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賜先
摘要: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構建群文閱讀模式,對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角,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群文閱讀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緊抓閱讀主題,構建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深度學習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就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其閱讀面。小學高段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基本思維能力,而目前有限的課文閱讀,對學生閱讀的需求已經(jīng)無法滿足。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能使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拓寬,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群文閱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意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技巧的掌握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意義重大。但若是單純地閱讀教材上的課文,并不能使語文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而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單單能將學生的思維、眼界和知識面拓寬,還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具有以下作用。
1. 拓寬學生知識面
教師在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閱讀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群文閱讀,需要教師緊密聯(lián)系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將銜接書本內容的群文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和群文閱讀,對文章主旨充分掌握,由此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能獲取大量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容的學習資料,由此完善自身的閱讀結構。
2、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通常,群文閱讀是由 3~4 篇文章組成,學生若要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就要快速閱讀這些文章,并進行分析和比較。這樣的閱讀訓練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3、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宗旨。通過語文學習,還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能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通過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學生能豐富學科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從而讓教師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策
1. 抓住群文閱讀主題
群文閱讀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情境式的學習,基于這樣一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到主導性的作用,幫助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閱讀文章中所包含的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在分析群文閱讀主題時,教師應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引導。通過學生自主創(chuàng)設課本情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探究群文閱讀主題。同時,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課文故事表演,將相類似的一些課文放到一節(jié)課來進行講解,大大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同時還緩解了學生的壓力。學生在閱讀階段,根據(jù)主題高質量地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才能對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內容充分掌握,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教師在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應將自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啟發(fā)學生深入分析閱讀主題,并認真提煉閱讀內容中的精華,使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細節(jié)。只有充分關注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所要表達的真實思想切身感受,才能使學生對群文閱讀教學更充分地融入。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完整地認識文章標題,這樣才能了解自己的閱讀范圍。通過將閱讀主題準確抓住和深入分析,還能促進群文閱讀學習質量的提高,為后續(xù)學習夯實基礎。
2、構建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的閱讀策略
首先,略讀。略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學生通過略讀,能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框架,全面理解閱讀內容,然后進行細致的閱讀。在結束閱讀內容后,教師通過合理引導,能使學生通過對閱讀過的內容的回顧,更深刻地記憶其中的人物、事件等內容,為下一步深入閱讀奠定基礎。例如,在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略讀課文,通過閱讀文章,感受文章意境。通過領會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青山處處埋忠骨》透過細致地刻畫毛澤東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對毛主席的內心世界進行展現(xiàn)?!盾娚瘛芬晃牡木€索為沃克醫(yī)生的神態(tài)、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贊揚和敬佩“軍神”劉伯承之情。
其次,精讀?;谏疃葘W習的視角,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群文閱讀模式的過程中,在略讀把握大意的基礎之上,應當強化精讀,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解讀,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針對由《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三篇課文組成的群文,教師先引導學生精讀,再設計以下問題情境:在這三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主人公具備哪些珍貴的精神品質呢?學生閱讀后給出答案:革命軍人都具有廉潔、奉獻、勇敢等相同的品質。在三篇課文中,都分別進行了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在描寫人物時,運用生動的筆觸,對人物的心理特點、性格等,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刻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細節(jié)描寫概念有意識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不斷增強寫作能力。對于閱讀的學習,教師不僅需要帶領學生“讀”,還要教會學生“學”,通過一些手法還有技巧來教會學生閱讀的一些實際技能,讓學生逐漸掌握這樣的一種寫作手法,這也是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深度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在閱讀的基礎之上學會一些實用技巧。
總之,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應用群文閱讀,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其知識面,并鍛煉和升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通過開展高效閱讀,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羅明嬌.關注選材:“1+X”群文閱讀教學“無米之炊”的解決之道[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6):17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