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要】廣播電視作為一個普通大眾傳播媒介,是當今人類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方法。特別是面對廣電新聞來說,它在傳統(tǒng)紙媒局限性的基石上又以最現(xiàn)實、最真實的姿勢去面向社會普通大眾,從而實現(xiàn)了對重大事故與新聞事件的直播。其中,及時性是廣電新聞的重要特征,它區(qū)別于新聞真實性和報道性,更強調了新聞的“新”。
【關鍵詞】新聞;實效;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7.048
廣播電視的采編工作必須以高質量、有效率的調查報道為前提,時效性始終是評價新聞質量的一項重要性標準,同時也是廣播電視新聞的生命力存在。廣播電視新聞時效性注重的是“新”“快”,新,也就是新生、鮮活、新奇;快,就是迅速掌握、迅速訪問、迅速傳遞。新聞媒體采訪報道在要求實效性時必須以報道真實性為基點和前提,需要報道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且思想靈敏、動作迅速、立意深遠,才能及時有效掌握資訊,從而搶占資訊傳遞的先機,進而實現(xiàn)報道的價值。這與“最先一公里”和“換道領跑”的理念非常符合,所謂“最先一公里”就是指做好一件事情最先的、前提的一步,而“換道領跑”則是與創(chuàng)新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1. 電視新聞時效性的重要性
1.1 實效性是新聞的生存
真實性的內涵是傳播新聞的最重要“載體”,而及時性則是推進新聞發(fā)展的“生存源頭”,這正是新聞獲得更高發(fā)布量和收視率的重要。對于電視節(jié)目來說,及時性也要求報道必須迅速準確,并能在短時間內把簡明扼要的信息內容呈現(xiàn)給廣大聽眾。報道時離事情發(fā)生的日期越近,這條報道的及時性也越強。例如近年來地方電視臺對地方兩會的報道,要求第一時間播發(fā)時政短視頻快訊,2021年臨夏州廣播電視臺在黨代會報道工作中運用電視直播、手機APP“看臨夏”、微信小視頻等多個平臺第一時間將大會情況和黨代表談體會進行了播報,起到了第一時間宣傳黨代會政策精神的作用,發(fā)揮了黨臺的作用。
1.2 時效性是增加聽眾趣味性、提升與制造團體間密切協(xié)調的重要推動力
對于廣大觀眾來說,比其他媒體更希望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剛剛出現(xiàn)的新聞事件,這無疑是一個有助于留住廣大觀眾、增加媒體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而新聞報道的及時性,也需要制造隊伍所需在獲得記者們從前方或現(xiàn)場收集的報道資料后,應立即、有效對其所收集的報道素材做出具體內容的安排和格式的安排,這也無疑地就實現(xiàn)了制造隊伍間的緊密配合和聯(lián)絡,從而幫助他們在保證報道事物及時性的基礎上,制造出質量良好的新聞節(jié)目。
1.3 時效性是新聞獨特屬性的體現(xiàn)
報道信息收集、采訪、報道等環(huán)節(jié)的第一時段性工作,在向社會公眾獲取前,對報道信息做好了梳理與研究,在積極推動報道事件進展的同時,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使報道價值與輿論導向的功效得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
1.4 時效性是新聞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最主要前提之和保證
如果新聞媒體訪問報道者僅僅要求增加公眾關注度,卻不關注媒體訪問報道的具體內容,就沒有及時性,將會誤導媒體受眾。所以,只有提高認識,并以媒體受眾視角考慮,保證了媒體訪問報道的及時性,才能推動新聞報道工作的健康發(fā)展。而媒體訪問報道的及時性就保證了在媒體訪問報道的過程中,既要求增加社會大眾對新聞報道事物的關注性,也要求所報資訊信息內容的價值度。廣播電視媒體訪問報導是要服務于大眾需求的,所以,一方面媒體報道要以大眾需求的視角來展開,另一方面,所搜集到的關于新聞報道的信息也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新聞媒體采訪報道也要通過媒體傳播的能力,來充分發(fā)揮出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的功能。
1.5 及時性催生了互聯(lián)網新媒體傳播
