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而文言文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表現,在語文課程中進行文言文教學能夠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知識,同時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整體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基于此,在新課標的改革下,文中對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中的文言文編排進行對比分析,然后提出一些個人建議,希望能夠探究出文言文存在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編排;比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國國家領導人在全國宣傳文化思想時,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重要傳播內容,站在國家文化發(fā)展的立足點上,不斷完善我國文化內容,制定并執(zhí)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不斷為我國文化增添新光彩。但是在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編排與舊版本存在一定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和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為了有效解決教師教書難和學生學習難的問題,文中對新舊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編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讓師生對文言文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知,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
1.文言文編排思路的比較
據相關調查發(fā)現,新課標之前的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編排規(guī)律主要遵從從簡單到難,時序不一的規(guī)律,具體內容如下,舊教材中的文言文編排主要按照單元進行內容劃分,且同單元中兩篇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出現不同朝代的作品,比如,必修五中《滕王閣序》和《逍遙游》兩篇文言文的內容分別講的是唐代故事和戰(zhàn)國故事,兩篇文言文的事件跨度較大,對于學生來講,無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不利于學生對某個時代的名人事跡進行深入掌握,也無法了解某個朝代當時的寫作風格,甚至會對所學過的文言文內容出現混淆的現象,進而影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果。
相比較而言,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編排的規(guī)律按照時間順序的先后進行定稿,根據文學史的發(fā)展時間,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首先接觸先秦時期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然后學習漢魏晉散文和唐宋散文,最后學習明清時期的散文,根據歷史文學史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文言文的編排,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的了解每個朝代所發(fā)生的事跡,掌握每個朝代的寫作文體風格,使其在學習課外文言文時,能夠通過課堂所學習的知識,來判斷課外文言文所講述的朝代。
但是從整體來講,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道路中仍存在一些障礙,比如文言文中的知識點較多,無法理解個別詞語想要表達的含義,長此以往,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導致其后期學習文言文就會越來越難?;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強調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性,并且告知學生扎實學好高一階段的文言文,只有學好高一階段的文言文知識,才能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才能使其在后期的學習中游刃有余。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由于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文體的區(qū)別,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一點抵觸感,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投入的學習,甚至有逃避學習文言文的現象,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此種現象,教師需要對此類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為了保障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認為新課標下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按照時間編排更有利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
2.文言文選錄篇數的比較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收錄的篇數相比較而言比舊教材文言文收錄的篇數較多,且內容由單一轉變?yōu)槎鄻踊?。在新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增加文言文的選錄篇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化品味。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觀念和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而文言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粹,讓學生學習更多文言文知識,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性,導致部分學生認為文言文選錄篇數增加只會增加其學習壓力和背誦負擔,基于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文言文,享受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新課標下文言文篇幅增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重視文言文,通過文言文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文化。
此外,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文言文選錄的內容更加豐富,人性化色彩更加濃重,而舊教材中的文言文選錄內容比較單一,且教育目的十分明顯,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從而干擾導致學習效果下降。如,教師在新教材《孟子》選讀中《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在講授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和其在文化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從而豐富學生對孟子的認知。孟子在與梁惠王進行交談時所涉及到的內容均以維護百姓基本利益為主,不畏王權,敢于進諫,整篇文章內容將當時朝代的發(fā)展現狀進行了探討,讓梁惠王認識到自己治國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通過學習該文章,不僅掌握孟子迂回曲折、嚴謹深入的寫作特點,還學習到孟子善辯、善喻和犀利的講話藝術。
3.文言文背誦量的比較
通過新舊教材的比較發(fā)現,新教材中文言文的背誦量相對較大,需要學生熟背所學的文言文,而舊教材中文言文的背誦主要以選段背誦為主。出現此種對比的原因是因為我國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傳播,而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文言文的學習質量,首先需要保障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量,為了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記憶,需要學生熟背文言文,積累更多的文言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水平。但是熟背文言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簡直是雪上加霜,在舊教材的文言文教學中,適量的文言文背誦對于學生來講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即使是為了應付教師,大部分學生也能完成背誦任務,從而掌握相關知識點;但是新教材中的文言文背誦內容較多,導致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自覺背誦文章的學生少之又少,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由此可見,新教材中文言文背誦量增多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改革,為此,在新教材的文言文教學中,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式,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邊思考邊背誦,從而降低背誦的難度,適當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編排的改革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語文教師的正確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其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能夠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平.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實困境與對策思考[J].文學教育(上),2021,(04):108-109.
[2]張小梅.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文系統(tǒng)的比較[J].文學教育(下),2016,(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