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婷
閱讀與寫作教育的有機融合是當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兩者的有機融合對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讀寫能力不可或缺。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老師應培養(yǎng)學生邊寫邊讀,并主動轉(zhuǎn)換教育思想,通過創(chuàng)新思維并靈活運用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作文中真正喜歡上小學語文,同時提升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提升寫作技巧。本文就讓閱讀和作文的“手牽手”,就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育的研究問題展開討論。
一、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運用中的意義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角色。語文的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習者對語文內(nèi)容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與寫作能力。朗讀練習能夠幫助學習者了解必要的語言技巧,而作文練習能夠幫助學習者培養(yǎng)語言技巧,閱讀與寫作之間有差異也有聯(lián)系。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寫作與閱讀訓練的有效結合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而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融合,有利于學生掌握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有利于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優(yōu)勢的結合,讀寫融合,對于學生、老師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都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老師與學生們應給予更多的重視。
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不足
(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培養(yǎng)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不能同時并進,很多老師把閱讀和寫作能力訓練分開。在語文閱讀課上,很多老師只是讓學生獨自閱讀,并不注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注重學生能否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和嘗試寫作。作文課上,學生根據(jù)既定的題目進行寫作。寫作結束后,老師不安排相關的美文欣賞。學生不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能力。寫作水平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以后的發(fā)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
我們也可以通過在新聞媒體上了解到,不少中小學生對讀書和作文課的興致并不高。究其原因,其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們枯燥單調(diào)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師并未真正將學生當成活動的參與者,而只是單純進行介紹與評價,并要求學生依照自己的模式練習。因此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而相對的,當教師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過程并不感興趣時,自身的教學熱情也會降低,并由此產(chǎn)生了惡性循環(huán)。
(三)教師把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設立得太短淺
小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并不僅在于教導學生基礎上的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育的二座高山,這二領域的訓練必須貫穿始終。許多語文老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并不明白這一點,也沒有訓練好學生自主閱讀、獨立寫作的習慣,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試卷上閱讀和作文題的低分。
三、讓閱讀與寫作“手牽手”——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與課外注重讀寫相結合,相互促進
學生是否注重閱讀和寫作課程,取決于教師是否向?qū)W生傳達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以及指導老師在課堂活動中,如何以行動方式來鼓勵學生的閱讀。因此教師也應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能力與寫作量。當閱讀完成時,引導學生以閱讀文章完成寫作,并對學生的寫作情況加以評價。在他們寫作的最后,讓他們讀有關的、優(yōu)秀的論文,查找自身的缺點,加以糾正,積極積累作文素材。比如:閱讀課完成后,老師給他們指出和閱讀材料有關的問題,了解他們的感受,接著安排相應的寫作作業(yè),讓他們模擬閱讀資料完成寫作。采用這樣的方法,就能夠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閱讀與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活動也不要只拘泥于課堂教學,而必須拓展到課堂教學以外,讀寫活動貫穿小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另外,老師也要積極開展小組活動,把他們在讀書活動中所積累的文字材料融入到具體的作文活動中,讓他們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與總結,從而提升每一個小組的寫作能力。另外,班級協(xié)作的方式還能夠發(fā)揮班級成員彼此督促與鼓勵的功能。除了教師不能到場的班級外,小組成員可以互相監(jiān)督,共同完成讀書與工作的任務。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訓練學生寫作思維
目前,人類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極少人可以靜下心來讀書,這使讀書顯得十分奢侈。經(jīng)過有關研究表明,我國人均讀書率在世界排名中比較落后,很容易影響我國的人才競爭力而不能提高。所以,在小學階段,語文老師們也必須意識到閱讀教學的必要性。要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興趣,老師在課堂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閱讀心態(tài),使其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目前,閱讀教學是學校語文課程中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活動,利用不同的材料顯示出學生不同的興趣。同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老師不但要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要運用閱讀教學的模式來訓練學生的作文思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勤于積累,注重實踐
對初級閱讀者和低寫作水平的學習者而言,個人寫作和練習更為重要。首先,老師要指導學習者完成更多的個人作文訓練,如構詞造句、記錄日常生活的小段子等。然后,學習者就需要通過累積更多的材料并進行多次操練,逐步克服在書寫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因為只有通過把長期閱讀積累的東西運用到書寫中,效果才能達到最完美。而大量朗讀則能夠活躍學習者的思想,充實思想感情,積累新詞匯,并了解練習方式。另外,老師還可要求學習者以寫日記的形式記下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寫出典型的生活故事,從日記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而讀后寫作,也是他們總結學習、表達情感經(jīng)驗的有效途徑。通過讀書,他們可以把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內(nèi)涵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寫下自己的體會,從中提煉優(yōu)秀的文學詞句,從而認識作者的文字風貌。
(四)巧用仿寫與續(xù)寫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和思維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個狀況下,老師們要想辦法把閱讀與作文結合起來,才能充分利用模仿和延續(xù)。通過模擬文中的寫作技巧、結構、詞語,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繼續(xù)寫作和模仿作文的過程中,學習者自身就可以對作品有進一步的認識。隨著時間的增長,學習者的作文和閱讀能力會獲得很好的訓練和培養(yǎng)。比如,在閱讀了一段有關小動物的作品之后,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選擇用另一個小動物模仿作文,并注意作品的構圖和用詞。同樣,在教學過程中,他們也可以繼續(xù)在課本上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作文,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升語文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主要有兩種方式: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我們需要從這兩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這兩方面的培養(yǎng)也是提高作文的另一個方法。對學生自身情感的正確理解與把握,老師必須主動指導學生,并總結學生情感表現(xiàn)的主要特征與敘述方法。培養(yǎng)學生恰當使用詞語總結生活、表達意見與感情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技巧的重要途徑。
(六)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筆記的習慣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或閱覽報刊時所做的筆錄。撰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式。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思考技巧,還能夠養(yǎng)成很好的讀書習慣。教師還可以每天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記下一周中所接觸到的好詞好句,還可以抄寫在固定的筆記本上,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更多的積累。而隨著學生成績的提升,讀書筆記也能夠更加充實,特別是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寫出一點散文,將看到的人事物都書寫了下來,使學生印象更深。在寫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再一次提高,當然,這些在看筆記的時候?qū)W生也往往會重復閱讀,品嘗對已加深的印象后,再重溫一次。所以身為老師,也要注意養(yǎng)成學生的讀書習慣。老師要深知,作業(yè)只是一個形式,而更關鍵的是使學生完成高質(zhì)量的作業(yè),唯有如此,教學方可真正高效,學生才會得到發(fā)展。
(七)教師的教學目標要立足長遠,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讀書與作文這兩個過程不僅用在語文考試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學語文教育雖說還很基礎,但老師要善于訓練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不但在課堂上學會,而且在課外還能自己掌握。例如,教師就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筆記本,進行對作文內(nèi)容的積累,并要求他們自覺地積累自己覺得能寫的優(yōu)美詞句,并定期檢查在筆記本上的情況。一周有二節(jié)閱讀課。教師主要負責維護這二個學校的上課秩序。雖然課堂上閱讀的內(nèi)容都是由學生選擇的,但學生必須在閱讀后寫出一二篇關于讀書的作文,完成后再交到教師處批改。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作文教育密不可分。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作文教育的有效實施,而閱讀教學的成效也反映在了作文教育中。所以,老師們必須意識到,在寫作與閱讀有效結合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們必須提升整體教學,并發(fā)揮融合教學的重要功能。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老師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