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
摘要:隨著部編版語文教材在全國的普及,小學低段的拼音教學頗受關注,因為拼音是識字的基礎,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大部分的語文新教師都會從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教起,遇到的問題有很多,以筆者本人為例來說,遇到拼音教學問題有三:一是拼音教學目標的設置,二是拼音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拼音教學后的教學效果究竟如何。筆者進行對文獻的分析研究和歸納總結后,提出了三點解決策略,供一線新手教師所使用:首先,學習拼音之前先做學情調查。其次,用小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最后,學后立即復習,聯系生活實際。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一、引 ?言
(一)選題由來
多數新手小學語文教師對拼音教學的了解,仍停留在只完成每課的教學目標上,然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拼音時,是非??菰锏?。由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如果講解太難,學生難以理解,如果講解淺薄,又失去了拼音原本的作用,這就給許多新手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困惑,曾作為新手教師的筆者也同樣感到難教。
在看了許多期刊后,筆者也發(fā)現了許多新手教師的共性問題。拼音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適合本班學生、拼音教學時如何能夠吸引學生,拼音教學后的教學效果是否良好這些都深深困擾著一線教師。
筆者發(fā)現在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本中,是先有識字單元而后是拼音單元,而舊的人教版課本中,是先有拼音單元,然后是識字單元的。拼音單元編排的順序改變,不是代表拼音不重要了,而正是考慮到先教拼音,對學生來說非常有難度,所以將學生感興趣的識字單元放在了拼音單元之前,這樣在教拼音的時候就不會太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十分專注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加之筆者也是一線教師隊伍的一員,對拼音教學有極大的好奇心和研究興趣,所以筆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拼音教學研究。
(二)關鍵詞界定
1.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qū)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qū)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采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采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zhí)行。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guī)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guī)范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代標準漢語拉丁轉寫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撰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
2.教學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3.問題
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魯迅 《三閑集·怎么寫》:“寫什么是一個問題,怎么寫又是一個問題?!?毛澤東 《反對黨八股》:“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一章:“將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為問題的情事,由幾個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給一般人觀看?!?/p>
4.解決策略
面臨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理智、需要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縝密而系統化思維的產物。
(三)文獻綜述
1.拼音教學研究
拼音教學不同于其他語文文學體裁教學之難,縱觀國內外之研究文學體裁者,數不勝數,研究拼音之教學現狀及拼音教學之問題所在者寥寥幾人,且不說研究之深淺,僅研究基于小學語文課堂之拼音研究匯總者,也是屈指可數的。
筆者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發(fā)現在小學階段的拼音教學中的研究略顯單薄,追根溯源也是基于學生學習能力而言的。拼音教學之難,難于上青天乎?非也非也。拼音教學之研究碩果多在如何教,而沒有抓住根本的問題,研究泛泛,離開學情,空談教學策略實有不當,例如:郭敏在《基于前測的拼音教學改革嘗試》中闡述了拼音教學的起點是隨著幼小銜接的風行而變化的,一年級學生不再是拼音零起點,進而在這樣的基礎和現狀中嘗試拼音改革,僅專注于改革,從三方面改的教學手段,卻缺乏對拼音教學存在具體問題的探究,針對性不強。再比如馬潔的《寓“樂”于教—讓拼音教學靈動起來》中主要也是集中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上,對于教師所遇到的實際教學難題也只是輕描淡寫地略過,重點只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著重于教學方式方法。在宋紅梅《讓拼音教學因“趣”而精彩》中雖然也非常重視所遇到的教學難點,但是仍然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把問題又集中到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上。在鐘芝玉的《統編教材拼音單元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中雖然著重說明了拼音的作用,也分析了部編版教材在集中識拼音之前安排識字的作用,但是仍是站在了學生的視角看教師的教學,給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沒有就某一課遇到的教學問題及教學改進的建議與反思。教學拼音的具體方式方法仍需教師自行探究。
