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家庭因素;教師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077-03
【本文著錄格式】臧舒?zhèn)?淺析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J].課外語文,2022,21(01):77-79.
由于受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陳舊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農村教師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往往忽略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種傳統(tǒng)語文教育觀念,導致了教師怕“麻煩”,也不敢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的現(xiàn)狀,往往給“語文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課程標準打上了“馬賽克”。這樣的現(xiàn)狀無疑將農村的語文教育置于深淵,因此教師有改變現(xiàn)狀的使命。只有改變觀念、深思現(xiàn)狀、大膽嘗試,才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一、“麻煩”: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學生的第一教育,也是學生的終身教育。為了探討家庭因素對中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影響,有這樣一組問卷調查:對共240名學生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15份,把學生科學分組,分別對他們父母的職業(yè)、家庭的文化氛圍、家庭溝通、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父母期望等方面進行調查,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發(fā)展的因素中,家庭因素也至關重要。
(一)問題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言談舉止、性格或是人格的形成都是與之相關的。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威涅斯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等的。新課標也提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生活即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現(xiàn)在的教材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xiàn),口語交際的板塊就說明語文的生活化。農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農民或是外出打工者,他們的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自身的觀念的傳統(tǒng),無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我們往往能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身上有著情感缺失的問題。
(二)改變現(xiàn)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币罁嶋H情況,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有父母的參與,簡單的如默寫生字、檢查背誦,一起讀書等,關鍵是父母要有耐心、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學習。再如,帶著孩子走親訪友、購物、出游等,開闊眼界,增加親情。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的關系也是重要的因素,農村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父母賭博、離婚、頻繁吵架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還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實際情況,尊重理解孩子。
二、“麻煩”:教師因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教師的工作不是教授學生的功課,也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生字詞,而是多元化的學習。
(一)留住遺失的美
1.補白的魅力
“補白”是一種藝術,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補白”能夠給學生的思維、想象帶來無限的馳騁空間,讓學生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享受閱讀文章帶來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背景補白,課中創(chuàng)設個性補白的情境,課后延伸補白,把“補白”的全過程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堂中,使學生在讀書中多發(fā)揮想象,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感受課文,使之讀書更具有個性化,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如教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學生對朋友之間的送別之情很難把握,所以要讓學生回憶與家人分別的情境,喚起他們的情感。教師介紹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友情,并放在讀的過程中進行理解?!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睉プ 肮隆薄氨M”“唯”等。有學生提問:“江上只有一條船嗎?”他問的就是一個“孤”字,正好可以讓學生理解古詩里的“孤”這個字。“孤”字不是指長江岸邊只有一只船,而是他的眼里、心里只惦念這只船,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李白對故友的眷戀,也寫出了故友離去后的孤寂,是一種心理上的寫法。學生也可以提出好問題,教師應該讓學生大膽地質疑、提問,可以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提問。
2.表演的藝術
表演,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如教完《半截蠟燭》后,筆者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演課本劇,學生除了再現(xiàn)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增加了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甚至還將揠苗助長的故事改版了,有內容的改版,有結局的改版,這些都是學生內心世界的寫照,教師在適當的時機加以引導,進行課文主題的把握。如“挨挨擠擠”的動作表演和省略號的仿寫,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展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但需要教師給出學生自由的時間去開拓創(chuàng)新。
3.錯誤的巧妙
“沒有錯誤,沒有錯題是教學的最大錯誤?!闭晫W生的錯誤,巧用錯誤,舉一反三,抓住重點更能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在復習的過程中有一道習題:“……,( ?)比喻( ? )”,這種一改往常的問法“把( ?)比作( ?)”,學生很難理解這種問法的改變,筆者讓學生多讀幾遍去理解,沒有想到好的方法,直到在講到“被”“把”句時,學生自己說了出來,他們的句式很相似,兩相比較的確如此,學生在比較中理解了題目的“雷同”。學生的“插嘴”也是良好的契機,《國榷》這課重點理解的是談遷“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抓住文中的比較的描寫“抄一點史料”“走了一百多里路”體會編寫《國榷》過程的艱難與談遷的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國榷》被偷,談遷的心情,他的悲傷,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讓學生猜想: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會想些什么?學生采用“他不想喝,不想吃,想的是( ? );他夜深難睡,想的是( ? )……”句式,通過學生的說話了解到學生理解到位了,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體會說!”這個聲音是在預設之外的,沒有時間給出這樣的回答,但想了想,還是讓她說了,“我覺得小偷不僅僅是偷了《國榷》,還有是談遷的20多年的青春與心血!”隨即掌聲不絕于耳,然后筆者繼續(xù)這一話題,將下面的教學內容留在了下一課時。給學生“說”的機會,給學生自由的時間。
4.作業(yè)的精巧
作業(yè)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革新,也要求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上也要改革創(chuàng)新。改變作業(yè)題型的單一,改變容易操作的抄寫作業(yè)、書面作業(yè),轉化為形式多樣的作業(yè)形式,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可以布置上網搜查資料的作業(yè),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音樂之都維也納》等課文就可以搜集資料;再如有的同學家里有報紙、課外書也可以查閱等。
(二)抓住內在的彩
因為農村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無法達到要求,所以教師在一定的情況下會省略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考試而教學,無視聽、說、讀、寫的環(huán)節(jié)與地位。
1.重視讀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了節(jié)約時間,往往沒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就會出現(xiàn)主觀題的答案的統(tǒng)一化。如果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學生會還給你不一樣的精彩,但需要的是大膽放手給予學生時間。教授《嫦娥奔月》第二課時拓展中有這樣一問:讀《嫦娥》這首詩,這首詩中的嫦娥和我們課文中的嫦娥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覺得哪個版本的嫦娥更好,為什么?
