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易教育思想以國家政策為準繩,以教育規(guī)律為依據(jù),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將研究重點指向學科育人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易教育思想提出的課堂“和融”六原則、“以需定幫”教學觀,以及和易以問、和易以理的教學主張,不僅讓具有和易特質的教學成為常態(tài)課,而且是學校提升教育內涵式均衡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和易思想;理論構建;繼承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21/24-0110-05
和易教育思想命名源自《學記》“和易以思,善喻也”,進而深化和易元素后,與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接軌,不僅繼承了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再實踐意義。
一、理論構建
和易教育思想課題開展了和易內涵、和易源流、理論構建、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價值等方面的研究,現(xiàn)將這一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一)宏觀上的提煉
一是“三易”“三和”說?!叭住敝福撼缟泻啈B(tài),追求核心的簡易之道;崇尚動態(tài),追求生成的變易之道;崇尚常態(tài),追求規(guī)律的不易之道?!叭汀敝福阂試艺邽闇世K,以國際教育走向為參考,以教育規(guī)律為依據(jù),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對接國家教育大政方針的太和之道;對接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諧的中和之道;對接格物致知認識規(guī)律的保和之道”。
二是和易思維論。和易思維是指世界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在其相互依存和轉化的過程中,如果在二元或多元思維中,用平衡或協(xié)調的力量,拿捏事物變化、發(fā)展的精髓,采取求優(yōu)求簡的舉措,容納差異,肯定多元價值,則會形成以簡擇優(yōu)、求易向和的獨特思維方式。這種獨特思維方式就是和易思維,是變化觀、矛盾觀及中和觀的具體化。
三是教育核心論。教育領域不斷提出核心素養(yǎng)、核心知識、核心問題等“核心”概念群,漸成教育核心體系。核心知識是學科育人的載體,核心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引擎,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發(fā)展的指針,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通,將教材、教師和學生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核心知識概念確定教學內容、以核心素養(yǎng)把握教學目標、以核心問題引領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形成“三核心”課堂,應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空心化之憂,應對知識繁多學習之累,應對課堂問題零碎之困。
四是和易人本觀。所謂和易人本是指人本的和諧與精準。和易人本的精準,是一種逐步逼近人本實質的微調方式。具體而言,就是縱向要準確把握學生現(xiàn)有的身心發(fā)展基礎,橫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它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化,是教師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體現(xiàn)。
五是和易行政管理觀?!昂汀笔乔笊?、求中;“易”是求變、求簡。和易行政是求“善”的管理結果與求“中”的管理途徑的和諧善治;是管理過程求“變”心態(tài)與求“簡”的管理藝術。和易行政管理著眼于從信仰上培植,從精神上鑄造,從文化上引領;從專業(yè)上打磨,從信譽上認同,從人格上凝聚;從制度上規(guī)范,從評價上激勵,從人文上關照。和易行政管理觀體現(xiàn)了以優(yōu)良的師德凝聚人,以精湛的專業(yè)服務人,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陶冶人,以規(guī)范的管理培育人,以多彩的活動教育人的管理理念。
(二)中觀上的提煉
一是課堂“和融”六原則。課堂“失和”問題眾多,和諧的課堂要按以下六條原則處理好關系:在教學設計上要消解預設與生成的對立,和融于“教學現(xiàn)場趨勢”的實現(xiàn)之中;在教學目標上要融通過程與結果的對立,和融于“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落實之中;在教學方式上要克服探究與接受的對立,和融于“合適對話”的交流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主體與主導的對立,和融于“以生為本”人本之道;在教學手段上要摒棄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對立,和融于“實效可行”交互兼用;在教學評價上要摒棄鼓勵與懲罰的對立,服從于“適合關愛”的激勵之中。
