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是漂泊在外的人與家人相互來往的信件,是維系情感的一種方式。一封封平淡、樸實的家書,一行行帶著體溫、浸著熱淚、寄托著希冀的文字,連接著千家萬戶和五湖四海,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
世界很大,卻是大同小異。你從此沒有了免費的廚師、采購員、保潔員、鬧鐘、司機、心理醫(yī)生。你的父母變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機、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勞。這一下,你是那么的不一樣,你成了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這一天,是那么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子就長大了。
但這,只是仿佛,不是真實。真實的你只是在長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這條路必定是漫漫長長的,坎坎坷坷的,風風雨雨的。我愛你,真想變作一顆吉星,高懸在你頭頂,幫你化掉風雨,讓和風麗日一直伴你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么做。為什么?因為我愛你,因為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至多不過是一條缸里的魚、盆里的花、掛著鈴鐺叮當響的寵物。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為你真正失敗了。你可以失敗,但絕不能這樣失敗。
(節(jié)選自麥家《致兒子》)
這是當代作家麥家寫給青春期叛逆的兒子的信。信中有麥家對生活感悟的分享、對人生的探討,也有不吝表達的切切愛子之心,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父愛。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到晚年矛盾減少,即是生命將要告終的表現(xiàn)。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真正實現(xiàn)的話并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關于青年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僅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誠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p>
(節(jié)選自《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最早出版于1981年,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十二年內(nèi)通信數(shù)百封,貫串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jīng)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間的交往以及傅雷一家起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