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虎
◆摘? 要:雙減政策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也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提質增效的要求,需要初中數學教學對整體教學結構和觀念進行重新思考,并進行優(yōu)化布局?;诖?,本文就從雙減政策的價值入手,結合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來具體談談初中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應用價值;教學策略
一、引言
在新課改的發(fā)展進程中,對于學生的壓力負擔過重的問題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意在為學生減負。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適當的在課后為學生布置一些鞏固強化的聯系作業(yè),也是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鞏固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但是,雙減政策也要求教師要落實“提質增效”,要切切實實地從“提質增效”的角度,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減負。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價值
結合實際情況來說,早在數學教學互動開始之初,很多教師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就選擇了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策略,數學教師,作為課堂的絕對主導,將需要學生消化和掌握的知識一點點講述給學生,以課本內容為基礎,融合一些自己的教學理解與經驗,傳授給學生一些知識學習和解體的經驗技巧。如此教學模式,長期下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會漸漸消失,變成一個只會聽課的機器,互動少,交流不足,課堂氣氛沉悶,數學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提高,難以見效。而如果教師能夠適當的創(chuàng)新教學,結合新的雙新理念,從減負增效的角度,來審視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數學課堂,借助于各種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啟發(fā)和引導中,帶領學生探索數學世界,將會非常受到學生的歡迎,并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活躍課堂,讓數學課上,學生都能夠活起來、動起來,熱切交流,探索討論,共同探討數學的奧秘。
三、應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1.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當前很多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普及可以成為數學教學的有效助力,數學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設計中,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多媒體的工具特色,在一些幾何類、畫圖類的數學知識學習的時候,借助信息技術,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形象生動的理解數學知識,在直觀的圖形展示等過程中,加深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形象化的展示直線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在PPT中,將可能出現的位置關系抽象化為數學圖形,引導學生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觀察與思考中,深刻認識什么是相離、相切以及相交……然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動態(tài)呈現工具,向學生展示相離、相切和相交這三種關系的變化,讓學生形象生動的理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深刻理解數學概念,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如此,在形象化和動態(tài)化的教學呈現中,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掌握也更為牢固。如此,在課后,教師就沒有必要再去給學生布置一些基礎性的判斷等的作業(yè)了,也是一種減少學生的作業(yè)負擔的有效前提。
2.借助問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學習必須要依賴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實際問題應用額能力也是數學教師必須要開展的一項工作,更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要求。對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問題啟發(fā)的方式,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促使學生在數學我呢提的探索思考和解決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位數與眾數》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引導的方式,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里,結合知識點設計幾個有探索和思考價值的問題,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或者合作討論。如“班級學生的身高中位數是多少?”讓學生自主討論,或者合作完成此問題的探索解決任務。在學生的探討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對“中位數”理解還不夠深刻,導致將其與中間數、平均數混淆。結合學生的探討結果,教師然后再深入本課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該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最后,在學生了解了中位數的基本特征和概念之后,再讓學生來完成這一問題,學生的問題解決就會非常容易……如此,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引導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概念理解,如此,課后更多的簡單習題的訓練就沒有必要了,教師可以在課后作業(yè)的設計上,適當的設計一些拓展性的更其他更靈活的作業(yè)形式,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3.完善課堂教學,提質增效,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
很多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參考教輔資料,或者結合教材內容,根據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學目標,導致設計出來的課堂教學有些按部就班和按圖索驥的意味,課堂靈活度不夠,吸引力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很難得到質的跨越提升。從初中數學教材來看,每單元、每一課,都是不同的,所涉及的領域不同,所包含的內容不同,所對應的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圖形類的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而證明類的則更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對此,數學教師需要重點結合每一課的重難點以及核心要素,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結合減負增效的理念,不斷優(yōu)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學生的數學教學而言,減負增效并非是真正的減少作業(yè)量,而是采取一些靈活地方式,或者從形式等層次上,轉變學生的壓力,讓學生在高效率的數學課堂的建設前提下,降低學習負擔,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陳虹.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生數學問題提出的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6):37-38.
[2]陳英敏.初中“數學活動”課程的教學策略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