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斌
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核心設計教學方案是將生活背景元素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策略,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將生活與學習相互滲透,實現(xiàn)高效教育的根本目標。本文將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氛圍、生活化教學問題、生活化教學方法以及生活化教學活動等角度進行分析,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踐方式進行探究。
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核心及背景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案設計中,數學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全面,既要涉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又要針對教學氛圍及教學方向進行全面探究,從根本體現(xiàn)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特點,全面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及學習效果,實現(xiàn)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參與興趣
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主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學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的重要根本,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效果將難以得到較大的提升。依據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完成學習目標,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掌握全面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需要結合多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及效果。以小學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一課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及積極性。首先,以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的重要根本與有效方式,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將生活元素通過信息技術方式進行體現(xiàn),使學生感受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數學學習效果。其次,教學氛圍的構建可以通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分析,強調學生的主體身份,使學生主動進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同時教師將生活化元素滲透至學生自主創(chuàng)設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強化數學教學效果。另外,以構建教學氛圍為主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加強基礎環(huán)境的設計,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圖片、真實性較強且具有生活特點的教具作為基礎,營造教學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以生活化教學氛圍為背景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體現(xiàn)生活元素,強化數學教學質量及效果。
二、設計生活化教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數學問題非常常見。向學生提問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拓展學習內容及范圍的有效措施。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中,加強生活化數學問題的設計,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數學學習目標。例如,在小學數學“角的度量”課程教學中,主要發(fā)展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及掌握讀角的概念,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中完成度、分、秒的換算目標,全面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在本課問題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教師可將生活化元素滲透其中,使學生通過生活化問題的學習和分析全面提升數學學習效果及理解能力。比如,在本課的教學重點“角的表示方法”這一教學目標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問題形式完成教學工作,如以生活角度為學生設計應用題型、計算題型等多種題型,使學生充分感受不同數學題型中生活元素的引導作用,全面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完成本課重點及難點的教育目標。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背景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加強生活化問題設計形式,豐富學生數學問題體驗,強化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發(fā)展目標。
三、完善生活化教學方法,強化學生探究水平
在生活化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教學方法生活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水平,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完成數學學習目標。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方式可以通過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是結合生活現(xiàn)象設計教學方法,其二是通過數學內容分析生活問題。兩種教學方法的設計及完善都十分有效。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保證教學方法既可實現(xiàn)生活化發(fā)展目標,又可在學生理解及接受的范圍內呈現(xiàn)。首先,以生活現(xiàn)象為主設計數學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作為教學方法的因素,強調生活內容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會通過生活角度學習探究數學知識,完成數學學習發(fā)展目標。另外,通過數學知識及內容分析生活問題,是生活化數學教學方法運用的重要根本,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以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為例,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結合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在生活中的呈現(xiàn)形式作為教學基礎,使學生根據數學知識分析生活內容,如生活中常見的梯子等物品。教師以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特點,將會有效促進提升教學效果,進一步完善數學教學質量。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教具,以此突出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形式,為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起到促進作用。
四、組織生活化教學活動,發(fā)展學生拓展能力
組織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靈活性較強的數學活動中完成多項教學目標。例如,在小學數學“扇形統(tǒng)計圖”課程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構建圖表學習概念、發(fā)展學生數學數據分析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學活動的方式運用至本課教學過程,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發(fā)展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對此,將生活背景中的“水資源調研”作為本課的實踐活動教學方案是比較科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用水情況進行調研,通過扇形統(tǒng)計圖的形式展示相關數據。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體現(xiàn)數學教學的多樣化特點,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調研活動中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為價值觀發(fā)展目標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
五、應用生活化教學道具,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核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案構建過程中,主要目的便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知識吸收能力,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至數學知識探究學習過程,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在此背景下,數學教師不僅可以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境角度進行分析,還可以從教學道具角度體現(xiàn)生活化元素,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準備相關教具,或者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活中與數學學習相關的道具,這樣即可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是非??茖W的教學措施。例如,小學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的教育目的,數學教師即可通過生活化教學道具的應用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真實生活化物品的輔助作用下,進一步了解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和差異性,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與此同時,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數學基礎知識后,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生活化學習道具,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探索過程,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因此,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主要教學方法的小學數學教案設計過程中,重視應用生活化教學道具,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將會切實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教育目的。
六、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完善數學教學方案的重要根本。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教師更加重視為學生構建廣泛全面的教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延伸學生的學習方向,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基礎學習內容。在此背景下,數學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通過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方式,為學生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從而強化學生綜合學習效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更加廣泛的學習內容和探索中。例如,小學數學“數據收集整理”課程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其中的基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為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收集、記錄、整理數據的學習方法,初步了解統(tǒng)計表的應用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據統(tǒng)計意識及自主分析意識。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方式為學生構建完善的教學方案,延伸學生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向。在此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興趣。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體重變化、視力情況變化、路口掛車輛等元素的滲透及內容的應用,可以完成數據統(tǒng)計收集和整理的學習目標。同時生活化教學內容的科學滲透及應用方式,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背景進行分析,保證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構建針對性的教學元素,使其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完成學習目標。因此,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生活背景為學生設計多元化教學內容可以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七、運用生活化教學語言,豐富學生體驗
對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的主要難點問題在于其知識存在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大部分學生的專注能力較弱,在傳統(tǒng)單一的抽象模式學習中,會出現(xiàn)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強的問題,從而導致其學習效果未能達到理想目標。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語言應用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可以有效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以生活化和實踐性效果呈現(xiàn)出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豐富學生體驗。對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習題等元素結合生活背景為學生展現(xiàn)出來,通過生活化語言表達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體驗能力和理解水平,進而促進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小學數學“時、分、秒”教學設計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知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數學教師即可通過生活化教學語言的引導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知識以直觀效果呈現(xiàn)出來。比如,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角度進行分析,將時、分、秒的概念滲透其中,通過生活化教學語言表達方式,促使學生直觀體會不同時間單位之間的差異性及具體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另外,在生活化教學語言的具體應用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并降低抽象化數學概念的難度,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角度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合理轉化,從而達到強化學生體驗能力和理解效果的教育目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應用生活化教學語言,為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數學知識體驗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認知和鞏固基礎學習內容。
八、開展生活化教學游戲,促進寓教于樂精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并且提升課堂效率,對小學生的數學教育而言可以將游戲教學導入到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可以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核對數學的靈敏度,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性思維,一舉兩得。
例如,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案教學的課程當中,可以在上課前一天叮囑學生準備好多張白紙或彩紙和學生專用剪刀。在課堂上,教師先將要學習的圖形依次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了解各個圖形的名稱。因為圖形種類較多所以一次性掌握的話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進而教師將圖案一個一個單獨畫出來,標上名稱,帶領學生一起在紙上畫出來,畫好后在保證不受傷的情況下將圖形沿邊裁剪下來,先不要在紙上寫名稱,等所有圖形全部標記完成后,教師將不同的排列順序寫在黑板上,例如,先列出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的順序,讓學生按順序排列好后訂正答案。
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加入一些趣味互動,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前后左右等方位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故意說:“后面黑板的字我怎么看不清呢,有哪位同學可以幫我念一下呢?”。然后引導某位同學或者全班同學一起朗讀出來。而后教師走到教室后側,指著前面的黑板說道:“前面黑板的字我也看不清楚呢?!?,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得朗讀出前面黑板的字。如此一來,學生在趣味互動中,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前后的方位區(qū)分,事半功倍。
九、結語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運用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角度進行滲透,加強生活中真實內容的運用,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全面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及效果,進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