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朱婧 李晨
摘 要:優(yōu)秀和專業(yè)的英語翻譯,能充分體現(xiàn)語言連接的邏輯性和內在含義表述的精準性。教師要通過深度剖析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明確目前英語翻譯教學理念和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進而提出更加現(xiàn)代和科學的教學新策略,并將不同的英語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有效地應用于英語翻譯課堂,使學生通過不同理論知識和文化的理性對比,逐漸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同時,教師應將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科學融入英語翻譯教學,并能自覺地拓展和豐富英語翻譯理論的應用與實踐場景,確保學生的翻譯能力和語言技能獲得有效提升。
關鍵詞: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姚磊(1994-),男,江蘇盱眙人,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跨境電商、英美文學;朱婧(1985-),女,江蘇淮安人,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翻譯;李晨(198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用學、二語習得。
英語翻譯不能局限在語句的解釋上,更不能過度強調語法或語音的規(guī)范性,要注重體現(xiàn)譯文與原文在意思與風格上的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英語翻譯教學要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建更加現(xiàn)代和多元的教學環(huán)境,確保學生對英語翻譯理論和主要翻譯方法進行深層次理解,并能扎實掌握不同的翻譯策略,使他們能辯證思考文本風格、語言結構轉換的各種問題,真正將知識與理論活學活用,而不被既定的規(guī)則和要求所限制。組織學生對英語翻譯方法和策略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無論是知識的創(chuàng)新還是文化的創(chuàng)新,都要做到破法不悖法,即活學活用、自主創(chuàng)新,不是虛構捏造,要有科學根據(jù)和依據(jù)。秉承這一思想,師生要協(xié)同推進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
英語翻譯教學不是指導學生對字詞語句進行逐一翻譯,而是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和風格,靈活地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與策略。在對不同文本進行語言轉換的過程中,需保證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意識,了解不同詞匯在不同語境中應用的意義。但目前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跨文化意識,會因文化預設而產生錯誤的翻譯理論和方法。另外,學生會受到母語思維和語感的影響,不能翻譯出原文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二)教師經驗與意志優(yōu)先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都占據(jù)教學的主導地位,并以自身的經驗與意志為中心設計教學方法和內容,雖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不利于全面展現(xiàn)教學問題和結果。尤其是以書面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他們的理論能力,不能驗證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目前,整個教育系統(tǒng)內出現(xiàn)教師經驗與意志優(yōu)先的教學現(xiàn)狀,導致英語課堂上出現(xiàn)教師越位、學生缺位的問題,無法高質量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
(三)教學模式滯后于時代發(fā)展要求
現(xiàn)階段,英語教師仍以傳統(tǒng)封閉課堂為主要陣地系統(tǒng)傳授與講解理論知識,普遍缺乏擴充實踐訓練內容的意識,導致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能力無法獲得顯著的提升。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國家要求各學校要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不能局限在知識的講解,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德育、美育、智育、勞育等素養(yǎng)。但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機制與觀念的影響,無法快速轉變教學觀念與思想,出現(xiàn)教學模式滯后于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現(xiàn)狀。
二、英語教學中主要翻譯方法的剖析
(一)直接音譯方法
在中國特定的語境和文化氛圍下,教師在實際開展英語翻譯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翻譯方式對原文進行語言轉化。翻譯中國特色的詞語時,要采用直接音譯的方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風味和意蘊更加直觀地表達出來。例如,對中國錢幣單位進行翻譯時,應盡量選擇類似拼音的英語翻譯方式,即元(yuan)、角(jiao)、分(fen),以更加精準和具有中國特色地表達相關詞匯的意義和概念。對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些詞匯進行英語翻譯時,也可采用直接音譯的方法,如餃子可翻譯成“dumpling”,但隨著外國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了解和認可,更多官方平臺會以“jiao zi”替代原本的英語詞匯,這樣更有助于弘揚和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二)基于詞語進行翻譯的方法
采用直譯的方式進行英語翻譯,更能完整和直接地展現(xiàn)原文意思和語言風格。但面對特殊或專業(yè)性較強的術語,采用直譯的方式,會導致譯文缺乏專業(yè)性和精準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詞語對翻譯的內容進行解釋與補充,確保讀者更加有效地閱讀和理解。保留原文結構和態(tài)度的基礎上,能夠適當融入補充詞匯進行英語翻譯。尤其在翻譯中國特色文物或歷史遺址的過程中,應采用“直意+詞語補充”的方式對文本內容進行翻譯,保證形式與內容的高度契合。
(三)譯音翻譯方法
譯音翻譯方法主要是將原文的重要意思正確地表示出來,并不要求逐字逐句進行翻譯。教師在向學生講授音譯方法的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了解不同語義在不同場景中出現(xiàn)的差異性,并使學生對跨文化語言交際理論建立正確和深刻的認識。譯音翻譯方法的使用,更能鮮明地展現(xiàn)出英語和中文的不同語言文化特點和生態(tài)文化的差異性,有助于凸顯本土語言的鮮明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翻譯方法,正確理解譯音翻譯的作用和應用價值。
(四)聯(lián)系上下文翻譯方法
在特殊和復雜的語境中,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英語翻譯??梢岳谜Z義再生的方式,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文學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英譯漢、漢譯英的不同語境中進行靈活切換,由此真正感受到語言轉換的難點,并能直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建不同特點的語言應用場景,令他們對書面翻譯和口語翻譯建立不同的認識和理解。翻譯不同體裁的文本,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多樣化的英語翻譯方法,且能聯(lián)系上下文,對直譯翻譯和音譯翻譯進行有效的結合與切換。
三、英語翻譯教學中翻譯策略的選擇
(一)信息對等
無論是選擇直接音譯的方法,還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對特殊文本進行翻譯的方法,都必須以信息對等的翻譯策略為主,要給予原文語言最大的尊重。要將原文信息完整地加以表達和語言轉換,保證閱讀者能夠深入理解,并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但教師要明確信息對等翻譯策略僅是一種理想中的理念,不能在實踐工作中完全得以展現(xiàn)。完全不改動原文存在極大的難度,甚至某些特殊題材的文章,若直接進行翻譯,將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辯證地思考和使用信息對等翻譯策略,要根據(jù)翻譯文本的性質和體裁,選擇是否全部或部分保持原文的信息。
(二)含義對等
