反好,就……”“死了反好,就……”“婚離了反好,就……”“退休反好,就……”“打光棍,反好,就……”“討飯,當乞丐,反好,就……”,都不是真心話,都是反語中的憤反。
明反也是一種反駁的策略。明趙南星《笑贊》:“王安石向蘇東坡言:‘揚子云大賢,其仕王莽,校書閣之事,必后人所誣枉,《劇秦美新》,亦好事者為之?!瘱|坡說:‘正是,我也有些疑心,只怕漢朝原沒個揚子云?!?14)王利器編:《歷代笑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80頁?!爸慌聺h朝沒個揚子云”是反話。蘇東坡用這個極端荒謬的說法來反對、否定王安石的“《劇秦美新》亦好事者為之”的說法。這可以叫作“謬反”,用極其荒謬的說法來表達相反的意見。
親密無間零距離,語言越是粗野,越是能體現(xiàn)親昵的色彩。從前農(nóng)村婦女,稱呼丈夫為“老砍頭的、老不死的、殺千刀的”。越是疏遠,就越客客氣氣冠冕堂皇。夫妻之間一旦使用禮貌語言外交辭令,就大事不妙了。
反語具有策略性。《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曹雪芹說:“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薄疤煜聼o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15)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版,第36頁。王夫人說:“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第三回),說的是賈寶玉。林黛玉對賈寶玉說:“真真就是我命中的魔星,……”(第十九回)都是反語,明反。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政不斷地責罵賈寶玉:“他未曾做先議論人家的好歹,可見是個輕薄東西。”“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薄盁o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舊詩,敢在老先生們跟前賣弄!方才任你胡說,也不過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咳!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哪里知道這清幽氣象呢!——終是不讀書之過!”“你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時了!”但是,賈寶玉一到大觀園外:“至院外,就有跟賈政的小廝上來抱住,說道:‘今日虧了老爺喜歡!方才老太太打發(fā)人出來問了幾遍,我們回說老爺喜歡;要不然老太太叫你進去了,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說你那些詩比眾人都強,今兒得了彩頭,該賞我們了!’寶玉笑道:‘每人一吊?!娙说溃骸l沒見那一吊錢!把這荷包賞了罷!’說著,一個個都上來解荷包,解扇袋,不容分說,將寶玉所佩之物,盡行解去。”(16)曹雪芹:《紅樓夢》,第199頁。
賈政的反語,說得比真話還真,其實是虛張聲勢。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賈政的責罵是假,喜歡是真,其實是反語。但是,誰都不說破。這就是人情世故。誰說破了,誰就是傻子。魯迅《立論》中的傻子之所以挨打,原因在此。賈寶玉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賈政本人表面上要在場者當作真,但是也不在乎人們當不當真。內心深處顯然不要兒子賈寶玉當作真話來解讀的。賈政的明反是一種做人的策略,是從政之道的手段之一。
暗反具有策略性、誤導性、欺騙性。2003年2月13日,為了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937—2021)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手拿裝著白色粉末的瓶子,宣稱是伊拉克的生化武器。信誓旦旦,要求普天下的人都相信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欺騙了全世界的人,悍然發(fā)動對伊拉克的戰(zhàn)爭。鮑威爾運用的是反語修辭格。鮑威爾式反語是暗反。暗反的特點是要求接受者不當作反語,而當作事實。暗反當然是“反”,而且是很重要的很常見的一種“反”。暗反是偽裝的隱蔽的反語,力求接受者當作事實來解讀,暗反往往說得比真話還要真,盡量避免與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暴露其反語性的因素。鮑威爾認為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順理成章,鮑威爾的污點是反語修辭格的污點。不,責任不在反語修辭格,必須負責的是鮑威爾,僅僅是鮑威爾的污點,不應當歸罪于反語修辭格。但是,可以把暗反叫作“鮑威爾反語”。
傳統(tǒng)修辭學中只有明反,忘記了暗反。暗反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鮑威爾的反語成功地欺騙了全世界的人。魯迅《推背圖》中說:“里巷間有一個笑話:某甲將銀子三十兩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板,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舯诘陌⒍虼藚s將這挖去了,也怕人發(fā)覺,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看法’?!?17)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第91頁。某甲和阿二要大家把他們的假話當作真話解讀。這是暗反。不過是不高明的暗反。
