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哲,胡應連,滕興華
(1.重慶警察學院 偵查系,重慶 401331;2.重慶市公安局 九龍坡分局,重慶 400050)
涉爆違法犯罪是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突出因素。涉爆違法犯罪因其對象、地點的不特定性,爆炸犯罪既遂將會引發(fā)極大的社會恐慌,導致安全感體驗和平安指數(shù)下降。對爆炸的具體受害者而言,除造成身體傷害外,還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永久性損傷。在恐怖爆炸襲擊的幸存者中,患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高達25%,而該病在普通人群中發(fā)病率僅為3.9%[1]。涉爆違法犯罪是涉恐涉黑涉惡等犯罪的源頭性犯罪,爆炸物會成為涉恐涉黑涉惡等犯罪升級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執(zhí)法機關多次開展涉爆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涉爆違法犯罪總體形勢平穩(wěn),然而涉爆違法犯罪的不可預見性和犯罪后果惡性,始終是衡量平安系數(shù)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某地區(qū)涉爆案件破案情況了解到,2018 年共破獲7 起,2019年共破獲9 起,2020 年共破獲5 起,整體發(fā)案率較低,然而在破獲的21 起涉爆案件中,與網絡交易市場相關的達15 起。從查處的涉爆案件來看,“網絡+物流”已經成為當前該類犯罪的突出表現(xiàn)形式,涉爆物品網上網下綜合管控仍面臨嚴峻挑戰(zhàn),有效地防范遏制涉爆違法犯罪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一般涉爆犯罪的規(guī)定主要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主要包括爆炸罪、過失爆炸罪、非法制造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等,因其犯罪客體要件為公共安全,損害的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所以歸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大類。
網絡涉爆違法犯罪是網絡與涉爆違法犯罪相結合的產物,網絡交易市場是涉爆違法犯罪的交易信息來源、載體和媒介,違法犯罪空間限定于網絡空間,包括明網與暗網交易市場。基于犯罪載體不同,一般涉爆犯罪與網絡涉爆違法犯罪的犯罪形式和概念外延也不一樣,二者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而是一種交叉關系。網絡涉爆違法犯罪形式包括實物型、信息型、服務型三種。實物型犯罪指網絡售賣成品爆炸物和制作爆炸物的原材料和工具的犯罪,實物型犯罪一般要依賴物流運輸或面對面接觸性交易。信息型犯罪指在網絡中發(fā)布制作、郵寄、運輸爆炸物教程信息的傳授犯罪方法犯罪,此類教程可以通過在網絡交易市場中購買,也可通過即時通訊工具一對一傳授牟利。服務型犯罪指在網絡上售賣提供爆炸服務的犯罪,包括針對特定地域、特定區(qū)域放置各類爆炸物。
恐怖主義是一種真正的“流行疾病”[2],沒有國家和人群能“完全免疫”。有學者對1998—2017 年在全球發(fā)生的恐怖襲擊案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爆炸襲擊手段在所有恐怖襲擊案件中居首位,共 6 萬余起,約占所有恐怖襲擊手段的60%[3]。爆炸的威力無疑是巨大的,如911 事件中世貿大廈的倒塌除了飛機的高速撞擊外,飛機燃料引發(fā)的后續(xù)爆炸才是更致命的,因此在爆炸犯罪面前,大多數(shù)建筑物和人群都顯得不堪一擊[4]??植婪肿痈嗖A使用爆炸手段實施恐怖襲擊的主要原因在于爆炸恐怖襲擊比普通恐怖襲擊更能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社會危機和心理恐慌,它所造成的“連鎖效應”和在民眾中引發(fā)的“無意識死亡焦慮”正是恐怖分子期待的結果[5]。
