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薇,程書立*,王懿寧,李 寧
(1.徐州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2.徐州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江蘇 徐州 221009)
重癥肺炎是臨床呼吸內科的常見疾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及時送入重癥監(jiān)護室(ICU)開展進一步治療。氨溴索是臨床應用較多的祛痰藥物,其可通過稀釋痰液,進而促進痰液排出,但單獨應用時難以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無法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不佳[1]。纖維支氣管鏡灌洗可使灌洗溶液直接到達機體病灶部位,通過清理痰栓,減輕患者呼吸系統(tǒng)阻塞和機體炎癥反應[2]。督導式護理主要通過對疾病與其并發(fā)癥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jù)調查結果采取合適的預警措施,以控制病情進展[3]?;诖?,本研究主要探討氨溴索、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聯(lián)合督導式護理治療重癥肺炎對患者炎癥反應、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血氧分壓(PaO2)、氧合指數(shù)(PaO2/FiO2)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徐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50例重癥肺炎患者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14、11例;年齡37~68歲,平均(50.23±1.45)歲;感染位置:左肺7例,右肺9例,雙肺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13、12例;年齡35~69歲,平均(50.34±1.49)歲;感染位置:左肺8例,右肺9例,雙肺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呼吸內科疾病診治對策》[4]中重癥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者;年齡35~69歲者;無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伴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等。本研究已經(jīng)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解痙、化痰、抗感染、機械通氣、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治療,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73,規(guī)格:2 mL∶15 mg)靜脈推注治療,30 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具體治療方式如下:當患者SaO2達到99%后,給予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22,規(guī)格:10 mL∶50 mg)3~5 mg靜脈推注,在患者安靜后經(jīng)口插入纖維支氣管鏡(上海醫(yī)光儀器有限公司,型號:XZ-3)插入氣管,且經(jīng)由纖維支氣管鏡注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規(guī)格:5 mL∶0.1 mg)5 mL以局部麻醉,后使用10 mL的0.9%氯化鈉溶液灌洗病變部位,每處病變部位灌洗3次,灌洗60 s后采用負壓吸出,2次/周,每次間隔3 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周,并于治療后隨訪1個月。
1.2.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同時進行督導式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式如下:①成立護理小組,由護理組長對小組成員,即責任護士展開督導式護理培訓,即引出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引導責任護士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訓后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總結重癥肺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并引導責任護士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由護理組長監(jiān)督實施;②責任護士定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每間隔6 h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護理,以免患者因口腔內分泌物發(fā)生嗆咳或呼吸道堵塞;③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對伴有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予以心理疏導,若患者對疾病出現(xiàn)恐懼心理,可向其介紹相關治療成功案例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④叮囑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食用高維生素、易消化、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刺激性較小的食物,必要時可使用腸內營養(yǎng)液結合鼻飼補充營養(yǎng)等。⑤制定重癥肺炎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實施表,標記出責任護士需進行的干預措施,每日交接班前護理組長對表格進行檢查,針對不足的地方提出整改要求與重點建議,以此循環(huán)往復。兩組患者均護理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根據(jù)《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中重癥肺炎的評定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經(jīng)X線片檢查,肺部炎癥吸收>50%,痰涂片呈陰性,血常規(guī)指標趨于正常;有效:經(jīng)X線片檢查,肺部炎癥吸收<50%,部分痰涂片呈陰性,血常規(guī)指標有所改善;無效:肺部炎癥與血常規(guī)指標未見改善,且隨病程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炎癥反應。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早晨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 -1(sICAM-1)、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水平。