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奧麗芙?基特里奇》的悲喜劇性

    2022-03-03 01:17:52高海琳
    大眾文藝 2022年3期

    高海琳

    (廣東財經(jīng)大學,廣東廣州 510000)

    一、悲劇因素

    首先,這部小說的悲劇性體現(xiàn)為有價值的事物的泯滅。這些事物的存在的終結(jié)會引起讀者的內(nèi)心的情感蕩漾;這篇小說中,雖然有些人物人格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并不能稱得上是標準的真善美的人物,當他們死亡時,依舊可以引起讀者的感情上的深刻的共鳴。亨利雖然在許多小鎮(zhèn)的居民的眼里,是一個性格溫和的“老好人”,但更為人所不知的是,他這樣一位看似忠厚老實的人也有過對自己的妻子精神出軌的經(jīng)歷。文中這樣描寫了一個人物的謝幕:“一星期后,一個普通的購物的清晨,他們開車進城,駛?cè)氪笮瓦B鎖超市首得惠的停車場。奧麗芙打算留在車上看報紙,讓亨利進去買點兒牛奶、橙汁和果醬?!€要別的嗎?’他說了那幾個字。奧麗芙搖搖頭。亨利打開車門、跨出長腿。只聽見車門扭轉(zhuǎn)的嘎吱聲,看見他格子夾克的背影,接著,他以一個奇怪、不自然的姿勢摔倒在地……她大聲叫他,等待救護車來。亨利嘴唇嚅動,睜著雙眼,一只手不停地在空中抽搐,仿佛要伸手去抓奧麗芙身后的某些東西?!焙嗬鋈艘饬系碾x去讓人在錯愕之余感嘆生命的無常和易逝,更加增加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以及母親安妮塔由于控制欲過強失去了自己的女兒茱莉,導致了她的離家出走。“凱爾叔叔去穆迪的店里買報紙,門口的巴士啟動時,他正好看見茱莉坐在后排的座位上。安妮塔沖進女兒的臥室翻了個底朝天。茱莉的運動背包以及大部分內(nèi)衣和化妝品都不見了。安妮塔找到了茱莉留給維妮的字條?!痹谄渲校环τ诋斒氯藖碚f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價值的事物的失去。

    這部小說也描寫了人對生存意義追尋的徒勞,以及對于平庸日常反抗的無意義。這部小說充滿人生百態(tài),平凡百姓用瑣碎日常佐證了一個時代的抑郁。哈貝馬斯以及西方的一些學者指出:現(xiàn)代性有兩種——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性和美學的現(xiàn)代性。審美的現(xiàn)代性則集中譴責資本主義造成的人的異化。科學使全人類的理智更進一大步的同時,也一刀切斷了人們與信仰之間的牽連。馬克思定義的悲劇則是,悲劇應體現(xiàn)新舊時代的沖突。馬克思主義者通常認為歷史維度的斷裂是造成悲劇的源頭:一切舊的、丑惡的東西之所以能夠存在于現(xiàn)實,總具有它歷史的和邏輯上的合理性。誠如黑格爾的名言:“凡是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正因為相信自己的合理性,而犯了“世界性的歷史謬誤”,故而其滅亡就是悲劇性的。另一方面,就對社會、對民眾的危害而言,有其悲劇性。用陳琨先生在其《當代美國文學中的“黑色幽默”》一文中的一段論述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有權(quán)勢的人物的喜劇中受害者仍然是無辜群眾,時代的壓倒性主流話語更容易給普通的民眾及社會造成 “痛苦的悲劇”。而且他們所造成的悲劇程度,正與他們的荒唐滑稽程度成正比。高爾基曾經(jīng)指出:“帝國主義世界…這個世界中的悲劇是和這個世界帶給人的痛苦有關(guān)?!?,對于奧麗芙這一代人來說,時代的悲劇就是價值的虛空,神的坍塌,信仰的缺失,靈魂的迷茫,以及恐怖襲擊的余震伴隨而來的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的隱隱作痛。在美國發(fā)生911恐怖襲擊以前,許多美國人民都有著堅定不移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植酪u擊以后,他們突然領(lǐng)悟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百分之百確定的,他們心中長久以來穩(wěn)固的信仰的支柱好像一夜之間坍塌了。911事件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異化悲劇的一個側(cè)面。就如趙興飛在荒謬境遇與人的抉擇——《西西弗神話》研究里說的,“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我們認為許多事物是理所當然和我們無法分割的,比如山脈,天空,甚至樹蔭。甚至于,我們一直深信只要通過地理,物理,生物這些精確的理性科學便可以輕易對所有這些了如指掌。然而,我們以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無所不知到頭來只是我們膚淺的想象和主觀的假設。”奧麗芙即使在恐怖襲擊的數(shù)年以后乘坐飛機,仍然能被喚起心中醒目的創(chuàng)傷回憶。

