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盧山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智能手機時代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在今天的智能電動車時代,變成了“充電5分鐘,行駛200公里”。
日前的小鵬超級補能發(fā)布會,是近期特別“特別”的一場發(fā)布會。秉承著字越少、內容越重要的原則,這場發(fā)布會規(guī)模不大,真正與會的媒體也不多。
但是在這場會議上,無論是何小鵬“淘汰混動”的言論,還是“20萬元以下電動車不需要自建充電站”的觀點,都是近期最勁爆的老大語錄。
事實上,在小鵬G9正式上市前的這場補能主題會議,本身有著另外一層非常重要的信息,即隨著小鵬S4超快充的上線,第一款能夠“充電5分鐘,行駛200公里”的G9,將不再僅僅是一款全新的高級別車型,而是由此為電動車體驗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改變。
這么一說,問題就都清楚了?!?00萬元以內最好的SUV”,本質上依然是在產品層面上的進化。而超快充,則是整個產業(yè)格局的進化。
小鵬汽車董事長 何小鵬
當充電速度無限接近于燃油車的加油速度,純電動車安靜、平順、無震動等等優(yōu)勢,相較于混動車就凸顯出來。這也是何小鵬“淘汰混動”的基本邏輯。
但是,今天的電動車充電真的能無限接近加油速度嗎?
為了證明這一點,廣州融創(chuàng)茂小鵬S4超快充站現場連線,直播了小鵬G9充電5分鐘,續(xù)航200公里的全過程。可以說,看著里程數不間斷增加,整個視覺效果爽感十足,5分鐘充200公里也是貨真價實。
雖然說這個效率還不能完全對標燃油車,但是已經達到了非??山邮艿某潭?。何小鵬舉了臨時去機場接送人的例子,5分鐘/200公里已經足以覆蓋這個應用場景。而12分鐘可以將電池從10%充到80%,突破了作為燃油車主的筆者的想象。
此處需要劃個重點:S4超快充最大輸出功率達480kW、單樁最大輸出電流達670A這是目前行業(yè)最高水平,而且是小鵬汽車自主開發(fā)的。
對于未來,何小鵬表示:以旗艦車型小鵬G9為起點,后續(xù)產品將全面適配以S3、S4為核心的超充體系。未來小鵬汽車將會聚焦在20萬元以上的產品,并將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場,用超快充讓純電淘汰混動。
面對“充電”這個電子類產品必須面對的問題,從150W超級快充,到街電和充電怪獸等等共享充電寶,手機已經走出了橫縱兩條解決道路。
如果將其平移到電動車領域,則可以理解為:前者是以小鵬為代表的超快充模式,后者則是以蔚來為代表的換電模式。而兩者,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瓶頸——覆蓋率。
所以,這場超級補能發(fā)布會的另外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小鵬自建充電站的規(guī)劃公布。這個計劃,聽起來肯定不如某個新車發(fā)布那么激動人心,但是仔細琢磨琢磨,這真是何小鵬下的一盤大棋。
按照小鵬汽車的規(guī)劃,小鵬目前已建成的超充站達到1000座,2025年將再建設2000座超快充站。到時,小鵬自建的超充站將超過3000座。
今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將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G9訂單前十名的城市開始鋪設S4超快充設備。2023年,計劃在全國重點城市和核心高速公路沿線完成S4超快充網絡覆蓋,為車主打造常駐地3km能源驛站。
全自建充電站,是個顯而易見的苦活兒。
小鵬汽車內部戲稱:充電站部門是“甲方里的乙方”。因為他們不僅要面對小鵬內部給到的擴張壓力,還必須面對外部土地方、合作方的“刁難”。“2025年2000座”,單從數量上就可知這一工作量之巨、推動之難,但是難,也要做。
因為全自建,是一條深不見底的護城河。
行業(yè)中,對于充電樁究竟應該由誰主導建設,一直有不同聲音。但一個客觀現實是,互聯網上吐槽充電樁的帖子數不勝數。作為主機廠,把充電這么核心體驗的部分,依附于不可控的第三方,和上汽的“靈魂論”本質相同。
對于這一問題的憂慮,也是小鵬堅持自建的道理之一。而這也讓筆者聯想到當初劉強東頂著壓力,斥巨資自建京東物流。
彼時,京東內部反對聲也很大,很多人不能理解“賣東西還要自己做配送員”的邏輯。但時至今日,京東物流已經成了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成了連阿里都要模仿的攻不可破的護城河。
今年以來,主機廠已經飽受上游電池不可控之苦,未來,下游充電的不可控,可能會讓缺少布局的品牌吃更多苦。
而在競爭已經進入深水區(qū)的新能源車市場,想要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就必須建設更深更寬的護城河。小鵬全棧自研的智能化系統和全自建自營的充電站,顯然已經成了小鵬手里兩張最核心的王牌。
何小鵬把超快充,定義為下一代智能汽車的勝負手。他說,續(xù)航長、充電快以及充電樁與車及電池的“三合一”布局,將是未來20萬元以上中高端純電車型需要達到的基準目標。
這個門檻不低,甚至可以說今天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無法達到,所以一定也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在筆者看來,真正的壓力點,不在于今天的高門檻,而在于技術迭代所帶來的沖擊。
當汽車對標手機,一個最明顯的改變是迭代速度的提高。一些軟性功能可以通過OTA去不斷升級,但充電性能事關電池本身,并不能通過簡單的OTA做改變。
從祖?zhèn)鞯摹拔甯R话病?,到今天?50W超級快充,手機僅用了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充電速度的迭代。那么對于電動車呢?在今天的S4超快充之后,是不是還有S5、S6、S7的超超超快充也會不斷登場?
對手機用戶來說,可以常換常新,但對于大宗消費的汽車而言,這樣的迭代速度可能是消費者不能承受之重。
與此同時,就企業(yè)本身發(fā)展而言,速度可以無限提升嗎?超快充的技術瓶頸在哪兒?電車充電未來的發(fā)展路徑在哪兒?
何小鵬坦言,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思考了非常久,但對于思考的結果,卻不能詳細講。不過,他提到了創(chuàng)新與差異化,是繼續(xù)加快充電速度,還是進化充電方式,或者是改造充電樁本身?
比如小鵬的S4超快充,不光是快,而且更輕了、更智能了,也更安全了。這些進步,本身也是對充電體驗的重要性優(yōu)化。
“我期望到2025年,會看到我們一些新的方案。就今天而言,小鵬的超快充已經相當不錯,就像手機,今天有60瓦的快充已經很爽了?!?/p>
何小鵬把這個問題留到了2025年。事實上,2025年幾乎成了汽車業(yè)公認的一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
近期,車企很多大佬發(fā)表了自己對于新能源車未來幾年走勢的看法。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認為,至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到50%或者是60%;魏牌副總經理喬心昱、開瑞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趙維華,也預測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將會達到50%;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薛海濤更加樂觀,認為2025年新能源車市占率將達80%。
根據乘聯會8月15日披露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累計零售量已達273.3萬輛,累計批發(fā)量已達303萬輛,市場滲透率已達到24.7%。其中,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為21.8%;至今年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進一步上漲至27.1%。
乘聯會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總體進度已經超過乘聯會去年末550萬輛乘用車的預測。因此謹慎起見,目前乘聯會調高新能源乘用車預期銷量至600萬輛。
數據不會撒謊,新能源車的發(fā)展當然可期,但到時是怎樣的格局,則有賴于今天的布局。2025年,無比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