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強
摘要:在小學階段,科學課程是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的重要課程。本論文以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六年級學生的科學閱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在科學閱讀學習中的方法,并對其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科學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六年級的科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僅僅關注于對學生的知識理論講解,而忽略了對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科學閱讀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習能力。
一、科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科學閱讀的關注不夠,很多教師不注重這一點,沒有將其落到實處。在課堂上里,老師往往更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在課后,學生往往會立刻開始做作業(yè),使得閱讀變成一種形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重視嚴重不足。
2.缺乏對科學知識的有效指導。很多老師都把培養(yǎng)閱讀水平作為語文老師的工作,而非科學學科。所以,在六年級科學課中,老師講授知識,而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理解和記憶。在教育上,由于缺少對學生科學閱讀的指導和與教學的銜接,使學生難以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式。六年級學生知識經(jīng)驗不足,需要教師加強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的讀書科學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3.科學知識匱乏,錯誤觀念也很多。在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著許多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認識、常識,而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自身的判斷力,容易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這種誤解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比如,在“月蝕”課上,教師詢問學生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許多同學都說“天狗食月”。其實這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民間故事。這樣的認識會使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妨礙他們的科學理念的形成。
二、科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1.課前預習是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分析。老師可以在安排預習作業(yè),讓同學們認真地閱讀學習中的知識,并把重點寫下來。在下課后,盡量與課后的家庭作業(yè)銜接得上,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看是否能完成作業(yè)。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做個記號,上課時要留心聽,并且向教師提問。通過目標明確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鞏固地理解。在預習階段,學生能夠逐漸地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并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并掌握閱讀技巧。
2.加強對學生科學語言感的培養(yǎng)。在六年級教材中,綜合科學知識的概念很少,教材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語言感,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閱讀技能。比如,在《動物與環(huán)境》一課,請同學們自己去讀,然后讓他們從圖片中找出合適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老師要為學生設計問題,使他們能夠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科學的語言,并能增強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在多重感官刺激后,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鼓勵他們進行更多的閱讀,并協(xié)助學生將知識整理、歸納、記憶。
3.注重學生需求,優(yōu)化課程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教材的內(nèi)容,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才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以學生為本,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科學的教學效果最大化。 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中是讓學生知道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特點在進行這一部分教學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需 求,課程讓學生認識到,成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每個孩子都要經(jīng)歷,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成長。同時,對其進行科學的闡釋,以達到對生命和肉體的崇敬,為幸福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的學生在此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啟發(fā),培養(yǎng)他們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指將學生的思維與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其科學閱讀水平的目的。比如,在《生活中的能量》一課中,老師可以用書中的風能來做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活力。老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個風車,在操場上做一些試驗,讓學生把風車舉起來,讓他們在直觀的感受風的力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體會到科學的快樂。老師會向同學們解釋風力對人類的影響,讓他們了解到這些知識的實際意義。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使他們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從而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學科知識。
5.運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六年級進行科學教學時,可以采取合作式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把班級分為若干組,將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讓他們主動地進行交流,通過自主思考來解決問題。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問題進行分析,有助于使學生的思維迅速發(fā)展,增強思維的擴展和創(chuàng)新。
結語
綜上所述,總之,初級科學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和文化為目的的研究學科??茖W優(yōu)秀教師徐杰曾這樣定義“科學閱讀通過閱讀課本、圖畫和電子書,使學生了解和走進科學。因為科學的知識不僅僅是關于科學的,它還包括“概念、技能、理解和廣泛的價值”。因此,教師在開展科學閱讀教育時,應從“科學”這一基本問題入手,將閱讀視為一種重要途徑。學生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發(fā)展智力,只積累的知識不可能改變智力,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會利用這些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科學思維。通過加強六年級的科學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熱愛科學,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成績。加強對六年級科學的科學閱讀,能使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提升,對科學的熱愛,進而提高其學業(yè)成就。為了使學生的科學、科學和文化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師必須堅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從課程內(nèi)容方面來說,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在探索科學道路上的進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生的自然教育,在探究科學之路上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乃干.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如何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l(6).
[2]潘華.淺談小學科學教育的不足與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 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