    在審美反應中,悲劇和崇高這一概念總是緊密相連。傳統(tǒng)的悲劇人物一般具有偉大的奉獻精神和戰(zhàn)勝苦難的卓絕的意志,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悲劇往往更聚焦于事件本身。關(guān)于奧麗芙?吉特里奇的描寫就體現(xiàn)了千禧年的人們在911以后的創(chuàng)傷反應。奧利芙即使在多年以后坐飛機去紐約看自己兒子時,在自己乘坐的那架飛機降落的那一刻,她仍然回想起來了很久以前的恐怖襲擊。她回想起自己那天看著電視畫面中往復播放著飛機撞毀大廈的瞬間,她在自己里房間陷入了深深的絕望與崩潰。即使在多年以后,她仍然無法克服這一創(chuàng)傷回憶。這一恐怖襲擊像一樁標志性事件改變了幾乎所有美國人的潛在思維方式?,F(xiàn)代人以自己的方式找尋存在的意義,在一片虛無中,只要堅持對生活的肯定,就是一種勇士,也是一種意義的追尋,也是一種在對抗悲劇本身的崇高。小說里的海岸線也像每個人心里的那道防線,總是在一定程度上使過度越界的情感平復與回歸。相對于傳統(tǒng)悲劇崇高的正面沖突,現(xiàn)代悲劇如這部小說的海邊小鎮(zhèn)一樣,總是這樣暗涌與秩序并存。

    二、喜劇因素

    小說中體現(xiàn)的人存在的荒謬是喜劇的?!癷t is about how the souls are suffering or exhausted”加繆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他畢生都在探討人類在虛無中生存的意義。他也有“下一代的精神導師”之稱。諾貝爾獎的頒獎詞這樣評價加繆:“with clear-sighted earnestness illuminates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conscience in our times”。加繆的生存背景是一個新舊時代交替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有種舊的秩序正在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形成的一種混亂。他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和舊價值被重估的時代。就像這部小說的人物們,物質(zhì)和精神的不協(xié)調(diào),理性和感性的分裂讓他們不斷處于迷茫,不安和自我懷疑中。人與人之間缺乏安全感和充滿了冷漠疏遠。加繆認為五大因素組成人的荒謬:對單調(diào)的生活厭倦,對死亡必然性的恐懼,對時間易逝的敏感,人與世界之間的異化,人意識到并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施特勞特描寫的人關(guān)系之間的異化也表現(xiàn)了人生存的荒謬。雖然哈蒙和邦尼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但是他們之間鮮有什么有效深度的交流,他們也從不真正在意對方的感受。他們之間的婚姻是虛有其表的,他們之間的交流僅限于滿足一些日常最基本的需要。再比如,克里斯托弗和街角商店的巴基斯坦人之間的交往也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異化。他每次去買報紙的時候,巴基斯坦人看起來都非常熱情友好,他們之間的交際看起來非常彬彬有禮的。但是,克里斯托弗卻告訴他的媽媽,每當知道地鐵要爆炸時,巴基斯坦人就會心知肚明卻面帶空洞微笑地目送他走向危險的地獄。這種人之間關(guān)系冷漠體現(xiàn)的荒謬也是具有喜劇性的。