傳統(tǒng)的報道觀念上非常重視報道的“及時性”,“明日黃花”始終無法編發(fā)。但現(xiàn)在如果有最近的報道由頭一樣能夠形成今天的報道。在絕對度領域方面,互聯(lián)網媒體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被人民稱為“全時性”,今日互聯(lián)網報道也常常被視之為“全時報道”。滾動的資訊板塊、資訊內容及時更新,并且受眾在二十四小時內都能夠全方位地知道所處地區(qū)突發(fā)的大事,使得互聯(lián)網媒體的全時性傳播得以更生動表達。這樣,互聯(lián)網媒體的資訊及時性觀念就在傳統(tǒng)新聞資訊觀念的基礎上大大豐富:一方面要求新的“資訊”傳遞更快(及時傳播);另一方面舊的“新聞”也不失去意義。
1.6 時效性引發(fā)消息戰(zhàn)
受眾的接收標準主要呈現(xiàn)在時效性互聯(lián)網傳媒出現(xiàn)之后,不少人都相信將會是互聯(lián)網一統(tǒng)天下時代。但廣播、電視節(jié)目、紙媒等也并不會消亡。但由于媒介價值并不只表現(xiàn)在時效性一個方面,隨著受眾人群的階層差異、需求差別、社會文明程度差異,受眾接收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在新互聯(lián)網傳媒“快”的沖擊下,中國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媒介對及時性的要求就更加嚴苛了。新互聯(lián)網媒介和中國傳統(tǒng)媒介在國際競爭中到底誰主沉浮?但其實,盡管目前各種媒介有著強烈的競爭對手關系,并共同走向了各種媒介的融合。但其實,新媒介的時效并沒有以誰首先發(fā)出為準則,而只是以誰首先被目標受眾所認可為準則。
2. 增強電視新聞時效性的主要措施
2.1 加強團隊建設、協(xié)調工作體系
采編隊伍是由眾多的擁有專門媒體新聞采訪經驗和編輯專業(yè)知識的人員所組成的,隨著更多的年輕人血脈地進入了這個行業(yè),這也為廣電媒體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活力。但是,在新興媒介不斷發(fā)展壯大和沖擊的影響下,即使這些剛進入的新青年并沒有相應的媒體采編經歷,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捕捉新媒體中發(fā)生的新聞"爆點",在保證了時效性的同時缺失了對新媒體事件的深度發(fā)掘,這樣就很難抓住廣大聽眾。所以想要更進一步地提升廣電媒體的新聞時效性,就首先要從采編隊伍開始,逐步加大對采編隊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訓練和培育。不管是編導、記者、后期、策劃、攝影還是主持人等,都必須掌握專門的理論知識,在抓住熱點新聞之時,也要服從編輯策劃,并做出合理的分工。此外,各地方電視臺也可通過調整臺內部門的設置,更加靈活地調動新聞采編人才,并根據(jù)地方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造科學的新聞采編方式,可參考國內先進地區(qū)廣播電視的新聞采編工作管理模式,如建立"新聞采編融中心",從"中央廚房"的視角入手,更好地統(tǒng)籌新聞采編工作隊伍的職責體系,讓其各盡其職,從而使自身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限。
2.2 拓展報道視野、提高宣傳成效
在電視新聞不斷傳遞的過程中,傳播源、傳播途徑和傳播效果都是新聞傳遞流程的整個中心部分,同時也是提升新聞報道傳遞有效性的重要切口所在。對于傳播源的有效控制則要求新聞采編隊伍的持續(xù)建立和健全發(fā)展,而在傳播途徑和效果方面,則要求新聞報道的工作人員不斷地拓展報道視野,廣泛設置各種媒體的新聞采訪點,并通過綜合使用多種多樣的新聞報道技術手段,來提高新聞報道的傳遞有效性,從而增強了新聞報道傳遞的有效性。
2.3 加強對各媒體采訪地點的設置
當熱點新聞產生的同時,由于其出現(xiàn)的場所往往與報道辦公地點之間存在著相當?shù)木嚯x,所以新聞記者們通常都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到達"事件發(fā)生地",這也就很難保證其報道資訊的及時性。所以,怎樣減少新聞與報道產生地點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收集到報道事件發(fā)生的全部資訊,這就是增強電視新聞及時性的主要著力點。