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云兵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萌發(fā)、個性極強,如果此時放任學生自由生長,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思想行為出現(xiàn)偏差,嚴重時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可以讓學生通過接受課堂教育,更正確的認識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以及法律觀。教書育人,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科學地制定教學方案,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價值的最大化。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創(chuàng)新教學;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隨著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的提出,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擁有了不可忽視的教學地位。但是,就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體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致并不高。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得不在教學方面做出更多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采取更新穎、有趣的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延續(xù)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教學內容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可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進行,新課程標準中也曾指出課堂教學內容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銜接,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串成一條線,彼此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lián)系,會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樹立起生活化教學的意識,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盡可能的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教學,多選擇一些生活化的題材進行教學設計,開發(fā)出更多元化、生活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無縫銜接。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問題的反思和理解,其實在生活實踐中可以得到更好地的加強,有助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提高,進而更深層次的領悟到何為道德?何為法律?舉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就像在“認識自己”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全面、更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就必須引導學生先從自己平時日常生活中進行思考,結合自身的優(yōu)、缺點審視自己,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正確地認識自己。最后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教導學生如何在了解自身實際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完善自我,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健康成長。
二、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階段教師面對的學生都是一群出生在信息時代的孩子,他們相比于以前的學生會更具主觀意識和新式觀念。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可能一成不變,教師也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采取同一種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更需要教學手段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更生動形象,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更多樣化,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更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學會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手段,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激發(fā)和調動,給予學生更深刻愉悅的學習體驗。
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重視課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課前準備好,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鉆研新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重視課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要做好備課環(huán)節(jié),首先要鉆研新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材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備課前要做到對教材熟悉,理解教材內容中的重難點??紤]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特殊地位,除了關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對于初中生的情感滲透,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其次,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切實圍繞初中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將備課過程中設計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形成對接,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時刻提出調整。
另外,在備課過程中,要把握課程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思路。在道德與法治課授課之前,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安排,保障知識重難點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得到滲透。在備課過程中抓住學生認識水平,盡可能尋找符合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把握好教學的方向。教學的重難點也是學習目標的體現(xiàn),所以政治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在滲透教學重難點的過程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符合學情的情境。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強道德感染,善用啟發(fā)式教學,激勵學生。另外還可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一系列課堂活動,如情境劇表演,辯論會和視頻感言分享的形式,讓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得到鍛煉,分享自己身邊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實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運用水平。
四、抓住契機,引導突破學生固有認知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抓住一些有效的契機,實施巧妙的引導,帶領學生突破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實現(xiàn)科學滲透。例如,《法律在我們身邊》這部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抓住一個簡單的切入點,如十字路口過馬路現(xiàn)象,引導學生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此外,還可以結合青少年受到網(wǎng)絡詐騙維權問題,將相應的法律條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明確生活中處處需要用法,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理念之下,課堂教學的落實要面向學生當前學習發(fā)展的現(xiàn)狀,服務學生終身發(fā)展,引領學生積極學習和糾正,這可以使學生思想道德觀念不斷完善。以良好課堂氛圍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增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價值認同,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引領價值也能有效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王清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教學研究[D].華夏教師,2020
[2]植鵬.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0(3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