    打破沉悶現(xiàn)實的反抗,對于夢想的勇敢追逐也是喜劇的一面。布萊希特這樣評價人生的苦難,“這個人的苦難感動了我,因為對他來說興許還有一條出路。”,從這些人的例子,讀者被鼓勵去突破宿命論的藩籬,去重新獲得主體性,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從他們身上再次發(fā)現(xiàn)生命的樂趣,他們的反叛精神重新賦予人對于生活的熱愛。雖然施特勞特描寫了人之間各種各樣的沖突,情侶戀人之間形形色色的背叛,所有這些都是讓人無限感懷的無?!强傮w來說,作者讓人們看到了生活仍然是值得去經(jīng)歷的,仍然是充滿希望的。Katherine montwieler:“小說的故事讓故事的人物,也包括讀者歷盡艱難地認識到,他們的過去并不如他們所認為的那樣穩(wěn)定?,F(xiàn)在,甚至是未來,也是無常多變的?!薄霸S多故事都有這樣一種主旋律——都是以人們與過去和解而結(jié)尾。就像幸存者想要努力接納吸收他們的家族遺產(chǎn)一樣,很多故事在結(jié)尾都會有這樣一種頓悟,人物以一種悲劇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币聋惿资┨貏谔卦谶@一代顛覆了傳統(tǒng),做出了創(chuàng)新。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人性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比如說簡一直以為她和丈夫是和睦忠實、幸福美滿的一對,他們的恩愛甚至招來了周遭人嫉妒的目光。然而,由于某個偶然的契機,她得知她其實在過去被背叛了。面對“嶄新”的過去的沖擊,簡當下立刻的選擇則是忘記背叛,原諒自己的丈夫。因為她知道,遺忘過去是開始新生活的最好方式。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一個人要動用自己的主體性去和過去和解,以更好地活在當下和未來。

    在傳統(tǒng)意義上,衰老都是一個消極負面的主題,衰老也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然而,奧麗芙是一個反面。這部小說并非描述了一個因為自己的衰老而傷春悲秋的女性。她雖然遭遇著老年人的孤獨,她也在努力地積極向上生活??梢娮髡叩膬A向是反對那種認為衰老是悲劇的社會主流話語的。這部小說大多數(shù)的人物都正處于他們的暮年時期,他們雖然被中年危機所困擾,也仍然在盡自己所能積極地面對生活。簡和鮑勃已經(jīng)是對七旬老人,他們?nèi)匀荒茏龅綀猿钟幸?guī)律地去欣賞音樂會,珍惜和擅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點滴。

    黑格爾認為喜劇人物通常會對一些外在看來空洞的目標有著不必要的熱忱。女主人公在心愛的兒子成年結(jié)婚前,曾經(jīng)信心滿滿又周密地計劃過她們一家子的未來:“女人甚至能預料到,丈夫終將變老、中風、塌陷在養(yǎng)老院的輪椅里無法起身。但女人絕不會料到,自己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幫他在附近造了一棟漂亮的房子,看著他足科診所的業(yè)務逐漸起步穩(wěn)定,然后,他娶妻、成家,卻立刻橫穿大陸,搬到了這個國度的另一端,即便在被可憎的妻子拋棄之后,也再不肯回家。沒有一個女人,沒有一位母親,能料到事情會變到這步田地,眼睜睜看著兒子被偷走”,這種反差同樣具有喜劇性:結(jié)果的虛無是對女主曾經(jīng)的幻想的巨大醒目的反諷。在兒子結(jié)婚之前,奧麗芙對自己夢想的追逐就有著固守的機械特征。

    魯迅曾言“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作者慣用的手法就是在很多章的結(jié)尾設計一個出人意料的反轉(zhuǎn),讓人感受到人生的富于無常。例如鋼琴演奏者那一章,安琪多年想象和回憶中的童話般美好純潔神圣的愛情,瞬間化為泡影;包括她之前鼓起勇氣作出的改變——向自己的多年的偷情對象提出分手,也變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毫無價值的灰燼。再比如小插曲那一章,奧利芙一開始對自己的兒媳婦并無太多怨言,只是兩個陌生人突然要進行生活磨合,會有些微詞。“現(xiàn)在,將由蘇珊娜(奧麗芙在心里喊她蘇博士)接手了,從她大手大腳的花錢方式來看,她很可能會雇一名管家……”奧麗芙最終還是想開了,“你早晚得退到一旁,讓位給新來的人”;對新人的略微不滿好像會被對新生活的憧憬所治愈:兒孫繞膝、天倫之樂。然而當她無意間聽到兒媳蘇珊娜背后是怎樣議論她的,這一虛假和平剎那間消失了。蘇珊娜竟然在背后無情地挖苦她的穿著,她的身材;而且第一次讓遲鈍的她明白了克里斯、她眼里珍貴的兒子一直以來是怎么看她的,怎么看待他們母子的關(guān)系的。原來克里斯覺得她是負擔,和她相處是令人窒息的。親情等看似珍貴的情感被證偽的瞬間也十分讓人錯愕。

