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鄭子含
摘 要 以德國設計師總結的好產(chǎn)品的設計原則為切入點,采用跨界的思維把好產(chǎn)品設計原則引入到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提出了一門好課程的設計要素:好課程隱形嵌入價值引領與育人元素;好課程要有創(chuàng)意,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意、教學組織形式有創(chuàng)新;好課程是有用的,教學內容設計本身能促進學生核心能力成長;好課程含蓄有美感;好課程從實際出發(fā),把學生發(fā)展放在第一位。課程是受很多變量影響的復雜產(chǎn)品,源于產(chǎn)品又高于產(chǎn)品。實踐證明,基于好產(chǎn)品設計視角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不僅對改變教師教學設計理念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而且有利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好產(chǎn)品;課程教學;教學設計要素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34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Product Design
HU Junjie, ZHENG Zihan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 Tak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good products summarized by German design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dopting cross-border think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good products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elements of a good course: good courses are implicitly embedded with value guidance and education elements; Good courses should be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creative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should be innovative; Good curriculum is useful,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itself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Good courses are implicit and aesthetic; Good curriculum starts from reality and puts student development first. Curriculum is a complex product affected by many variables,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product and is higher than the produc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product design is not only of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change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 concept,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good product design;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principle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0.26%提高到2019年的51.6%,[1]在規(guī)模上實現(xiàn)了跨越式大發(fā)展。高等教育已從規(guī)模擴張進入到內涵提升的新征程, 從十九大召開以來,教育部等多部門陸續(xù)出臺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一系列的制度與文件。特別是一流專業(yè)、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2-3]出臺,引起了高教管理部門與廣大高校教師的熱烈呼應。然而,正如教育研究專家富蘭(Michael Fullan)和史莫克(Mike Schmiker)指出,僅限于宏觀的策略規(guī)劃和學校整體變革的努力大多是無效的,只有每個課堂的教學有所改善,教育改革才會有真的突破。[4]大學課堂教學狀態(tài)仍然是高教界的一個痛點,課堂教學的兩個主體呈現(xiàn)出高度不平衡,一方主體高校教師大多是博士,具有極高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另一方主體學生,對于規(guī)模發(fā)展后的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精神與毅力。改善課堂狀態(tài)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強課程教學設計。筆者認為,借鑒好產(chǎn)品的設計思維來開展課程的教學設計,有助于一流“金課”建設。
1 好產(chǎn)品的設計原則
微信活躍用戶數(shù)量達10個億,老中青各類人群皆喜愛,其是一款好的產(chǎn)品,騰訊公司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張小龍指出“微信只是守住了好產(chǎn)品的底線”。[5]德國設計師拉姆斯(Dieter Rams)總結的好設計有十個原則,好的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東西;好的設計是有用的;好的設計有美感;好的設計易使用;好的設計含蓄;好的設計從實際出發(fā);好的設計不是曇花一現(xiàn),而是經(jīng)久不衰;好的設計會關注到任何一個細節(jié);好的設計環(huán)保;好的設計崇尚極簡主義?!拔⑿拧边@款社交產(chǎn)品符合這十個設計原則,它成功的核心價值首先在于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產(chǎn)品設計的理念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用戶需求為本。微信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高了人們社交的效率,它首先關心用戶——人的感受,因此其成了一款巨大影響力的產(chǎn)品。其次,它以內容為王, 用更低的成本給用戶更好的體驗。一個好產(chǎn)品創(chuàng)新的源泉其實來自真正幫助人的善良初心,那么一門好的課程設計的源泉則來自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
2 一門好的課程設計要素
高校的職能之一是人才培養(yǎng),人才是高校的產(chǎn)品,培養(yǎng)人才則少不了培養(yǎng)過程中的最主要載體——課程,因此從某個角度可以認為課程是高校的產(chǎn)品,那么好課程的設計需遵循好產(chǎn)品的設計規(guī)則。當然,課程是特殊的產(chǎn)品,使用對象特殊,使用過程特殊,使用目的特殊。課程教學設計是受很多變量影響的復雜產(chǎn)品,其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在整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地位如何;課程支撐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或畢業(yè)要求的哪方面知識、素質與能力;課程設計團隊或教師個體的學術水平及與學習主體的共情能力如何;課程教學實施團隊或教師個體的實際教學能力如何;課程設計還涉及內容設計、方法設計、策略設計、評價設計等多個要素。由于其復雜性,本文從好產(chǎn)品設計原則的視角闡述一門好的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原則。