綜上所述,無疑都圍繞在拼音教學之難題上,雖有許多人發(fā)現了問題,但其解決拼音教學之策略大都泛泛而論。真正以某一課為例,進行拼音教學問題的深入探討,并突破拼音教學難題的屈指可數,也正因如此,筆者加以許多課上實際做法來進行研究,總結問題,并提出相關教學建議,供一線新手教師所需。
2.拼音教學問題的研究
在全球學術快報軟件中輸入拼音教學問題共有479條結果,而在搜索新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結果為0條。這說明在新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探究方面:一是對此研究的學者較少,二是對新手教師的教學關注度也不高。所以新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研究成果也較少,真正有利于新手教師教學拼音的相關論文期刊也少,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更是寥寥。
筆者根據所查閱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后發(fā)現:在汪小璐的《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漢語拼音中應用》中有提到想要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幫助學生打好漢語拼音的基礎,分析漢語拼音教學的枯燥性后,加之辦法即是采用微課的手段進行教學,某一程度上提出了一個好辦法,但是同時只是簡述,沒有就拼音教學的某一課進行設計及追蹤。李慶的《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是基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和性格的特殊性和教師的教學能力而談論的,將拼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一羅列,共同探討,關注主要還是集中在教師教的方面,照本宣科,治標不治本。胡雪瑞的《讓兒歌成為拼音教學的“潤滑劑”》中,基于教材本身,認為教師應當準確把握兒歌資源,充分挖掘其中的作用,探討了關于如何借助兒歌來更好的進行拼音教學,一定程度上具體問題展開了分析,但是對于新手教師來說,這只是其中一個難點。唐綠藍《巧用情境圖片 助力拼音教學》中,主要集中在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時效性上,如何有效的將情境圖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拼音的音、形及拼讀方法,也是具體到情境圖片上,具體來分析,所以也是提高拼音教學時效性的一種方式,但是和兒歌一樣,對于新手教師而言,也是一個難點。
綜上所述,拼音教學研究中,大多針對性不強,主體不明確,遇到的問題沒有歸類總結,得出的結論大多只在一點上,泛而不精。只能空談其教學理論,對一線新手教師的適用性不強,實用性也不強。
(四)研究意義
本論文研究的意義更多在于實踐意義。
首先,理論是用于指導實踐的,本論文先出示新手教師在教學拼音中遇到的問題,用談話法來確定新手教師遇到的共同問題,并一一羅列。
其次筆者進行了細致的整理。先將新手教師的教學問題用簡述表格來進行整理,然后根據教學問題進行共性分析,然后整合。根據筆者的總結,不僅僅明確了新手教師在拼音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而且根據新手教師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新手教師對拼音教學有正確的認識,從老師好“教”到學生好“學”。
最后筆者通過整合新手教師問題,針對發(fā)現的問題做了共性探討,也提出了三點改進的解決辦法,既有利于新手教師在拼音上的教學,也有利于在語文上的教學,這就是筆者的研究意義所在。
(五)研究方法
筆者采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談話法。
先對知網和相關論文軟件上的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其中不僅包含碩士學位論文,還包含教育專家的著作,不僅有前人的研究,還有最新最貼近新課標理念的研究。然后通過筆者細致的整合新手教師問題后,再使用比較研究法進行探究,比較新手教師的問題,發(fā)現存在需要改進的共同問題,利用談話交流后,在共同探討改進拼音教學的解決辦法。
二、拼音在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定位
(一)拼音在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分布情況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共八個單元,由表格可知,拼音篇數共有13篇,占課文總篇數37篇的35.13%。占據課文三分之一的地位,所以在多數研究部編版一年級的教材時,總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識字、拼音、課文)。相比之前的拼音教學為主的一年級上冊,現在改以識字為第一單元,主要還是由于學生直接學習拼音有弊大于利的缺點。現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看,教材做出的調整,是先將學生容易接受的識字放在第一單元,的確省了不少的力氣在教學一年級的學生身上。但是拼音卻并沒有因此更好地為學生所接納,仍處于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一個狀態(tài)。
(二)拼音類型在拼音單元中的分布情況
