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瑞
“溫度”是備受人們關(guān)注的一個詞匯:炎熱的夏季人們期盼高溫降下來,涼爽一些;寒冷的冬季,人們又希望低溫抬上去,暖和一些。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給人造成不適之感,也給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這是每個人都感同身受的。一般地說,人們總是希望生存在一種“適宜的溫度”里,過著非熱非冷的安逸時日,如春日融融然,如秋日旭旭然。
“有溫度的教育”——這個溫度大概就是指那種非熱非冷的“適宜溫度”。但是,這個“教育溫度”的標準到底是多少,卻很少有人提及,似乎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如果僅僅將“教育的溫度”理解為非熱非冷的那種“適宜溫度”,似乎有些偏頗化,更有些扁平化。因此,對“教育的溫度”應該作全面性、立體化的理解和探討,以揭示其深刻的內(nèi)涵和實質(zhì),挖掘其深邃的要義和精髓。我認為,教育的溫度既是一個約數(shù),又是一個常數(shù)。對此,可以嘗試作如下理解。
100℃的水,是處于沸騰狀態(tài)的水,水波翻涌,激蕩喧響。因此,人們常常把“沸騰”比作情緒高漲或事物蓬勃發(fā)展。群情激昂,激情澎湃,說的正是這種情形。那么,我們是否也該說:我們的教師應該有“沸騰的工作激情”呢?我想,這是完全可以的。沸騰的工作激情,就是100℃的水洶涌翻騰的澎湃氣勢,就是熾熱的、奔騰不息的、積極向上的豪邁情懷。
有研究者得出好教師的兩個基本特征,其一就是“有激情”,有滿滿的澎湃的激情!充滿澎湃激情的教師,能夠巧妙地在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之間取得平衡,把激情轉(zhuǎn)化為提升教學水平的驅(qū)動力,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從而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一個教師無論身處什么境況,都應該保持自信、樂觀的狀態(tài),對教育工作有強烈的情感認同。沒有激情的人生是蒼白而暗淡的人生。反觀現(xiàn)實之中有關(guān)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研究,發(fā)現(xiàn)缺少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工作喪失認同感,缺乏澎湃的激情,是教師職業(yè)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澎湃的激情不僅表現(xiàn)在教師的人文精神上,還體現(xiàn)在專業(yè)技能、科研理念方面的精深與先進。激情是思想火焰的點燃,激情是深沉感悟后的迸發(fā)——我們的課堂更需要澎湃的激情。教師進取的激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感動的激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喜悅的激情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點燃學生的心靈圣火,撥動學生的心靈琴弦,讓課堂充溢生命的氣息。
富有澎湃激情的課堂,是學生追逐夢想的課堂,不會再是沉悶的毫無聲息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肯定會使教師感受到生活中的精神氣,完善一個幸福的自我。
水的凝固點是0℃。也就是說,水的溫度降到0℃就會結(jié)成冰。液體流動性強,固體穩(wěn)固性好。穩(wěn)固的冰是那樣的“安閑遁世”“無為無爭”,看似養(yǎng)尊處優(yōu),停滯不前,似乎給人一種碌碌無為的滄桑感,但穩(wěn)固的冰安然沉寂,靜若處子,晶瑩剔透,卻又給人一種安詳持重的靜態(tài)美。
治愈浮躁最好的方法就是“澡雪精神”“散熱降溫”,純潔心靈,返璞歸真,安安靜靜搞教育,這才是我們的理想之道。因此,我認為教育的溫度應該是0℃的沉靜姿態(tài)。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年近40歲時才由教體育改為教語文,他的語文素養(yǎng)差,但他擁有沉寂姿態(tài),善于“飲冰”吃苦。為了學拼音,他拜低年級教師為師;為了練寫字,他無論寫教案、改作業(yè)、批作文、寫體會,均用小楷毛筆;為了練朗讀,他對著錄音機自讀自錄,錄了改,改了錄,反反復復;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藝術(shù),他聽了無數(shù)教師的課;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他每節(jié)課后都要寫教后札記;為了多讀寫,他的個人購書能夠開辦一個小閱覽室。所以,他對每一篇課文都能熟練掌握,甚至熟讀成誦,他的課上得風生水起,而又推陳出新,搖曳多姿,富有自己特有的風格。
0℃的沉寂姿態(tài),實質(zhì)上就是一種“孤獨姿態(tài)”。我認為,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要做一名孤獨的教師;要成就一名教師,就要想法增強教師的孤獨力。一名教師涵養(yǎng)和知識的豐厚,是無數(shù)個“孤獨”修煉的疊加;一名教師管理到位、課上得好,是無數(shù)個“孤獨”鉆研的結(jié)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很多教師慨嘆聽了那么多報告,自己卻沒有長進,聽了那么多的課自己卻沒有提高,原因就在于臺下少了孤獨的自我修行。
健康資料顯示,人的最佳睡眠室溫是20℃。這種非熱非冷的“適宜溫度”才是人們追求的理想化溫度。
縱觀闡述“教育溫度”的文章,也基本都是圍繞這個理想化的目標而生發(fā)的。林格先生認為教育應該是有溫度的,做有溫度的教育,說有溫度的話,上有溫度的課,寫有溫度的字,像孔夫子一樣做溫暖人心的教育:不急躁、不極端、不尖銳——在他看來,教育的溫度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人性化的溫度,就是教育的溫度。如何辦有人性化的“溫度教育”,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帶給我們很多啟示。那棵大榕樹之所以能夠成為“鳥的天堂”,一是榕樹奇大無比,能給眾多鳥兒一個安棲之處,給眾多鳥兒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二是榕樹枝葉茂盛,生命力強,給眾多鳥兒遮風擋雨,給眾多鳥兒提供了優(yōu)雅的場所。其實,僅是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關(guān)鍵的是這棵大榕樹生長在一片廣袤的濕地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還有,當?shù)氐娜藗兌紣埒B如命,從不會來干擾鳥兒們的“生活”,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文優(yōu)勢。試想,如若是一棵小小的禿枝乏葉的榕樹,咋能成為鳥的天堂?如若是生長在鬧市里的樹,缺乏安全保障的鳥,又咋能成為“鳥的天堂”?
人性化的教育,不該僅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不該僅是一句動聽的歌詞。好學校應該像“鳥的天堂”:既有舒適的外部環(huán)境,又有馨悅的內(nèi)部心境。學校以及職能部門要科學規(guī)劃,精心設計,無論是教室的色彩搭配,還是校園的空間布局,抑或是花草樹木、假山?jīng)鐾さ姆植?,都要從舒心、益智和育人上去考量。?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就是打造孩子的天堂,就是辦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辦有溫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