恐怖分子可以便捷地從互聯(lián)網、暗網中學習制爆教程,在網絡交易市場購買制爆工具和原料,可以選擇在境內制作爆炸物,實現(xiàn)教、學、制空間分離。2014 年5 月,“突厥斯坦伊斯蘭黨”在新疆烏魯木齊火車南站進行自殺式爆炸襲擊,恐怖分子即是通過網絡暴恐音視頻傳播學習如何制作和放置手提箱炸彈的[6]。網絡技術和物流日新月異,恐怖分子除了自學自制炸彈外,還可以直接從網絡交易市場購買恐怖襲擊武器成品,通過快遞物流方式獲得武器。2015 年11 月,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巴黎進行恐怖襲擊,他們的武器就是從暗網交易市場購買的[7]。恐怖襲擊地點于施暴者而言,是精心策劃、細心挑選的,但對受害者而言,恐怖襲擊地點具有隨機性和普適性,政府部門、重大機構等場所,機場、火車站、港口、商場、地鐵等人員密集場所均可能成為恐怖組織開展暴恐行為的重點。發(fā)生在 2001—2019年的所有恐怖襲擊中,有40 起發(fā)生在軌道交通這一特定場域,共造成7000 多人死傷,主要恐怖襲擊手段為爆炸,占所有恐怖襲擊手段的77.5%[8]。中國擁有 70 余個大型國際機場,上千個高鐵站點,4600 余座城市軌道站點,人流密集商圈、地下空間、旅游景點更是不計其數(shù),涉恐涉爆違法犯罪防控面廣、防控壓力大,防患于未然的舉措勢在必行。
犯罪空間總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刑事政策對犯罪空間轉移起著決定性作用。刑事政策是自變量,涉爆違法犯罪空間是因變量,但涉爆違法犯罪空間轉移與犯罪數(shù)量變化并不呈相關關系,犯罪空間轉移卻影響到犯罪生態(tài)的重構?;趪倚淌抡呤站o和“網絡+物流”模式的出現(xiàn),接觸性涉爆違法犯罪日趨減少,明網中新的犯罪網絡生態(tài)應運而生?!熬W上學習制爆教程、網絡交易市場販購制爆工具和原料、網下制作爆炸品”各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物流這一重要媒介,實現(xiàn)網上網下互聯(lián),構建涉爆違法犯罪“明網網絡生態(tài)閉環(huán)”,整個生態(tài)鏈條體系化、智能化、非接觸性特點突出。
1.明網傳授學習制爆方法
明網中買賣爆炸成品案例較少,但通過明網渠道發(fā)布爆炸物售賣信息較多,買賣雙方多用暗語或別名交流和交易,如疊氮化鈉暗語為“DDN”,硝酸銨暗語為“XA”等。犯罪嫌疑人張某于2020年4 月在某互聯(lián)網論壇通過搜索“PETN”關鍵字,學習到制爆方法,制造出PETN 烈性炸藥,并在一公園成功試爆。這是一例通過網上學習制爆教程,在網下制作并實驗爆炸品的涉爆違法犯罪典型案例。明網中傳授制爆技術方法主要有兩種渠道,一種是通過QQ、微信、Telegram 等即時通訊工具或電子郵件等方式點對點向特定人員傳授,另一種是通過在論壇、貼吧、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上不加限制地向不特定人員公開傳授。隨著“凈網”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這兩類傳播渠道明顯減少。
2.明網交易市場販購制爆工具和原料
明網涉爆違法犯罪形成了“分散生產、多層銷售、物流發(fā)貨、買家組裝”的態(tài)勢,主要表現(xiàn)為購銷網絡層級多,多數(shù)爆炸物品原材料都要經過生產廠家、代理、分銷、經營、使用等多個層級才能完成最終交易。2019 年,犯罪嫌疑人李某通過明網交易市場購買木炭粉、鋁粉、硫酸、銷酸鉀等制爆原材料,成功制造出爆炸物并在一水庫試爆。對李某網上學習制爆教程軌跡、網購物流信息、網上交易支付等信息進行溯源偵查,發(fā)現(xiàn)涉爆違法犯罪行為人李某是在某交易市場購買的制爆工具和原材料制作爆炸裝置,而這些制爆原材料的流出源頭為某爆炸物管理公司,經過多層分銷后犯罪嫌疑人在網上出售。網絡販賣涉爆物品的犯罪嫌疑人會通過故意撕毀抹去原材料上的標記標簽,或利用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別名、俗稱等故意混淆概念,或寄收雙方匿名交易,借以逃避偵查打擊。包羅萬象的網絡交易市場和靈活便捷的寄遞方式,使制爆原材料和制爆工具的購買選擇突破了地域、行業(yè)限制,甚至通過黑市、走私等途徑從境外流入。
