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百年變局中的美學使命

      2022-05-25 17:02:11王蓓蓓孟凡君
      美與時代·下 2022年4期
      關鍵詞:覺醒年代當代價值

      王蓓蓓 孟凡君

      摘 ?要:大眾傳媒時代,電視劇是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育欣賞需要的重要載體,擔負著普及與提高的雙重使命。作為一種大眾文化藝術體裁,它的結構模式、人物塑造和審美特征等方面常常呈現(xiàn)出類型化、模式化的特征。然而,也不乏偶爾靈光乍現(xiàn)的佳作。電視劇《覺醒年代》持續(xù)熱播,好評如潮。該劇反映了100多年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第一次歷史劇變中,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對社會變革的引領作用和先導價值,其審美意蘊對于處于百年變局中的當代中國仍然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該劇的題材選擇與表現(xiàn),劇本的精致打磨和演員的精彩演繹,都堪稱教科書般準確、傳神。如果說這部電視劇作品出色的達成了預期的美育效果,那么其多重主題意蘊和現(xiàn)實映射構成了優(yōu)質(zhì)口碑的前提基礎。從美育內(nèi)涵角度分析和提煉該劇的豐厚蘊藉,無疑有助于彰顯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五四運動的當代美育效果,有助于在顯義和隱義表達中重新審視三次重大歷史事件的當代審美價值。

      關鍵詞:覺醒年代;美育內(nèi)涵;當代價值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項目“新時代東北抗聯(lián)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以魏拯民革命精神內(nèi)涵為中心”(YJSK2019-31)階段性成果。

      一、破題立題之難:

      重返啟蒙現(xiàn)場,煥發(fā)歷史之光

      中國近現(xiàn)代史或者現(xiàn)代文學史教科書中的敘述與判斷常常讓讀者簡潔明快地理解和記憶歷史事件的過程和結論。然而,用電視劇的形式——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鮮活立體地呈現(xiàn)出教科書中歷史故事和命題,則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增強了現(xiàn)場感和感染力。經(jīng)過精心刻畫,《覺醒年代》中點燃歷史之光的不是遠處的瞭望者或抽象的召喚者,而是一尊一尊堅實硬朗卻血肉豐滿的行走在百年之前中國大地上的活動塑像,他們奔波呼告,堅毅剛勇,充滿希望,用鐵肩擔起民族的命運,用妙筆點燃一盞一盞心燈,溫暖和指引著身邊的學生、勞工以及一切燈光所及的中華兒女。

      一百年前的中國,像一個岌岌可危的鐵屋,外面人想拆了它尋些財物、古董,里面人想拆了它以免窒息而亡。然而,屋內(nèi)多是熟睡了兩千年的忠臣孝子,終于有些難以呼吸的青年人感受到這即將來臨的大拆遷,終將不可避免。然而,有形的鐵屋正在腐朽得搖搖欲墜,外面的覬覦者和內(nèi)部的憤懣者已經(jīng)撼動了它的根基,無形的鐵屋卻牢牢地生長在群眾的心里,這是兩千年的禮制傳統(tǒng)構建起來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堡壘。如果說前者是可見的國家的機構制度,后者是維持人們認知和行為的人倫價值,那么后一種“無形的鐵屋”在封建制度被推翻、被民國社會改良很久之后,仍然還保持著極強的穩(wěn)定性,難以有所改變。

      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錢玄同、胡適、魯迅等一批革命者要拆除的是后一種鐵屋,《新青年》雜志構建起一個向后一種鐵屋宣戰(zhàn)的陣地。當時,中國的有志青年經(jīng)過辛亥革命的震蕩、甲午海戰(zhàn)的恥辱、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反復跌宕,已經(jīng)在形成一個個新陣地,其中《新青年》的陣地直接成為最前沿的橋頭堡,以最激進的思想、最激烈的姿態(tài)直接向最核心的傳統(tǒng)儒教倫理宣戰(zhàn)。它逐漸打破了“寂寞新文化,平安古戰(zhàn)場”的文化格局。