二是“以需定幫”教學觀。學習是基于需求而發(fā)生的,教育是滿足學生的成長欲望和需求的行為;而教師的教則可以看成是一種學習幫助的行為,滿足學生的成長欲望和需求的教育,是一種“適需”教育。過度幫助會干擾學生學習思路,降低學生自為學習能力,幫助不足或過度幫助都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要“適幫”?!靶琛迸c“幫”的融合最能體現(xiàn)教師勞動的有益性。有效的“幫”不能靠單純的知識講解,而需要教師善于將學科本身的趣味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使教師的幫助服從于學生生命的成長與完善;有效的“幫”就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并自覺趨向于自我完善。
三是“和易以教:彰顯教與不教平衡”觀。“和易以教”的教與不教二者關系遵循“均衡原理、互滲原理、互根原理”。古往今來教的教學方法與不教的教學方法一直與教育相伴相隨而存在。教與不教的失衡是當前教育教學存在的弊端之一。和易以教是有教師指導的不教,是發(fā)揮教師主導的教與尊重學生主體的學,二者趨于和諧的一種解決教學不和問題的策略,一種讓教與不教走向圓融的教育思想。
四是“和易以學:追求自主與他主的合力學習”教學觀。以內外因方法論為哲學基礎,闡述了自主學習、他主學習、動機轉化、合力學習等機理;以善誘尚學、合力學習、時空拓展、融學引思等策略,構建主動學習與對話互動等自主與他主和諧共生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學習的發(fā)生不僅需要學生自主的能動,還需要教師的他主協(xié)助。追求自主與他主合力學習的和易以學課堂,觸及到了學習的本質,是對現(xiàn)有自主學習理論研究的糾偏與新探索,追求和易以學將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五是和易分層、因材施教觀?!昂鸵追謱印苯虒W是針對分層教學的弊端而提出來的,探討的是在同步教學的課堂與“互聯(lián)網+”模式下,進行分層異步教學的變革。以和易思想重構分層教學的組織形式,借助“互聯(lián)網+”把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延展到課外,拓展學習時空,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改善分層教學痼疾。分層教學是以窮盡“分層”辦法的教學研究,以期達到解決學生差異的目的;和易分層則是把“培優(yōu)補差”因材施教做到極致,來解決學生的差異。
(三)微觀上的提煉
一是“和易以錯,善化也”教學主張?!昂汀笔前?,有容乃大;包容學生的錯誤,再將錯誤化為有效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動態(tài)中尋求化錯的變易性,復雜中尋求化錯的簡易性,矛盾對立中尋求化錯規(guī)律的不易性,這是“易”的三種狀態(tài)。“化”有改變,生成與造化三義。即“化”是把課堂教學中的差錯化為教學資源,相機融入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變事故為故事,讓差錯資源為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化”是在于教學過程中隨機融入自然生成,順其自然暴露差錯,糾正差錯;“化”是面對學生學習出現(xiàn)各種差錯時,要有溫暖容錯的胸懷,巧妙化錯的智慧。
二是“和易以問,善引也”教學主張?!皢枴?,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提問,而是對疑的一種集約式概括,是質疑問難思維品質的一種外顯方式,是求知探索的一種實踐過程?!皢枴笔菍W生自主探究、討論分析、練習應用與自我反思等學習活動的產物。以“問”開啟學生的心智,以“學”砥礪學生的能力;“問”是“學”的發(fā)端,“學”是“問”的積極踐行。善教者善問,善問者還要善引。以問引學生讀文本,獲取信息;以問引學生談見解,合作交流;以問引學生議難點,批判辨析;以問引學生尋方法,解決問題;以問引學生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真理。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思維力、表達力、質疑力、合作力等。
三是“和易以理,善究也”教學主張。講“理”是伴隨教育而產生的,缺少講“理”的課堂往往是膚淺的??傮w而言,融理就是說學科內容之“原理”,道教學活動之“事理”,言教學行為之“倫理”。在教學中融入知識之理和價值之理,使課堂達到感性與理性的有機融合:讓學生明確知識之理,揭示知識的本質;感受價值之理,讓核心素養(yǎng)悄然落地。具體而言,在學科教學中要回溯知識的本源之理,感悟知識隱性之理,明晰知識產生之理,領悟知識形成之理,感受知識應用之理。
四是“和易以情,善融也”教學主張?!叭谇椤苯虒W主張,著力在情與境,情與知,情與智,情與思等上下功夫?!昂鸵住笔翘嵝讶藗冏⒁馇榕c境、知、智、思課堂生態(tài)元素的把握,不可不到位,亦不可越位,在實施融情教學策略過程中要充滿哲學辯證思考,要適可而止,做到情與境相融,讓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和諧共生;情與知相融,讓學生在一種愉悅氛圍中學習新知;情與思相融,讓學生學習思考如虎添翼;情與智相融,讓學生長智慧。課堂是煽情、煽智與煽思的有機結合體。學習如果負載著積極情感,思考就如虎添翼,智慧就會爆發(fā)。
五是“和易以育:自律與他律結合”主張。在崇尚“學”的時代,面對“素養(yǎng)”來襲, “育”在教育教學中尤為重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沒有自我意識的覺醒,所有外在知識的累積都缺失“根”的價值。學與育自然無痕相融,才是“和易”理想狀態(tài)?!坝钡氖强鐚W科的綜合素養(yǎng),需要從分科教學走向跨學科整合教學,讓“五育融合”成為教育新常態(tài)。