嫦娥(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出了不同與理由。“誰還有不同的看法?”其他的學生也發(fā)表了意見。“大家喜歡哪個嫦娥?”在學生齊說善良的聲音中夾雜著說喜歡惡毒的聲音?!拔衣牭接胁煌穆曇簦芎?,為什么喜歡惡毒的嫦娥呢?”他們無法回答?!拔覀儜搼阎活w善良的心去看世界,那善良的人就會很多?!比缓罅硪粋€學生舉手,“老師,為什么說嫦娥惡毒呢?她不是后悔了嗎?難道一個人犯錯就一直不能得到原諒了嗎?”“很好,我們應該給犯錯的人機會,可是我們現(xiàn)在比較的是嫦娥成仙的過程。明白嗎?”“我喜歡善良的嫦娥,我寧愿相信全世界都是善良的人也不愿相信都是壞人,我希望世界變成一個美好的世界。”他們會思考、有疑問,而且他們的心是純凈與善良的。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體驗和思考。尊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平等地與文本對話。
2.重視寫
讀和寫是學生必要的兩種學習方法,也是通向周圍世界的兩扇窗口。寫又是一個浪費時間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怕寫,教師怕改,導致了寫作教學的難度。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三學段為“習作”,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寫的不是名言警句,寫的是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除了作文課上的寫作,寫也可以進入課堂。教授《黃山奇松》花了15分鐘時間給學生看了一段相關的視頻,學生在驚奇中看完了,但是并沒有注意讓學生說說,寫寫。結果在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小練筆:用“或……或……”,也可以用上“……如同……”“……好像……”寫寫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本來是很擔心的,怕學生無話可說,結果令我大吃一驚,每個學生都能說兩個,有的甚至是長句:“黃山松真是奇特,或成群結隊,或屹立,或倒掛,或貼壁……它們有的像龍,有的像虎,還有的像調皮的猴子……有的如同好客的主人,有的如同陪客的仆人,有的如同送客的婦人。真是奇姿百態(tài)啊!”這樣的句子只有到過黃山或看過的人才能寫出來吧。大膽地給學生時間,他們的腦袋里會有無數的火花迸發(fā)。寫也可以作為作業(yè),如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天中有趣的故事,時間久了,學生就不怕寫了。教師也不要怕改“寫”的作業(yè),抓住每次的訓練重點進行批改,學生自批,生生互批。
3.重視聽、說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聽說興趣,就能使聽說訓練成為自己的迫切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fā)學生聽說的愿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說,而且有內容可說。小學低年級教師的語言應是兒童化的語言,優(yōu)美,具有藝術性,充滿吸引力,讓學生想聽、愛聽,爭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有意無意地進入學習情境,思想上產生共鳴。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上有口語交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在聽別人的發(fā)言與表達,說自己的看法??谡Z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這些話題貼近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三、“麻煩”:學生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導致即使擁有時間也不能好好地利用的結果,讓家長和教師不敢將時間放手給學生。這主要是長期以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與家庭、教師息息相關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自制力特別差,這就要求家長與教師的努力,花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身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毙W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于平時的培養(yǎng),提前預習、細心觀察、勤于動筆、質疑發(fā)問、勤查工具書、背誦、定期復習整理、認真書寫文字、廣泛閱讀等習慣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麻煩”、循序漸進、長期的過程,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學生、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
總之,語文課程不僅要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要為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更要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改變觀念、深思現(xiàn)狀、大膽嘗試,才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軍英.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學周刊,2015(2).
[2]杜芙蓉,李賓.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5).
作者簡介:臧舒?zhèn)?,女?991年生,江蘇南京人,本科,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