拼音分為兩個單元,非常的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單元,其中單韻母和聲母是屬于第二單元的,在剛開始教學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單韻母,但是在拼音第三課《b p m f》中就開始了兩拼音節(jié)的拼讀,拼讀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是難點中的難點。開始學生還容易死記硬背將拼音拼讀記住,但是在開始學習第三單元復韻母時,就開始混淆,復韻母占三篇,其中的拼讀也加大了難度,既有兩拼音節(jié)還有三拼音節(jié)。到最后的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區(qū)分上,學生大多也很難獨自區(qū)分,拼音的教學是有梯度性的,難度逐漸在提升,所以教學也不能單一的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對教師的教學是一種考驗。
三、新手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好漢語拼音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運用采用談話法,對幾位新手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用表格來呈現談話內容。
(一)對學生學習拼音情況了解不夠
新手老師的教學并不能像有經驗的老教師,或者曾教過拼音的教師一樣,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由于剛剛上崗,剛接觸教師這個職業(yè),無論有多豐厚的教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仍與經歷過拼音教學的老師存在教學差異。差異首先來自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程度。
學生是帶著知識進入課堂的,在認識學生學習情況的本質上,許多新手老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不去做學情分析,而是直接備課上課,只管一味的灌輸拼音讀法寫法,使得許多學生對拼音失去興趣。有的老師覺得這與幼小銜接有關,幼兒園的老師不說學生到底學了什么,小學老師也不知道哪些學過哪些沒學過,在教的時候,也并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新手教師覺得家長或者應該教過拼音了,拼音講授的課時進展甚至很迅速,三周就講完了,學生學得很不扎實;而有的新手老師則覺得家長可能沒教過,幼兒園學的也忘了,把拼音的課時拖得無限長,學生學得也非常疲憊。
其實說起來,新手教師剛開始工作,根據工作階段來說,仍是起步階段,處于自我關注階段,對于學生的情況往往關注的時間少之又少。備課時多想如何講授拼音,而不是怎樣讓學生學會拼音,上課時多想著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關注學生哪些知識沒學會,及時去處理。然而拼音教學,不同于識字寫字和課文閱讀教學,拼音是一種符號,是一種學習語言的工具,要想文章寫得好,閱讀理解得透徹,都得先識字,識字的重要工具就是拼音。所以拼音學得好,是識字的基礎,也是閱讀的基礎,更是寫作的基礎。這便使得拼音教學非常重要,盡管很多文章現在提倡字源識字,等等方法,但是拼音仍是最關鍵的。在教學之前,先了解學生對拼音的認識,把握學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的是否準確,不知道的做個記錄,對于學生的學情有基本的了解,才能著手解決拼音教學中的問題。
(二)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是難點
新手老師們普遍的擔憂都是如何提高一年級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甚至為此絞盡腦汁。其實是非?,F實的一個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從心里去喜歡語文,對漢字感到有趣,對拼音感到好奇,這是老師重點要去引導的,然而實際情況則是,大多不知道如何去引導,或者引導不到位,導致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不高。
教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一個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來進行互動學習的過程。自新課改后,老師的作用逐漸弱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有顯著的提高,不僅僅是教學改革的進步,更是學生學習的大好機會。一年級的學生正是學習興趣非常濃烈的時候,有著對學習的憧憬和美好的希望,不僅學習動力足,而且對老師的依賴性也非常強烈。這個時候剛好開始進入拼音的學習階段,學生本身興趣強烈,但在引導時,由于拼音是一種學習漢字的工具,實用性比較強,但是拼音的種類多,易混淆的特點,是學生掉隊的關鍵。
一個很生動形象的比喻就是,魚媽媽教小魚們學游泳,游著游著就發(fā)現,有幾只小魚掉隊了,再游一會兒,又發(fā)現,跟著她游的小魚已經不多了,原因是,有的小魚覺得累了就原地休息了,有的小魚覺得游著沒意思,去玩了,還有的小魚早就游著游著睡著了,更有的小魚游得迷了方向,往回開始游。
這個比喻或許不太恰當,但是其實是現實課堂的一部分還原,很多時候新教師關注講授的內容,而少了對學生的關注,直到講完了拼音,才發(fā)現真正學會的沒有幾個,這樣看來,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了表面,并沒有有效學習。
學習拼音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本是一件輕松又有趣的事情,但是學后,學生大都苦不堪言,興趣消散,這也成為了新手教師們,不能言說的痛。
(三)如何幫助學生復習及區(qū)分學過的拼音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1-2年級)識字與寫字中關于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9]從課標中我們可以看出,拼音在第一學段的重要性,除了要會認,還要會讀會寫,直到能借助拼音來認讀漢字,來查字典。
教學拼音是一個過程,學習拼音最多用一個半月,下表是教參的課時安排,根據建議的課時安排來看。