犯罪生存空間會呈現(xiàn)“打地鼠”效應,傳統(tǒng)渠道的犯罪空間被壓縮,新的犯罪平臺和犯罪方式就會出現(xiàn)。國家對明網交易市場涉爆違法犯罪信息和線索開展了釜底抽薪式的清理打擊,涉爆違法犯罪在明網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暗網的出現(xiàn)和廣泛應用正好為涉爆違法犯罪提供更為安全的生存方式,可以說,暗網為包括涉爆違法犯罪在內的“無處藏匿”的犯罪打通了“最后一英里”[9]。暗網是指用戶必須使用洋蔥瀏覽器、I2p和 Freenet 等特殊軟件進行訪問的依賴于明網的應用程序和協(xié)議層。暗網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理層,而是必須在明網正常通信前提下使用的協(xié)議層,其中,洋蔥瀏覽器是暗網用戶使用最多的軟件。英國暗網專家Daniel Moore 和Thomas Rid認為,暗網交易有五個方面的屬性:安全性、身份驗證、匿名性、虛擬貨幣和隱藏交換[10]。安全性是五個屬性的核心,也是暗網用戶中心需求,其他幾個屬性均服務安全性。因洋蔥瀏覽器要像剝洋蔥一樣,經過五層中繼器才能到達目標節(jié)點,所以涉爆違法犯罪利用了暗網 IP 地址無法溯源這一優(yōu)勢,在暗網交易市場上大張旗鼓地開展各類涉爆交易。
研究人員對某中文暗網交易市場進行了長時間觀察,并將網站開辦以來至2020 年6 月的所有活躍供應商及交易窗口中的交易數(shù)據(jù)進行提取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共有728 個供應商活躍在該交易平臺上,提取出2120 個供應商交易窗口樣本,總交易數(shù)量為25296 次,交易總金額約9600 萬美元,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涉爆違法犯罪已經開始將犯罪平臺漸漸轉向暗網。
1.暗網交易市場販賣制作爆炸物方法
爆炸物品屬于管制物品,傳授制作爆炸物教程屬于傳授犯罪方法犯罪范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規(guī)定:發(fā)布有關制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在該暗網交易市場中傳授制作爆炸教程的交易窗口為19 個,交易單價普遍低于100 美元,交易量為336 次,總交易金額為4210 美元,占所有教程類交易總額的0.07%,涉及制作TNT、PETN、汽油彈、雷管等爆炸物教程。值得注意的是,共有十萬余暗網用戶對爆炸物教程進行了關注和點擊瀏覽,共700 多名暗網用戶對該教程交易窗口進行了回復。由于活躍于買方市場的需求鏈和與需求相適應的供應鏈降低了制爆技術難點,所以爆炸物教程交易的單價和總交易金額偏低,但交易量卻應該引起足夠關注(表1)。
表1 某暗網交易市場中犯罪教程類交易情況
2.暗網交易市場售賣爆炸服務初現(xiàn)端倪
槍爆類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生存空間狹小,直接實施爆炸犯罪的風險和成本太高,因此,網絡售賣爆炸服務開始出現(xiàn)。暗網交易市場中發(fā)現(xiàn)平臺上有長期提供放置TNT 炸藥服務,可使用電話遙控爆炸,也可做成定時炸彈爆炸,價格隨放置城市、放置區(qū)域的不同而變化,事后還可宣稱對爆炸事件負責,擺脫與買家的關系,共完成交易45 次,交易金額達36 萬美元,共1 萬余人對該交易進行過瀏覽關注,在暗網交易市場中的關注度處于較高層級。售賣爆炸服務極有可能被恐怖分子、泄憤報復者、利益糾紛者所購買,服務供應商堂而皇之充當其他犯罪的“敢死隊”,行為一旦既遂,對社會的危害不言而喻,值得相關部門警惕。