    根據(jù)巴赫金的喜劇研究,小說中的人物的喜劇因素還體現(xiàn)為“崇高”的事物從至高神壇的跌落,他認為喜劇的特征之一是對現(xiàn)存權(quán)威的質(zhì)疑與顛覆。小說中也有一些符合這一特點的喜劇人物。在鋼琴演奏者那一章,“此外,她還和鎮(zhèn)上的第一位市政管理委員馬爾科姆?穆迪相好,也已經(jīng)好了不少年”,之后的段落暗示她和這位市政官員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是違反人倫的。作者寫道安琪和他交往的二十二年里,從沒正大光明地往他家里打過一次電話。在知道她破天荒地打過電話后,這位官員竟然對她進行侮辱人格的責罵,可見他們的關(guān)系是不平等的,并且馬爾科姆有大男子主義的傾向。他是一個反派人物。市政管理委員是政府職員,理應代表著權(quán)力和威嚴,但作者卻向人們描寫了他私生活里讓人大跌眼鏡的不堪的一面。出軌,精神虐待女性……這種塑造人物的前后對比反差也具有喜劇效果。

    這部小說的開放式結(jié)構(gòu)也具有喜劇特征。小說主人公奧麗芙曾有言,大事件和小插曲均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施特勞特也潛心編織了事件和插曲合奏共鳴的交響樂。小說是由十三個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的小故事組成的。開放式的結(jié)構(gòu)將這部小說的假定性全部呈現(xiàn)出來,讓讀者與這部作品之間產(chǎn)生審美距離。這樣反而使讀者產(chǎn)生了仿佛置身事外一般的認識,有助于陌生化效果的實現(xiàn),有利于喜劇性戲劇情的構(gòu)建。多層次的結(jié)構(gòu)克服了傳統(tǒng)形式的局限,有效化解了傳統(tǒng)小說在推動情節(jié)時會面臨的種種困境。奧麗芙作為一條主要線索串起了整部小說,促進了整部作品結(jié)構(gòu)的有機統(tǒng)一,不至于過于零散。它利用倒敘、插敘多樣的手段,豐富了表達內(nèi)容,拓展了內(nèi)涵層次。Katherine Montwieler就這樣評價施特勞特的寫作風格,“施特勞特的獨創(chuàng)性在兩方面。這兩方面相得益彰:第一,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體裁,第二,它也是一種尋常的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年代序?!彼环磦鹘y(tǒng)的敘述手法,運用意識流和時間順序結(jié)合的手段,比如倒敘,插敘等。這種手法展示了人物情感思想的跳躍,能夠?qū)⑦^去未來現(xiàn)在等不同的時空交織在一起。

    三、悲喜劇性

    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典的戲劇理念中,“丑”不能入詩,悲劇和喜劇之間的界限一定是明確清晰的。但美國當代的戲劇家本特立卻認為,喜劇和悲劇并非毫無關(guān)系,因為他們同為世俗苦楚的摹寫;它們甚至還通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能更好地反映人性。這部作品雖然既有悲劇因素,但也有喜劇因素。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單一標準無法衡量這部小說的體裁。這部小說作為一部后時代的代表作,更嚴格來說是一部悲喜劇。

    就如同維特根斯坦所說,他的話都應該被逐字細品,凡是有重量的語句都值得人們?nèi)シ怕_步,這一部作品也一樣,看似平淡的文字底下暗藏玄機——從表象上看起來絲毫沒有波瀾,暗處卻是漣漪四起,悲憫浮現(xiàn)。在這里,在悲喜劇中,喜劇主要表現(xiàn)為外部形式,悲劇主要表現(xiàn)為內(nèi)部內(nèi)容。石靜在這本書的書評里也寫道,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往往埋藏在不動聲色,平靜平淡的語言下滿是激蕩洶涌奔騰不息?!皯n傷的底子猶如一層油脂始終漂浮在河流的旋渦處”,文字表面看似的殘酷后面隱藏著巨大的哀憐。

