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安徽省淮南市朝陽中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闭缙渌裕瑳]有課外閱讀,語文學習如同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漣漪;沒有課外閱讀,孩子就像困在牢籠中的鳥雀,寸步難行;沒有課外閱讀,教師好似獨木難支的大廈,岌岌可危。追根溯源,課外閱讀不僅僅給孩子們帶來心靈的享受、感情的共鳴,還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文學鑒賞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孩子們每日的課外閱讀不流于形式,落到實處,必定離不開閱讀成果檢測。說到“檢測”,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用行政手段強推課外閱讀考試,用一張冷酷的試卷,緊盯著那幾本書考查師生課外閱讀情況,這就與課程標準的要求背道而馳了?!皺z測”應是一門行為的藝術,既要達到檢測的目的,也要寓教于樂,注重檢測的方法。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與作者的對話,與文本的對話,與自己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對話。
“交流”即互相溝通,所有讀者根據(jù)自己已有的學習生活經(jīng)驗,對文本進行獨特的理解后,身處同一時間、空間進行意見交換。這種交流不存在彼此之間的優(yōu)良中差,針對孩子發(fā)表的讀后感受,只要不出現(xiàn)根本性錯誤,教師應允許“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孩子不僅可以在交流會上各抒己見,還能學習借鑒他人獨特品位背后的思維模式,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反思、內(nèi)省。
“課本劇”就是把課文中敘事性的詩文改編成劇,“課本劇”的外延可以拓展至課外閱讀甚至學習生活。眾所周知,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要求高度集中的時間和空間,要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要求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一切,都對劇本(課外讀物)、演員(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表現(xiàn)劇情,還要有配合的意識。當大家的理解出現(xiàn)爭議時,孩子們便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了尋求最精彩的演繹,孩子們會再次走入文本,共同解讀領悟作者的意圖。就連作為觀眾的孩子,也會如癡如醉地跟隨小演員更深層次地了解文本,了解作者。
“課本劇”是孩子最為喜愛的形式之一,只要給予充分的準備時間和適當?shù)狞c撥,他們會讓老師大吃一驚,其表現(xiàn)會遠遠超出老師的想象。
提到“搶”,大家便心知肚明,“物以稀為貴”,當問題只能通過“搶”來回答時,孩子們便興致高昂。教師可在孩子們完成閱讀后,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計問題。關于問題的設計,也頗有講究,問題既要關注基礎,也要有所區(qū)分。做完準備工作,教師可將孩子編排分組,盡量使每組實力相當;然后利用部分道具,如搶答器、記分牌等,營造比賽氛圍,規(guī)范比賽行為,力求還原最真實的搶答賽場,使孩子在激烈的競賽中彼此促進,彼此學習。
“微”即微小,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是簡單,越是簡短,越見功力。針對課外閱讀成果的創(chuàng)新檢測,便是“微視頻”。當孩子整日被電子產(chǎn)品包圍時,當家長對孩子上網(wǎng)極力反對時,當教師對學生上網(wǎng)一籌莫展時,我們何不來個大膽嘗試,將電腦引入學習,用于課外閱讀檢測。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可隨時隨地用電腦錄下自己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感受。當全部文本閱讀完,孩子不僅可以反復體會自己當時的情感心得,還可以與其他孩子進行互評互賞。這種視頻重在微小,每次錄的內(nèi)容不宜超過五分鐘,且錄時應開門見山。這種交流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視頻內(nèi)容也會隨著自身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歷久彌新。它的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閱讀卡片,操作更便捷,保存更長久。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檢測課外閱讀呢?這就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劃。
(1)課前增設讀背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組織教學的零碎時間,交流一些課外的格言警句、詩詞名句、諺語民謠等,每次數(shù)句即可,重在長期積累。讀背的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可以以個人、小組、全班為單位進行讀、背,也可以在個人、小組之間開展讀、背比賽,即誰讀得好、背得快。
(2)課中檢測閱讀。為了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我們在教學中請學生適時、適度聯(lián)系課外讀物,以點帶面地解答課堂教學中的疑點、難點,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外讀物的理解。
在每種形式的檢測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及時地對孩子獨特的閱讀體驗做出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只有雙管齊下,孩子才能發(fā)現(xiàn)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反思自己的閱讀過程,為以后深層次地構建人物、解析文本打下夯實的基礎。
在每種形式的檢測過程中,孩子們通過互相觀察、溝通,彼此了解,心中有話“不吐不快”,此時,學生互評應運而生。你一言,我一語,言語中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抑或娓娓道來,抑或慷慨激昂,生生之間平等的對話,讓每個孩子都輕松地暢游在閱讀的長河中。
繼師生評價之后,我們也讓各位家長加入“微視頻”評價行列,成為孩子們背后的“專家團”,為孩子們“點贊”。我們每周根據(jù)不同情況選取一名孩子的“微視頻”發(fā)布至班級事務群,家長可利用手中僅有的一票權為自己喜歡的孩子“點贊”,有了家長的關注,孩子們的熱情愈加高漲,求知欲愈加強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蔽覀儾浑y發(fā)現(xiàn),對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及質(zhì)量的重視已悄然登上教育舞臺,我們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指導方面,取而代之,更多地應是興趣的培養(yǎng)和質(zhì)量的檢測。因此,讓我們在多種多樣的形式中,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