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涵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活動式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6-
想要引導幼兒進行正課的高效理解和記憶,就需要全方位的進行課前的教案籌備,而僅僅通過教案的編排進行的課程安排也無法實質意義上提升課堂效率。想要全方位的保障課堂效率的提升,必須從教學模式上進行改良。通過“活動引導”的方式介入教學當中,極大的豐富學生視野,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優(yōu)化課堂質量和理解效率。在基礎的“識字、認字”的教學過程中更是如此,通過豐富形式的教學引導,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完成每日應當完成的學業(yè)內容。
一、活動教學加速基礎拼音的認識
活動教學的主要方向是使用“實物”轉換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學習理解和記憶,這是對于“拼音”的教學最為恰當的引導方式,拼音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靈魂所在,它不僅標志著字詞的發(fā)音,更為關鍵的在于生字生詞、形聲字詞的連接與區(qū)分。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學號發(fā)音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學好生字生詞,更為關鍵的是語文學習和世界范圍內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力度加大。所以學好語文必須從基礎抓起,這也是早期教學工作的重心所在,而想要切實地完成教學引導,保障學習效率,使用活動引導的教學模式則會讓幼兒的學習效果極大增強。
例如:幼師在教學“b、p、m、f”這些聲母發(fā)音與了解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模擬活動和引導比劃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制作相關的卡片以及場景還原來體會出各個聲母的發(fā)音,使用制作的卡片去讓幼兒去了解圖上所述的內容,如“小紅在播廣播”,通過形象化教學說到的“廣播”提到的“b”的發(fā)音,去體會和總結“播”字聲母結構,深刻體會出“b”的發(fā)音,同時再根據形象化的圖形與事物的比較去引導記憶“b”的書寫,比方說“b”的像什么,通過這種活動化的猜測,給出像“大肚子”、像“6”的形象比擬,讓學生去深刻的了解和記憶書寫,從而達到教學課堂活躍與理解記憶的雙向目標。
二、活動教學強化基礎識字的記憶
活動教學的重點對“識字”教學的運用,可以說與上述引導的方式相同,幼師依舊可以通過資料的收集以及活動的編排進行課程教學,通過編排做動作的活動讓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間接地引導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合理的引導幼兒對事物與“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去完成對字的記憶與認識。用這種活動化的方式,來達到“邊學邊玩”的效果,可以說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快樂學習”的教學目標,同樣也是這種教學模式讓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進行提升,從而達到教學質量的提升的高質量高效率。
例如:幼師在引導教學“一、二、三、四”這四個漢字的寫法和認識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充分的活動編排,通過小視頻,卡片制作的形式去引導幼兒進行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再根據內容所講,讓幼兒去體會出“一、二、三”這三個字之間的聯(lián)系,去深刻地理解出教學內容,同時規(guī)范書寫。從早期的教育做到認字、寫字的“一筆一劃”達到教學精細化和高質量化的雙重效果。
三、活動教學豐富基礎詞匯的理解
基礎識字同時也伴隨著對基礎詞匯的積累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幼師想要確切的保證詞匯積累的有效,就需要通過多方面得指導開發(fā)幼兒大腦,通過智力和圖形對比的方式讓幼兒對“詞匯”進行積累和理解。達到教學的真實性目的,這里不僅需要教師進行充足的課前教案籌備,更為需要對活動的編排精心策劃,保證幼兒知識學習與娛樂活動結合的興趣培養(yǎng)。
例如:幼師在教學“森林”這個詞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圖片來讓幼兒先體會和認識“森林”指的意向是什么,再根據“森”和“林”這兩個字的產生進行間接和分析,去盡可能地幫助幼兒進行理解。使用卡片和事物去讓幼兒了解“村”這個字的結構和形成以及內在的含義,通過使用“樹木”的圖片、視頻以及通過字的分解組合去體會出樹多成林的效果,讓幼兒達到對“森林”這個詞的理解與認識,真正通過這種模擬的形式去激發(fā)出幼兒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靈感,間接地做到開發(fā)幼兒觀察力與腦力地雙向結合。為今后入學后地正課受教做出良好地基礎鋪墊。
總之,幼兒園對于“識字”的教學十分關鍵,不僅僅是為了幼兒學習生活的充分保障,更是為了適應早期教育與正式入學的有效接軌,是為了適應現(xiàn)如今高強度教育的最佳方案,用活動教育的方式規(guī)范書寫、增加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對今后正課的受教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于俊霞.基于課程游戲化的幼兒園游戲識字活動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9(15):118.
[2]盧錢菲.幼兒園大班學生的趣味識字教學[J].學園,2013(1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