特別是,在新興媒體、自媒體等互聯(lián)網宣傳渠道日益發(fā)達的當今,不少受眾通常都會從微信、微博,甚至是新聞客戶端等網絡平臺上第一時間了解到新聞事件,而并非直接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得到資訊,這也給電視節(jié)目的發(fā)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例如:可從新聞采訪點的角度考慮,做好對各媒體新聞采訪地點的設定,在全國不同范圍內都設有相應的新聞地點,如果出現(xiàn)了熱點事件,而新聞記者還未到達,報道事件的內容很快就可以傳到電視臺,也便于新聞采編隊伍后期的剪輯和制作。比如央視全國報道中心就采用了這一方式,在全省的各個地方設立了成百上千個采訪報道網點,并通過與地方的電視臺合作形成了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聯(lián)系機制,以更好地將全國熱點新聞在第一時間內,利用與地方電視臺和中央臺合作所形成的宣傳途徑,傳至央視。臨夏州基于此特點,在各縣市設置通聯(lián)部門,如遇第一時間突發(fā)消息,可以從各縣市融媒體中心收到最及時的新聞消息。
2.4 全面使用多元化的新聞技術手段
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宣傳盡管是利用電視這一媒體進行的宣傳,可是在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背后卻也使用著許多高新技術的新聞制作和報道手段,而不僅僅局限于廣播或電視技術手段,這也就給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宣傳革新和發(fā)展提供了一條方向—應全面使用多元化的新聞技術和手段。特別是在增強電視節(jié)目宣傳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多元化的新聞技術手段才能給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宣傳提供無限生命力。
例如:在互聯(lián)網傳播發(fā)展快速的當今,廣電媒體也能夠利用網絡媒介傳遞頻率快、傳遞覆蓋面廣和與聽眾互動性較強等特點,針對短平速式的報道,能夠通過"屏幕飛字"的方法在字幕區(qū)域加以廣播,這不但能夠讓聽眾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新聞資訊,而且能夠克服廣電媒體傳遞頻率緩慢這一劣勢。
2.5 增強觀看互動性、獲得媒體回報
因為廣大觀眾是所有媒體事物的接收端,它并沒有一個絕對被動的存在者。在傳遞媒體事件信息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電視媒介也可以學習當今興起的網絡媒體,從而進一步增加與廣大觀眾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如此不僅能夠掌握廣大觀眾對媒體事物的態(tài)度,提升電視媒介對新聞報道事物評論的角度,而且還能夠增強觀眾們對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欄目的黏性,從而提升新聞報道欄目的及時性和節(jié)目收視率。
例如:廣播電視傳媒也可以從媒體批評的視角來增進與普通廣大觀眾間的交流與聯(lián)系,目前很多地方電視臺都推出了比較專業(yè)的媒體批評欄目,這也是對媒體深入研究的一個方法,從媒體批評的視角入手,多搜集廣大觀眾的相關評價和觀點,在欄目中和主持或者邀請的學者、嘉賓等展開更深層次的討論,這樣就可以幫助普通廣大觀眾通過媒體現(xiàn)象看到其中的實質,從而收集到相應的媒體反映。
2.6 不斷提高認識,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
相伴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資訊獲得、流傳溝通渠道日趨多樣,特別是近年來論壇、微博等資訊網絡平臺的誕生,向傳統(tǒng)新聞媒體提出了嶄新的市場挑戰(zhàn)。新聞媒體采訪報道應當在新聞真實性的基石上,培養(yǎng)記者開拓創(chuàng)新的基本意識,不斷增加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的深度與廣度,以效率式的新聞報道觸角,深入國家經濟社會蓬勃發(fā)展與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切實起到了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功能。