六是“和易以樂,善誘也”教學主張?!吧普T”教法是在對歷史經典教法的追尋篩選中,在對現(xiàn)實蕓蕓眾生教法的反思總結中,在對未來教法層出不窮增長的預測叩問中,從實踐經驗加以集成、加以總結、加以提煉、加以辨析中找到最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善誘”就是要誘出愉悅,誘出情知圓融;誘出自主,誘出尚學情愫;誘出智慧,誘出生命成長。
二、創(chuàng)新價值
(一)在理論構建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價值
一是以“和”理論,形成有別于其他與此相似的教育理論。比如“和易以樂,善誘也”教育觀與愉快教育思想,二者都把諸如興趣、愛好、動機、目的、理想、信念、世界觀等,作為樂學的基礎,以幽默、游戲、故事、多媒體等作為樂學的元素,但是樂不能忘責,樂不能忘學,和易以樂重視樂學與勤學、苦學、責任等因素的和諧,更能體現(xiàn)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這一本質特征。
二是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理論。將過去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變成現(xiàn)實,它既是繼承又是創(chuàng)新;當一些理念過去被人遺忘,今又被提起且去研究時,它既是繼承又需要創(chuàng)新;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時,它既是繼承又是創(chuàng)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理念也將變成舊思想,繼承中的創(chuàng)新,就是讓經典的常道在新的詮釋中實現(xiàn)變通損益和與時俱進,使教育理論永葆活力。比如,“和易融情”教學觀,既繼承了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學”觀,又繼承了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思想?!昂鸵滓运冀虒W新論”也是對《學記》“和易以思,善喻也”的微創(chuàng)新改造,使舊理念擁有現(xiàn)代教育的思想價值取向,讓這一理念在常改常新中螺旋式發(fā)展,使教育理論永葆活力。
三是在吸納中創(chuàng)新理論。許多教育理論都有局限性,需要在吸納過去思想時,逐步創(chuàng)新,或是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需要吸納現(xiàn)代思想逐步創(chuàng)新。和教育思想隨處都可見這樣既舊又新的影子,讓舊哲學思想變成現(xiàn)代教育新理論。比如,“和易以教”的教與不教二者關系的“均衡原理、互滲原理、互根原理”,就吸納了張立文的著作《和合哲學論》“陰陽變易三原理”;“和易以學”的自主學習,他主學習,動機轉化,合力學習等機理,是以內外因方法論為哲學基礎,吸納了內因和外因的關系規(guī)則和原理。
四是在糾偏中創(chuàng)新理論。理論領域存在未知的地帶,教育理論的提出和發(fā)展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探索與糾偏的過程。一種理論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也可能產生新的問題,理論創(chuàng)新是實踐者糾偏意識的覺醒所推動的,糾偏不是用一種經驗代替另一種經驗,一種聲音代替另一種聲音,而是在多元理解中抵達教育的真理。和易教育思想有許多理論都是在糾偏中提出來的。比如,“和易以學”教學主張的提出,是對現(xiàn)有自主學習理論研究中出現(xiàn)的“獨尊自主學習,漠視他主學習;獨倡先學后教,摒棄邊學邊教;獨樹少教多學,鄙視多教多學”做法的糾偏,探索出追求自主與他主的合力學習的和易以學之道。
(二)和易內涵意蘊方面的拓展創(chuàng)新與價值
一是從詞語用法看內涵意蘊的拓展價值。20世紀哲學家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認為,人們對于一個概念的理解,最集中地通過使用該概念得以體現(xiàn)。即,“意義”存在于“用法”之中?!昂鸵捉恕背烧Z在教育領域就是和易近生與和易近師。學校的工作是教書育人,這就要求教育要具有人性化,具有親和力。信息時代,由常規(guī)認知工作和常規(guī)手工勞動所構成的工作,通常會通過計算機編程完成,而培養(yǎng)那些計算機不能做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復雜交往能力的人,則需要教育來完成。
二是從當代有關理論看內涵意蘊的拓展價值。和易思想可以看成是現(xiàn)代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的中國化傳統(tǒng)表述。和易教育思想追求的是用最簡單(易)的辦法達到恰到好處(和)的最佳效果。這與最優(yōu)化理論提出的以最小的代價(資源、時間等的投入最?。┑玫阶盍钊藵M意的效益(產量、質量等的產出最多)如同一轍。最優(yōu)化與最大化不同。和的最優(yōu)化正如花開半妍,酒飲半酣,是妙境之時,達到“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的效果。最大化就像物壯則老、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事物發(fā)展到最大化境地,必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功利教育求最大化,和易教育求最優(yōu)化。