對英語文本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學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要對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政治文化、風土人情建立正確的認識,而后在信息對等的前提下,對文本內容進行英語翻譯。保證翻譯文本關鍵內容表達的精準性,不因被轉換語言風格后而產生理解歧義。要精準提煉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思想內涵,利用準確和精煉的語言進行翻譯與表述,保證文中的內容和意思準確表達出來。秉承含義對等的理念和原則,組織學生對不同的文本進行語言轉換,并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翻譯效果和質量。
(三)風格對等
翻譯文本的性質和體裁不同,有著各自獨特的行文風格,會在語言表達和精神傳達方面有特定的要求。教師在實際開展英語翻譯教學活動過程中,應采用風格對等的翻譯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剖析原文的主旨和思想內涵,并成為原作者與翻譯者之間的溝通媒介,進而達到預期的翻譯效果。無論是翻譯商務信函,還是對固定格式的法律文書進行翻譯,都要秉承風格對等的原則,組織學生進行內容分析,并選擇適合的翻譯方法精準傳達文本意思,避免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問題,要真正體現(xiàn)翻譯成果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翻譯后的中文文本風格要與原文的風格保持一致,且不能隨意引用不確定的論據(jù),要真正保證文章結構與意思表達的完整性與正確性。
四、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從母語思維和英語思維思考翻譯文本的轉換思路與方法,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英美文化科學地融入英語翻譯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文化視角和文化積累,能夠客觀和理性地進行文化對比,并能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進行深入理解。要通過不斷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根據(jù)既定的語境和翻譯文本的特點,選擇適合的翻譯方法與策略。教師要在英語翻譯教學中不斷顛覆常規(guī)的教學流程,不局限于傳統(tǒng)課堂,應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理論教學進行前置。即依托虛擬的在線教育平臺,組織學生提前預習和學習翻譯的基本理論、技巧和方法,并能從網絡視聽資源中提取學生感興趣的不同領域的文化,保證學生持續(xù)獲取優(yōu)質信息,并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和智慧,能夠對英語翻譯形成新的視角與認知。在此基礎上,聚焦傳統(tǒng)課堂,組織學生從跨文化視角對文本進行英語翻譯,而后由教師進行專業(yè)化的點評與客觀評價,使學生明確了解自身在翻譯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同時,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指出他們受母語思維的干擾而產生的對其他國家政策和文化理解偏頗等問題,繼而使學生真正了解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教師在對英語翻譯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要不斷采集和整理不同領域的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進行提升。學生既要了解英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要扎實掌握翻譯方法與技巧,并能逐漸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這樣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才會真正提升。
(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要深度融入英語翻譯教學
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將其深度融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風格和知識積累情況,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不應以教師的意志和經驗為中心,要在英語翻譯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框架和認知架構,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與擴充。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文化認知選擇翻譯文本,并引導他們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對原文的語言風格和結構進行科學轉換。同時,采用信息對稱、含義對等的翻譯策略,要求學生在原文內容完全保留的情況下進行英語翻譯,由此對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驗。教師應將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深度融入英語翻譯教學,依據(jù)學生的意愿和訴求,選擇不同的英語翻譯策略和方法,繼而能根據(jù)他們的具體問題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講授英語翻譯理論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不同的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確保他們真正形成良好的英語翻譯技能,并能根據(jù)翻譯文本的特點和要求,科學地選擇翻譯方法。相較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切實強化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更加重要。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根據(jù)學生的成長情況和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模式和內容。
(三)拓展和豐富英語翻譯理論的應用與實踐場景
英語翻譯教學既有極強的理論性,還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需保證學生在不同的實踐場景中真正了解和掌握知識重點、難點。教師要拓展和豐富英語翻譯理論的應用與實踐場景,在不同的語境和文化氛圍中,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訓練,并使他們對直接音譯方法、譯音翻譯方法的使用技巧建立正確的認識。例如,教師可模仿職場交際的場景,對學生的口語翻譯技能進行訓練,保證他們能在特定的交流語境中選擇適合的翻譯方法。利用不同的場景,使學生對不同翻譯方法的應用要點和注意事項,以及不同方法的差異性形成正確的理解,在實踐訓練中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針對學生書面翻譯能力的提升,可選擇現(xiàn)代文學、古典文學、科技類書籍等文本組織學生進行翻譯,由此真正看到對不同領域文本進行翻譯存在的差異性。學生對英語翻譯形成高層次認知和多維度視角后,會自覺地深入學習和了解不同的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進而逐漸形成極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職場競爭優(yōu)勢。
總之,教師要對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進行動態(tài)升級和優(yōu)化,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與場景中獲得多重學習體驗和感受。既要講解重要的翻譯技巧與方法,還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能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差異性形成深刻的認識,繼而更加精準和靈活地進行英語翻譯。
參考文獻:
[1]廖丹.高職英語教學中數(shù)字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教育觀察,2020(10):92-93.
[2]張勵亢.探究中專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與有效策略[J].福建茶葉,2019(8):137-138.
[3]鄭曉楓.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J].高教學刊,2019(1):93-95.
[4]王曉琪.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策略探析[J].文教資料,2017(5):224-225.
[5]彭新竹.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88-89.
[6]夏光.淺析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8):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