唯有準確抓住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新聞報道信息,并以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新方法,呈現(xiàn)在廣大人民眼前,才能切實反映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獨特屬性,避免俗套。對于一個社會上重大事件的媒體采訪報道,根據(jù)不同的社會立場、對不同的新聞媒介所持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媒體采訪報道者應當以客觀、公允的立場,以獨到、創(chuàng)新的視角,對社會重大事件進行采訪報道,以爭取獲得社會普遍重視,并切實實現(xiàn)新聞報道的重大社會價值功能。
2.7 注意細節(jié)管理,提升媒體采訪報道的效率
經濟社會生活,每日都上演程度不一的社會新聞重大事件,而怎樣從諸多重大事件中迅速篩選出最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及百姓生活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已成為現(xiàn)代新聞報道工作人員所必須的專業(yè)技能。對于已甄選出來的報道議題,必須適時開展報道價值分析,制訂采訪規(guī)劃,明確采訪報道的時間序列,以便進一步提高報道選稿的品質與效果。
例如:在國內房價的調整的新聞稿中,應該首先報道群眾最為關注的,如對居民和各個年齡段的購房者訪談應排到房產稅收政策調整問題上,對地產中介的訪談等等。而對于采訪后的報道素材,應當在第一時間加以梳理報道,提升了改稿的效果,為新媒體高效性報道提供了強大保證。整理過程中,將在保持報道真實性的基礎上,對不適應新聞采訪報道標準的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以使報道的內容更加貼近社會生活,貼近百姓生活。這就需要媒體編輯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全面了解不同體裁的新聞稿子整理、修飾技能與方法。最后,針對已經修飾好的新聞稿子加以合理安排,保證了編排的品質與效果。新聞是將新聞文稿以簡潔性語句,圖像表現(xiàn)等方法,把新聞文稿的內涵傳遞開來,所以要按照稿子的自身結構與特色,采取恰當?shù)姆椒ńM合配置,凸顯稿子的看點,推動新聞的順利完成。
2.8 重視提升媒體工作人員的新聞素質和服務能力
新聞采訪與報道時效性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高素質、高能力的新聞工作人員,因此,必須加強重視,以進一步提升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報道素質和社會服務能力。身為新時期的媒體工作人員,要時時謹記使命,持續(xù)地拓展自己的視野和學識面,高效累積各領域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為新聞報道為時效性水準的提升打下了扎實基石。同樣,記者還應持續(xù)地自我提升,充分掌握并總結在國內外比較成功的新聞采訪與報道成果,把國際先進的宣傳技巧和自己成功經驗有效融會貫通,并將之靈活地運用到新聞報道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以確保新聞采訪與報道工作的宣傳品質與效果,另外,還要通過持續(xù)地自己總結,在和同行溝通過程中了解自身的短處與缺點,并革新宣傳工作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新聞采訪報道知識水準,為新聞采訪報道的宣傳效益與社會效益提供了強大保證。
3. 總結
綜上所述,廣大觀眾是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主要受眾群,而及時性也是新聞節(jié)目的基本特征。在怎樣增強電視新聞節(jié)目實效性的方面,網絡新聞媒介機構除做好自己的采編隊伍建設工作以外,還應該更多從廣大觀眾的視角入手,做好與網絡媒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在保證報道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在第一時間采取各種方法趕赴新聞現(xiàn)場,對所報道事實加以全方位報道,如此才可以留住廣大觀眾,并增加新聞欄目的收視率。
參考文獻:
[1]王輔家,劉鐵軍.提高新聞采訪報道時效性的措施[J].科技傳播,2014(11):2.
[2]魏玉臣.提高新聞采訪報道時效性的措施[J].祖國, 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