涉爆違法犯罪是犯罪類型中最為極端的犯罪形式,尤其是涉爆違法犯罪與恐怖主義相互勾連時。爆炸犯罪會引發(fā)廣泛的關注,能迅速成為輿論中心,帶來的視角沖擊是恐怖分子所青睞的結果[11]。有組織犯罪、殺人、綁架等惡性犯罪也會與涉爆違法犯罪互為依存,利用炸彈作為犯罪工具實施恐嚇、設施或報復等行為網絡是涉爆違法犯罪的理想場所,它為涉爆違法犯罪提供了安全匿名的平臺空間,降低了被監(jiān)測、被管控、被追蹤的機率,爆炸違法犯罪的動機特定性和受害人群的隨機性,在爆炸執(zhí)行者的實施下,是公共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隱患。因此,應該樹立涉爆違法犯罪底線思維,堅決鏟除網絡售賣爆炸工具和原料、傳授制爆方法、售賣爆炸服務等犯罪行為滋生土壤。
加強明網論壇、即時通訊、交易市場等區(qū)域巡查,通過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網上論壇、“關鍵詞”等方式提高主動發(fā)現(xiàn)線索、主動分析研判情報、主動通報信息的能力,全面梳理網上傳授制爆技術方法、制販爆炸相關物品等線索,加強統(tǒng)一研判綜合分析,對重點線索擴線深挖,由一點到一線、由一點到多點實現(xiàn)打擊戰(zhàn)果最大化,真正實現(xiàn)涉爆違法犯罪上追源頭下追流向,根除明網涉爆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問題突出的網絡公司整治力度,通過網絡公司自查清理與職能部門管控等方式,將涉爆違法信息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針對利用互聯(lián)網傳授制爆技術方法、教唆涉爆違法犯罪行為,主動觸網摸排,結合行為人個人情況、傳授原因、傳授途徑、被傳授人學習動機、傳授雙方言行傾向性等多種因素循線追查打擊。
針對暗網犯罪,最先要解決的是發(fā)現(xiàn)能力,最難的在于如何進行反制。美國FBI 在2021 年布置了“魚雷行動”(Operation Torpedo),利用名為Metasploit 的安全漏洞檢測工具,針對美國三家暗網兒童色情網站進行攻擊,成功刺穿了網站的匿名層獲取數(shù)據(jù),證明技術反制暗網的可行性。從長遠來看,對暗網犯罪開展技術反制是治本之道,“蜜罐技術”是暗網反制的一項可行技術,充當“蜜罐”嗅探器的專門服務器必須是國家主導,由政府網絡管理部門主管,與國內網絡安全公司合作,部署蜜罐充當節(jié)點志愿者,主動占領暗網IP 節(jié)點,提高嗅探暗網數(shù)據(jù)能力,形成適應中國網絡空間治理的暗網管控模式,從技術層面解決暗網涉爆違法犯罪管控能力問題。
從短期來看,因多數(shù)涉爆違法犯罪嫌疑人反偵查意識極強,為逃避打擊,他們一般選用境外聊天軟件聯(lián)系、暗網平臺交易,并使用匿名網絡虛擬貨幣進行結算,交易過程中提及的各類危險化學品名稱均使用暗網中常見暗語,交易結束后及時刪除相關非法交易貼文和交易記錄等,情報線索的發(fā)現(xiàn)和偵查打擊難度很大?;谌说墓逃辛晳T(包括表達習慣、交流習慣、行為習慣),網絡用戶在暗網上留下的痕跡會在明網有所表現(xiàn),如使用用戶名和密碼的一致性、快遞習慣、支付習慣等,通過這些關聯(lián)信息可以給涉爆違法犯罪人員(包括買家和賣家)還原畫像,通過暗網數(shù)據(jù)與明網數(shù)據(jù)碰撞找出其真實身份。著名暗網交易市場“絲綢之路”的創(chuàng)辦者羅斯·烏布利希正是在明網上公開發(fā)布招聘信息而泄露了自己的明網郵箱而被抓獲的[12]。部分暗網交易平臺用戶會將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作為用戶名,有些會將單位信息、職業(yè)、籍貫作為用戶名,有些是在明網暗網中反復使用的用戶名,通過暗網信息與用戶在明網中留下的信息相碰撞,就有可能會找出嫌疑人身份。