反語的策略性在暗反中呈現(xiàn)出誤導性和欺騙性?!稇?zhàn)國策》記載:“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于王?!编嵭鋵π氯苏f:“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如見王,則必掩子鼻?!毙氯诵乓詾檎?,于是,“新人見王,因掩其鼻”。楚王問鄭袖:“夫新人會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回答說:“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18)劉向:《戰(zhàn)國策》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53-554頁。楚王的夫人鄭袖運用的是暗反,要魏國美女和楚王當作真話來接受。魏國美女和楚王把鄭袖的暗反修辭格當作常規(guī)表達(真話),鄭袖的暗反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魏國美女和楚王都上當了??梢姡捣淳哂姓`導性與欺騙性。如果說,明反是雙贏的,暗反則可以是零和的。
《紅樓夢》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公堂之上,賈雨村所說的都是“假語村言”——反語,但是偏偏要人們相信當真,所以是暗反。暗反具有誤導性、欺騙性和策略性。但是,不能因為暗反具有誤導性、欺騙性就否定暗反。其實,某種意義上,所有的修辭格都具有誤導性、欺騙性與策略性,因此修辭學才被指責為欺騙的工具。但是,誤導性、欺騙性與策略性的責任在人,不在修辭格。《宋書·武帝紀》:“桓玄為楚王,將謀篡盜。玄從兄衛(wèi)將軍謙屏人問高祖(劉裕)曰:‘楚王勛德隆高,四海歸懷。朝廷之情,咸謂宜有揖讓,卿意以為如何?’高祖既志欲圖玄,乃遜辭答曰:‘楚王,宣武之子,勛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謙喜曰:‘卿謂可爾,便當真可爾?!拢感鄣畚??!?19)沈約:《宋書》(上),岳麓書社1998年版,第3頁。劉裕的暗反是自我保護的手段。劉裕的暗反是聰明才智的表現(xiàn)。
反間計的反語,是暗反。暗反如果被對方識破,看出是反語,那就是使用反間計者的失敗。《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w王既怒廉頗軍多亡失,軍數(shù)敗,又反堅壁不敢戰(zhàn),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出擊秦?!?20)司馬遷:《史記》,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303頁。
古今中外的戰(zhàn)爭中沒有不使用反間計的。反間計的高手是田單。田單知道齊將樂毅跟燕新王有隙,就縱反間計燕惠王:“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21)司馬遷:《史記》,第617頁。燕惠王信以為真,就罷免了樂毅,使騎劫代將,樂毅畏誅,逃到趙國去了。田單繼續(xù)運用反間計。田單揚言:“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毖嗳诵乓詾檎?,就一一割掉被俘虜?shù)凝R國人的鼻子。即墨城中人看見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非常憤怒,堅決守城。田單繼續(xù)運用反間計,宣揚說:“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毖鄧鴮④娪中乓詾檎妫桶殉峭獾募茨说膲災菇y(tǒng)統(tǒng)挖掘了,把遺骸焚燒了。“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22)司馬遷:《史記》,第617頁。田單認為時機已到,運用火牛陣,大獲全勝。田單的勝利是暗反的勝利。但是,功勞屬于田單,反語修辭格僅僅是一種修辭格而已。
梁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用反間計修筑水里工程。康絢“又縱反間于魏曰:‘梁人所懼開湫,不畏野戰(zhàn)?!喝诵胖?,果鑿山深五丈,開湫北注,水日夜分流,湫猶不減。其月,魏軍竟?jié)⒍鴼w。水之所及,夾淮方數(shù)百里地?!?23)姚思廉:《梁書·陳書》,岳麓書社1998年版,第167-168頁??到k巧用反間計,讓敵國來幫助自己“開湫北注”,完成了一個有益于民的水利工程。
言反的載體是語言(話語),即話語同內心本意相反,心口不一,言意相反,嘴巴跟心唱對臺戲?!秾O子》:“辭卑而益?zhèn)湔?,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24)黃壽成校點:《老子莊子孫子吳子》,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頁。這是言反。劉備聽到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25)羅貫中:《三國演義》,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113頁。劉備用來掩飾的是言語,是“言反”。
