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芹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開展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并運用范文中的描寫方法。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麻雀》一文時,教師可選取幾個片斷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掌握詳略得當?shù)慕Y構安排等,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教學;描寫方法;遷移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6-0091-03
《麻雀》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被選編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中。課文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軀掩護小麻雀,使自己的幼兒免遭傷害的動人故事。作者抓住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生動地刻畫了小麻雀的弱小無助,獵狗的龐大、兇猛以及老麻雀的勇敢無畏,歌頌了偉大的母愛。
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边@篇文章雖然簡短,但情節(jié)緊湊,語言表達準確生動,給人一種如臨其境之感。因此,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一篇習作例文來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水平。下面選取四個典型方面,談談筆者在課堂上是如何進行讀寫結合、遷移運用的。
一、抓住細節(jié)描寫,分析寫作秘密
(一)課堂回放
師:請找出描寫老麻雀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想想這些句子讓你感受什么。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p>
師: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是從什么角度觀察描寫的?
(課件出示:“飛”“落”是麻雀的描寫,前半句描寫的是作者的,后半句描寫的是的情景)
生:“飛”“落”是對麻雀的動作描寫,前半句描寫的是作者看到的,后半句描寫的是想到的情景。
生:“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 ?/p>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這句話除了神態(tài)描寫,還有心理活動描寫?!熬o張”“發(fā)抖”的神態(tài)是作者看到的,“嘶啞的聲音”是作者聽到的,“在它看來,獵狗是多么龐大的怪物??!”是想到的。
師:你真是個觀察細致的孩子。
師:大家從這幾句描寫中收獲了什么?
生1:老麻雀很愛自己的孩子,雖然獵狗很強大,但它毫不猶豫地飛下來,要和獵狗搏斗。
生2:作者除了寫自己看到的,還寫了自己聽到的和想到的。
師:是啊!作者不僅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還描寫了自己聽到的、想到的。文中還有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這一寫作特點?
(學生思考交流,感悟巧妙)
(二)遷移運用
作者除了善于運用細節(jié)描寫,還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融合在一起,使老麻雀的特點更加鮮明,形象更加具體。文章對老麻雀的聲音、動作以及內心活動等細節(jié)進行描寫,將老麻雀偉大的母愛形象鮮明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一寫作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1:自習課上……
情境2:夏日的某一天,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整個世界被包裹在熱浪中……
情境3: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突然摔倒了……
選擇你喜歡的情境,參考本文的描寫方法,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相融合,抓住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一個片斷。
2.學生練筆
“咔嚓,咔嚓……”老班又在那兒干什么啦?一有點動靜就會分心的我真想探個究竟!
同桌妍妍忽然在我耳邊說:“班主任沒事兒找事兒干,正在幫大伙裝訂學習報呢!”“不是吧,79份耶。他怎么可能給我們一本本裝訂???”我難以置信地又瞄了一眼講臺。我想:就算是他有這個心吧,可是79份,每份4顆釘子,他豈不是要訂個300多次了,想著想著我的手都快要跟著抽筋兒了……
“咔嚓,咔嚓……”依然伴著一次又一次的訂書聲,也許在別人眼里這算是噪音吧,可我卻覺得如此動聽!這不光是訂書聲那么簡單,其中藏著老班的心,和老班對我們大家的愛?。?/p>
3.教師點評
“結尾的感受起到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小作者將自己看到、聽到的結合起來,讓老班的形象瞬間變得高大起來!稱呼班主任為‘老班顯得親切,流露出對他的喜愛之情?!?/p>
二、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描寫
(一)課堂回放
師:作者在描寫過程中,并沒有平均用筆墨。讀讀文章,獵狗、小麻雀、老麻雀三個角色哪個描寫得最詳細?為什么?
(學生閱讀,一會兒交流)
生1:老麻雀是詳寫,獵狗和小麻雀是略寫。
生2:我覺得整件事情中老麻雀的行為和精神品質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最打動人,所以要詳細描寫。
生3:我發(fā)現(xiàn)小麻雀剛出生不久的樣子也是詳細描寫。這樣可以看出小麻雀是多么弱小無助,為下文老麻雀奮不顧身地營救做了鋪墊。
師:說得很有道理。在一篇文章中,做到詳略得當,情節(jié)才會生動,突出重點。
(二)遷移運用
清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睂懳恼乱龅角楣?jié)曲折生動,材料安排詳略得當。詳寫和略寫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沒有“詳”就沒有所謂的“略”,沒有“略”就沒有所謂的“詳”。詳寫小麻雀的外形,不僅是為了襯托獵狗的強大 ,還為下文故事發(fā)展做好鋪墊;獵狗的略寫不僅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能突出老麻雀的形象,為老麻雀留下更多的筆墨。
詳寫和略寫是兩種互為補充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學習詳略得當這一寫作手法,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即不僅要知道文章哪兒要詳寫,哪兒要略寫,還要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材料。為此,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這樣的訓練。
1.厘清知識
詳略得當?shù)暮锰帲和怀鲋攸c,主次分明,點面結合,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明確要點
如果寫一篇習作“記一次拔河比賽”,賽前、賽中、賽后,哪個部分應該詳寫?哪個地方應該略寫?為什么?
在拔河比賽中,是否要把每個隊員的表現(xiàn)都詳細描寫出來呢?為什么?
