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阻肺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2例慢阻肺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連續(xù)治療4周。結果: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慢性阻塞性肺病評估測試(CA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治療慢阻肺患者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肺功能,緩解病情,利于患者預后。
【關鍵詞】 慢阻肺;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2)08-0113-02
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以進行性氣流受限為特征,可出現肺動脈高壓、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重者出現呼吸衰竭,最終導致死亡。慢阻肺的發(fā)生與氣道和肺組織對煙霧、香煙等有害氣體的異常慢性炎癥反應相關,已成為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1]。西醫(yī)針對該病的治療尚無特效方案,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如止咳、祛痰、吸氧、擴張支氣管、抗感染等,但總體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中醫(yī)關于慢阻肺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長期治療中發(fā)現其多屬于痰濕蘊肺證,治療的關鍵在于健脾益肺、化痰降氣為原則。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蘇子降氣湯和《皆效方》中的三子養(yǎng)親湯分別為主治下虛喘咳證、痰壅氣逆食滯證的良方,前者具有祛痰止咳、降氣之效,后者具有溫肺化痰之效。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慢阻肺患者經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治療的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共8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5.24±3.06)歲;疾病嚴重程度:輕度13例,中度20例,重度8例;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81±1.34)年。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65.27±3.10)歲;疾病嚴重程度:輕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7例;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84±1.32)年。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2]中的診斷標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的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FEV1<80%預測值;存在吸煙等高危病史;中醫(yī)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痰濕蘊肺的診斷標準:咳聲重濁,胸悶脘痞,痰多色白;舌苔白膩,脈滑。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40~80歲;語言、認知功能正常;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過敏體質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4 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給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吸氧,同時將2.0 g頭孢他啶(Hanmi Pharm. Co.,Ltd,H20150611)予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進行抗感染治療,2次/d;口服鹽酸氨溴索分散片(通遼市華邦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369)進行祛痰治療,30 mg/次,3次/d;口服氨茶堿緩釋片(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97)進行平喘治療,0.1 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方藥組成:當歸、蘇子、前胡、萊菔子、補骨脂、蘇葉各15 g,白芥子、厚樸各12 g,法半夏、陳皮各10 g,肉桂6 g,甘草5 g。惡心嘔吐者加砂仁、干姜;脾肺氣虛者加防風、黃芪、黨參。水煎服,1劑/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采用采用日本AC800肺功能檢測儀(上海寰熙醫(yī)療器械生產)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測定FEV1、FVC和FEV1/FVC。②病情嚴重程度: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評估測試(COPDAssessment Test,CAT)[4]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評定,包含咯痰、咳嗽、氣喘等8條,分值0~40分,評分越高,疾病越嚴重。③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等。
1.6 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評估。臨床控制: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0%,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89%,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臨床癥狀、體征有效;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其中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所有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錄0、1、2、3分,并將所有癥狀積分相加。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肺功能 兩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病情嚴重程度 兩組治療后CAT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慢阻肺氣道炎癥反應會破壞肺實質,并對正常修復及防御機制進行破壞,進而引起氣道進行性加重氣流受限。抗感染、祛痰平喘、支氣管擴張類藥物是西醫(yī)治療該病常用藥物,頭孢他啶為廣譜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發(fā)揮抗菌的作用[7];鹽酸氨溴索分散片為祛痰藥物,其能夠呼吸道黏膜漿液腺的分泌,降低黏液黏度,進而促進痰液排出[8];氨茶堿緩釋片為支氣管擴張劑,可緩解支氣管痙攣,改善機體呼吸功能[9]。西藥雖有一定治療效果,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而祛痰平喘類藥物長期使用存在諸多不良反應。1A8E74E3-F972-451F-B3D5-6F4D776790EB
中醫(yī)學將慢阻肺歸屬于“肺脹”“喘證”等范疇,肺脹這一病名首次記載于《黃帝內經》,并一直沿用至今。中醫(yī)學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內傷七情、外感六邪等導致肺臟氣機失調,肅降功能失司,津液失于疏布,從而出現咳痰、咳嗽等癥狀,加之久病肺氣虛弱,津液凝聚為痰,阻于氣道,致使病情反復遷延發(fā)作。痰貫穿于慢阻肺始末,是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的原因,治療當以祛痰為首要原則,正如《醫(yī)學正傳》云:“欲治咳嗽者,當以治痰為先[8]?!蓖瑫r施以健脾益肺之法。中醫(yī)治痰之法靈活多樣,尤以中醫(yī)藥療法最為突出,且具有個體化治療、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能有效彌補西藥治療存在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高于對照組,CAT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慢阻肺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應用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治療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肺功能,緩解病情,且安全性高。該藥方中當歸活血止痛、補血調經;蘇子、白芥子、蘇葉、萊菔子平喘、化痰、降氣;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厚樸、前胡、陳皮、法半夏止咳祛痰;補骨脂溫脾止瀉、納氣平喘。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肺、化痰降氣之效?,F代藥理研究顯示,肉桂能夠調節(jié)腸道菌群,增強腸道功能[10];蘇子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11];白芥子具有較好的平喘、抗炎、祛痰、抗炎鎮(zhèn)痛[12]。
綜上所述,在西藥治療基礎上應用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治療慢阻肺療效顯著,在改善肺功能、緩解病情方面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17(11):856-870.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7,37(14):1041-1057.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286.
[4]張慶,徐愛暉.CAT評分與mMRC評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評估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12):2156-2159.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6]鄭忻,曲妮妮,馬麗佳,等.蘇子降氣湯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痰濁壅肺證)肺功能的影響及部分機制[J].世界中醫(yī)藥,2018,13(6):1487-1491.
[7]SHIMC G,KIM B G,徐小強.注射用頭孢他啶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6(12):2237-2237,2240.
[8]楊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22(1):44-45.
[9]黎友倫,羅永艾.氨茶堿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醫(yī)藥導報,2005,24(9):807-809.
[10]陳旭,劉暢,馬寧輝,等.肉桂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綜合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8,29(18):2581-2584.
[11]王文華,吳小林,夏平,等.HPLC法研究紫蘇子炒制前后5種成分的含量變化[J].中國藥師,2020,23(9):1855-1858.
[12]馮寶民,余正江,段禮新,等.炒白芥子中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8,39(3):331-334.
(收稿日期:2021-09-03 編輯:徐 雯)1A8E74E3-F972-451F-B3D5-6F4D776790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