    為了達到這種不同于以往的五味雜陳的審美效果,施特勞特采用了雙重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具體在作中表現(xiàn)為人物性格的去扁平化。傳統(tǒng)文學所認定的人物性格特點往往是單一的,而施特勞特的小說人物則不能簡單地將其定義為好人或是壞人。如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奧麗芙不但不完美,而且完全偏離了傳統(tǒng)定義里“好人”的標準。時而她尖酸刻薄,不近人情,時而她又語出睿智,極富洞察力和同情心。這樣手法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就更加羽翼豐滿了。別林斯基曾經(jīng)寫道:果戈理的作品既具有喜劇性,也具有悲劇性。這兩個看似水火不容的對立面在他的作品里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歐洲恢宏壯麗的文學經(jīng)典殿堂中,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第一部如此巧妙將悲喜劇因素融合的范例。堂?吉訶德也是有著悲喜劇雙重性的人物,他是一個讓人覺得詼諧而又遺憾的形象。首先他也有勇敢,正直,善良等高尚品質(zhì),同時他并不能清醒正確地認識現(xiàn)實,是極端狹隘的主觀意識導致了他的個人悲劇。而他那種主觀唯心錯誤,是通過大戰(zhàn)風車、把妓女當高貴處女等一系列瘋狂的引人啼笑皆非的行為反映出來的。并且他的性格特征也是矛盾復雜的——他行為里的善不一定就十足代表著智慧和高貴。通過有“世界著名瘋子”之稱的堂?吉訶德,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騎士道犧牲品的笑中帶淚,辛酸苦辣。

    塞繆爾?約翰遜如此評價莎翁:莎士比亞的戲劇嚴格來說既不是喜劇也不是悲劇。因為它們是一部部體現(xiàn)了真實又復雜的人性百科全書。悲喜劇性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二重性的性格。在他們的身上,悲劇性和喜劇性有機地融合為“統(tǒng)一的、自成一體的個性”(別林斯基語)。而性格的內(nèi)在實質(zhì)是悲,表面現(xiàn)象是喜。這種性格的二重性更多是特定環(huán)境使然,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性格的二重性是一定時代特征的反映。比如這部小說的男主人公亨利,小說在第一章就描寫了在幸福美滿的婚姻的外表下,亨利暗暗對一起在藥店工作的丹尼絲萌生了情愫,“她點點頭,在鏡片后綻放笑容,宛若一個十三歲的少女……他說不出為什么這幅景象給了他某種特別的幸福感——但的確如此,就像全身澆了金水一般”,“想到她青春的面孔露出的迷茫,又是多么令人心痛”,而亨利竟然仍然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把丹尼絲逗笑的場景。甚至在丹尼絲的第一任丈夫意外去世后,還想過拋棄自己多年的結(jié)發(fā)妻子去和丹尼絲結(jié)合。這說明從道德人倫的角度講亨利不是十分完美的人,因為他對婚姻不夠忠實。但是這在施特勞特構(gòu)建的宇宙里,這些人性的瑕疵與亨利在外人眼中的“真正的紳士”“好好先生”形象并不沖突。由此看來亨利的性格具有典型的二重性。

    對于奧麗芙的人物性格評價,有的批評家講到,“她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對周遭事物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她并不是十足的好人,但她依舊能夠引起讀者對于她深刻的同情?!眔prah magazine則評價道“作為一個中心人物,奧麗芙非常擅于觀察,以及擅于和其他人共情…因為她,小說變得成為一個綜合有機的整體。因為作者復雜多變,有時毫不留情一般的矛盾的敘述手段,小說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盨an Francisco Chronicle也總結(jié)道:“奧利芙?基特里奇幽默風趣,尖酸刻薄,又生性念舊。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她精力充沛,同時也給人有強烈的壓迫感。當她轉(zhuǎn)為幕后時,我們又變得對她無比思念。因為她的存在,小說才變得如此讓人欲罷不能?!?/p>

    結(jié)語

    本小說作為后現(xiàn)代的產(chǎn)物,它有的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互相解構(gòu),古典的標準定式注定無法解釋現(xiàn)代的文本。喜劇和悲劇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取消了它們兩者的二元對立。綜合來看,本作品既融合了悲劇元素也融合了喜劇元素,是一部現(xiàn)代的悲喜劇。

    自古以來關(guān)于悲喜劇的標準眾說紛紜并無定說,各學說之間是對立互不兼容的關(guān)系嗎?是否可以把不同的標準拿來去同時評判同一件作品呢?這是否是可行的呢?這一點仍然是值得我們?nèi)ダ^續(xù)探討的地方。

    阿图什市| 肇州县| 宁河县| 卢龙县| 甘孜县| 米林县| 蕲春县| 徐水县| 华蓥市| 顺昌县| 灵宝市| 五大连池市| 蕲春县| 洛隆县| 红桥区| 莱芜市| 嘉禾县| 威远县| 丽江市| 连江县| 汕尾市| 新营市| 淅川县| 鄢陵县| 水城县| 马尔康县| 江孜县| 临桂县| 中江县| 庆云县| 郯城县| 开化县| 昌黎县| 安乡县| 龙口市| 淮北市| 开原市| 清河县| 万山特区| 浦县|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