2.1 好課程隱性嵌入價值引領與育人元素
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探索、思考、學習以及踐行的能力,[6] 一門好的課程,第一個設計原則即是隱性嵌入課程思政元素??梢詮暮暧^或中觀或微觀的角度實現(xiàn)教書育人。從宏觀角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為重點教育目標推進課程思政。從中觀角度,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獨立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文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微觀角度,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探求真理等科學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行為;培養(yǎng)大學生求真務實、敢于探索的職業(yè)精神與素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刻苦學習、早早到、前排坐、多思考、記筆記;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耐心、細心、恒心、匠心、毅力。
2.2 好課程必有創(chuàng)意要素
好課程創(chuàng)意要素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是指課程設置要有創(chuàng)意;第二層是指即使是傳統(tǒng)課程,但教學內容必與時俱進;第三層是指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需創(chuàng)新。一門好課程必有創(chuàng)新元素,同時需符合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及挑戰(zhàn)度的要求,這也是“金課”建設的核心指標。
大學教育雖然崇尚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培養(yǎng),但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仍是主渠道,重視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沒有關注到管理復雜的21世紀需要更強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課程設置陳舊,學科界線分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化時代,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的招聘方式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延續(xù)名校情結,而更重視能力篩選。[7]全球很多大學正在從專業(yè)導向走向能力為本、跨界培養(yǎng)。若要培養(yǎng)能管理復雜的21世紀的人才,則至少需具備“學習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信息媒介與技術素養(yǎng)、生活與職業(yè)素養(yǎng)”等核心素養(yǎng),按照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思路,從本專業(yè)畢業(yè)五年后的學生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進行反向設計課程,設計什么樣的課程必然要創(chuàng)新,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創(chuàng)新性。從教育部實際撤銷的專業(yè)和新增專業(yè)可見,這幾年調整力度相當大,面對產(chǎn)業(yè)變革,教育部主管部門積極應對,設置很多新興學科或跨界的新專業(yè),新專業(yè)下必然需要開設新的課程,理想的開設課程應以能力培養(yǎng)為本,以給出實際解決方案為主要考核目標。
對于老課程,其教學內容必然是需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僅僅是一個個的知識點或必訓的技能點,無論專業(yè)學得多深,如果不到真實世界去解決一個個實際復雜的問題,依然不能將所學轉換為所能,因此教學內容應是一個個由真實項目或其演變后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項目組成。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不一定是每周幾節(jié)課模式,根據(jù)課程特點靈活編排,如一周或幾周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
2.3 好課程一定是有用的
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目標常常是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而沒明確可測量的課程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被動地學習教師所教的知識或技能,期末大多參加一個有標準答案的考試,雖然近幾年倡導多元化過程性評價,由于大多數(shù)院校生師比遠遠高于國際名校,過程性評價的真實實效較難充分發(fā)揮。大多數(shù)學生參加課程學習是為了獲得學分,并非通過課程學習獲得核心能力的提升。好課程是有用的,體現(xiàn)兩方面含義,一方面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本身很有用,是能促進學生核心能力成長,如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程序設計能力、硬件電路設計與調試能力、有效溝通和有效協(xié)作”等工科專業(yè)核心能力。另一方面,實施課程教學的教師除了需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以外,須具備教學技能,特別需了解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東西,課程才真正有用。大學教師大多是博士,學習能力強,但沒有接受過嚴格的師范技能訓練,對學習者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不了解,憑自己直覺設計教學,往往課堂效率低,學生參與度低。從課程本身的設置與實施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兩方面入手,以達成真正有用的課程。
2.4 好課程含蓄有美感
孫犁《秀露集·進修二題》:“所謂含蓄,就是不要一瀉無遺,不要節(jié)外生枝,不要累贅瑣碎,要有剪裁,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余地?!闭n程教學也一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很碎的知識點喂給學生,學生反胃無法下咽,反過來,教師指導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烹制美味佳肴,不但食之有味,而且成就感滿滿。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與挑戰(zhàn)度也能在含蓄的課程中體現(xiàn)出來。
好課程的美感是廣義的,第一,課程達到上述有用的功效,則一定受學生的喜愛,它就是美的。第二,主講教師個人很有人格魅力,若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那課程的美感就能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第三,教師的基本教學功底扎實,如語言表達抑揚頓挫,板書與各類教學媒體有效銜接,清晰展現(xiàn),課堂中能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能夠指導學生主動學習、交互學習甚至建構學習。第四,若是線上課程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那么課程美感的要求就更高了,視頻制作的質量是否有美感、線上課程平臺界面是否簡潔、操作是否方便,是否從使用者的角度考慮,課程內容的設計是否有助于減少學生的疲勞感等等。
