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智杰
摘 要:現(xiàn)階段的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思考、分析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因此如何體現(xiàn)教學的啟發(fā)性就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師生互動的提問是啟發(fā)性課堂工作的基礎,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利用師生互動進行啟發(fā)性提問,既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創(chuàng)作能力,進而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6-0066-04
Careful Presupposition, Effectiv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Questio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SI Zhijie (Jichuan School,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at this stage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nalysis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refore, how to reflect the inspiration of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ers' atten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s the basis of inspiring classroom work, so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us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o ask inspiring questions, which not only guides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bou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thereby highlighting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實踐情況而言,讓學生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與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更優(yōu)先于此。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更加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在課堂上占據大量時間,導致教學過程變成了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不僅無法保證教學效率和質量,更難以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積極作用。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這種做法,選擇基于師生互動的課堂提問法,構建一個更加靈活多元的課堂,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同時提升。
1.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設計要點
良好的數學課堂問題能夠成為教育與學生之間深入互動的催化劑,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營造更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充分發(fā)揮課堂問題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目標中的積極作用,教師應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有利于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
數學課堂問題需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過程中,確保課堂提問難度的適中性,使學生對數學問題充滿探索的自信心。同時,使數學問題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引發(fā)學生的共鳴。
(2)問題應具備寬泛性與指定性
在設計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寬泛性與指定性,盡量減少一問一答的提問模式,讓全體學生均能參與數學課堂。使數學問題與教學要求有機結合在一起,針對教學內容的難點與重點,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
(3)結合教學進度設計數學問題
注重將小學數學教學進度與數學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探尋性。具體而言,探尋問題主要就是指學生在回答一個問題后,教師又針對此答案提出另一個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串聯(lián)起數學知識鏈條。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學習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而是多個人共同努力締造出的勝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學習效率提高的關鍵節(jié)點,再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拓展。對學生來說,成績的提高足以讓他們感到高興,但是就學習本質來看,成績只是個人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一次的成功可能具有偶然性,學生需要不斷努力,才能維持自己的成績水平在一定的區(qū)間段,并且在短期甚至長期內都保持較小的波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興趣入手,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精彩的講解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徹底愛上這門學科。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聽課效果入手提高教學效果。作為學習的核心部分,學生應該保持自律,不斷探尋新的知識。因此,要想讓課堂提問得到有效的提升,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角的不同之處,將角劃分成三大類:銳角、直角和鈍角。在角的劃分中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角之間的不同,然后進行系統(tǒng)化的記憶。還可以通過向教師提問來鞏固自己對知識的認識。畢竟知識是具有拓展性的,只要學生聚精會神地思考,就可以開發(fā)出新的思維路線。
(2)問題的提出要體現(xiàn)啟發(fā)性
問題的提出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啟發(fā)學生,在有方向的啟發(fā)下教師就能引導學生逐漸領悟所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分析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愿望,從而將所提問題的啟發(fā)性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要關注所提問題的質量,確保能夠通過問題的探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比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爸爸今年在山上種了42棵杏樹,蘋果樹有5行,蘋果樹比杏樹多18棵,問每行有多少棵蘋果樹?”對于這樣的應用題,教師要想實現(xiàn)高效地啟發(fā)學生,就要從提出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解答:要求每行蘋果樹有多少棵,就得先求蘋果樹的總數,而“蘋果樹比杏樹多18棵”,這樣分析后,學生就能馬上計算出蘋果樹的數量。接著,教師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嘗試探討第二步該怎么做?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要上臺展示自己的想法。其中有2個學生將題目進行了簡化:“爸爸今年在山上種了42棵杏樹,蘋果樹有5行(42+18)棵,問每行有多少棵蘋果樹?”這樣的問題,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就都能解答出來了。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練習——讓學生根據此題目進行應用題的創(chuàng)編:有的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蘋果樹種6行,每行該種多少棵?有的學生是這樣創(chuàng)編的:“植樹節(jié)那天,爸爸帶我去山上種樹,種了42棵杏樹,蘋果樹有5行,蘋果樹比杏樹的2倍多18棵,問每行有多少棵蘋果樹?”在這個問題中,雖然只多了“的2倍”這三個字,但給整個題目增加了難度,增添了新意。學生又一次進入了探討問題答案的情境中。由此可見,啟發(fā)性問題的創(chuàng)設,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還能讓學生由淺入深地對問題進行思考,進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成就一堂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3)靈活制定問題,深入學習
課堂提問由來已久,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已被廣泛應用,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提問,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回答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通過提問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思維過程,提問的語言也相對強硬死板。因此,學生都非常懼怕課堂提問,從而導致課堂提問的價值與意義不能最大化地體現(xiàn)出來。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當靈活地制定問題,多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并使用靈活生動的語言進行提問,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更深層次的內容,最終起到強化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認識鐘表”的相關內容之前,需要準備一個鐘表模型,以便于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如此向學生提問:“大家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在校與在家時,我們的作息都有所不同,那么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自己在校和在家時的每一個時間段都在做什么嗎?”然后讓學生站起來發(fā)言,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撥動手中的模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時間在鐘表上的表現(xiàn)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圖片向學生提問:“圖中的同學正在上床準備睡覺,那么現(xiàn)在可能是幾點呢?”此時,學生便會回答:“可能是晚上九點,也可能是中午十二點半”,然后教師再撥動指針,讓學生認識晚上九點與中午十二點兩個時間點的表示方法。