運用動作行為作為載體的,叫作“行反”。行反是言語和行動相反。行反,指的是行為動作跟心意相反。是手腳跟內心唱對臺戲?!奥晼|擊西”與“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和“真者假之,假者真之”等都是行反。這些反語的載體不是語言而是行為動作。魯迅所說的“有明說要做,其實不做的;有明說不做,其實要做的”就是行反,因為所謂“做”,不是語言,而是行為動作。因為反語的載體是行為,所以叫作“行反”?!度龂萘x》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四瞬粡脱浴!?26)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2頁。劉備的“養(yǎng)光韜晦”就是反語,其載體是后園里種菜的行為。連關羽、張飛都信以為真,劉備對關羽、張飛也不說破,是暗反。俗話說:“打是疼,罵是愛?!薄傲R是愛”是言反,話語跟內心世界對立相反。“打是疼”是行反,行為動作同內心世界相反,即相反的動作行為作為內心世界的表現(xiàn)符號。沈謙說:“又富貴者往往裝窮,貧窮者喜歡擺闊;老年人佯學年輕,青年人故示老成。外表狂妄自大,往往是由于內心自卑感作祟!”(27)沈謙:《修辭學》,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31頁。周瑜打黃蓋的打是假打,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是暗反。
逆反是一種行事方式。唐代吏部侍郎唐皎就是這種人。馮夢龍說:“貞觀中,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銓,問:‘何方穩(wěn)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與吳。復有云親老先生住江南,即唱之隴右。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給云‘愿得江淮’,即注于河北一尉。由是大為選人所欺?!?28)馮夢龍:《古今笑史》,華山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頁。這個信都人想到河朔做官,卻對吏部侍郎唐皎正話反說,說希望到江南。這是言反。他如愿以償了,是因為他吃準了主選官員唐皎的逆反行事風格。唐皎的行反是他人的言而自己的反。諸葛亮耍了司馬懿,這個信都人耍了唐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六回“吳用智取生辰綱”:“眾軍健聽了這話,湊了五貫足錢,來買酒吃。那賣酒的漢子:‘不賣了!不賣了!’便道:‘這酒里有蒙汗藥在里頭?!娷娰r著笑,說道:‘大哥,直(值)得便還言語?!菨h道:‘不賣了!休纏!’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你這鳥漢子!他也說得差了,你也忒認真,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須不關他眾人之事,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菨h道:‘沒事討別人疑心做什么?’”(29)施耐庵:《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頁。白勝的任務就是要把有蒙汗藥的酒賣給楊志的軍健門喝。可是他卻偏偏不肯賣酒給他們,他的行為動作跟他的本意是正好相反的。只有楊志他們相信酒里沒有蒙汗藥,他們才會買酒喝。白勝本當盡力證明自己的酒里沒有蒙汗藥才是。但是,白勝卻反其道而行之,反而硬說自己的酒里有蒙汗藥,運用反語來反證,為的是使對方相信酒里沒有蒙汗藥,因為常規(guī)情況是,酒里有蒙汗藥的要千方百計表明自己的酒里沒有蒙汗藥。那么反反復復說自己酒里有蒙汗藥的,酒里則必然沒有蒙汗藥。
語言是一種音義相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但是,我們這里把語言排除出符號,將語言跟其他符號相互對立。這時,修辭學可分為語言學的修辭學和符號學的修辭學。反語可分為語言學的反語和符號學的反語。言反是語言學的修辭學的反語,行反則是符號學的修辭學的反語。行反運用行為動作作為反語的載體,把行為動作符號化,是具有特定語義的物。
《孫子》:“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30)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99頁?!笆尽钡妮d體,不一定是語言,主要是行為動作與實物等。作為載體的事物,都已經(jīng)符號化,是能指和所指的統(tǒng)一體。