在暗網反制與管控技術無法突破的前提下,在限定性條件規(guī)制下,可以對暗網涉爆違法犯罪科學適度地使用誘惑偵查。誘惑偵查作為一種偵查手段最早在法國使用,發(fā)展于美國[13]。美國FBI在調查暗網犯罪時,也經常使用誘惑偵查、特情潛伏、秘密潛入等偵查手段。誘惑偵查與個人權益是一種博弈關系,濫用誘惑偵查手段,勢必會損害或縮限個人權益,將誘惑偵查限定在確定性的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或可能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等犯罪的范圍內,將其防衛(wèi)價值最大化,盡量讓其貼合存在的法理基礎[14]。網絡涉爆違法犯罪因其法益是公共安全,在使用必要性、正當性和合法性前提下,在嚴格審批的基礎上,應該適當賦予開展誘惑偵查的權力,獲取賣家的手機號碼、支付方式、物流信息等情況,或通過“化妝偵查”的形式貼靠偵查,長線經營,深度關聯(lián)獲取犯罪嫌疑人的支付賬號和聯(lián)系方式,及時固證,實現(xiàn)定向打擊。
研發(fā)網絡涉爆案事件大數(shù)據(jù)預警模型,匯聚人、物、案等數(shù)據(jù)資源,針對互聯(lián)網、暗網涉爆違法犯罪線索,強化暗網數(shù)據(jù)與傳統(tǒng)數(shù)據(jù)信息比對碰撞,全面構建“偵探-研判-預警-打擊”的大數(shù)據(jù)應用體系,依靠情報導偵手段對涉爆違法犯罪深度挖掘、高效打擊。將涉爆違法犯罪的前科人員、涉嫌非法制販爆炸相關物品人員、傳播制爆方法違法人員、有采取爆炸犯罪傾向人員作為重點關注人群,對重點關注人群的信息流、資金流、社交圈、網絡群組、異常行為等開展大數(shù)據(jù)預警,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對涉爆線索及時預判核查偵控,加強情報預警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嚴密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大型商圈、軌道站點、地下空間、高校等重點目標防控工作,整合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資源,建立有固定場所、有專職力量、有民警指導的巡防點,結合公安機關的巡邏防控、維穩(wěn)處突、重點核查、街面打現(xiàn),打造涉爆違法犯罪立體防控網,嚴防涉恐涉爆案件發(fā)生。強化源頭治理和源頭管控,與涉瀑物品生產廠家、涉瀑工具和原材料生產廠家等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建立行業(yè)信息共享協(xié)作機制,為線索分析和深挖工作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通過整合社會數(shù)據(jù)資源,拓展各方信息渠道,在制爆相關物品治理上形成群策群力、標本兼治格局。接觸性交易被查處的可能性比非接觸性交易大,涉爆類犯罪分子更傾向于選擇非接觸性的物流運輸渠道,物流的便捷性和可匿名性為網絡犯罪實體型運輸流通提供了便利,涉爆違法犯罪分子在完成制爆原材料、制爆工具交易后,可以安全地進行寄遞。課程組走訪了三十余家寄遞驛站,除郵政和順豐快遞會嚴格要求開箱檢查,其他寄遞企業(yè)在落實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個百分百”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將進一步加大涉爆物品物流監(jiān)管難度,因此,要結合涉爆寄遞物流的特點規(guī)律,強化物流寄遞行業(yè)和邊境走私等渠道的安全管理,全力堵塞物流寄遞運輸涉爆違法犯罪通道,切斷網絡和物流寄遞涉爆販運渠道。
涉爆違法犯罪帶來的社會風險和安全風險防范一刻也不能松懈。網絡信息技術的更新?lián)Q代顛覆了傳統(tǒng)涉爆違法犯罪模式,為涉爆違法犯罪提供了更為安全便利的載體和交易渠道。必須增強網絡涉瀑違法犯罪治理的緊迫感,堅持打、防、管、控整體推進,做到社會參與、線索追蹤、技術突破,壓縮涉爆違法犯罪的網絡生存空間,從根本上破解網絡涉瀑違法犯罪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