      思想探索與政治斗爭并不完全同步,啟蒙者需要著眼于更超前于現(xiàn)實政治斗爭需求(辛亥革命)的思想動向和革命形勢。當辛亥革命已經(jīng)確立了效法英美的“三民主義”革命信仰和革命政權時,這條道路卻舉步維艱,作為思想先驅的啟蒙者和探路者并沒有止步于“三民主義”,他們繼續(xù)向前勘察。在風起云涌、波詭云譎的各種革命思潮相激蕩的重大歷史轉折期,他們一方面表現(xiàn)出拆屋的決絕勇氣和堅決斗爭,一方面尋求拆屋的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改良主義、實用主義,聯(lián)幕上演在中華大地上,構成了最具有探索性的社會發(fā)展變革實驗。經(jīng)過跌宕起伏的思想實驗和社會實踐,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百年中國,維新為先,時至今日,仍然不敢存在有半絲半毫的保守與停滯。工業(yè)時代已經(jīng)在升級轉型,新型生態(tài)社會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然而多元復合語境下的阻礙發(fā)展的舊倫理仍然時時浮現(xiàn)。保持政治文化探索與迭代升級,用審美文化的力量牽引和發(fā)動社會改革和進步,這是五四先驅流傳給我們的溫暖的精神燈光和卓絕勇毅的行動指南,也是百年變局中,中國作為后起者,不斷學習、進步、超越的根本精神寶藏。不破不立,敢破敢立,當代中國與世界變局中,堅持破與立的辯證法仍然適合于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與發(fā)展。百年來,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破與立的內(nèi)在靈魂,無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尋求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道路,處于獨立自主的內(nèi)在需求與外在環(huán)境供給的雙向運動之中。

      二、獨立探索之艱:

      重審中俄關系,樹立獨立之姿

      先驅者的探索過程舉步維艱,荊棘遍布,獨立自主和勇于自立卻是百年中國的唯一姿態(tài),也是中華民族的唯一選擇?!队X醒年代》有教科書般的準確,劇中卻為觀眾準備的“超綱”內(nèi)容,有待觀眾消化吸收,其中之一即為重審中俄關系,堅定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

      在第四十一集,陳獨秀拒絕與俄羅斯遠東工作代表維經(jīng)斯基的擁抱,并且禮貌地說:“擁抱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是合體的意思,之后呢,要成立的中國黨和俄國黨可以結盟,但不可以合體。中國有個傳統(tǒng),叫親兄弟,明算賬,你是你,我是我。什么時候都不能把自己弄沒有了……”電視劇對中國建黨時期與俄國的歷史關系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超越了傳統(tǒng)教科書的新內(nèi)容。俄國率先運用馬克思主義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為世界樹立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建立政權的榜樣。然而,世界上沒有什么神仙救世主,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個人都不是其他人的救星,馬克思主義是否適合每一個國家?是否在每一個國家都可以直接照搬套用?這些問題都需要每個國家從各自的歷史和現(xiàn)實出發(fā),需要由各個地域的人民群眾做出選擇和回答。放之四海,普遍有效的只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理論的“地方性經(jīng)驗”屬性無疑需要“地方性驗證”,才能證實有效。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革命和發(fā)展的有效性,是經(jīng)過五四一代人在辛亥革命的基礎上,在五四運動以前半個世紀與之后的百年發(fā)展的血與火的教訓中,比較、實驗、實踐驗證出來的。五四一代尋找、探索和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的過程,一方面有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背景,另一方面更是民族國家在苦難歷程中的內(nèi)在邏輯演進和獨立探索的結果。

