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小品畫作為獨立的一種繪畫形式,審美特征和表現(xiàn)風格是相對獨特的,小品畫的“小”指的是尺幅小,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并不來自大尺幅繪畫作品的縮小或截取,“品”才是畫家所追求和表達的東西,在方寸之間去營造一種精妙、有趣的美感。雖然小品畫尺幅小,表現(xiàn)力不及大畫那樣壯闊,但依然能夠表達出中國畫所講求的意境和情趣,也更加容易表達畫家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的獨特性。通常的小品畫有尺幅小、個性強、注重意境、重抒情、強調趣味性的特點,做到小而精,觀之讓人流連忘返。往往小品畫的創(chuàng)作是畫家對某種事物突發(fā)靈感,想來表達情感和想法,所以畫面中流露了畫家的生活情調和審美追求。
黃格勝先生的小品畫作品就富含情感和意趣,小品畫創(chuàng)作是他繪畫領域重要的一部分,他勤于寫生,佳作迭出,他用獨特的筆墨語言和樸實率真的畫風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常說“無情莫作畫”,正是因為喜歡它愛它,才會去畫它,表現(xiàn)廣西風光的秀麗源于他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情感,心中有情感畫面中才會有意趣,所以“意趣具于筆前, 故畫成神足。”黃格勝先生的小品畫中沒有荒涼、凄清的出世感,有的是樸實、清新、陽光的氣息,是廣西地域風貌的真實展示,也是黃格勝先生對廣西山水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因為有了這種自然純真、不加修飾的自然美,讓黃格勝先生的畫風充滿意趣,“趣”是一種文化,一種心境,與“情”有深深的淵源和聯(lián)系,故“情”能生“趣”,有“趣”才動“情”,在“趣”的表達上黃格勝先生有很深的造詣,通過他的畫面構造不難看出他對“趣”的理解。
“有筆有墨謂之畫”,清代花鳥畫大家惲南田認為筆墨是構成中國畫的主要元素,中國畫的靈魂和精髓在于筆墨,然而好的筆墨要有韻味和意趣,故“有韻有趣謂之筆墨?!秉S格勝先生所遵循的是傳統(tǒng)繪畫理念,仍然注重對于筆墨的表達。筆是骨,墨是肉,二者要均衡自如,又不相互沖突,黃格勝先生用筆樸拙而沉穩(wěn)有力,干濕濃淡變化得體,墨隨筆生,相互交融,作為畫面中線的輔助,溫潤而空靈,所以他所作的小品畫仍然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李苦禪先生說:“畫到高處是寫,寫到高處是畫”,黃格勝用筆的秘訣是書法,黃格勝先生善于用書法中的用線去表達物體形象或質感,這些用筆的習慣是有意無意貫穿在作畫過程中的,是畫家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故在他的畫面中,不難看出他對于線的要求,其行筆有力、富有節(jié)奏,如錐畫沙、金剛杵,用筆中鋒,兼用側鋒或逆鋒,用線較粗、墨色較重,表達出古拙生動、蒼茫渾厚的效果,所以他筆下的山石、樹木、古寨都富有質感和歷史沉淀的氣息,這是他不同于其他畫家的,他所表達的壯美廣西,那種渾厚、蒼茫的質感與氣息和他的用筆追求是息息相關的。在作品《暮歸》中,他摒棄了艷麗、媚俗的弊端,追求淳樸、率真的畫風,強調墨色的對比和韻味,用線蒼勁有力、變化微妙,讓點、線、墨、色有機結合,樹、石頭、房屋的用線各有不同,不僅能夠表達物體本身的特征,也促成了畫面中的虛實疏密效果。柵欄和船篙墨色較重、用筆沉穩(wěn),又富有節(jié)奏和變化,打破了石頭墨塊的平面,這就是他在他的《敘畫》中提到的“縱變橫化,故生動焉”;支撐房屋的木柱用線較粗,墨色較重,直中求曲力避直硬,顯得松動自然,落于石路旁邊,雖然只有幾根,卻有力地支撐了上面的房屋,頗有潘天壽“造險”與“破險”之妙;巨石作為樹的背景,用線干澀且墨色較輕,是為了做虛,豐富了畫面層次。這些用筆營造了一種自然、歡快的氣氛,仿佛在跳躍、奔跑,讓畫面富有生機和趣味性。
潘天壽說:“畫事以筆取氣,以墨取韻。”氣韻的營造直接來源于筆墨,而“畫事以得墨之神情為難?!蹦吧袂椤钡年P鍵在于墨的變化,黃格勝先生的小品畫不僅用筆變化無窮,用墨同樣膽大多變,具有創(chuàng)造力,正是因為他這種敢于“玩”墨和隨心所欲的境界,所以在他的畫面中不乏墨趣。他在小品畫寫生或創(chuàng)作中對于墨的運用和表現(xiàn)也格外重視,落墨大膽同時也細心收拾,在畫面關系處理中不僅強調用墨本身的審美性還要去強調其中的呼應關系,墨的應用和表現(xiàn)不僅本身是讀者賞析畫面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對畫面虛實處理的一種方法,細看他的作品可以看到用墨之豐富,生動且巧妙?!澳畾夤怯晒P而生”,黃格勝先生在小品畫創(chuàng)作中更加注重筆墨的融匯和交替,用墨的同時借助了用筆的氣骨,富有變化又趨于整體,虛實相宜,在他的畫中可以讀出“蒼茫者,山之氣也,渾厚者,山之體也?!?黃格勝先生畫氣蒼茫渾厚,有很強的可讀性,也得益于用墨之氣骨。