根據以上表格,我們可以看出,課時安排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的.每學習完一課時,都需要先鞏固一下之前學過的,開始學習單韻母的時候,因為只有六個,還比較好認讀,再開始學習聲母時,就會有所混淆了,讀音不易讀準,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等再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又會出現拼讀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現象,學習兩拼音節(jié)和三拼音節(jié)時,兩個拼讀方法不一樣,學生又會出現拼錯現象。加上拼讀時又有聲調,二聲容易和四聲混淆。除了拼讀方面,在拼寫規(guī)則上,小ü什么時候該摘帽,什么時候不摘帽都容易使學生混淆。
如何幫助學生復習及區(qū)分學過的拼音便成為了新手教師的一大難題。這個難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相當棘手的,有部分學生直到長大后也不能分清平舌音和翹舌音,還有難區(qū)分的前后鼻音,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學生在當時學的時候就不明白,另一方面,學生在之后復習的時候也處于不會的狀態(tài)。有的時候,教師關注到了,但是已經晚了,學生早就學習完拼音了,對于拼音的記憶已經根深蒂固了,再區(qū)分就很難了。所以一方面是學生的學,另一方面就取決于教師的關注了,但是礙于班級授課制,班級容量大,學生數量多,一時關注不過來,家長的及時發(fā)現偶爾還可以補救,但是一些沒被發(fā)現的學生呢?又該怎么辦?
四、解決新手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也總結了三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對新手教師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讀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結合使用。
(一)學習拼音之前先做學情調查
對于對學生學習拼音情況了解不夠的情況,比起上課后的了解,不如在上課之前,在學習拼音之前就做好學情調查,當然調查不能僅是學生配合,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所以問卷調查是必要的。以下是兩份調查問卷的呈現:
在填寫兩個調查表之前,一定要說清楚兩個表的用途,都是為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拼音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如實填寫,才算真實可信,對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來說,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二)用小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游戲是吸引孩子的關鍵。很多枯燥乏味的知識在學習時,成人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很長時間,但孩子卻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就像,教一個成人拼音,要遠比教一個一年級學生拼音來得容易許多。因為一年級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坐不住是最典型的特征。一節(jié)課雖然有四十分鐘,然而,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時間能夠保持十分鐘就很不錯了,在小學里,給一年級學生上課往往是新手老師們最頭疼的。但是一年級學生又是非常敏銳的,當一個老師走進課堂,拿著許多小貼紙時,學生們就會立刻激動沸騰起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
寓教于樂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時,不免會因為知識的晦澀難懂,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更多時候,教學的智慧就顯現出來了,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而且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學習拼音第一課a o e時,課前導入時,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小朋友們,老師今天要帶領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動畫演示推門),我們一起進入拼音王國了,讓我們和拼音小朋友們挨個認識一下吧,(動畫出示a o e),這三個小朋友說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戲,老師先告訴大家他們的名稱是--,然后,我們看看,你們還能認得他們嗎?(動畫演示,打亂a o e)”這時所有的學生的注意力都在認識a o e身上了,一方面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再認讀a o e了,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也借此提高了。
在例如:生字卡片游戲。在學習兩拼音節(jié)時,學生學會獨立拼讀是關鍵。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開小火車的方式進行生字卡片游戲,生字上面是拼音,拼對了,這個生字寶寶就屬于你了,輪著開幾次小火車,不會拼讀的,也慢慢能拼讀了,而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獲得卡片時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例如:猴子過橋小游戲。在學習完拼音后,有許多難以分辨的拼音,這個時候,就可以用猴子過橋小游戲來使學生進行復習再認了,小猴子要想過橋,必須先分清楚橋上木板上的拼音讀什么,讀對了,可以繼續(xù)過橋,讀不對,就得繼續(xù)努力,直到讀對,才能過橋,你能幫助小猴子嗎?一年級的小學生們正是樂于助人的時候,一個個都會爭先恐后的幫助小猴子過橋。一方面,學生分辨拼音的興趣會提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再認再識記的方式也能夠鞏固所學拼音。