      李大釗在日本已經(jīng)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回國后繼續(xù)深入研究、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自發(fā)自覺地發(fā)動學生和勞工學習理論開展社會運動,無疑都體現(xiàn)出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奠基人的獨立姿態(tài)和獨立探索過程。從全劇線索來看,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知識分子獨立尋找的,是中國勞工大眾歷史選擇的,這也是符合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物質(zhì)事實和理論邏輯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不是神仙救世主“送來”的,而是中國人民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艱苦探尋得來的?!岸韲赂锩囊宦暸陧懀o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句經(jīng)典判斷在電視劇中終究沒有出現(xiàn)。觀眾觀賞期待的受挫,恰恰提供了反思歷史和五四文化的契機。無疑,對于中俄兩國的發(fā)展道路、歷史關系、馬克思主義觀念等諸多方面的根源性差異,電視劇留下了一個值得我們重新反思的引子。

      從理解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淵源上看,我們選擇了一條與俄國不盡相同的、從中國人民需求出發(f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的獨立道路。百年之后,“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的判斷構成了此種獨立姿態(tài)的當代回響。當代民族國家與人類世界互動、互鑒與融合的過程,實際上是以內(nèi)部獨立為前提的,內(nèi)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的獨立與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融合趨勢,才構成符合地方化和全球化共同利益的結構方式。

      三、正視浩湯之勢:

      大浪淘沙,上演歷史聯(lián)幕劇

      在中國發(fā)展道路的內(nèi)部選擇過程中,多種選擇路徑和方式都呈現(xiàn)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每種選擇無疑都深深植根于歷史邏輯的深處,然而卻需要接受現(xiàn)實和未來的檢驗,不能適應者、無法從歷史發(fā)展趨勢中獲得支持的,自然在歷史和人民的面前面臨著退出歷史舞臺的處境。

      激進的革命黨人以易白沙為代表,他無法發(fā)動起群眾革命斗爭力量,只能潑灑一腔孤勇的鮮血,卻難以撼動時代的鐵屋,這無疑映照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無數(shù)位“夏瑜”們的時代悲劇;張勛代表著消亡階層的時代心態(tài),從階級情感和政治漁利的需求出發(fā),三千辮子軍徒勞地想挽留住拖在腦后的辮子,事實證明現(xiàn)實的辮子容易割去,心中的辮子卻猶如韭菜般會反復自生,需要歷史斗爭來反復收割;北洋軍閥政府無力對抗“一戰(zhàn)”后日本要求山東半島特權的主張,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及全體愛國國人的五四運動給出了中國人民的選擇;無政府主義在動蕩的中國社會一度成為青年一代的信仰,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等有志青年都曾做出過嘗試,作為一種缺乏群眾基礎的社會實驗難以避免失敗的結局,而青年人的歷史選擇——馬克思主義無疑是歷盡黃沙才淘洗出的真金。

      此后,還有影響更為深遠的以胡適為代表的實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論爭。這兩種具有同樣生命力的思想潮流,經(jīng)過胡適和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之爭,經(jīng)過人民的民主與革命之選擇,更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并成為百年中國立國之本的馬克思主義,顯然是在風起云涌的歷史顯示出獨特生命力、在多元選擇中顯示出強大生命力的。

      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面是政權更迭和形形色色政治角色登臺唱戲,另一面卻是針鋒相對的杏壇爭鋒和各種文化思潮的激烈論辯。以《新青年》雜志為陣地、以北京大學為中心、以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治校理念為背景,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接續(xù)上演,構成了這段歷史上最動人心魄的靈魂旋律。這場啟蒙運動在新舊中國的裂變中、在新舊文化的蝶變中,奠基了百年中華文化的總體基調(diào)。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審視那段歷史的時候,陳獨秀等人的臺詞和潛臺詞已經(jīng)蘊含了劇變中的文化革新與文化傳承的辯證關系。

      四、協(xié)合文化之爭:

