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躍 翟建華
寫作指引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專題是“寫人要抓住特點”。所謂“特點”,是指一個人外表、行為和品質(zhì)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質(zhì)。寫人最忌“概念化”“臉譜化”,該寫作專題設(shè)置有以下幾方面要求:能仔細觀察人物,準確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點;能恰當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寫出人物特點,顯示人物個性;能通過具體、典型事件,抒寫真切體驗,突出人物性格。
寫作導(dǎo)航
蕓蕓眾生中“我”獨有一個,怎樣讓筆下的人物特點鮮明?下面幾個小妙招兒值得學(xué)習(xí)借鑒。
妙招兒一:捕捉細微神態(tài)
“于細微處見精神”,善于捕捉突顯人物形象的細微神態(tài),做到以最少的語言達到表意最大化的效果,可以使人物特點得以突顯。如:
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魯迅《孔乙己》)
“皺紋間”的傷痕,“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生生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jīng)常挨打的迂腐老書生形象。再如:
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楊絳《老王》)
眼睛上結(jié)著的“一層翳”,還有一層“枯黃的干皮”,真實地展現(xiàn)出老王已病情嚴重到生命后期的情狀。
貌似簡單的細微神態(tài),勝過一大堆語言,能鮮明展現(xiàn)人物形象。用細微神態(tài)描寫突顯人物,是讓所描寫的“這個人”特點鮮明的重要手段。
妙招兒二:攝取典型動作
老舍先生談描寫的秘訣:“只有描寫動作,人物才能立起來。”“情動于中而行于外”,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特點的符號,透過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可以窺見其心態(tài)、心境、性格等內(nèi)在的心靈秘密。攝取典型動作展現(xiàn)人物,不僅可以讓人物立起來,還可以使讀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如朱自請《背影》中的描寫:
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
“蹣跚地走”“慢慢探身”的典型動作細節(jié),使一位慈祥的父親仿佛置身眼前,父親對兒子的感情浸透紙背,讓人為之感動,乃至潸然淚下。
再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還有“摸出四文大錢”,“排”表現(xiàn)出孔乙己窮酸而又想炫耀的自賞自傲心理,“摸”表現(xiàn)出孔乙己窮途末路、凄涼不堪的窘境,兩個精當動詞簡潔傳神、栩栩如生地突顯出人物特點。
妙招兒三:投放特寫造型
特寫造型猶如一尊雕塑,把所寫人物定格在讀者面前,有利于突顯人物特點。特寫與細節(jié)作用相近,細節(jié)重在細微方面的展現(xiàn),特寫重在特定場景定格。如:
母親抱著月臺上的站牌柱,失神地站在那里。列車刮起的風(fēng),卷起她破舊的衣服和已經(jīng)花白的稀疏的頭發(fā)。(陳世旭《母親的月臺》)
“抱”“站”的動作,“破舊的衣服”“花白的稀疏的頭發(fā)”的外貌,還有列車刮起的風(fēng)“卷起”衣服和頭發(fā),定格了一幅月臺上的母親的特寫圖畫。再如: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
從“兩手”“兩腳”寫到“身子”,推放出一幀父親攀爬月臺的動態(tài)鏡頭。
此類造型特寫達到立體化展現(xiàn)人物的效果,既突顯出人物特點,又傳達出無限情思。
妙招兒四:鍛造個性語言
個性語言不同于一般人物語言和對話,而是具有人物個性特點,符合人物獨特身份、地位、年齡、心理狀態(tài)、文化教養(yǎng)等,使人“聞其言而知其人”。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文中多次寫他滿口“之乎者也”,還用“君子固窮”類的所謂“圣言”為自己辯解,反映出他深受封建教育毒害,迂腐而不適應(yīng)時代潮流;為偷書狡辯:“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出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迂腐清高思想;分茴香豆時,他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笨滓壹憾盒『簳r也不忘賣弄學(xué)問,反映出他迂腐善良的品性。諸如此類的個性語言,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讓個性語言“擲地有聲”,既有利于展現(xiàn)人物鮮明特點,又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
佳作展示
我的“鬼機靈”弟弟
山東省陽谷縣第一初級中學(xué)? 劉瑞瑒
我的弟弟今年十歲,小小的眼睛,胖乎乎的圓臉,一笑還有兩個酒窩呢。別看他長得好像有點兒笨頭笨腦的,其實鬼機靈著呢。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弟弟還小。一天,媽媽給弟弟十元錢叫他去買鹽,讓我跟在后面陪他去。弟弟拿著張十元鈔票,激動得左看右看,像要完成重大任務(wù)一樣,屁顛屁顛地跑到小賣部里。人家說找不開,弟弟轉(zhuǎn)動著他的黑眼珠,想了一下,說:“那讓哥哥來付錢吧?!钡艿軐W(xué)會認字后,看到書上說人是由古猿演化來的,就一本正經(jīng)地問媽媽:“媽媽,我姥姥是猴子嗎?”媽媽哭笑不得,說:“傻孩子,你不是見過姥姥嗎?”“那姥姥的媽媽是猴子嗎?”他帶著滿臉的疑惑追問,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我們家最早是誰從猴子變來的呢?”媽媽搪塞他的問題,可弟弟較真兒得很,似乎為找不到答案而犯愁,郁悶了好一會兒。
周六,爸爸的同事來我家做客。有個叔叔看弟弟胖墩墩的,就開玩笑地問他體育怎樣。弟弟說不好,但又立馬跑到臥室,拿出三張獎狀給大家看,還得意揚揚地大講特講??腿俗吆螅职謫枺骸芭侄諆?,你要學(xué)著謙虛一點兒,怎么拿出獎狀炫耀了呢?”弟弟瞇著小眼睛,歪著頭說:“您不是教我做人要誠實嗎?我體育不好,可學(xué)習(xí)好哇,當然要拿獎狀給他們看啦,不對嗎?”爸爸一時語塞,弟弟噘著小嘴,不依不饒地又說:“您說過不再喊外號的,怎么又叫我‘胖墩兒?”爸爸笑著說:“小小年紀學(xué)會頂嘴了!”弟弟似乎很不高興,便說:“您回答我的問題不叫頂嘴,我回答您的問題就叫頂嘴,真奇怪!”我和媽媽忍不住笑了,爸爸笑道:“唉,個子不見長,口才倒見長了喲!”弟弟一邊玩著遙控車,一邊說:“我的個子、體重、口才是一起長的?!蔽覀?nèi)滩蛔」笮ζ饋怼?/p>
你看我這個弟弟逗不逗,是不是鬼機靈得很呢?
【名師微點評】
這篇文章給人不俗的感受,在于通過細致精當?shù)拿鑼?,使極有特點的弟弟如在眼前。文中“兩個酒窩”“滿臉的疑惑”“瞇著小眼睛”等細微神態(tài),“歪著頭”“噘著小嘴”等特寫造型,以及“我的個子、體重、口才是一起長的”個性化語言,使得人物特點鮮明,躍然紙上。
妙筆生花
生活中你會結(jié)識許多人,有疼愛你的爺爺奶奶,有關(guān)心你的叔叔阿姨,有教導(dǎo)你的家長老師,或許也有一起玩耍的同學(xué)伙伴等,選擇最熟悉的人物,寫篇記敘文。
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人物特點鮮明,寫出真情實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