2.5 好課程從實際出發(f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很多名校畢業(yè)的博士學術水平很高,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教學。教師只關注了“教”,而沒有關注“學”。教師需具備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觀,教師需對學習者的心理素質、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及感官能力上的差異有了解。教師需對學習者的學習訴求、學習問題進行及時的有效回應與幫助解決。教學設計從幫助學生學習過程或非教學過程來展開,結合相應的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學資源建設,來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好課程需基于《首要教學原理》所描述的面向完整任務、聚焦解決問題、貫徹意義學習和堅持生本中心開展教學設計。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從學生利益出發(fā),促進效果好、效率大和參與度大的學習。從聚焦解決問題入手吸引學生投入,從激活舊知引導學生入門,從展示論證新知教會學生理解,從嘗試應用新知幫助學生應用操練,從融會貫通指導學生實際運用。當學生在現(xiàn)實世界問題或者任務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時,才能促進學習。
3 設計案例
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傳統(tǒng)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改變傳統(tǒng)的硬件結構—指令系統(tǒng)—程序設計系統(tǒng)擴展—接口技術—應用系統(tǒng)設計的教學進程,而是設計成項目化教學,分成單燈閃爍、鍵控燈亮、中斷系統(tǒng)、流水彩燈、人機交互接口、數(shù)字鐘、溫度計、簡易信號發(fā)生器等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教學進程就是完成一個個的實訓項目,在完成各個項目任務的同時學習相關的硬件原理、指令和軟件編程方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各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以微課的形式放在慕課平臺中,可隨時隨地學習,網(wǎng)上師生共同開辟學習論壇。實訓項目的設計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如在流水彩燈項目中要求學生設計時結合愛國、抗“疫”等元素設計流水燈造型,多位同學制作的焊接板,拼接起來成為一個有趣味和意義的作品,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素;項目設計從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同一個項目可設計實現(xiàn)各種各樣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設計思路;從學生知識水平的實際出發(fā),把學生成長與成就感放在第一位;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設計能力、團隊協(xié)作、工匠精神等素養(yǎng)。本課程是一門傳統(tǒng)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形式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計,符合了一個好產(chǎn)品的各個要素,由此帶來了極大的收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做中學學中做,實踐及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及綜合設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理論學習方面有明顯進步,同樣難度的期末筆試,以筆者所承擔的兩個平行班對比,按好產(chǎn)品思維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教學班級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平均成績提高約9.5分。以筆者所在學院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比來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的獲獎人次數(shù)從2014年的36人次提高到2019年的117人次,基于好產(chǎn)品設計思維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學設計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4 結束語
課程是產(chǎn)品但并不完全等同產(chǎn)品,課程是育人的產(chǎn)品,是更高意義上的產(chǎn)品。一門好的課程設計需符合隱性嵌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創(chuàng)意要素、有用、有美感、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等五項基本原則,同時也需滿足易使用、簡潔、經(jīng)久不衰等好產(chǎn)品設計原則。以跨界的思維把好產(chǎn)品的設計原則引入到課程的教學設計,對指導教師如何做好教學設計意義重大。無論是線上課程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以達到最大學習效果為目標,有一顆幫助學生成長的善良初心將是一門好課程設計的源泉,精心設計的教學必將帶來激勵效應。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線教師,如何消滅“水課”,設計好每一門課程,扎實推進國家一流課程建設是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借鑒好產(chǎn)品的設計思路,以學生價值體現(xiàn)為宗旨,以學生成人成長成才為核心,為振興本科教育貢獻智慧。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面向電信類專業(yè)的BOPPPS模型+任務驅動混合教學模式研究(2020SCG348)”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2019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20-05-20)[2021-3-2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EB/OL].教育部,教高廳函〔2019〕18號.(2019-04-02)[2021-03-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教育部,教高〔2019〕8號.(2019-10-24)[2021-03-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4] [加]邁克爾·富蘭,彼得·希爾,卡梅爾·克瑞沃拉.突破[M].孫靜萍,劉繼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5] 張小龍.微信只是守住了好產(chǎn)品的底線(轉自李翔知識內參)[EB/OL].美篇,頻道.(2019-01-11)[2021-3-25].https://www.meipian.cn/1uxsnyin?from=timeline.
[6] 賴紹聰.如何做好課程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6(10):14-18.
[7] 沈祖蕓.2019得到年度報告沈祖蕓全球教育報告小結[EB/OL].自熵增大.豆瓣.話題廣場.(2019-12-31)[2021-3-25]https://www.douban.com/note/747345665/.
[8] [美]M.戴維梅里爾著.首要教學原理[M].盛群力,鐘麗佳,等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