③血氣分析指標。于治療前后,采用針頭部分有肝素充填的5 mL注射器,抽取患者前臂外側橈動脈血2 mL,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O2、PaO2及PaO2/FiO2水平。④康復與預后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及治療后1個月多器官功能衰竭發(fā)生率、病死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s)、[例(%)]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炎性反應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sICAM-1、CRP、PCT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sI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 -1;CRP:C-反應蛋白;PCT:降鈣素原。
組別 例數(shù)sICAM-1(μg/L) CRP(mg/L) PCT(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444.58±54.55 284.68±35.67* 85.42±15.56 54.65±12.57* 1.99±0.37 0.89±0.32*觀察組 25 446.57±57.56 198.72±37.86* 88.65±16.67 48.56±6.87* 2.05±0.35 0.62±0.28*t值 0.125 8.263 0.708 2.126 0.589 3.17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氣分析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SaO2、PaO2、PaO2/FiO2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SaO2:血氧飽和度;PaO2:血氧分壓;PaO2/FiO2:氧合指數(shù);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SaO2(%) PaO2(mmHg) PaO2/Fi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88.55±7.53 94.55±3.55* 53.67±9.65 89.57±7.54* 152.56±22.54 287.56±32.55*觀察組 25 87.32±9.59 96.56±3.01* 54.83±7.63 93.55±5.59* 159.55±19.74 354.85±34.59*t值 0.504 2.159 0.471 2.120 1.166 7.0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康復與預后情況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發(fā)生率與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康復與預后情況比較
肺炎的嚴重程度取決于肺部炎癥的散播與全身炎癥的反應程度,如患者出現(xiàn)休克、低血壓或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礙即可判定為重癥肺炎。促進痰液排出以降低肺部炎癥反應是臨床治療重癥肺炎的主要措施,氨溴索可通過促進痰液稀釋而幫助排痰,但由于重癥肺炎患者普遍存在呼吸衰竭和其他器官受累等現(xiàn)象,在機體缺血、缺氧狀態(tài)下時,單一使用該藥物排痰效果較弱,應加強痰液引流的治療措施,最大程度稀釋痰液[6]。
纖維支氣管鏡通過顯像可準定位病灶位置,氯化鈉溶液的反復沖洗有利于刺激呼吸道黏膜,使患者產(chǎn)生咳嗽反射,促進呼吸系統(tǒng)分泌物、炎性物質的排出,使氣道通氣更為順暢;同時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可加速痰液內酸性黏蛋白纖維裂解,增強纖毛運動能力,減少痰液滯留,在兩者共同作用下,可促進患者呼吸道阻塞、支氣管平滑肌緊張等癥狀改善[7]。而督導式護理通過對責任護士的督導式培訓,促使其完善口腔清潔、定時抽吸患者氣道分泌物等基礎護理,且加強了護理措施的監(jiān)督與實施,有效防止患者發(fā)生痰液潴留,控制病情進展[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期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1個月多器官功能衰竭發(fā)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鹽酸氨溴索、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聯(lián)合督導式護理可提升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促進病情恢復,改善預后。
炎癥反應的加重可導致重癥肺炎患者肺功能受損,影響患者機體血氧代謝,sICAM-1、CRP、PCT是重要的促炎癥反應指標,其中sICAM-1可誘發(fā)過量炎性遞質在氣管中釋放,加重患者肺部炎癥,而CRP、PCT具有促進炎癥反應級聯(lián)放大的作用[9-10]。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sICAM-1、CRP、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aO2、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鹽酸氨溴索、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聯(lián)合督導式護理可有效降低重癥肺炎患者機體內炎癥反應,改善機體血氧代謝。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氨溴索可促進痰液排出,減少患者因咳痰對肺部產(chǎn)生的損傷;同時可阻斷機體炎性介質的釋放,降低機體炎癥反應,還可促進氣管、支氣管平滑肌松弛,增強肺通氣能力,進而改善患者機體血氧代謝;另一方面,纖維支氣管鏡灌洗通過對痰液進行稀釋可有效提高排痰效率,通過多次灌洗可清除氣道和肺部炎癥因子,降低炎癥反應對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損傷,進一步改善患者肺部換氣和通氣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的SaO2[11]。此外,督導式護理可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降低患者心理應激,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使得臨床治療取得更好的療效[12]。
綜上,氨溴索、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聯(lián)合督導式護理治療重癥肺炎,可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效促進機體肺部炎癥的吸收,改善血氣指標,提高預后效果,促進病情康復,建議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