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薇 高躍峰
習近平總書記2020 年4 月27 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指出,要抓好科研經(jīng)費管理。繼中央出臺《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重要改革方案后,各省、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結合自身相關實際情況出臺各項政策與辦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釋放科研人員創(chuàng)新力,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熱烈歡迎。但也存在一些改革措施不到位、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不夠完善等問題。高校作為科研經(jīng)費“放管服”改革的主體,承擔著如何將科研經(jīng)費改革落實到位的重任。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央、各省相繼出臺一系列科研經(jīng)費“放管服”等政策,由于預算編制科目仍過多過細,科研人員難以理解相應經(jīng)濟科目的含義,難以預估各項支出;科研經(jīng)費預算科目調劑、間接經(jīng)費使用范圍等放權還不夠到位、不夠明確,如實踐中存在科研設備費未列入預算或預算不足,根據(jù)科研活動實際確又需采購并需上報審批。
目前,相關政策未對科研業(yè)務活動中發(fā)生的市內交通費、科研業(yè)務接待費、通訊費、辦公通用設備費、辦公用品費,確因條件限制或工作需要,必須自駕車或者租車開展科研活動費用報銷未予明確。例如某項規(guī)定“項目承擔單位不得對本單位在職在編人員發(fā)放勞務費,不得變相以勞務費形式列支專家咨詢費、績效支出等”,而高校、科研院所用工形式較為多樣,相關政策未對科研返聘人員、人事代理聘用人員是否可以在直接費用中列支勞務費予以明確。
目前政策規(guī)定在科研間接費用中給予科研人員績效獎勵,不納入科研承擔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對承擔重大科研任務領銜人員的薪酬激勵未予明確,未規(guī)定科研績效支出向青年科技人員傾斜,對引進和培養(yǎng)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頂尖人才未予薪酬政策鼓勵。
項目承擔單位在政策宣傳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現(xiàn)象。比如近幾年相繼出臺的科研“放管服”政策,科研人員學習科研政策意識不強,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員不具備相關的財務知識,也不熟悉有關項目的經(jīng)費使用規(guī)定,對科研預算管理的意識比較淡漠,無法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在缺乏專業(yè)的指導下,無法合理的編制經(jīng)費預算。例如預算科目調劑權已下放,科研人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仍在憂慮不符合預算規(guī)定怎么辦;國家與省級部門科研項目提高了間接經(jīng)費的比例,并明確設置績效支出,但科研人員在預算填報過程中并未足額提取間接費及績效支出。
國家、省級單位提高了科研經(jīng)費中間接費用的比例,由高校自行制定間接費用相關管理辦法。如何均衡管理費和績效支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部分高校管理費計提過高,擠占了績效支出的比例,導致科研人員并沒有實實在在感受到相關政策的激勵作用。
財政科研項目直接經(jīng)費經(jīng)濟科目分為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chǎn)權事務費、專家咨詢費、勞務費、其他支出九類。建議在前期已合并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預算科目基礎上,參考外省做法,將直接費用中的預算科目縮減歸并為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chǎn)權事務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等其他支出五類,將間接費用中的預算科目明確為管理費和績效支出兩類,進一步簡化預算編制科目,實行預算總額控制管理,適應廣大科研人員科研活動實際需求。
目前,相關政策已經(jīng)將除設備費以外的科研項目經(jīng)濟科目預算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建議進一步下放預算調整審批權限,在科研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將所有預算科目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由項目負責人根據(jù)科研活動實際需要自主調劑直接費用下所有預算科目的經(jīng)費支出,由項目承擔單位據(jù)實核準,預算調整情況在驗收(結題)報告中予以說明,向項目主管部門備案。
根據(jù)“按勞取酬”原則,對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yè)單位可規(guī)定從直接費用中開支參與項目研究的在崗在編人員、退休返聘人員、人事代理聘用人員工資性支出,其中在崗在編人員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加大對重大科研任務領銜人員的薪酬激勵,對全職承擔重大科技攻關或平臺建設任務的項目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所需經(jīng)費在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不占單位當年績效工資總量,報省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備案。規(guī)定科研項目間接費用績效支出中,35 周歲或40 周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績效比例不低于一定比例。對設備依賴程度低和實驗材料耗費少的基礎研究、軟件開發(fā)、集成電路設計等省級財政科研項目及以純理論基礎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省級財政科研項目,相應提高間接經(jīng)費比例。加大支持科研頂尖人才引進培養(yǎng),對引進院士、“杰青”、長江學者、“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頂尖科研人才,以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薪酬,實行單獨分配管理,不占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建立科研經(jīng)費支出負面清單,科學界定與科研項目研究直接相關的支出范圍,明確不允許列支的報銷內容,方便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對標參照。對課題實施過程中發(fā)生的與科研相關但無法直接在直接費用中列支的費用,如市內交通費、通訊費、科研業(yè)務接待費、通用設備、辦公用品等費用,建議明確可以從科研間接經(jīng)費中提取一定比例并合理列支,可以預防科研人員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一些無法報銷的問題。
建議進一步擴大科研項目經(jīng)費使用自主權,選取內部控制較完善、信用較好的項目承擔單位作為省級財政科研項目經(jīng)費“包干制”試點,項目預算編制只需明確項目經(jīng)費總額和基本測算說明,不提供預算科目明細。項目經(jīng)費不再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選取部分內部控制優(yōu)良和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單位,作為“誠信科研單位”試點。納入“誠信科研單位”試點的,一定時間內可以免于科研項目結題經(jīng)費審計,由項目承擔單位財務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共同審核科研決算報表,出具科研經(jīng)費內部審計報告。推行項目承擔單位自主驗收,定期報送驗收報告并備案。省級項目主管部門以抽查方式,定期組織審計或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試點單位省級財政科研項目進行抽查審計。
完善財政科研項目經(jīng)費管理平臺,建立單位內部科研、財務部門和項目負責人共享的信息平臺,促進科研信息有機融合,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讓科研人員少跑腿,潛心從事科學研究。
建議上級制定政策時,明確間接費用中不低于一定的比例用于績效支出,防止部分高校出現(xiàn)管理費過高,擠占績效支出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擴大教師對間接經(jīng)費使用的自主權,直接費用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將間接費用用于直接費用。
培養(yǎng)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資源服務科研人員的意識,在科研審計等過程中發(fā)揮其對科技項目經(jīng)費管理政策的宣傳作用。鼓勵會計師事務所在項目經(jīng)費審計過程中,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科研服務質量,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通過歸納總結以往經(jīng)驗、調研等形式充分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等承擔單位科研經(jīng)費管理方面的風險點,建立風險防控清單,及時預警、提高時效性。引導各類協(xié)會、學會將科研政策宣傳與解讀納入議程,尤其通過科研、學術會議,擴大科研政策影響力,確保好的政策落實落地,充分激發(fā)科研人員動力,釋放科研人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