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廣城
摘要: Scratch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編程軟件,有鍛煉心智水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計算思維等作用。具體教學實踐時,應挖掘趣味元素、強調實現序列、引導調試與交流,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與計算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Scratch;小學信息技術;實現序列;調試
一、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教學的價值探尋
(一)鍛煉心智水平
小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求知欲高,處于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但仍以直觀思維為主。Scratch包羅萬象,容納各種素材,如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包含多樣傳感,如鍵盤、音響、攝像機等。我們可充分利用Scratch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在編程活動中操作指令、分析特點、處理關系,鍛煉心智水平。
(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知識的運用需要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Scratch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個性化作品的平臺,學生可以在其中與同學交流經驗,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發(fā)展計算思維
學習Scratch能夠為學生運用計算思維思考問題提供機會。學生為了取得成果,需要整理思路,依照規(guī)則和指令,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編程,這是計算思維的重要體現。
二、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教學的策略探索
(一)挖掘趣味元素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引導他們有效學習的路標。因此,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fā),挖掘生活和教材中的趣味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小貓出題”時,學生可能無法很快地理解Scratch中的“變量”概念。對此,教師可基于小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設置摸球游戲:預先準備一個盒子,在盒子中放入10個分別寫有1—10這10個數字的相同材質的球,讓學生從盒子中摸出一個球。球沒有摸出來之前,拿到的球上的數字可能是1—10中的任何一個,這個不確定的數字就是一個變量。通過直觀的摸球游戲,學生一下子就對“變量”概念有了直觀的理解。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發(fā)揮聲音、動作、外觀等要素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Scratch的熱情,并幫助學生認識Scratch的作用。
(二)強調實現序列
Scratch中的腳本是真實情境下任務內容的呈現,其實現是有序列的。分析腳本內容能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時順序正確、邏輯合理的重要性。編程時,給計算機精準的指令,方能實現需要達成的功能。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抓住任務中的對象、對象的動作行為及呈現順序,學會用精練、準確的語言描述并理清整個任務的實現序列。
例如,教師在展示“小貓出題”的成品后,讓學生說一說“小貓出題”的流程。由于腳本的封裝度較高,學生只能說出“出題”“回答”等簡單的詞匯。教師不妨讓學生做“小老師”,設計10以內的加法題目,自己則化身“小學生”回答問題,且在回答中故意出現答錯的情況。通過幾道真實題目的模擬,學生就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出“小貓出題”的流程:“小貓”隨機出了一道10以內的加法題目后,它已經算好了正確的答案;“學生”輸入答案后,“小貓”判斷輸入的答案是否與正確答案一致,如果一致,就輸出“答案正確”,否則,輸出“答案錯誤”。在學生用自然語言完成描述后,教師在希沃白板軟件中將“出題”“做題”“回答” “判斷(批改)”等重點詞語展示出來(如圖1所示),為后續(xù)流程圖的構建做好準備。
學生根據自然語言嘗試編寫腳本時,往往會這里編一些、那里寫一點,其原因是沒能形成適合人腦思維的流程圖。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在希沃白板軟件中將自然語言提煉成流程圖,按照順序拖出“小貓出題”的流程:出題—運算—回答—判斷。關鍵詞順序較為簡單,主要是要讓學生構建流程的走向圖。結合學情,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下發(fā)不完整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流程圖。將自然語言轉化為流程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根據運行流程完成腳本的搭建,發(fā)展計算思維。
(三)引導調試與交流
調試與交流是學生鞏固編程知識、體驗自動化的過程,也是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迭代中不斷優(yōu)化方案的過程,更是有效促使計算思維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交流成果時,應引導學生觀察所得效果是否與問題解決方案預設效果相同;若不同,則需對腳本逐句分析思考,再反復調試。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問題程序讓全班“會診”,鼓勵學生提供不同的修改意見,在互相學習中拓寬思維,學會優(yōu)化程序表達,從而形成最優(yōu)方案。
例如,教學《編寫加法口算的腳本》一課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口算小達人”創(chuàng)作比賽。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改編乘法、答題倒計時和統(tǒng)計答對題目的得分等。教師讓有共同創(chuàng)意的學生重新組建學習小組,各組成員根據自身的興趣或特長來確定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如編劇、動畫設計員、程序管理員、作品介紹者等。學生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通過探討主題、設計要素、整合流程、局部調整等,優(yōu)化程序表達。學生在掌握Scratch知識、發(fā)展計算思維的基礎上,還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走出家庭、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小組互評等方式,給學生展示作品的機會,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發(fā)展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水平,迸發(fā)出極高的創(chuàng)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