空城計是反語計。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魏延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魏)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兵北趣山?!?31)陳壽:《三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51頁。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此時的西城,沒有大將,只有二百五十名士兵。在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面前真的是一座空城。如果諸葛亮武裝西城百姓,城頭上是手執(zhí)刀劍的戰(zhàn)士,城門外,四處山野,豎立旗幟,作疑兵之計,這是反語,明明是空城,讓司馬懿當作早有準備,埋伏了精兵強將來解讀。但是,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卻下令:“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著百姓,灑掃街道?!彼抉R懿來到西城:“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zhí)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彼抉R懿于是下令撤退。司馬懿把空城解讀為充分武裝的戰(zhàn)斗之城。這依然是反語。這個反語得以實現(xiàn)的條件是諸葛亮對對手的認識與把握。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敝T葛亮的空城計是暗反,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心理,借助于自己在司馬懿心目中固有的形象,誘導司馬懿反其道而解碼之。蕭承之,“(元嘉)七年,右將軍到彥之北伐大敗,……皇考(蕭承之)率數(shù)百人拒戰(zhàn),退之。虜眾大集,皇考使偃兵開城門。眾諫曰:‘賊眾我寡,何輕敵之甚!’皇考曰:‘今日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唯當見強待之耳!’虜疑有伏兵,遂引去”(32)蕭子顯:《南齊書》,岳麓書社1998年版,第1頁。。蕭承之的“空城計”是成功了的。諸葛亮和蕭承之的空城計,載體是情景狀態(tài),是非語言的符號反語。
反語是禪宗的語言特色。禪宗的反語不同于通常的反語,不是說話人的話語具有相反的兩種意義,是學人同禪師的話語的意義相反。就是學人從正面提出問題時,禪師就故意從反面作出回答。例如:
① 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曰:“屎里蛆兒,頭出頭沒。”(《五燈會元》)
②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曰:“照破天地。”問:“磨后如何?”曰:“黑似漆?!?《景德傳燈錄》)(33)周裕楷:《禪宗語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6-297頁。
③ 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墻?!?《景德傳燈錄》)
④ 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景德傳燈錄》)
⑤ 問:“如何是佛?”師曰:“干屎橛?!?《景德傳燈錄》)
禪師的答語同學人的問語之間,是兩種相反意義的尖銳的對立。說是反語,是從禪師的立場上說的,是禪師故意說反話。禪師的反語是教學方法,從反面作答,故意造成一種荒謬感,目的是逼迫學人從更高層次上思考。繼續(xù)按照常規(guī)無法解碼,“山窮水盡處”,“山窮水復疑無路”時,變換思維,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同禪宗的認識論相關。僧肇在《物不遷論》中提出:“必求靜于諸動,不釋動以求靜?!?34)張節(jié)末:《禪宗美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頁。六組慧能提出“對法”,有三十六種對法。如:天跟地對、日跟月對、暗跟明對、陰跟陽對、水跟火對、動跟靜對、清跟濁對、大跟小對、老跟少對、長跟短對、高跟下對、邪跟正對、癡跟慧對、亂跟定對、喜跟嗔對、進跟退對、舍跟慳對、愚跟智對、生跟滅對、直跟曲對、慈跟害對等。
既然反語是解夢的工具,那么反語首先是做夢的模式。反語是夢的制造工具,或說是模式。做夢是潛意識的活動。那么,反語也是潛意識活動的模式之一。因此可以認為,反語是根植于人類心靈的深處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第二編“夢”,做夢和釋夢都離不開辭格,他談到比喻、比擬、借代、雙關、象征等。他說:“至于表示裸體,反而用衣服和制服?!?37)弗洛伊德著,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15頁。在《機智與無意識的關系》中,弗洛伊德說:“我們指的是反語,它與機智十分相似,而且還被認為是喜劇性的一個次要種類。反語實質上在于正好說出人們想表達的反面,但是它還通過音調的變化、伴隨的動作,通過說話者本人想要表達的思想的反面時所用的那種——如果用文字表達——文體的稍微變化,而排除已經(jīng)預料到的反駁意見。反語只能用于別人已經(jīng)準備好聽到實際表達的反面意思的那些情形,這樣他就不會錯誤地去進行反駁。其結果是使反語表達尤其有一種被誤解的危險,對說反語的人來說,它具有隨時可以避開直接表達(如謾罵)所面臨的困難的優(yōu)點?!?38)弗洛伊德著,張增武等譯:《機智與無意識的關系》,第270頁。、“夢不但通過一個相同的合成形象表達出一對相互對立的東西而使人感到高興,而且它還常常把一種因素從夢變成它的反面?!?39)弗洛伊德著,張增武等譯:《機智與無意識的關系》,第271頁。
反語是自覺的行為,夢和無意識是不自覺的,夢的制作和解讀的反語算不算反語?弗洛伊德認為算,普通人承認是反語,這就擴大了反語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