      重談新舊文化的傳承與迭代

      從當代審美人類學的視角看來,文化語境、習俗制度的發(fā)展變化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取決于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變革,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對獨立的內(nèi)部發(fā)展慣性。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進而決定文學藝術等精神文化活動,然而后者卻保持著異變中的沿襲、沿襲中的漸變。文化的變遷以漸變?yōu)橹饕卣?,五四時期的文化突變類型并非常見現(xiàn)象,唯有在百年中國的風云激蕩之中,在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期才偶有發(fā)生。漸變是人民群眾易于接受的精神生活常態(tài)和穩(wěn)態(tài),文化突變帶來的劃時代的革故鼎新常常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吸收。時至今日,對于五四文化的回顧和反思,恰恰證明了傳統(tǒng)文化和啟蒙文化、革命文化之間相互嚙合銜接仍然需要更長的消納期。

      陳獨秀引領文學革命的錚錚誓言(“三個打倒”“三個建立”)、胡適倡導文學改良的呼吁和嘗試(“八不主義”與白話詩書寫)、錢玄同劉半農(nóng)的“雙簧信”、魯迅如火山噴發(fā)般的系列文學創(chuàng)作,雖然以最犀利的思想刺向封建文化的薄弱之處——儒教倫理及其精神文化載體,但是他們在五四時期與辜鴻銘、黃季剛、劉師培等學者的辯論仍然是學術化論爭,仍然是學理性辨析。在劇中,陳獨秀、李大釗和胡適等多次提出,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反對的是封建政權的精神文化基礎,并不反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反對捍衛(wèi)封建王權思想的儒教思想,并不反對儒家文化及其他傳統(tǒng)經(jīng)典。這些五四主將們國學底蘊之厚實、對傳統(tǒng)精神之厚愛恰恰成為他們以最激烈的姿態(tài)來鼎新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動力。

      儒家思想與儒教倫理、傳統(tǒng)文化與封建文化之間存在本質(zhì)差異,五四文化堅決反對后者;然而,他們之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反對后者的同時難免不殃及池魚;同時,以傳承、捍衛(wèi)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研究,又難免或多或少夾雜封建倫理和封建趣味。五四是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斷崖期,非斷裂不足以破壞鐵屋,斷裂造成的精神與情感悲劇在百年后的今天仍需要面對和消納。文化自身的連續(xù)性本質(zhì)決定了現(xiàn)代民族發(fā)展與全球化過程中,仍需有效地轉化傳統(tǒng),吸納新知,正視民族性格中的優(yōu)點和劣勢。

      在民族發(fā)展與全球融合的過程中,極端的革新與固執(zhí)的保守都不符合文化更迭規(guī)律,因而注定走向失敗。前者以錢玄同的漢字拼音化為例,后者以林紓的固守古文寫作和?;柿鰹槔k娨晞≡跓o數(shù)細節(jié)中深刻地演繹了新舊文化更迭并不如政權更迭一樣可以截然訴諸社會現(xiàn)實,而要在國民精神中經(jīng)過比較、反復,在多樣性選擇與相互磨合中形成通往未來之路。在文化選擇中,青年人的直覺“投票”和科學“嘗試”無疑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哪一種理論掌握了青年,就掌握了未來;青年集體選擇了哪一種理論,國家和社會未來就將走向哪個方向。任何時代的青年人都面臨著多元選擇,他們的選擇具有最敏感、最無私、最富有責任擔當?shù)奶卣鳎欢?,這不是某個青年的個體選擇,而是站在時代前沿的青年的集體選擇。

      五、著眼未來之光:

      激勵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新文化運動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在以《新青年》為代表的期刊雜志上、在北京大學的講壇上上演了新學與舊學、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烈辯論。新舊代表各自言之鑿鑿、鞭辟入里,最受益于新舊之爭的莫過于青年,他們在最充分的學理辯論中,逐漸形成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毛澤東、鄧中夏、陳延年、陳喬年、趙炎秋、周恩來、馬駿等一批早期共產(chǎn)黨員在多種社會思潮激蕩的社會中,遇到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的深入研究、堅定信仰,陳獨秀的敏銳洞察、鼎力支持,致使馬克思主義在各種政治思潮中脫穎而出,掌握了青年。而青年一經(jīng)掌握了科學的理論則擔當起國家與民族的獨立、繁榮和復興,走上了中國百年來的社會主義道路。即使犧牲,即使失敗,即使犯錯,青年毫無畏懼地擔當起拯救、復興國家社會的責任?!盀橛袪奚鄩阎荆医腥赵?lián)Q新天?!庇腥说瓜?,有人繼續(xù)前行,革命的道路延伸到當代,理論和實踐的雙重使命賦予當代青年以更大的責任,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個人與國家社會的方向。

