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指導下設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該理念強調的是學生最終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應滿足社會及未來任職需求,本文將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三大轉變討論如何實現(xiàn)這一培養(yǎng)目標。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1.OBE理論概述
OBE,顧名思義,即所有的教學活動均聚焦于學生在完成這一階段的學習后應達到的學習成果,該理論是Spady在1981年率先提出的,其主要強調了四個問題:1.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2.我們?yōu)槭裁匆寣W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3.我們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4.我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1]遵循OBE理念的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教學設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tǒng)教學設計是正向設計,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獲取一些既定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可能難以滿足其未來任職需求及社會需求。而OBE則主張反向設計,制定者首先要了解社會對這一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要求以及未來任職所需的專業(yè)能力,根據這些要求制定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目標以及課程體系等,通過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教學可使學生在其畢業(yè)后滿足社會及未來任職崗位需求,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標。課堂教學是學生滿足畢業(yè)要求和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因而本文旨在依據OBE理念,設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適用于未來任職需求的有效產出能力的目標。
2基于OBE的課堂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是依據教師對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要求制定的,而基于OBE的課堂教學設計則是依據學生的未來任職需求以及社會對其能力要求制定的,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相關語言產出能力,基于OBE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實現(xiàn)以下三大轉變。
2.1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
由于OBE理念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滿足未來任職需求和社會需求的能力,傳統(tǒng)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必然難以此類教學目標。因而基于OBE理念設計的課堂必然要實現(xiàn)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轉變。教師不再以滿堂灌的模式進行課程內容講授,而是通過精心設置課堂各項教學活動如問題回答,句型提煉,句子和段落翻譯,篇章結構分析,口頭復述,觀點闡述等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參加各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取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語言產出能力。隨著新知識的不斷累積,要求學生基于所學提出新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的語言產出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必然是其未來任職和社會需求的能力。
2.2從“線下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轉變
基于OBE設計的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空間,時間及內容,通過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對時間、空間及內容的拓展。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和課后為線上教學,課中為線下教學。線上教學主要依托U校園進行,課前通過U校園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如掌握詞匯,閱讀課文,觀看微課,用目標語分析社會現(xiàn)象等,課前預習任務包含輸入和輸出部分,輸入部分可拓展學生的語言點,輸出部分則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不足處,激發(fā)其學習欲望。課中則是學生展示線上自學成果,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及學生根據課堂所學進行語言產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中充當主導者的角色,不僅要答疑解惑,還要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即通過參加各類課堂活動,習得語言知識并提高自身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課后,教師通過U校園以及Iwrite布置輸出任務,學生利用學習平臺和網絡資源完成口語和書面輸出任務。不難看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語言產出能力等。這些能力都是OBE理念的培養(yǎng)目標。
2.3從“輸入-輸出”到“輸出-輸入-輸出”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遵循輸入-輸出,此類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先是教師輸入而后學生輸出,輸入和輸出銜接不緊湊,使得“學”和“用”分離,進而難以實現(xiàn)即時的學以致用。該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語言產出能力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用“學用一體,以學促用”的教學模式?;贠BE理念設計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產出導向法,教學過程主要遵循從輸出-輸入-輸出。第一個輸出過程即學生的課前輸出,輸出任務的設置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且難度要略高于學生當前的水平。這樣既能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又能激發(fā)其解決問題的欲望,實現(xiàn)了課前輸出的目的。課中則是輸入和輸出的融合。此階段的輸入既解決前期輸出階段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又輸入了有助于輸出的新知識。輸出則是緊接著輸入進行的,實現(xiàn)以學促用的目標。由于學生在此階段還需習得新的知識,很難一次性完成輸出任務。為了降低任務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會將一個綜合性輸出任務分割成的若干個子任務,在學生各個擊破后,就具備了完成綜合性輸出任務的能力。最后則是課后輸出,基于學生習得新知識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布置綜合輸出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3.結語
本文將OBE理念運用至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實現(xiàn)學生的學為中心,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及增加課前輸出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其語言有效產出能力的目標。基于OBE理念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未來任職需求,且其設置的課堂教學活動應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特點,這使得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專業(yè)需求,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OBE理念聚焦的學習成果即社會需求及未來任職需求。因而這也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一旦教師順利完成這一任務,其教學能力水平及其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不難看出,OBE理念對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志義.適應認證要求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中國大學教學.2014(6)9-16.
作者簡介:彭清(1985—),女,江西九江人,空軍工程大學基礎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