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器
摘要:教師基于課程標準、教材、語文要素等內容設定“快樂讀書吧”的閱讀目標,借助綜合性學習的特征,落實導讀、跟進、分享三種課型的閱讀指導,促進“快樂讀書吧”課程化,實現(xiàn)教材編排意圖和學生自主閱讀。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課程化;三種課型的閱讀指導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設置了“快樂讀書吧”版塊。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課外閱讀,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由于閱讀的過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因而借助綜合性學習的靈活性、自主性、計劃性、預期性的特征,讓教材的“快樂讀書吧”由課內閱讀延伸至課外閱讀,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喚醒閱讀的自覺,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下面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為例,談談“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指導。
立足教材實際、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閱讀要求,明確學段的課外閱讀目標,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課外閱讀形成積極有效的干預和有效指導與培養(yǎng)。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版塊,推薦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三本課外閱讀書目。主要內容都是以寓言故事為主的中外寓言故事,故有著共同的閱讀目標:
1. 閱讀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在交流感受中體驗閱讀樂趣。
2. 閱讀寓言故事,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獨立進行課外閱讀寓言故事的習慣。
3. 通過閱讀,積累語言的同時,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 能邊讀邊思考,從故事中獲得啟迪,結合身邊的人和事展開學習。
5. 能借助朗讀、創(chuàng)編故事、繪圖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yǎng)閱讀的創(chuàng)造思維。
各年級“快樂讀書吧”所有閱讀書目,建議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從“文本”出發(fā),與教材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教材”與“整本書”的無痕對接;第二,教科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系統(tǒng)的書目安排,告訴教師、家長和學生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期可以讀哪些書。這些書目分別編排在各冊教材的“快樂讀書吧”版塊,并告訴學生怎么讀這些書。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立足與依托教材的系統(tǒng)化,促進“快樂讀書吧”課外閱讀的課程化。
(一)時間管理上的課程化
“快樂讀書吧”版塊中安排的一至六年級的總體閱讀量大(包括必讀與選讀書目),需要科學安排課內與課外的時間。校內爭取將課外閱讀指導進課表,每周設定長課、短課,確保課程化課表的安排。長課一節(jié)為四十分鐘,主要用來上導讀課、跟進課、分享課三種課型;短課一般在15~20分鐘,可以利用早讀課、午讀時間進行,讓學生讀一段話,講一個故事、談學習所得等,以此檢查、反饋學生閱讀情況。
同時,將閱讀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在校自習、課間休息,周末和節(jié)假日等都可以安排閱讀,學生每天必須閱讀多長時間不限制,重在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學生無壓力閱讀。
(二)閱讀習慣上的自主化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課外閱讀的首要任務。尊重學生的天性,通過設定有趣的閱讀菜單,引導學生超前學習,合理安排總體閱讀計劃和時間。同時又給予學生閱讀計劃的自主空間,即每個學生可以根據(jù)總的閱讀計劃,自己靈活安排讀書計劃,自主選擇閱讀菜單。
(三)閱讀指導上的規(guī)范化
1. 導讀課。用來開啟整本書的閱讀之旅,在閱讀每一本書的第一周進行。導讀課的教學內容有三點:
第一,介紹準備閱讀的書目,大致了解整本書內容,點燃閱讀熱情。在《中國古代寓言》的導讀課上,首先讓學生明白寓言的特征“用故事來寄托道理,給人以啟示”。接著,讓學生觀察書的封面,關注書的目錄,了解相關信息,產生閱讀期待。
第二,指導閱讀的方法——“閱讀指導”的應用。以《中國古代寓言》為例,目錄里《中國古代寓言》分成六個版塊,對應有六處閱讀指導,用好這些閱讀指導,學生就能讀懂寓言,掌握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
第三,圍繞閱讀書目,教師制定總的閱讀計劃,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個人閱讀計劃、自主選擇閱讀菜單??偟拈喿x計劃包括整本書的閱讀時間安排、閱讀目標和需要完成的閱讀菜單等。閱讀菜單采用必選菜單和自選菜單相結合的方式,既照顧到整體學生的水平,又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的空間。如《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必選菜單可以是讀一讀(故事內容)、寫一寫(摘錄筆記)、講一講(喜歡的故事)、做一做(故事書簽);自選菜單可以是畫一畫(故事插圖)、繪一繪(思維導圖)、做一做(手抄報)、演一演(表演或創(chuàng)編故事)等。
2. 推進課。根據(jù)閱讀書目的需要,安排在每一本書閱讀的第2到3周或者更長的時間進行,結合學生閱讀情況和時間安排,可以短課和長課交替教學。
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為例,可以安排兩次長課,短課穿插進行。短課用來檢查學生閱讀的進度和閱讀質量,如一天安排讀三個寓言故事,教師根據(jù)寓言故事的內容提問檢測學生閱讀情況,或者直接請學生上臺朗讀一則寓言故事,說說其中的道理等。而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第一次推進課上,我除了檢查一周來學生的閱讀情況,繼續(xù)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指導”。第二次推進課,針對即將召開的分享課,結合必選菜單和自選菜單,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共同探討閱讀分享的形式和內容。
推進課包含前面閱讀內容的檢查與反饋、匯報,同時也包含下階段閱讀內容的推進。因此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閱讀情況,及時調整推進課的進度,判斷下階段的閱讀任務是否需要調整等等。
3. 分享課。學生在自主閱讀后會產生一定的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分享。分享課立足整本書,目的在于主動參與,樂于表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回顧整本書,指導成果匯報交流的內容與形式。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為例,在第一次分享課上,針對必選菜單,小組一起交流分享,提出困惑,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進一步完善閱讀任務。對于自選菜單,學生可以自主挑選項目,根據(jù)選擇的菜單組成小組,如創(chuàng)編組(創(chuàng)編寓言故事)、繪畫組(畫故事插圖、畫思維導圖、畫故事圖、做手抄報等)、表演組(表演喜歡的寓言故事)等,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呈現(xiàn)書面作品上,設置評價角,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激勵閱讀興趣??梢圆捎眉彝ズ蛯W校共評,生生互評等方式,采用等級制,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斷提升評價的層次和評價的效益。當然,自選菜單也可以以個人的形式匯報交流。分享課的匯報內容和形式不是單一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呈現(xiàn)的方式。
匯報交流閱讀成果。學生根據(jù)前面布置的必選菜單和自選菜單項目,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分享、互評、完成評價角的自己評、小組評、同學評等。在此基礎上,小組推薦作品完成班級評、老師評等,采用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分享課上,孩子們匯報交流的閱讀成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以口頭形式呈現(xiàn),讀書中喜歡的寓言故事、講書里的寓言故事等;②以書面形式或綜合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寫寓言故事摘記卡、做啟示卡和故事推薦卡、做書簽和手抄報、畫圖猜故事、表演故事等等。學生在交流匯報中,學習自信心和閱讀成就感得以增強。
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快樂讀書吧”版塊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式是與學生共讀一本書。教師在與學生共讀中,把握整本書的閱讀主旨,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加深閱讀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時,享受審美的樂趣。
備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滲透綜合性學習理念促進“快樂讀書吧”課程化實踐研究》階段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JKXB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