三是從哲學文化看內涵意蘊的拓展價值。和與易,都是兼有普通詞義、哲學專有詞義的詞匯,從哲學思考中可以明晰和易概念的博大精深內涵。比如《論語》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個賢一些?”孔子回答說“子張過分,子夏不夠?!弊迂晢枴澳敲词亲訌堎t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是一樣的?!薄墩撜Z》這則紀實性對話案例,妙不可言地詮釋了和易內涵。過分與不夠,貌似不同,其實質卻都是一樣的,都不是和易應有的狀態(tài)。又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筆下描述的大美人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段文學性描述也可以看作和易一詞的文學化表達。其實不偏不倚的恰到好處,正是教育所期盼的和易狀態(tài)。
四是從命名的審美看內涵意蘊的拓展價值。和易教育思想以攬川入海集大成式的微創(chuàng)新積累,展現(xiàn)出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的力量。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和易教育思想是一服能解決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的良藥。從審美視角看,和是一種相對平衡的靜態(tài)美感,易是一種絕對變化的動態(tài)美感,和易教育思想這一命題彰顯出了靜態(tài)美與動態(tài)美的珠聯(lián)璧合。融合創(chuàng)新跳出了原先的思維局限,為自己的思考與言說增添了一種新的視角、路徑、框架、方法和工具。
(三)在實踐探索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價值
一是和易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實踐,采取“理論+案例”式推進。即以一篇一篇論文的發(fā)表,推進和易教育思想論形成;以一節(jié)一節(jié)的教學原創(chuàng)設計,推進和易特質課堂變革。比如,“和易以樂”主張,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有關0的認識及其相關的加減法”為案例;“和易化錯”主張,以“小刺猬運蘋果”情境圖教學為案例;“和易人本論”觀點,以“拋硬幣”教學為案例。幾乎每一個和易教育思想觀點都有直觀的案例。這樣的教學案例與理念相一致,較好地詮釋和易教育新思想,并以這些教學精品課為載體,開展縣級教研員示范課,點燃具有和易特質課堂教學的燎原星火;以年級、學校、片區(qū)、縣域四個層面開展同課異構教學,催生二度創(chuàng)作的研究課,錘煉具有和易特質的教學課堂;以城鄉(xiāng)聯(lián)盟結對,打造教學薪火相傳的“互助圈”,讓具有和易特質的教學成為常態(tài)課,形成學生發(fā)展、教師成功、學校提升的教育內涵式均衡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二是和易教育思想的運行機制實踐,是通過一所一所樣本學校的建立,逐步推進和易管理體系的更新。比如,把“和易以思,善喻也;和易以樂,善誘也;和易以錯,善化也;和易人本,精準也;和易情知,善融也;和易以教,彰顯教與不教平衡也;和易以學,追求自主與他主的合力學習也”等制成精美牌匾,懸掛于校樓各處,可時刻激勵師生踐行和易思想。和易教育思想的實踐,是基于和易教育思想認識的思考,是以解決教育失和缺易問題為路徑的行動研究。在管理服務、課程開發(fā)、隊伍建設、校園文化、信息技術、社區(qū)(包括家庭教育)融合、教育評價等7大體系中,將理念細化為章程,變成制度,形成常規(guī),轉化為機制,使理念成為可以檢查、可以評比、可以傳承的行為,讓和易教育思想走進學校、走上課堂、走入教師心里,進而落地生根。
總之,和易教育思想以傳承、吸納、融合、創(chuàng)新的方式,一步一個微創(chuàng)新地往前走。目前,和易教育思想研究還在路上,隨著時代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以期總結出更多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田奇述.和易思想中的“三易”之道[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8).
[2]田奇述.攜和易思維同行[J].基礎教育改革論壇,2018,(3).
[3]田奇述.課堂變革的方向:論核心素養(yǎng)、核心知識、核心問題[J].遼寧教育2019,(4).
[4]田奇述.教育核心論[J].基礎教育改革論壇,2019,(1).
[5]田奇述.和易行政:有溫度的教育管理[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3).
[6]田奇述.和易以教:彰顯教與學的平衡[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6).
[7]田奇述.和易以學:追求自主與他主的合力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3).
[8]田奇述.把錯誤轉化為有效資源[J].四川教育,2007,(2-3).
[9]田奇述.融情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20,(6).
[10]田奇述.讓情感之花綻放[J].山西教育,2002,(6).
[11]田奇述.和易以樂,善誘也[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6).
[12]田奇述.和易教育思想的當代意蘊[J].學校品牌管理,2017,(9).
[13]田奇述.最美故事是童話:“小猴遇0記”原創(chuàng)教學設計與評析[J].福建教育2007,(7-8).
【責任編輯 李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