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一飛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優(yōu)化,從教學模式、課堂活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我國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理論式”教學對于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缺少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進行了解,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我國教育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對學生教學時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沒有過多的關注。雖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但是對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升沒有一定的幫助。因此,老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不斷地改變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開放數學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的學生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不敢提出問題,不敢和老師共同探究問題。出現這樣的現象和老師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關系,老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時,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對于數學知識沒有自己的思考,盲目的接受,對老師所講內容進行機械地記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敢積極主動地向老師詢問自己疑惑的問題,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是老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進行自我的思考,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很難發(fā)現問題,也沒有時間進行思考,這對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看到教學的本質,學習實際上是學生不斷發(fā)現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進行教學時,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對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向老師進行提問,師生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利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進行情景問題的創(chuàng)設
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對書本中的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從而設置出與本堂課程相貼合的問題情境,在整個問題情境中,學生作為探究問題的主體,在探究的道路上,能夠實現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以及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育,通過這種有效地引導式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課堂教育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中,教育工作者就應該通過自然的過度講解方式,將上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并且實現對本堂課程教學內容的引出。在這個過度引導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注重數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之間相關規(guī)律的思考能力,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發(fā)現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而問題設置環(huán)節(jié)則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主體差異性以及接受能力,這樣才能夠加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以及指導性。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數學“對稱軸”這一課程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將對稱軸相關知識與生活中的建筑物進行聯(lián)系,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圖形以及線條都具有對稱性,大到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著名建筑物,小到我們生活實踐中常見的建筑物體,大家能不能通過將對稱軸與生活中的建筑物相聯(lián)系指出在生活實踐中見到的對稱案例呢?”通過這種問題情境設置的方式,能夠將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與生活實踐有效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讓大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發(fā)言中,然后進一步的分析對稱圖形,加深對稱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這種導入方式還能夠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圖形對稱的鑒別能力,能夠讓學生利用數學思維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物[1]。
三、豐富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課雖說是一門理論課程,但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豐富教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自主性,讓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培養(yǎng)起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主動的交流和溝通。老師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溝通的環(huán)境,為學生的交流溝通制造一定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和其他同學進行一個主動的交流溝通,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組織自己的語言,重復數學知識,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僅僅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對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來說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此以外,老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制作出一定的教學模型。學生在思考制作模型時,學生要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整合,老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溝通,共同討論模型道具是怎么制作的。老師在旁邊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實踐,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其次,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觀看模型,制作模型。
四、展示動態(tài)教學資源,培養(yǎng)初中數學多維思想
在開展初中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靜態(tài)的教學形式,采用動態(tài)的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使初中生能夠清晰地觀察數學幾何的基本特征,掌握數學幾何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深刻感受各種幾何圖形的美,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幾何數學基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幾何數學思想。在這種相對動態(tài)的數學模式中,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思維在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中找出小細節(jié),形成正確的動態(tài)數學運維思想[2]。
結語: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積極了解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及時優(yōu)化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此外,在新時代背景下,多樣化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師也應積極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數學教學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 數學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錫峰.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 ?2021(2019-29):36-36.
[2]朱玲玲. 數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