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蘭
摘要:《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造性地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到考試評價全過程,實現(xiàn)了評價目標與素質教育目標的內(nèi)在統(tǒng)一。高考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是發(fā)揮高考正向指揮棒作用,完善立德樹人機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健康成長、國家科學選才,社會公平公正的有機統(tǒng)一。2021年高考命題加強了立德樹人,加強了學生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考查和引導,優(yōu)化了情境設計,增強了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fā)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這對教師的教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引導教師要牢牢抓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靈魂----立德樹人。
關鍵詞:英語教學;立德樹人;落實踐行;德育融合
所謂立德樹人,于孩子,就是要基于孩子的善良。立德是養(yǎng)成,我們要挖掘、喚醒、綻放孩子的善良;樹人是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就是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于教師,就是要立好德行,培養(yǎng)人才。作為教師,我們的本質工作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也就是說,我們在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全面發(fā)展中,讓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培養(yǎng)好的品德。素質教育是對立德樹人的落實踐行,立德樹人就是對素質教育的指導。我們英語教師要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落實到每一個行動中。
一、樹立立德樹人的意識
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具有目的性、計劃性、自覺性、選擇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對未來做出預測。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我們教師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意識,并落實在平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除了認真研讀教材,教參,細品書中除了知識點的目標之外,我們要對學生有德育方面的要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實施立德樹人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中自然融入德育教育,讓英語教學成為一個載體,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二、落實在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教育
(一)教學中處處體現(xiàn)立德樹人
初中學生的文化學習都是在45分鐘的課堂上進行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學習,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所以,對于初中英語教師的來說,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45分鐘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提升品德修養(yǎng),如何成人成才。現(xiàn)在我們來具體化闡述教師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使得英語教學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
1、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中
我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會有一個目標。我們的目標要圍繞英語語言的四個核心素養(yǎng)設定: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這四個核心素養(yǎng)與我們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相一致。
2、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中
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素質。巧妙地選取語言材料、精細利用好教學內(nèi)容可以有效地讓語言知識服務于德育教育,讓立德樹人教育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是我們教師該認真思考,研磨的地方。我們來比較兩篇學生的自我介紹:
(A)篇
I’m Li Ming and I’m 12 years old. I’m Chinese. I have a small family,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me.
(B)篇
I’m Li Ming and I’m 12 years old. I’m Chinese. I come from China.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I love my country. Welcome to China.
(A)篇只是簡單介紹個人的情況,沒有任何情感句子的表達。相反,在(B)篇中,教師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做好英語自我介紹,同時從句子“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I love my country. Welcome to China.”中,學生習得了英語,又通過使用英語,輸出了中國文化,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傳遞了中國人的友好、熱情。教師這樣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沒有說教,是真真切切把立德樹人完美地融入了英語學科教育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的就是教育部提倡的立德樹人的教育。
3、體現(xiàn)在教學反思中
課后,很多教師都會對自身的教學過程、活動進行反思。很多時候教師反思都是聚焦在教學的效果,即學生習得語言知識的效果。而真正對學生品德、能力的提升方面的反思卻不夠。我今天討論的反思是聚焦在“立德樹人”四個字上。我們可以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自己設計的教育教學目標達成了嗎?所設計的問題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是否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了學習活動?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了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了嗎?我今天表揚學生了嗎?我除了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外還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了嗎?如果我們教師都能對這些問題自信地回答“是”,那我們就是把“英語教學”升格成為“英語教育”,實現(xiàn)了課堂上立德樹人與教學的融合。
我們教師要把德育教育活化,要把它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樣我們的學科教學才不是無聊的、讓學生聽而生畏的課堂。我們在教學中要做到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然而,德育教育的陣地不只是在課堂上,也不只是德育主任、班主任的事,立德樹人需要全員參與。即便我們在課堂上成功地進行了“學科教育”,但是對學生的進行德育教育應該涉及到學生在校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在課后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德育教育的范圍非常寬,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需要給學生熏陶。同時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成功與失敗;有乖巧與調皮;有自信也會有自卑。學生的種種遭遇都跟德育都有關系,一個有德的學生是有尊嚴的,內(nèi)心是快樂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始終。
對厭學、品行不端的學生,我們往往給予更多的關注、教育,竭盡全力讓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人。其實,對于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更應該要讓他們戒驕戒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不計得失、熱心助人,培養(yǎng)他們的優(yōu)秀品德;熱愛生活、樂于奉獻,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
課外英語活動必不可少。英語藝術節(jié)陶冶學生的情操,放大學生的亮點,深化素質教育,立德樹人。英語藝術節(jié)的演講比賽、單詞比賽、同聲傳譯、英文十佳歌手、電影配音、英語短劇表演等各種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優(yōu)勢,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英語學習的潛力,增強了自信,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在美育、德育、教育活動的充分滋養(yǎng)中茁壯成長。
三、堅持原則,教育有方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做好德育的融合,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需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德育原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需要堅持疏導原則以及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過“四句話”、“四顆棗”循循善誘,既肯定了學生的優(yōu)點,又讓學生逐步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轉變。這就是疏導原則與尊重學生的原則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良好的效果。
(二)我們要選擇恰當?shù)牡掠椒?。如我們可適當?shù)剡x擇和使用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情感陶冶法等多種德育方法。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并積極改正。
只有每一位教師都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將它投入到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去,講方法、重時效,這樣才能真正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四、立德樹人的深遠意義
從古至今,德育為先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重點,十九大再次強調立德樹人,證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將立德樹人貫徹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利用學生向師性的特點,以身作則,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幫助學生成才,為祖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9
[2]成尚榮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
[3]葛文山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1
[4]關月玲 《課堂教學方案書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