3.創(chuàng)設情境
“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開始了……”
請大家圍繞開頭,仔細想象隊員們的表現(xiàn),描寫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賽,做到有詳有略。
4.學生練筆
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開始了,只聽“嘟”的一聲,雙方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將繩子朝自己這邊拉,同學們手都攥紅了。排在最前面的李小易弓著背,撅著屁股,伸長了手臂,緊緊拉著繩子;站在中間的蔣雨凡,臉漲得通紅,牙齒咬得咯咯響,兩只腳死死地扎在地上……可是繩子中間的紅領巾就像得了“選擇困難癥”一樣,在我們班和5班之間來回徘徊著。這時蔣雨凡眼睛一瞪,像是下定什么決心似的,猛地一用力,像掙脫韁繩的野馬一樣拼命將繩子向后拽。紅領巾也好像拿定了主意,朝我們這兒緩緩移過來。
勝負即將揭曉,圍觀的啦啦隊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加油”聲,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嚇散了天上的白云。
5.教師點評
“拔河比賽中,略寫了其他隊員,同時選取李小易和蔣雨凡兩位同學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詳細描寫,讓讀者形象地感受到緊張、激烈的賽場氣氛。詳略恰當,描寫傳神!”
三、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和妙處
(一)課堂回放
師:找出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說說能否去掉,為什么?
(同桌合作交流)
(出示:“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保?/p>
生1:不能去掉。“猛烈”說明風很大,正是由于風很大,所以不會飛的小麻雀才會被風吹下來,也是因為小麻雀掉下來,才會遇到強大的獵狗。
生2:我覺得這里的環(huán)境描寫點明了天氣很惡劣,暗示將要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師:你們真是細心、敏銳的孩子。是的,此處的環(huán)境描寫雖然簡短,但是巧妙地寫出了事情的起因,為下文故事的發(fā)生埋下伏筆。
(二)遷移運用
茅盾在《關于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huán)境。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或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lián)系著人物的思想和行動?!睂懽髦校h(huán)境描寫不僅可以暗示事情的起因,還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情感及性格特點;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環(huán)境描寫雖然簡短,卻很有力量地為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為此,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片段訓練。
1.情境創(chuàng)設
我們來到小花園,只見? ? ? ? 的草坪像? ? ? ? 。幾棵桂花樹? ? ? ? ,上面開滿了? ? ? ? 的小花,猶如? ? ? ? 。幾叢翠竹? ? ? ? ,在陽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 ? ? 的墻上,簡直就是? ? ? ? 。啊,這兒的景色? ? ? ? !
這一個句段的填空訓練,讓學生學會在具體語境中遣詞造句,進行環(huán)境描寫。對本段語言文字的訓練由理解到運用,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學生練筆
王老師要走了,他考上了研究生,不能教我們了。給我們上最后一節(jié)課的時候,天氣好像也知道我們的心情,窗外忽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教室里靜極了。同學們默讀課文的時候,王老師輕輕地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我分明看到了淚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轉……
3.教師點評
“‘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氣氛、烘托同學們舍不得王老師離去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小雨仿佛是同學們和老師告別的淚水,牽動讀者的心!”
四、用“對比”來突出主題
(一)課文亮點:角色間的對比
小說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角色的特點。首先是小麻雀與獵狗的對比,這一強一弱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雙方力量的懸殊,讓學生的心揪起來,擔心小麻雀的安危。其次是老麻雀與獵狗之間的對比。先是體形上的對比,獵狗如此龐大,而老麻雀卻如此瘦小;接著是情緒的對比,老麻雀緊張害怕,而獵狗則一心想吞掉麻雀;最后是精神力量的對比,老麻雀雖在體形上敵不過獵狗,但在精神力量的比較上,老麻雀卻勝過獵狗。通過將這幾層對比分析,學生就能很準確地體會到文章的主題,并對老麻雀心生敬佩之情。
(二)遷移運用
對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寫作方法之一。它通過對不同人、事、物的對比描寫或者對同一事物不同的方面進行比較,突出其中一方面的特點,讓形象更加鮮明。在行文中恰當使用對比的手法,能增強文章的藝術表達效果和感染力,使形象生動而鮮明,中心明確而集中。筆者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片段訓練。
1.厘清知識
對比的方向:人物對比、不同事件對比、人物外表與內心對比、事件前后對比、情感前后對比 、環(huán)境對比等。
2.學生練筆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跟媽媽到菜市場買菜。我們正挑選著,就聽到有人說:“同志,你交稅了嗎?”我回頭一瞧, 原來是一位做稅務工作的阿姨,她臉上帶著笑意,正和一個賣蘑菇的小販說話。
小販一聽這話,不再悠閑地吸煙了。他往左看了看,又往右看了看,然后從蘑菇堆里挑出兩袋鮮蘑菇,直往稅務員阿姨手里塞,嬉皮笑臉地說:“小意思,小意思!請笑納?!倍悇諉T阿姨沒有接,反而嚴肅地對小販說:“我是收稅的,不是收禮的。”小販蔫了,乖乖地交了稅。
3.教師點評
“小作者的筆法細膩,將稅務員和小販的神態(tài)、語言進行了對比,突出稅務員阿姨認真負責的形象,讓人敬佩!”
總之,語言文字的運用,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的要求,更不是單純的文本情感的升華,而應該根據(jù)不同文本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選取不同的訓練方式,找準適切的訓練點,提出具體可行的訓練要求,為學生找到破解寫作密碼的“金鑰匙”,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有方法可依,寫作訓練才會更有效果,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