《暮歸》
《放學晚了早回家》
美術評論家蘇旅先生在其著作中寫到:“在黃格勝眾多山水作品中,我們不難感覺出那種活生生的帶有童年印記的、平民化的日常生活氛圍?!?小品畫題材廣泛,具有隨意性和創(chuàng)造性,黃格勝先生就善于把生活中的題材運用到小品畫的創(chuàng)作中去,畫面不僅不土不俗,而且具有很濃郁的生活氣息、田園氣息,增加了畫面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繪畫題材上黃格勝先生運用廣泛,如古寨、農田、石橋、草垛、小船、竹林、芭蕉等,甚至一些破敗的亭子和小院都是他表達的對象,他是“將一切統(tǒng)一在一種并不媚俗而又通俗的現(xiàn)實之中”,他之所以善于表達這些生活中普通、自然的景都是源于他有份真實的情。所以,從黃格勝先生繪畫的題材來看,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入世的山水畫家,以一種樂觀、熱情的生活態(tài)度去尋找畫面中的情趣,他在《不談體會》中寫道:“她的古老樸拙,參差錯落,變化無窮,使我對之如癡如醉。盡管我早已遨游過大江南北、三山五岳,黃河兩岸,回頭看還是喜歡畫自家山、自家水?!币磺芯罢Z皆情語,讓黃格勝先生癡迷于廣西特色繪畫題材的是他那顆赤子之心。
黃賓虹先生說:“天地之陰陽剛柔。生長萬物均有不齊,人力補充之。”人應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彌補原本自然所或缺的東西。在畫事中,無論是寫實還是寫意,物體的塑造都離不開造型,人對于造型的理解各有不同,黃格勝先生就取法于似與不似之間,在他的畫面中融入了他的理解和追求,讓畫面更加生動多變,更具意趣。他所描繪的對象,無論是寨子、山石、樹木等等,造型無一不鮮活,體態(tài)無一不生動。在作品《放學晚了早回家》中,作為前景的樹向右曲折而上,挺拔俊秀又不張揚,中景中巨石與房屋向左傾斜危而不倒,更顯生動,“勢”轉向右邊,而右下角有粗木作為支撐且落于重石之上,“勢”又趨于平和,由此可見黃格勝先生是造“勢”的高手。對于物體造型處理尤為講究,他說“民居最忌畫平,要注意利用屋頂?shù)膶捳螤顏硇顒莺驮靹?,用來打破畫面的呆板。”黃格勝先生善于抓住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放大夸張,通過變形、放大等處理,讓形象更加獨特更具趣味性。
“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背鲇谒未嫾夜跛鞯摹读秩咧隆罚∑飞剿嫷狞c景是為了更進一步表達情感和主題,還能增加畫面趣味性和豐富性,所以小品山水畫點景是“活氣”的重要來源。黃格勝先生在小品畫創(chuàng)作和寫生中就尤為注重這方面,他筆下的點景十分豐富,如放學回家的小孩、扛著鋤頭的農夫、撐船的漁民,還有小狗、牛、和飛鳥等等,都圍繞人們的生活展開,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其用筆簡而生動,意在筆先。“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后世乃為濫觴?!毙∑飞剿嬰S中國畫發(fā)展而發(fā)展,落款是中國畫形式美的一部分,一個好的落款對于整幅畫“氣”的把控和對“意”的理解有很大的提升,不僅可以充實畫面內容,還可以豐富畫面層次和境界。在黃格勝小品山水畫中隨處可見古樸的吊腳樓、高低不平的石橋、石頭上深黃的草垛等等,都是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充滿了畫家對地方的感情,他的落款也是如此。黃格勝落款語言幽默,田園氣息濃厚,如《放學晚了早回家》《告訴奶奶好消息,期末考試得第一》《放學帶牛一起回》,充滿了童趣和農家氣息,容易把讀者引入一種親切、熟悉的場景中去,還為整幅畫的意趣添色增彩。
黃格勝先生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用“心”和“情”去表達山水畫意趣的畫家。對于生活的觀察是細致入微的,繪畫題材的表現(xiàn)往往來自生活中的某一個細節(jié)或美妙的一瞬,他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xiàn)力給讀者帶來一個具有濃厚人文氣韻,也充滿“意”和“趣”的丹青世界。張大千認為藝術是感情的流露,為人格之體現(xiàn),真正的畫家的作畫動機一定是出于情感的表達和心情的托付,所作之畫才有情感,才充滿“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