      歷史不會終結,理論仍需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科學的理論在于能夠與實踐經(jīng)驗結合,與最廣大群眾的實踐斗爭經(jīng)驗水乳交融?;氐饺粘I顚嵺`之中,每個人都從自然家庭走出來,結合身邊的經(jīng)驗逐漸開始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的。五四一代是從傳統(tǒng)家庭走向革命的一代,因而與家庭大多處于緊張的關系之中,這在陳獨秀與子女的復雜情感糾葛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對于青年人的成長成才發(fā)揮著重大作用,電視劇關于青年在追求真理過程中如何處理個體與家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提供了多元思考。期待青年一代不再如前輩在和家庭的緊張關系中走向社會,既保持獨立的主體精神,又能夠在新型家庭倫理關系中承擔起個人和時代的責任擔當。

      六、結語

      對于重大題材的準確傳神把握、對于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對于審美情感的充分調(diào)動,成為《覺醒年代》成功的關鍵。電視劇的整體色調(diào)和演員的化妝,運用了油畫的立體雕塑式造型,理想型的審美題材以其強大的藝術形式感獲得了觸動現(xiàn)實人心的力量。百年前的歷史劇變的審美情感力量,為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代中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思想啟示和情感動力。

      我們也需看到,電視劇體裁自身難以克服的表達模式問題卻仿佛阿喀琉斯之踵,例如平面人物的刻板塑造忽略了細微通幽的復雜人性表現(xiàn),溫情審美逃避了悲劇的無可挽回的毀滅性力量,大時代主題中忽視了次要矛盾、矛盾次要方面的表達,忽視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可能成為主要矛盾的傾向。

      該劇的歷史審美教育的普及功能功不可沒,然而如何打造出真正的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審美傳播作品、長久流傳的精品,在提高人民群眾認知、審美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電視劇自身的體裁表現(xiàn)力,豐富電視劇自身的話語意蘊等方面,則需要研究者、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共同思考和改進電視劇體裁自身的審美構架模式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經(jīng)過持續(xù)的反思和提升,大眾審美教育在提高大眾審美品位、大眾精神文化品質(zhì)和精神向行動的有效轉化方面,才可能獲得持久動力和實際效果。

      作者簡介:

      王蓓蓓,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孟凡君,吉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認知神經(jīng)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

      猜你喜歡
      覺醒年代當代價值
      《覺醒年代》開啟主旋律劇新語境
      綜藝報(2021年4期)2021-05-07 02:55:47
      從“覺醒年代”汲取奮進力量
      《覺醒年代》:直叫人上頭的主旋律
      南都周刊(2021年3期)2021-04-22 16:43:49
      《覺醒年代》里的紅色地標
      新天地(2021年3期)2021-04-12 15:24:00
      史詩巨制《覺醒年代》
      婦女之友(2021年2期)2021-02-25 07:46:25
      亞里士多德幸福觀的當代價值
      價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1:15:50
      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57:47
      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的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27:33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7:10
      扬州市| 浏阳市| 金山区| 高州市| 本溪| 绵阳市| 商城县| 广德县| 垦利县| 南川市| 腾冲县| 甘洛县| 大邑县| 承德市| 大足县| 民县| 上高县| 临沭县| 昆山市| 大兴区| 博乐市| 潼南县| 河北省| 大足县| 北川| 双牌县| 怀来县| 奉节县| 休宁县| 定边县| 全南县| 谢通门县| 新郑市| 循化| 绥滨县| 大埔县| 郯城县| 宝山区| 乌拉特中旗| 崇礼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