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
橢圓的定義主要包括第一定義、第二定義以及第 三定義.在解答有關(guān)橢圓的問題時,靈活地運用這三個 定義,能有效地簡化運算,提升解題的效率.這就要求 我們深入研究橢圓的三個定義,探究其內(nèi)涵和外延, 將其靈活地應(yīng)用于解題中.
一、巧用橢圓的第一定義解題
若在平面內(nèi)有兩個定點 F1 、F2 ,動點 P 到這兩 個定點之間的距離之和等于定值 2a(大于 |F | 1F2 ),那 么動點的軌跡方程就是橢圓,該定義為橢圓的第一定 義.這里, P 為橢圓上的任意一點,兩個定點分別為橢 圓的焦點,記 |F | 1F2 = 2c .由該定義可以得出 | PF | 1 + | PF | 2 = 2a .若問題中涉及橢圓上一點到兩定點之間的 距離,如有關(guān)焦點三角形、焦半徑的問題,我們就可以 根據(jù)橢圓的第一定義,建立關(guān)于焦半徑 | PF | 1 、| PF | 2 的關(guān)系式,從而使問題順利獲解.
例1.若 P 是橢圓 x 2 a2 + y2 b 2 = 1(a > b > 0) 上的任意一 點,F(xiàn)1 、F2 為橢圓的焦點,以 PF2 為直徑作圓 M ,證 明:圓 M 必定與圓 x 2 + y2 = a2 相切
我們只要抓住關(guān)鍵信息: PF2 為圓的直徑,PF1 是 橢圓的焦半徑,根據(jù)橢圓的第一定義,建立關(guān)系式: | PF | 1 + | PF | 2 = 2a ,便可根據(jù)圓的性質(zhì)和三角形中位線 的性質(zhì)證明結(jié)論.
二、巧用橢圓的第二定義解題
若動點 M 到定點 F 的距離,與其到定直線 l 的距 離之比是一個常數(shù) e = c a(e < 1) ,則點 M 的軌跡是橢圓. 這個定義是橢圓的第二定義,其中定點 F 為橢圓的焦 點、定直線 l 為橢圓的準線,常數(shù) e 為橢圓的離心率. 若已知橢圓上動點到準線的距離,或已知動點的軌跡是橢圓,就可以根據(jù)橢圓的第二定義建立動點到定點 的距離以及動點到定直線的距離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例2.若方程 m(x ) 2 + y2 + 2y + 1 =(x - 2y + 3) 2 表示 橢圓,則 m 的取值范圍是 .
變形后的方程可看作橢圓上動點 (x,y) 到定點 (0,1) 和定直線 l:x - 2y + 3 = 0 的距離之比.根據(jù)橢圓的 第二定義可知 e= 5 m ,而橢圓的離心率 e ∈(0,1) ,據(jù)此 即可求得 m 的取值范圍.
三、巧用橢圓的第三定義解題
若平面內(nèi)的動點 P 與兩定點連線的斜率之積等 于常數(shù) e 2 - 1(e ∈(0,1)) ,則動點 P 的軌跡是橢圓.該定義 為橢圓的第三定義,其中的兩個定點是橢圓的焦點,e 是離心率.若已知動點與橢圓的兩焦點連線的斜率之 積,就可以判定該動點的軌跡方程是橢圓,建立關(guān)于 e 的關(guān)系式即可解題.
例3.在 ?ABC 中,B(6,0),C(0,-6),且 k AB?k AC =- 4 9 , 求頂點 A 的軌跡方程.
由kAB?kAC = - 4 9 ,可聯(lián)想到橢圓的第三定義,于是 將 B、C 看作橢圓的焦點,將 A 看作橢圓上的動點,根 據(jù)橢圓的第三定義,建立關(guān)系式 e 2 - 1 = - 4 9 ,便可求得 橢圓的方程.
總之,我們不僅要熟悉橢圓的三個定義,還要善于 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尋找與焦點、準線、過焦點的 直線的斜率有關(guān)的信息,將其與三個定義關(guān)聯(lián)起來, 這樣才能靈活地運用橢圓的三個定義去解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