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 ?要】估算是學生的一種數(shù)學能力,對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被數(shù)學教師所重視。本文對估算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如何提升估算的價值進行了闡述和研究。采用了與筆算對比的方法,分析了估算課堂教學和課后應用存在的問題,認識到對學生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分層進行,使學生在學習和應用中逐步形成估算能力,從而發(fā)揮估算的近期價值和長遠價值,使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估算;方法;能力;意識;習慣;價值
估算是對事物的數(shù)量作大致推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一些無法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測量和計算的數(shù)量,進行粗略的計算或對數(shù)量關系進行合理的推斷而得到一個近似的數(shù)值。估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估算技巧和估算策略,從而靈活應用估算解決問題。估算不是簡單的“大概”,也不是“差不多”。估算不但要“估”,還要“算”,不但要策略,還要方法。所以,我們得從教的角度重新認識估算,并研究估算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它在學生意識和應用中的價值。
一、估算教學現(xiàn)狀
(一)估算方法不能靈活應用
估算不是猜測,有多樣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這就使估算有一定的難度。有的估算題,學生方法“百花齊放”;有的估算題,學生卻無從下手。從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掌握筆算方法就能順利進行估算的。在學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基礎上,我們還得訓練他們靈活應用的能力。
(二)估算能力、策略欠缺
估算的目的是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覺存在于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實際情況是,學生只為解題而估算,看到“≈”“大約”這樣的數(shù)學符號和詞語才進行估算,沒能在解決問題的方方面面、各個環(huán)節(jié)主動展開估算,估算能力還是欠缺的。
(三)估算興趣不濃
學生普遍認為估算和計算一樣,是枯燥、索然無味的,只要在解題中遇到“估計”的要求時做對了即可,對估算的使用沒有太濃厚的興趣。殊不知,估算不但能夠解題,是快捷的驗算方法,也是一種簡便計算。估算是靈活的解題技巧,還可以廣泛運用到生活中。
(四)學生估算意識薄弱
學生從接觸數(shù)學開始便是精確的計算,所以形成了計算結果精確的意識,以及看到“大約”這類詞才進行估算的思維定勢。沒能體會到估算的實際價值,導致缺乏估算的意識,也沒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二、估算與筆算的比較
把估算和筆算進行比較,先從這個例子談起:估算16×52。
這道題的估算方法只有一種,把乘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而答案卻有三種:
第一種,把16看作10,把52看作50,再用10×50=500,所以16×52≈500,這是估出16×52結果的最小值。
第二種,把16看作20,52看作60,再用20×60=1200,所以16×52≈1200,估出16×52結果的最大值。
第三種,用“四舍五入”把16看作20,52看作50,再用20×50=1000,所以16×52≈1000,法取得16×52結果最接近的值。
像上面這樣的例子,只看估算的式子是非常簡單的,練習中的題目看上去一目了然,要求單一。所以普遍認為,估算比筆算簡單,其實不然,下面根據(jù)兩點進行分析。
(一)估算思維量大,邏輯推理強。
估算沒有約定俗成的法則,每道題根據(jù)場景、情境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拿16×52來說,用在“一個底面積52平方厘米,高16厘米的圓柱體盒子,它能容納一個多大的長方體”這類題時估最小值。用在“給一個寬16分米,長52分米的過道鋪地磚,需要準備多少平方分米的地磚”這類題時估最大值;用在“16×52≈”的口算題中則是估近似值。這需要判斷推理到底求哪種值,接著是估算的過程。先思考16取幾十,取20,再思考52取幾十,取50,口算20×50,先算二五一十,最后在10的后面天兩個0,得1000。這樣的思考過程在每次估算中都會遇到,需要在題目中收集信息,邏輯推理,判斷方法,再進行計算。可見,估算需要大量的思維參與,它的思維量比筆算大,比筆算強。
(二)估算多記憶參與,需思想集中
人腦的記憶分三種,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保持在5秒-2分鐘之內(nèi)的記憶為短時記憶。一般成年人短時數(shù)字記憶的廣度為5-9個記憶單位,而兒童的數(shù)字記憶廣度相對要少。研究表明:三年級學生順背數(shù)字廣度為6-7位。豎式計算時,背口訣、寫幾進幾,接著計算也是看已寫好的數(shù)字,計算過程中的數(shù)字一一寫在了豎式中,幾乎不需要記憶。而估算不同,要記住每一步的數(shù)字,還要在最后復述過程中使用。還用上面的例子16×52,16接近20,記住20;52接近50,記住50;20×50先算2×5=10,記住10;這時得想起前面的20和50末尾共有兩個0,添上兩個0,得1000,記住1000。如果口述16×52估算的過程,記憶和回憶的數(shù)字一共有“20、50、10、0、0和1000”6個,還需要思想集中,一打岔便會忘記。實際估算中學生會把接近的“20”和“50”這兩個數(shù)學記在“16”和“52”的上方,其實是為了減少大腦記憶的量。若復雜一些的估算題目,則會大大超過小學生短時記憶的量,所以,估算在記憶和專注度上超過筆算。
三、估算教學實現(xiàn)的目標
(一)掌握估算方法
在式子計算中,估算的方法有:
1.湊整法。式子中的數(shù)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遇到小數(shù),則湊成整數(shù)。
2.取中間數(shù)求結果。比如12、15、16、18、21這五個數(shù)的總和大約是16×5,如果估平均數(shù)大約是16。
3.靠特別的式子來計算。25×4=100、125×8=1000是兩道特別的式子,比如口算103÷26≈,可以看作100÷25來估算。
在口算、筆算的基礎上,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