(4)關注差異,設置有層次性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同的學生有各自擅長的方向,如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和跳脫,雖然在課堂上容易溜號,但經常能提出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有些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并且學習積極性不高,顯然這就是令很多教師頭疼的“學困生”。面對這種復雜的情況,想要真正發(fā)揮出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以此為前提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從探索過程中有所收獲,以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具體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教師可先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場景:小明一家人馬上就要搬進新房子了,但房子還沒有經過裝飾裝修,眼下正需要專業(yè)的裝修設計師來完成這項工作,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小明家裝修房子嗎?由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可向學生發(fā)起提問:“在裝修房子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測量房子的長、寬、高,完成房子面積的計算,這樣才能方便后續(xù)裝修活動的開展,那么你們誰能精準地測量出房子的面積呢?”在學習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難度并不高,因此為了照顧到班級內的“學困生”,教師可鼓勵這類學生說說自己的解答步驟,增強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信心。而對于基礎比較扎實、思維活躍的學生,便可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求解房子的面積”。這樣的教學過程,便能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探討活動中。
(5)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課堂提問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活動之前應充分結合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創(chuàng)建課堂提問的問題。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順序以此提出課堂問題。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高低從簡單到困難的順序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對問題有充足的思考時間,不會打亂學生的思維順序。學生的性格相對較為活潑、數學思維能力相對較低,在教學課堂中進行聽講的注意力極為容易分散,教師需要采取高效合理的課程教學方式,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將學習精力全部集中到思考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上,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運用多媒體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活動是高效合理的課程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數學好奇心,對課堂問題進行更為有效的思考,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質量以及效率,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
例如,在對“分數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課程內容創(chuàng)建課堂問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影音設施為學生展示課堂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課堂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探究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進行更為直觀的解析以及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充分掌控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知識,使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6)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課堂問題思考時間
課堂教學備課教師需要對課堂問題進行創(chuàng)設,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進行思考需要多長時間。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進行有效估算,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時間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問題思考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與問題思考能力較低的學生所用時間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提問活動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別進行提問,保證留給每名學生足夠的時間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不影響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效率。針對不同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問題難易程度需要區(qū)別對待,使每名學生都可以獲得激勵,充分感受到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的樂趣。
例如,在對“圓柱與圓錐”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思考接受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問相對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針對思考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提問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提問,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極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學習的信心,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7)把握提問時機
首先,課堂提問需要把握一定的時機,在恰當的時機發(fā)問,能夠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需做好教學設計,在哪個環(huán)節(jié)提問以及提問的具體內容,都需在課前進行預設。如果教師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抓住恰當的時機,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此,教師需明確何為提問的最佳時機。例如,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收獲,品嘗到了收獲的果實后,學生就會有主動表達的欲望,此時便是提問的最佳時機。再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無法獨立解決問題,需要其他同學或者教師的幫助引導時,也是提問的恰當時機,此時提問能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學生能夠順利地解決疑惑。其次,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學習信心倍增,也是提問題的恰當時機。此外,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需要思考的時間,也不可能如教師預期的那般對答如流。因此,教師需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注重控制問題的難易程度,也要對學生有更多的耐心,對其進行耐心引導。
(8)根據學習進度及時追加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對教學進度做出及時調整。面對學生不感興趣的章節(jié),教師要適當地多留出時間,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另外,學生單一的思維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存在一定的沖突,教師需向學生滲透自己的獨特學習技巧,讓他們根據學習技巧探尋學習的高效方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追加與課程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進度的提升。換句話說,追加課堂問題可以讓學生看到學習的另一個角度,對他們的思維進行鍛煉。因此,要想讓課堂提問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就要根據學習進度及時追加問題,對學生的靈活思維進行培養(yǎng)。
例如,在“克和千克”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單位觀念,讓學生先對單位有初步的認識。不僅如此,單位與單位之間的轉換也是學生面臨的一大問題。只有對知識有初步的認識,才能奠定好學習基礎,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與探索。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進度向學生提出教學上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落實課堂提問,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引起重視。要想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訴求和實際發(fā)展需要,以此為前提進行課堂提問的設置和實施,從而實現(xiàn)對小學數學教學成果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張彩紅.有效提問? 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44).
[2]龔寶霞.“問”不在多? 有效則“靈”——聚焦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xiàn)狀初探有效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21(10).
[3]陸海芹.讓問題點亮小學數學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探究[J].新智慧,2021(23).
[4]張華.讓提問成為課堂點睛之筆——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有效路徑[J].新課程,2021(26).
[5]張九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初探[C]//2021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2021.
[6]朱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提問的策略[C]//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21.
[7]汪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74).
[8]佘慧軍.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