(三)學后立即復習,聯系生活實際
在學習拼音時,教師如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一定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減,學生遇到許多生字,也會先看拼音,拼讀后再認字,真正意義上,學生學會使用拼音這個小工具,才算達到了教學拼音的目的。
然而,新手教師在教學后,通常覺得上完課了,也輕松許多了,但真正的考驗才是剛剛來臨,學生要拼讀,需要借用拼音來識字了,根據部編版的編排來看,學習完拼音后,是需要直接學習課文《秋天》的,這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教材的編排具有梯度性,在學習拼音時,先從簡單的單韻母學起,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然后在逐步加之學習拼音后有的詞語,有的兒歌,在學習聲母時,又加之兩拼音節(jié)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拼讀,再慢慢從兩拼音節(jié)到三拼音節(jié),循序漸進,直到可以獨立拼讀。
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可以有技巧的使用教材,比如講到復韻母這一課時,教材中就有非常生動的一幅場景圖,這時老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思考,放學后,你們去公園后,公園里的一顆大樹下坐著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正在講故事,有好幾個小朋友正在聽故事,圍坐成一圈。你看到這幅圖,你可不可以試著編一個故事呢?試著給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講一講。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聯系生活實際,加上自己的想象力來編一個小故事,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含有復韻母的詞語。接著老師相機引導學生來發(fā)現生活中的復韻母,讓學生識記的時候,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
學過拼音之后,還可以讓學生用拼音來試著寫一句話,比如:今天我準備學習課文《秋天》。每天用拼音來寫話,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僅在鞏固復習拼音,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剛學完拼音時,一定得每天復習,復習學過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多出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兒歌,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在學習課文時,先讓學生拼讀本課生字,正音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等等,都是有效鞏固學生學習的方法。之后就是提升要求,讀課文時,嘗試自己拼讀不認識的生字詞,然后再做到熟練地讀文,每節(jié)課,可以用一個兒歌做總結(含有本課生字詞),讓學生體會學習內容的同時,把拼音的鞏固復習也做到位。
五、結 ?語
筆者在《淺談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中,筆者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是根據新手教師所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新手教師對拼音教學有正確的認識,從老師好“教”到學生好“學”。
二是筆者通過整合新手教師問題,針對發(fā)現的問題做了共性探討,列舉為三方面:對學生學習拼音情況了解不夠,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是難點,如何幫助學生復習及區(qū)分學過的拼音。筆者也提出了三點改進的解決辦法,學習拼音之前先做學情調查,用小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學后立即復習,聯系生活實際。既有利于新手教師在拼音上的教學,也有利于在語文上的教學,這就是筆者的研究意義所在。
最后筆者在研究后發(fā)現還有許多問題。還沒有根據解決方法進行某一課的實踐,教學有共性,但個性也不容置疑,希望后人的研究會比我更透徹。
參考文獻:
[1] 郭敏.基于前測的拼音教學改革嘗試[D].科學咨詢.2019-11-149.
[2]馬潔. 寓“樂”于教—讓拼音教學靈動起來[D].課程教育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2019-46-159.
[3] 宋紅梅. 讓拼音教學因“趣”而精彩[N].語言文字報. 北京市.2019-11-08.
[4] 鐘芝玉.統編教材拼音單元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 [D].中國農村教育. 安徽省黃山市.2019-31-043.
[5] 汪小璐.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中應用[M].2019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2019-10.
[6] 李慶.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課程教育研究.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2019-40-138.
[7] 胡雪瑞.讓兒歌成為拼音教學的潤滑劑[D].江西教育.江西省南昌市.2019-27-031.
[8] 唐綠藍.巧用情境圖片助力拼音教學[D].當代教研論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19-09-029.
[9]小學語文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