1.四舍五入法。
2.進一法。進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數(shù)字后,在保留的數(shù)字上加1,這樣得到的值比準確值大。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小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或者去掉余數(shù),這樣的結果比準確值小。
這三種方法要根據(jù)不同的情境進行判斷。比如“182名小朋友參加實踐活動,一輛客車限載40人,求準備幾輛客車?”就用進一法:182÷40=4(輛)……22(人),因為有多余的人,要再準備一輛客車,4+1=5(輛)。再如,“每件兒童衣服用料1.3米,現(xiàn)有布料30米,可以做幾件這樣的衣服?”這里用去尾法:30÷1.3=23(件)……0.1(米)。
這些估算的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討論、匯報講解,從而使其體會,領悟,掌握。不能一帶而過,要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并配以適當、有效的練習。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以上三種,所以要根據(jù)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估算方法,并使學生在比較、應用的過程中感悟估算方法的靈活性。
(二)訓練估算能力
學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得以應用,自然會逐步形成估算的能力。在“估”和“算”之前,學生要思考如何估算,這是應用估算的策略,估算策略的應用能訓練估算能力。估算能力因學生的個體差異而顯得有所不同,但只要進行估算練習,每個學生的估算能力都會得到培養(yǎng),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養(yǎng)成估算意識
要改善學生這樣的想法,得從改變教育者開始。首先教師要重視估算,思想上重視了,才能付諸到行動中,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四)形成估算習慣
估算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要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明白估算在解決一些問題時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練習中,有些學生會自覺用估算去解決實際問題。當發(fā)現(xiàn)學生估算用得好的、用得妙的時候,教師要鼓勵、表揚,并在班級展示估算的解題過程,讓他學生堅持下去,并影響到其他同學。
除了課堂上、練習中進行估算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實踐中使用估算。比如:估一下一家三口出游一周的費用,估一下今晚一頓飯菜的價錢……這樣方方面面的滲透和應用,能促進學生逐漸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四、提升估算價值
估算的價值有兩種,一種的近期價值,是學生解決練習中的題目,解決身邊的一些小問題,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和解題能力。另一種是長遠價值,是宏觀應用,解決生活、工作中實際問題,可終身受益。
(一)估算是正確解題的保障。
學生做口算、筆算、簡便計算及解決實際問題,一般都是算出精確的結果。而這些計算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使用估算,正確率會大大提高。
比如筆算“1258÷606”時,可以估1258里面大約有幾個606,確定商的位數(shù)是一位數(shù),大約是2,計算結果如果是兩位數(shù)那肯定錯了。再如,270×35,先想積是四位數(shù),估算是9000左右。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幾百便是錯的。像這些例子,先估算、再計算,并把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相比較,就能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如果把估算放到精確計算的后面,則是一種快捷檢驗的方法。
(二)估算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估算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jù),估算也滲透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一幢住宅面積120平方米,每平方米物業(yè)費1.2元,一年多少元?120×1.2×12可以用120×1×10=1200(元),筆實際數(shù)值小,教師可再讓學生想一想:實際費用會比估算值怎么樣?(實際的費用比1200要多一些)。
五、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shù)學課程標準》也在不斷完善,明確提出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簡化筆算,加強心算,增強估算”。隨著數(shù)學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越來越意識到估算的價值和重要。隨著研究的深入,教師要對教材的把握、學情的了解,估算在各個年級教學到什么程度都了然于心。
學生估算的過程是積極思維、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促進能力提升的過程。熟練應用估算技能,有利于對學生數(shù)學直覺的培養(yǎng),有利對于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估算能讓學生依據(jù)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及數(shù)學知識,對答案的數(shù)值有一個大概的判斷。教師應在課堂教學、課后練習中加強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逐步形估算成技能和習慣,并在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fā)揮估算的價值,使其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梁宇.估算和精算能力的腦機制差異[D].杭州:浙江大學,2008.
[3]司繼偉.小學兒童估算能力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